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四章
陶景到了单位办公室,只见小会议桌上已经摆了不少吃的,用饭盒装着,有汤有肉有菜。
于宁一让她赶紧去洗手来吃饭。
陶景哇哇叫,说:“给我留一个鸡腿。”
于宁一无奈地瞥了她一眼,说:“谁会和你争鸡腿吃?”
陶景说:“是说给你们所有人听的。”
她飞快去洗了手,坐上桌。
这是于宁一家的保姆阿姨送来的,因为很多,所以其他办公室的同事还跑来尝尝。于宁一赶紧把陶景要的鸡腿放到她碗里去。
陶景一边吃饭一边问:“孟姐呢?”
于宁一说:“还用问,开会去了。”
看陶景狼吞虎咽,生怕没得吃的样子,他只好又劝了一句:“你吃慢点吧。”
陶景说:“于哥,我还没吃早饭呢,昨晚又处理数据做PPT又去跑现场,早就饿了。”
说到这里,她飞快站起身来,其他几个同事都失笑看着她,说:“你不赶紧吃,我们可吃完了。”
陶景说:“我是不是应该去营养科称一下体重,看有没有减轻。”
于宁一无奈说:“快吃吧,别折腾了。”
虽然于宁一家保姆送的饭菜多,奈何来蹭吃蹭喝的人也不少,很快就把一桌吃的消耗殆尽,陶景感叹说:“没有给孟姐留一点呢。”
于宁一说:“她去政府开会,还不知道什么时候回来。”
“哦哦。”陶景于是赶紧帮着收拾会议桌,又去洗餐盒,忙完后,又被于宁一安排去收集和整理有关这次米酵菌酸中毒案的资料,要写报告。
孟主任给大家拉了一个处理这次米酵菌酸中毒案的群,里面有包括区疾控、医院、市公安局和他们单位负责这次工作的人,陶景这下收集和整理资料汇总,进展就快多了。
从检验科处拿到之前送样的检验结果,结果证实了他们之前的推测,庞晓贺食物中毒并不是因为家里的食物,而是吃了外面的东西,他家的那些食物里都没有检出米酵菌酸。
尤昌英已死,他租住的房子是一间平房,要和邻居共用一处厨房和公共卫生间,但大冬天太冷,大晚上去公共卫生间不方便,所以他租的房子里有痰盂和简易马桶,这对调查出他的死因起了不少作用。
在痰盂里有他的呕吐物,马桶里也有他的腹泻物,经过采样检测,到晚上,出了检测结果,的确检出米酵菌酸,这确证了他米酵菌酸中毒。
除此,公安局通过调查已死赵家母女和尤昌英的手机里的支付信息,发现赵家女儿和尤昌英都通过微信支付给一个叫“抹去的过往”的账号付过钱,尤昌英是23号傍晚付账,从那个时间点来看,就是晚饭时间点,而庞晓贺是在24号凌晨发病,24号上午去医院,从尤昌英给超姐发信息请假来看,他可能是24号中午或下午才开始发病;赵家女儿是24号中午付账,赵家母女则是24号晚上发病,但是她们到区医院后,区医院未诊断出她们的病因,加上二人病情严重,即使转院到上级医院,依然没有救活。
警方定位了“抹去的过往”,是一名叫卢正浩的四十多岁的中年男性,警方给他打电话的时候,他正准备从家里出去出摊。
正如陶景之前所推测的那般,卢正浩的摊子是推车小摊,每天中午和傍晚在汽配城南边的几个路口处随机摆摊,卖的食物主要是炒面和炒粉。
他的这个炒粉是用的宽湿米粉,每天客人并不少,要卖出上百份。
这次米酵菌酸中毒的案子经过媒体的宣传,如今已经非常知名,网络上讨论度也非常高,一度上了热搜。
每年报道的米酵菌酸中毒死人的案例并不少,这次的案子引起这样大关注的原因主要是中毒者并不是吃自制食品中毒,而是在外面吃东西中毒,这会引起更多人共鸣,除此,这次的案子发生在如今平均温度不到十度的时节,而且往常,这个时节不是食物中毒高峰时期。
因这件案子影响广,讨论度高,市长关注,这得以让各个部门参与进来迅速解决问题。
警方联系上卢正浩后,就又联系了疾控,一起去卢正浩的住处,疾控需要去采样和评估情况。
孟主任亲自带人过去,陶景也请缨跟了过去。
卢正浩住在汽配城不远的一处小区里,从市疾控开车过去用了四十多分钟。
这一片区如今比较老旧,近期也并无拆迁重新开发的可能,再往北一点,便都是农田,即使是寒冷的初春,街道外的水沟里已隐隐有污水带来的臭味。
卢正浩住的小区也较老旧,他家在三楼,无电梯,为方便出摊,他家在楼下租了一个一间房的门面,在里面准备出摊要用的各种食材。
警车和疾控的工作车一到,周围不少邻居跑过来看情况。
卢正浩是和他的妻子一起经营那个流动炒面炒粉摊子,对自己的炒粉让人食物中毒而死,他非常懵,不肯承认,他的妻子同样震惊,认为绝无可能。他们做这炒面炒粉的小本生意已经十几年了,靠着这个生意甚至送了两个孩子上大学,虽然他们是流动摊子,但来吃的大多也是周边的人,“熟人熟事”,他们绝不做坑害别人的事,怎么会造成食物中毒,还害死了人呢。
警方不听他们没完没了的哭诉,让孟主任带人过来问他们情况。
陶景穿着白大褂,跟在于宁一身边,和检验科的同事一起,准备去检查采样卢家夫妇出摊用的食材。
见到卢家夫妇难过地大哭,她十分不忍,小声和于宁一说:“对他们来说,完全是飞来横祸,很惨啊。”
于宁一说:“这些事,我们不能评判。赵家母女和尤昌英都死了,庞晓贺现在还在ICU里。我们能做的,就是尽快找出问题所在,让出事的人减少到最少。还要总结经验教训,以后不要再出这种事。我们只能做好自己能做的,好了,先去采样吧。”
陶景听后,心里稍微舒服了一点。
这次是检验科的同事采样,陶景跟在她身后拍照以及配合记录。
卢家的这个用于准备食材的门面房并不宽敞,大约十几平方,里面有货架码着面粉和湿粉,又有一个料理台用于自己擀面,蔬菜则放在篓子里,还有一个小的冷柜,放着一些配菜和调料。房子里面牵了自来水,有一个水龙头可以用水,洗菜则是一个洗菜盆。
会因污染椰毒假单胞菌而发酵产生米酵菌酸毒素的食品,常见的是变质的米粉、玉米面、银耳、木耳及其他淀粉类制品,例如,河粉、湿米粉、糯米汤圆、马铃薯粉、玉米面酸汤子、红薯淀粉、煮银耳、炒木耳等等。
经过检查,卢家这个房子里,最可能产生米酵菌酸的是湿米粉,而赵家母女和尤昌英也的确是因为湿米粉中毒身亡。
湿米粉是预包装食品,用塑料袋一袋袋装好了,孟主任从警察手里把卢正浩带到了房间里,询问这些湿米粉的情况。
这些湿米粉是米粉厂家给卢正浩寄过来的,虽然他和他老婆只是做流动摊子,但是对食品质量控制比较严,因为即使是流动摊,但现在竞争也比较激烈,加上他们一般都是卖给周边的食客,大多数食客是回头客,要是食品质量有问题,生意肯定会做不下去。
他们每天要用的蔬菜都是一大早去菜市场买的新鲜货,坚决不用菜市场里卖不掉的存活,而他们最受欢迎的是炒面,因为他们是自己用面粉做的手擀面,可以让面条尽量劲道,还带着面粉香,炒来好吃,除此,用的调料也是他们自己调配熬制的,大约一周熬一次,辣椒油为了确保香辣适中,里面使用的辣椒是他们自己采购的,要用到七八种辣椒,再自己去打成辣椒面。
说到自己对食物的经营,卢正浩心情平复了不少,娓娓道来,大家都能从他的话语里听出他对做炒面的热情和爱意。
孟主任听他说了炒面后,就指着那些湿米粉说:“主要说说这个湿米粉吧。”
卢正浩这下蔫了不少,他和他老婆都不会自己做湿米粉,一直以来都是买的成品回来做。
曾经也买过干米粉回来,发过之后炒来吃,但味道不能和湿米粉相比,经过多家比较后,他们觉得现在使用的这家湿米粉最好,Q弹有嚼劲,做炒粉最好,所以就一直购买这家湿米粉。
因为湿米粉袋子上没有写商家名,还得卢正浩提供有关这家湿米粉的所有信息。
湿米粉是他在网上买的,因为是熟客了,他又和老板加上了微信,给了他优惠价。这是一家南方外省的店家,给卢正浩发的货是5斤一包,卢家每天要用好几十斤。
警方了解了这家生产厂家后,便要通知该厂家所在省协助调查该案,这个过程不会太快。
如果是购买的预制米粉出问题,那卢家夫妇的罪责就要轻不少。
等把样本采样结束,除了疾控要做检测外,还要送给食药检检测,可以形成对照。
卢家的这批米粉是春节后由米粉厂家发货,他们22号收到货,从本月23号傍晚才开始出摊,从他开始出摊至今并没有几天,所以会造成的食物中毒影响范围便没有大家之前担心的那么大。
卢正浩把他购买湿米粉和收到湿米粉的记录都发给警方和疾控做证据了,这一批湿米粉是他22号收到的,一共是300斤,由物流从外省发过来。至今已经卖了二百多斤,只剩下几十斤了。
虽然湿米粉产生了米酵菌酸的嫌疑最大,但于宁一他们依然将房间里该采样的地方和物品都进行了采样,等他们从卢家回到单位,已经是夜里了。
交完样后,孟主任点了不少外卖,大家坐在办公室里吃晚饭兼夜宵时,便讨论起卢家导致的这起食物中毒来。
陶景很乐观,问:“孟姐,这个案子是不是就算查清了?之后的工作是G省那边去查他们的米粉生产厂家了?我们这边没什么事了吧。”
孟主任说:“不会这么简单。”
陶景疑惑:“为什么?”
于宁一说:“现在可能才是扯皮的开端。”
陶景更疑惑:“为什么?”
于宁一说:“三名死者和一名住在ICU里的食物中毒受害者,的确能证明是米酵菌酸中毒,但是,他们吃的是烹饪过的米粉,当时米粉里有椰毒假单胞菌,但这个菌已经被杀灭了,是不可能再培养分离出来的,检验科的确也没有从患者的呕吐物样本里查到椰毒假单胞菌。那么,是不可能从细菌方面形成严格证据链的。”
陶景还是有些懵懂,于宁一只好继续说:“接下来有多种可能,第一种,我们今天在卢家采了样,那些剩下的米粉里都检不出椰毒假单胞菌和米酵菌酸,这种可能性很高,那么,就没有证据说明是陆家的炒米粉的问题,但也不能说就不是卢家之前的米粉有米酵菌酸,只是剩下的这些没有,这里就够扯皮了;第二种,从卢家剩下的米粉里检出了,但也不能说之前被使用掉的那些米粉里一定含有米酵菌酸,以及不能证明是米粉厂里米粉出厂时就带有了米酵菌酸,米粉厂可以说他们出厂时没问题,是路上运输产生的问题,或者是卢家收货后,卢家没妥善保存,例如,没有专门的冰箱来放,而是放在货架上,导致了米酵菌酸产生,所以最重要的责任人,是不能确定的;第三种,G省的生产厂家那里检出了米酵菌酸,但他们依然可以说卢家的保存有问题,让米酵菌酸变得更多,才让受害人死亡,那么,对受害者要负的责任,他们就不会那么大。这些还是在明确卢家之前使用的米粉的确是G省厂家制作的情况下,但还有一种情况,卢家撒谎,他们之前使用的让人中毒的米粉不是G省厂家产生的,也有这种可能……”
陶景果真听得愣住了,感叹:“这个情况好复杂啊。”
孟主任说:“是的,这种食物中毒案,是从生产厂家到售卖商,再到运输环节,再到收货人,如果收货人还要再加工贩卖,那么,每一步都可能会产生食品安全问题,对每一方责任的认定,是很复杂的。这种鲜米粉,在夏天更容易出问题。”
忙到深夜,工作才告一段落,于宁一开了车送陶景回家,陶景握着手机才发现傍晚七点多时便收到了短信,短信写着从23号开始出现多起米酵菌酸中毒事件,该中毒事件是由吃炒湿米粉引起,告知民众,如果这个期间在XX路范围内的流动摊贩上吃过炒米粉,密切关注自己的身体情况,如有任何不适,立即打热线电话,并前往医院。
除此,手机里本地的不少媒体也发了相关信息,这事引起了本市几乎所有人的关注,还有不少熟人来问陶景情况,他们都是担心吃米粉就会米酵菌酸中毒,陶景只好把科普内容转发给他们看,让他们不要恐慌。
要到家时,陶景问:“于哥,卢家夫妇之后会怎么样呢?”
她同情庞晓贺及他的家人,也同情尤昌英及他的家人,还同情赵家母女和她们的家人,但是也同情卢家。
于宁一知道她心里难受,说:“这个不是我们的工作,我们只能做我们能做到的那些事。你不要多想了。”
陶景叹了口气,不再问了。
**
庞晓贺依然昏迷不醒,第二天,陶景又随着于宁一去医院看望了一次庞晓贺,他们也早告知了庞家,庞家的食物没有问题。
这起米酵菌酸的案子因为影响太大,不少媒体来采访了庞家人。
庞家的事在网上也引起了热议,大多数人是很同情庞家的,这完全是无妄之灾,吃了一份炒米粉,就食物中毒这么严重,以至于命悬一线,但因为有平台为庞晓贺筹措住院医药费,反而又引起了其他的争论,例如要不要为庞家捐款,庞晓贺的医药费应该由谁来支付等等。
只要牵涉到金钱,简单的事情也会被复杂化,所以之后甚至还有人在网络上骂受害者。
陶景把这些网络言论发给于宁一看,又说:“于哥,你不是已经联系了基金会吗?基金会会给庞晓贺支付治疗费,庞晓贺家里不需要支付。怎么他们又在讨论救助平台为庞晓贺筹款的事?”
于宁一说:“这个我也不清楚,到时候问问庞晓贺的父亲就清楚了。不过,这个事,我们也管不到。”
陶景感觉自己再工作几年,也许会变得像于宁一这样淡漠,或者也不是淡漠,只是习以为常。
两人在医院里了解了庞晓贺如今的情况,庞晓贺依然昏迷,病情并未有太多好转,但医生还是给了他们希望,说有转醒的可能性。
因为庞晓贺的事如今太知名了,还有不少“记者”在医院里守着,两人去见庞家父亲的时候,没有联系到人,只有王招娣在,她说:“叔叔去接受采访去了。”
王招娣比前两天还要憔悴一些。
陶景和她到走道尽头去聊天,问她这几天的情况。
王招娣眼睛通红,伤心欲绝:“要是晓贺哥死了,我就要回去了,还要还他家彩礼。”
陶景想说那彩礼本来就是庞晓贺家里的,不过王招娣自己也没拿到那个钱,她说:“那个彩礼,谁拿的谁还呗。”
王招娣忧郁道:“我给我爸说了晓贺哥的事,也提了这个彩礼的事,但他完全不接话。”
陶景说:“那庞家知道那些钱在你爸那里,你没有钱吗?”
王招娣说:“他们知道。但他们还是找我要钱。我没有钱。”
王招娣又要哭了。
陶景看她可怜得很,她才十七岁,第一次来大城市,就遇到这种事。
陶景问:“那你有没有生活费呢?”
王招娣摇头。
陶景问:“那你现在的花费怎么办?”
王招娣低声说:“晓贺哥给过我两百做生活费,我还剩了八十多块。”
陶景叹了口气,在微信上给王招娣转了五百块,说:“你收着吧。八十块能做什么事。”
王招娣不收,说:“不用了,我没钱的时候,会找我爸妈的。”
陶景说:“你到时候连充电话卡的钱都没有。没事,你先收着,以后你自己挣了钱了,你再还我就行。”
王招娣特别犹豫,在陶景不断劝说下总算收了钱。
陶景又说:“不管庞晓贺之后怎么样,你都还是要找个工作才好。”
王招娣很瑟缩,小声说:“可我不知道我能做什么?本来晓贺哥说让我去他的那个家具厂上班,但我还没去,他就这样了。”
陶景道:“我给我师父说下你的情况,看他可不可以给你介绍一个你能做的。其实大多数工作,你都可以做,你不要以为上班是个多复杂的事,其实很多工作都很简单,不需要太高的技能。”
于宁一等到了庞父,和他在一起的还有他的长女,庞晓贺的姐姐。
庞姐姐一路板着脸,和庞父争辩:“你也给晓贺积点德吧。招娣的事,等晓贺醒了,他自己知道怎么做。要是你们现在让招娣回去,他醒了,看不到人,会不怪你们?”
庞父说:“招娣在这里也做不了什么事,城市里吃的喝的都要花钱,我们还要养着她,不如让她回去。等晓贺醒了,真要她来,就再让她来。”
庞姐姐说:“晓贺很快就要醒。”
庞父说:“晓贺这个祸事,说不得就是招娣给招来的,晓贺以前一直好好的,就才把招娣带来S城,马上就住院了。”
庞姐姐说:“我是不赞成的。”
庞父说:“你明天就回去,把招娣带回去还给她家里,把之前给她家的钱要回来。”
庞姐姐说:“我不会做这种事,除非晓贺醒过来和我这么说。招娣自己也不会想回去。”
两人还要吵,庞父看到了站在家属等候区的于宁一,于是止住了女儿,上前对于宁一说:“于医生,你来了!”
于宁一和他问了好,两人又说了几句庞晓贺病情的事,庞父说:“谢谢你帮我们联系了人,替晓贺出医疗费。我们已经签了合同了。”
庞姐姐赶紧也向于宁一道谢,说她弟弟的事麻烦于宁一了。
于宁一说这些都是他应该做的,又简单提了下有关其他救助平台要帮助庞家的事,庞父爽快地说:“他们是要帮我们。”
庞姐姐赶紧说:“于医生,我们不会接受其他平台说的帮我弟弟的事,听起来不太靠谱,我怕我爸妈反而陷在里面。你们介绍的那个基金会,既然已经要帮我弟弟了,那不需要别的了。”
庞父扯了扯女儿的胳膊,但庞姐姐没有理睬。
庞姐姐又把手机拿出来,翻出新闻报道,说:“我弟弟会食物中毒,那家餐饮店要负责的吧?”
于宁一说:“这个是公诉案件,会的。”
庞姐姐说:“会有赔偿吗?”
于宁一道:“警察会来联系你们,应该会安排律师,你们和他们说你们的这些诉求就行。”
庞姐姐于是对庞父道:“到时候把你们想的告诉律师,不要谁的帮助都接受,别人吹得天花乱坠,有可能只是诓骗你们。你和妈别被诈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