萤石的成功应用,如同给即将熄灭的火堆添上了干燥的柴薪,让“磐石”兵工厂短暂地焕发出惊人的活力。
叮叮当当的打铁声日夜不息,越来越密集,越来越富有节奏。新的地炉一口气建起了三座,按照林峰不断优化的配比和鼓风方式运作。战士们轮流踩踏鼓风杠杆,汗流浃背,却无人喊累,眼睛里都闪烁着希望的光。
一柄柄粗犷却锋利的匕首、一支支坚固的矛头、一把把耐用的工兵铲被锻造出来,甚至尝试打造了一些结构简单的枪刺和地雷外壳。虽然品质依旧参差不齐,但比起最初那些一砍就卷刃的“铁疙瘩”,已是天壤之别。队伍的近战和土木作业能力得到了肉眼可见的提升。
李云龙看着堆放在角落里的这些“新产品”,脸上的笑容多了起来,时不时拿起一把匕首比划两下,嘴里念叨着:“好,真好!够小鬼子喝一壶的了!”
他甚至开始催促林峰:“林老弟,这铁也炼得差不多了,啥时候能给老子造几条新枪?咱们手里这些老套筒、汉阳造,膛线都快磨平了!”
但林峰的眉头却越皱越紧。
喜悦是暂时的,新的瓶颈如同冰冷的暗礁,很快浮出水面,牢牢地卡住了前进的道路。
首先依旧是材料。萤石改善了冶炼过程,但无法改变原料本身的低品位。赤铁矿杂质太多,尤其是硫、磷等有害元素的含量无法有效去除,导致炼出的钢质地脆硬,韧性始终达不到制造枪管的要求。强行打造,炸膛的风险极高。他们需要更好的铁矿来源,或者……更先进的精炼技术。这两者,目前都不具备。
其次是燃料。木炭的热值上限就摆在那里,无论怎么改进鼓风,炉温始终无法稳定达到冶炼优质钢材所需的更高温度(1500℃以上)。而系统商城里倒是有【小型焦炭窑】的图纸,但需要1200贡献点,并且同样需要特定的煤炭资源,远水解不了近渴。
最大的瓶颈,来自于加工能力。
这一天,林峰决定尝试复刻最基础的步枪枪机部件。他挑选了最好的一块钢料,亲自抡锤,反复锻打,试图打造出一个粗糙的 bolt(枪栓)雏形。
经过无数次淬火、回火、锻打,一个勉强看得出形状的金属块终于成型。接下来是最关键的一步——钻孔和拉削膛线(对于枪机而言是闭锁槽等精密结构)。
那台从赵家峪废墟里扒出来、经过水力改造又被迫改为人力辅助的小台钻,再次被推到了极限。
“慢点……再慢点……对准!”林峰亲自操作,王铁柱和根生奋力摇动着沉重的曲柄,提供动力。
钻头发出刺耳的尖鸣,艰难地啃噬着坚硬的钢料。火星四溅,进度缓慢得令人绝望。更糟糕的是,由于动力不稳定和机床本身的精度问题,钻出的孔洞偏了不止一星半点。
试图用锉刀和刮刀进行手工修整,结果更是惨不忍睹,公差大得根本无法实现可靠闭锁。
至于拉削膛线……更是天方夜谭。没有专用的拉刀,没有稳定的导向设备,全靠手工?根本不可能。
“停吧。”林峰看着那个彻底报废、孔洞歪斜的钢块,声音里带着一丝难以掩饰的疲惫和挫败。
现场一片沉默。只有台钻停止转动后,曲柄摇动者粗重的喘息声。
事实摆在眼前:没有精密加工设备,没有稳定的动力,他们最多只能造些冷兵器和粗糙的爆炸物,想要复刻 even最简单的步枪核心部件,都难如登天。复装子弹也卡在了底火座的精密冲压和弹壳的扩展整形上,效率低,危险性高。
“副连长……咱……”王铁柱看着那报废的零件,眼圈有点红。付出了这么多努力,流了这么多汗,却仿佛在原地打转。
李云龙闻讯赶来,看着那惨状,脸上的笑容也没了,取而代之的是一种焦躁的凝重。他拍拍林峰的肩膀:“没事,林老弟,一次不成再来一次!老子就不信这个邪!”
但这一次,林峰没有立刻回应。他走到溶洞角落,看着那堆辛辛苦苦炼出来的、却无法变成真正利器的钢铁,又看了看脑海中系统界面里那7560点的贡献值,以及那个需要8000点的【基础子弹生产线】。
只差440点了。
这条生产线,或许能解决子弹的问题,但能解决精密加工的问题吗?系统描述很模糊。而且,就算兑换出来,那庞大的机器需要什么样的动力?如何隐藏?如何运作?都是未知数。
更重要的是,心底那份对系统“馈赠”的不安感,始终萦绕不去。那架释放EMP的“野马”,那个神秘的狙击手,像阴影一样笼罩着他。
不能把全部希望寄托在那上面。
他需要现实世界的、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
他的目光再次投向那些画满草图的粗纸,手指无意识地在【水利驱动】、【齿轮传动】、【简易机床设计】等条目上划过。
电。稳定的、强大的电力。如果有电,就能驱动更强大的电机,就能尝试制造更精密的机床,比如……简易的车床?铣床?
他的目光投向了溶洞深处,那条昼夜不息、奔流汹涌的地下河。
水量足够大,落差呢?
一个念头如同闪电般划过脑海。
“团长,”林峰忽然开口,声音里重新带上了一种冷静的疯狂,“咱们可能需要……再搞大一点。”
“搞大?怎么搞?”李云龙一愣。
“光靠人力摇,摇不出合格的枪。”林峰指向地下河的方向,“那条河,力气比所有弟兄加起来都大。我想把它借来用用。”
“借河水的力气?”李云龙瞪大了眼睛,“咋借?像之前那样搞个水轮子?那玩意儿不是试过了,带不动那铁疙瘩台钻啊!”
“之前那个太小,太简陋。”林峰走到石壁前,用炭笔飞快地画了起来,“我们需要更大的水轮,更坚固的结构,更复杂的齿轮组,把河水那股蛮力,转换成能稳稳带动铁疙瘩转圈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