第134章 启动,赫菲斯托斯之锤
看不见的云2025-10-11 17:302,070

文件内容非常简短,却字字千钧。

它明确指示,由鼎新基地“燧人氏”项目组牵头,联合国内航空、航天、材料等领域的顶级单位,正式启动“聚变脉冲推进引擎”的研制工作。

项目的最终目标,是制造出一台推重比大于10,能量密度达到实用化水平的聚变引擎原型机,为我国未来“空天一体化作战平台”提供技术验证。

文件的最后,是军委最高领导的亲笔签名。

“国家把这个任务,交给我们了。”林振华看着杜宇泽,眼神里充满了信任和期待,“从今天起,你不仅是‘燧人氏’项目的总设计师,也是‘赫菲斯托斯之锤’工程的总负责人。需要什么,你直接跟我说,整个国家,都是你的后盾。”

杜宇泽拿着那份薄薄的文件,却感觉到了泰山一般的重量。

这不再是一次单纯的科研探索,这是一项被赋予了最高国家意志的战略工程。它的成败,将直接关系到未来几十年的国运。

“是,将军!”杜宇泽挺直了身体,郑重地敬了一个军礼,“保证完成任务!”

从林振华的办公室出来,杜宇泽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一股强烈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在他的胸中激荡。

他回到自己的办公室,锁上门,立刻将意识沉入了系统。

几乎在他看到那份红头文件的同时,系统界面就有了反应。

【主线任务“人类的火种”已更新!】

【新阶段任务:‘赫菲斯托斯之锤’已开启。】

【任务目标:成功设计并制造出第一台可用的聚变脉冲推进引擎原型机。】

【当前子任务已发布:完成聚变引擎核心的总体设计。】

【子任务奖励:100000积分,解锁科技【高级推进理论(基础)】。】

果然来了!

杜宇泽的心脏猛地一跳。系统任务和国家战略,再一次完美地契合在了一起。十万积分的奖励,更是前所未有的丰厚。显然,系统也认为,从“反应堆”到“引擎”的这一步跨越,意义非凡。

“赫菲斯托斯之锤……”

他坐在电脑前,新建了一个绝密的文件夹,将它命名为“赫菲斯托斯项目”。

然后,他打开了一个空白的三维设计软件界面。

一个全新的挑战,在他面前展开。

“祝融”的成功,只是证明了小型化聚变堆的可行性。但反应堆和引擎,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

反应堆,追求的是稳定、持续的能量输出。它像一个心脏,平稳地为整个系统供血。

而引擎,追求的是在极短时间内,爆发出巨大的、可控的能量,并将其转化为定向的动能——也就是推力。它更像肌肉,需要能在一瞬间,从静止状态,爆发出百米冲刺的力量。

这意味着,引擎的核心设计,必须做出颠覆性的改变。

首先,磁场构型。

“祝融”那套复杂的非对称仿星器构型,是为了实现长时间的稳定约束。但对于引擎来说,长时间稳定,并不是第一要素。它需要的是在每一次“脉冲”的瞬间,能将等离子体的能量,尽可能多地、定向地释放出去。

“或许……我需要一个‘开放式’的磁场?”杜宇泽的脑中,闪过一个大胆的想法。

他开始在屏幕上勾勒草图。一个不再完全封闭的磁场结构,它的一端,像一个喷口。在脉冲点火的瞬间,通过精确控制磁场形态的动态变化,将一小部分高能等离子体,像挤牙膏一样,从这个“喷口”高速喷射出去,形成推力。

这个想法,疯狂而又充满了诱惑力。

但它带来的问题,也同样巨大。开放式的磁场,如何保证主体等离子体的约束?喷射出去的能量,如何精确控制?喷口本身,用什么材料才能承受住亿度高温等离子体的直接冲刷?

一个个难题,接踵而至。

杜宇泽没有气馁,反而感到了一股久违的兴奋。这才是真正的创造!

他站起身,在办公室里来回踱步,大脑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运转着。无数的物理公式、材料数据、控制模型,在他脑海中碰撞、重组。

他知道,这又将是一场艰苦卓绝的攻关。

他走到白板前,拿起笔,写下了“赫菲斯托斯之锤”的第一个核心设计理念。

“动态开放式磁镜与脉冲注入耦合推进系统”。

一串长长的、拗口的名字。

但杜宇泽知道,这串名字的背后,隐藏着一个足以撬动地球的未来。

他看着白板上的字,眼神坚定。

就从这里开始,打造一把,属于华夏的,神之锤!

聚变引擎的设计工作,正式拉开帷幕。

杜宇泽将自己全身心地投入到了这个全新的挑战之中。他很快就发现,从“祝融”到“赫菲斯托斯之锤”,其难度跨越,远比他想象的要大。

第一个拦在他面前的,就是散热问题。

一个晴朗的下午,杜宇泽召集了陈博士、老张、王总工等几个核心部门的负责人,开了一场关于引擎设计的内部研讨会。

“各位请看。”杜宇泽将一份模拟数据,投射到大屏幕上。

屏幕上,是一个正在运行的聚变引擎核心的三维热力学模型。只见模型中心的温度,呈现出刺眼的亮白色,而向外扩散的热量,像海啸一样,冲击着周围的每一个部件。

“根据我的初步计算,‘赫菲斯托斯之锤’在全功率运行时,其核心的功率密度,将是‘祝融’的十倍以上。”杜宇泽的声音很平静,但说出的内容,却让在场的所有人都倒吸了一口凉气。

“这意味着,在单位时间内,它产生的废热,也将是‘祝融’的十倍。而且,这些热量,高度集中在一个体积只有一立方米左右的核心区域。”

“我们为‘祝融’设计的那套液氮冷却系统,在这里,将彻底失效。根据模拟,在引擎启动后不到0.1秒,所有的冷却管道,都会因为瞬间的气化而爆裂。”

会议室里,一片死寂。

功率密度提升十倍,这是什么概念?这意味着,引擎核心,就是一个被强行约束住的微型太阳。任何试图靠近它的物质,都会被瞬间蒸发。

继续阅读:第135章 液态金属冷却方案

使用键盘快捷键的正确方式

请到手机上继续观看

重回70为国铸剑,开局爆改59式

微信扫一扫打开爱奇艺小说APP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