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三十五章 秦颜挥兵,三辅终战(六十五)
黯夜听雨2025-07-02 21:492,021

“其一、掌握内朝。

  窦宪自己曾以侍中,内干机密,深知控制内朝对于家族的重要性,因此他使窦景、窦环等先后为侍中,又将“其所将诸郡二千石子弟从征者,悉除太子舍人”,切断了内廷与外界的直接联系。

  而负责处理帝王文书的尚书台也在窦宪的牢牢掌握之下。

  自孝武帝以来,尚书在朝政中的作用逐渐增强,平、领尚书事成为内朝官员权力的主要来源。

  光武中兴之后国朝“虽置三公,事归台阁”,尚书台成为国家的主要政务机构。

  为了削弱内朝官员的权力,光武帝取消了平、领尚书事制度,尚书由皇帝直接掌握。

  但是永元之初,领尚书事的太傅邓彪对窦宪俯首帖耳,反对者“尚书仆射郅寿、乐恢并以忤窦宪意,相继自杀”,可见虽然没有制度上的授权,窦宪已经实际上控制了尚书台,使尚书对自己“望风承旨”。

  其二、节制军队。

  窦宪安排窦笃为卫尉、窦景为执金吾、窦环为光禄勋,担任南北禁军的最高官职,国朝常备军的主力军队已经完全落入窦氏之手。

  其余如城门校尉、奉车、驸马都尉等要职亦为窦氏及党羽掌控。

  窦宪则以大将军的身份统领全国军队,并直接指挥着北征匈奴的精锐部队。

  其三、获取举吏之权。

  举吏权是国朝选官的最重要的权力之一,按照制度一直是由皇帝和三公享有,可这项权利也最终落入窦宪之手。

  早在和帝初继位时窦宪便曾任命邓彪为太傅,不过那时还是借皇帝和太后的名义为之。

  击匈奴之后,“窦笃进位特进,得举吏,见礼依三公”,窦笃的权势完全来自于窦宪的显赫,且他仅“见礼依三公”,尚不是三公,那么位在三公之上作为家族首领的窦宪自然拥有了举吏之权。”

  “窦宪的确够聪明,有这三招之后,窦氏的确是权倾朝野!”何引不由感慨道。

  张奂看了一眼有些感慨的何引,“你如今的权势也可以说是权倾朝野,还不知足?”

  “这个我表示和我没关系,是洛阳决定的。”何引绝对不背锅!

  “通过这三招,窦宪亲属、亲信皆居高位,“刺史、守令多出其门”,窦氏可以说是完全掌握了官吏任免之权。

  而面对窦宪的权势膨胀,和帝却是感到非常的无奈。

  窦宪“以耿夔、任尚等为爪牙,邓叠、郭璜为心腹。班固、傅毅之徒,皆置幕府,以典文章”。

  其中邓彪、邓叠作为邓禹的后人,是为南阳集团的代表,郭璜则是河北集团的首领。

  他们投靠窦宪,说明窦氏专权已经得到南阳、河北集团的认可。”

  “等等不断啊,南阳集团尚且可以如此,可是河北集团不是你们的人马?”刘宽打断了何引的话。

  “除了第一代和第二代的河北集团的掌权人知道之外,其余人早就不知道了。

  所以,我们和河北集团也没有联系了,他们如何选择,和我们没关系!”何引就知道他们会问这个问题。

  “你继续说!”刘宽示意何引继续说下去!

  “加上关中一带的世家大族,在失去了马氏这一依靠后也基本归于窦氏旗下,和帝显然也无法通过笼络其他政治集团来和窦氏抗衡。

  而年少的和帝此时也尚未立后,不能像章帝那样以“妻党”替“母党”。

  因此和帝作为名义上的最高统治者,在朝中只能处于“内外臣僚,莫由亲接”的境地,孤立无援,只得隐忍不发。

  而长期身在帝王身边的宦官是为数不多被窦宪等人遭到忽视的势力之一。

  他们作为刑余之人,颇受歧视,窦氏这般累世公卿的家族,结交者皆望族名士,自然不将他们放在眼里。

  此外,宦官自西汉石显以来便无权势,在政治上影响甚微,和帝贴身的郑众也不过钩盾令而已,表面上看对窦氏不可能形成威胁。即便如郑众等“一心王室,不事豪党”,不附于窦氏者,也未遭到迫害。

  因此,独立于窦氏外戚的宦官群体保留了下来,成为和帝进行反击的重要力量。

  不过此时宦官位卑势微,尚不能凭借自己的力量与外戚抗衡。

  从最后参与政变的人员来看,包括了执金吾、五校尉等城防要员,他们都不是当时的宦官所能支配的,反窦行动的主导还是和帝。

  宦官起的主要作用是还和身居深宫的和帝谋划以及联络行动人员。

  和帝年少,统治经验尚不丰富,不可能自己独力谋划整个政变,从史书将郑众作为诛灭窦宪政变的“首谋”、“定议”之人来看,主要的谋略当出于宦官,而和帝则是依计而行。”说到这里,何引也不的不感慨,内宦这一个集体,古往今来还是留下了无数的名人。

  “而除此外,窦氏早就已经控制了内朝和禁军,和帝孤立于宫中,断绝了与外界的联系,宦官就起到了传递消息的作用。

  对此史书虽然并没有明确的记载,但宦官的基本职能就有“关通”一项,是宫内外联系的重要纽带,在内朝官员并不可靠的情况下,必然成为和帝与宫外最主要的联络途径。

  在宦官的帮助下,和帝成功地联络和培植了朝中的反对窦氏的力量。

  永元四年窦宪班师回朝,和帝按照郑众的计划,趁窦宪等人入宫朝见、与军队分离之际发动政变,将其与党羽一并收捕,收大将军印,诸窦悉遣就国,除窦环外,到国后皆迫令自杀,家属徙九真。

  窦氏党羽邓叠、郭璜、郭举等下狱诛,宾客为官者尽遭免黜,此后朝廷继续清除窦党,又有许多亲窦者或免或诛。

  失去了窦宪和家族的势力,太后再也无所作为,于永元九年忧郁而死。

  而在窦太后和窦宪领导下权倾一时的窦氏外戚集团顷刻间垮台。

  只不过窦宪虽然将国朝外戚专权的权力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但他本人和窦氏的灭亡也十分迅速。”

继续阅读:第三百三十六章 秦颜挥兵,三辅终战(六十六)

使用键盘快捷键的正确方式

请到手机上继续观看

三国之天下布局

微信扫一扫打开爱奇艺小说APP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