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1章 我们是不是把路走歪了?
钓鱼不空军2025-10-16 17:362,351

陈川一眼就认出了几辆“乌拉尔”牌重卡,还有那辆浑身锈迹却气势逼人的十二厘米榴弹炮——那是北方巨熊的招牌玩意儿。

最顶配的,是最后压阵那门家伙——B-4榴弹炮,人送外号“钢铁沙皇锤”。那炮身黑得发亮,轮子比人还高,一看就是专门拆城墙的狠角色。

卡车一辆接一辆,碾着路面,轰隆轰隆,像大地在喘气。

而五千骑兵,就在草丛里,屏着呼吸,等那第一声枪响。这可是二战里头响当当的“五炮”——北方巨熊的镇山之宝,从伏尔加河一路轰到柏林,谁挡谁碎,简直是步兵的铁盾牌。

要不是有它压阵,北方巨熊的步兵们哪用得着拿命去顶那些铁丝网、地雷区和机枪巢?柏林最后那场硬仗,九十门B-4重炮一轮接一轮地砸,把汉斯猫那帮龟孙子连人带碉堡一起焊进了土里。

躲在国会大厦地下室哆嗦的德国兵,以为不出头就死不了,结果一发203毫米的铁疙瘩从天而降,连人带墙全给你拍成糊状。

第五师团里头,这玩意儿也没几门。陈川扫了眼系统地图,整个师团就十二门,像捡了宝贝似的盯着看——这就是传说中的“王炮”啊。

他也知道,这炮现在混得真叫一个惨。

从图纸到上战场,打了快十年,愣是没真正发挥过作用。就连自家部队里头,都嫌它笨重、费钱、不中用,觉得就是个给上面拍马屁的花架子。

可陈川心里清楚——这哪是花架子?这是在拿小鬼子当试刀石,看它到底能不能在实战里把脑袋给撑起来!

更诡异的是,开这炮的车,全是穿日本军服的北方巨熊士兵。也就是说,这些炮,压根儿就是北方巨熊的人在操,装成鬼子在演戏。

战争一停,欧洲那帮老伙计又开始琢磨大炮了。

可发现:太重的玩意儿,根本跑不动!

一战时候,动辄几百匹马拖一门炮,下雨天泥巴一深,人仰马翻,比打仗还热闹。

这几年,约翰牛、白头鹰、汉斯猫、北方巨熊……全在憋大招,拼命搞203毫米的重炮。白头鹰弄出M115,约翰牛搞了M19187,汉斯猫更绝,直接把海军203毫米舰炮拆了搬火车上。

而北方巨熊的答案,就是这B-4。

可谁都没想到,野战车一出现,整个战场就变了天。

305毫米、406毫米的铁锤,愣是被搬上了陆地,一发轰下去,地动山摇——这才是真正的“拆楼神器”。

这一下,各国都慌了:我们是不是把路走歪了?

于是又回头重挖大口径重炮,专攻陆战。

但谁都没闲着,都找地方试手。

小鬼子和种花家的战场,就成了天然实验场。

B-4重炮,全重十五吨,炮管五米长,光炮管就五吨重。一发炮弹一百公斤,靠人力?想都别想——得靠起重机吊!

一门炮,得十五个炮兵伺候,最大射程十七公里,最快一分钟打一发。

设计师倒也机灵,给它装了坦克履带,爬坡过沟不在话下,将来一改,直接能成自行火炮。

可这玩意儿贵啊,造一门,够买十门普通炮了。所以一出厂,就只能在训练场遛弯,当吉祥物。

连自己人心里都没底:这真是打仗用的?还是领导拍脑袋要的“钢铁玩具”?

但在陈川眼里,它配得上“神炮”俩字。

虽然比不上自家野战军那套高科技装备,但在整个蓝星,它绝对算一线选手。

更巧的是——他奖励空间里,就有一门一模一样的!

可野战军不收。

为啥?数据对不上。

口径是大了,155毫米的火炮能打三公里,它能打十七公里,可装填慢、转移慢、机动慢,完全没法跟现代战争的节奏对上。

它就是个“老式大力士”,力气大,但腿脚不利索。

陈川压根就没打算把它拉进队伍。

可他爆出来的B-4,数量还真不少。

现在有一部分,已经送去严按的训练营,专门教我兔的炮兵怎么开炮、怎么校射、怎么扛住后坐力。

未来,这炮,就是我兔炮兵的基石。

更离谱的是——他爆出来的那批B-4里头,还有带发动机的!不用拖车,自己就能走!真·履带自行炮!

不是玩具,不是摆设,是真能上战场、真能开火、真能砸碎一切的钢铁巨兽。虽然跑得没卡车快,自个儿还沉得跟座小山似的,二十五吨重,可真到了要硬刚的时候,这玩意儿一点不含糊。

能自己挪窝,跟着部队一路往前拱,打到哪跟到哪,一点都不拖后腿。

陈川看到第五师团搬出来的那十二门B-4重炮,确实愣了一下——这玩意儿平时少见,没想到小鬼子这儿还真藏了货。

但他心里没当回事。

就这几门破大炮?陈川连多看一眼的兴趣都没有。

要干掉它们?压根不用费劲。野战炮一怼,十来发炮弹下去,连个响儿都听不全。

更别提第五师团那堆坦克了,简直是开了个坦克杂货铺。

什么稀奇古怪的型号全齐了,德国的、英国的、法国的、甚至自家东拼西凑的,全往一块儿堆。

卡登-洛伊德那种跟玩具似的轻型车就不说了,底盘就巴掌大,上面搁一挺机枪,算完事。

还有那些多炮塔的“怪胎”——一个炮塔不够,非得摞三个、四个,跟堆火柴盒似的。

轻型坦克更是一大堆,型号乱得像过年卖年货,哪国的都敢往里掺。

说白了,从一战到二战这段日子,全世界坦克都像开了盲盒,谁都没个准章程。

小鬼子的坦克?清一色轻型的,你真不能说他们错——那时候全世界都是这么玩的。

咱这边连像样的反坦克枪都凑不齐,小鬼子那几吨重的小铁盒子,跑得比马快,打不动也追不上,简直横着走。

直到二战一开打,重坦才慢慢抬头,可这时候,各国还在玩“多炮塔时尚”。

法国人搞出FCM 2C,大得能当移动碉堡;英国人整出A1E1,活像移动的钢铁刺猬;苏联的T-35,三座炮塔往外冒,看着就费电;德国的,焊得跟工程车一样;就连脚盘鸡也捣鼓出个95式,号称“多炮塔之王”。

可这玩意儿有个致命伤——慢得像老牛拉破车,装甲薄得跟纸糊的,结构复杂到修都修不过来,故障率高得离谱。

不少多炮塔坦克根本不是被炸毁的,是自己开到一半,零件全散架,兵哥哥气得直接引爆炸药,省得留给敌人当废铁。

一战打完,各国都累趴了,没人再拼命造坦克。反而是好事——逼着大家停下来,好好想:咱到底要的是啥?是花里胡哨的摆设,还是能真打仗的铁疙瘩?

十多年前,有人琢磨出一个新点子:别搞大铁块了,搞小的!速度快,灵活,钻缝打游击,十辆轻型车干翻一辆重坦,划算!

可话说回来,不是没人想搞重坦——只是那时候发动机没劲,炮管造不粗,反坦克武器更是没影儿。

大伙儿一合计:算了,先拿轻的顶着,能跑能打就不错了。

反正,谁也没想到,未来几年,钢铁洪流会铺满整个欧亚大陆。

继续阅读:第322章 你以为这就完了?

使用键盘快捷键的正确方式

请到手机上继续观看

抗战:无限暴兵,我打的就是精锐!

微信扫一扫打开爱奇艺小说APP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