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9章 请君入瓮
我是果冻2025-10-13 10:502,105

他走到柳如依面前,替她拢了拢披风。

“我们在这里等着,等他们把路探好,把陷阱踩平。我们的人,只需要跟在后面,收拾残局。”

“坐收渔翁之利?”

“不。”谢云峥纠正她,“是请君入瓮。”

三日后。

摄政王府的演武场,第一次聚集了这么多来路不明的人。

左边站着十名身穿禁军甲胄的士兵,他们身形笔挺,气息沉稳,每一个都是从死人堆里爬出来的精锐。

右边站着七八个江湖人士,他们衣着各异,神态倨傲。有背着巨大铁尺的壮汉,有腰间挂满瓶瓶罐罐的瘦小老头,还有一个蒙着面的女子,手里把玩着几枚薄如蝉翼的刀片。

这些人,都是李家花了天价,从江南请来的奇人异士。

他们是被护国商会的重金和李家的名头吸引而来,此刻正毫不掩饰地打量着对方,空气中充满了不信任和审视。

演武场正中,站着两个人。

一个是王府护卫长,长信。他面无表情,手按在腰间的佩刀上,整个人像是一柄出了鞘的利刃。

另一个是李默。他穿着一身洗得发白的青布长衫,身形佝偻,看起来像个教书的老先生,毫不起眼。

“各位。”长信开口,打破了对峙,“奉王爷、王妃之命,组建‘破山’小队,即刻起程,前往昆仑虚,寻觅天山秘境。”

他没有说任何鼓舞士气的话,只是陈述事实。

“此行,九死一生。现在想退出的,还来得及。王府会发给各位百两白银,作为盘缠。”

无人应答。

那些江湖人是为了钱财,禁军士兵是为了军令,谁都不会在这时退出。

“很好。”长信继续说,“从现在起,没有禁军,也没有江湖客卿。你们只有一个身份,‘破山’队员。我的命令,就是唯一的命令。”

“凭什么?”一个使双钩的汉子嗤笑一声,“就凭你是摄政王的人?老子只认银子,不认官威。”

长信没有理他,只是侧头对李默说了一句。

“李先生,开始吧。”

李默点了点头,从怀里取出一个巴掌大的木盒,放在地上。

他轻轻按动机关。

咔嗒。

木盒展开,里面复杂的齿轮和榫卯结构瞬间暴露在众人面前。

紧接着,整个演武场的地面开始轻微震动。

那些江湖人脚下的青石板突然翻转、下陷、升起,不过眨眼的功夫,原本平坦的演武场,变成了一个由石板组成的简易迷宫。

“一个时辰。”李默那有些沙哑的嗓音响起,“走出这座‘乱石阵’,或者,找到藏在阵中的王府令牌,就算通过。没通过的人,可以去账房领银子走人了。”

这是下马威,也是一次筛选。

那个使双钩的汉子脸色变了变,他发现自己无论怎么走,都会回到原地。

禁军的士兵们则迅速结成战阵,没有冒进,而是开始尝试破解阵法的规律。

演武场二楼的回廊上,柳如依和谢云峥并肩而立,将下面的一切尽收眼底。

“这个李默,有点意思。”谢云峥说。

“我娘说,他能用一把锁,困住一支军队。”柳如依看着下方那个佝偻的身影,“但愿他没有夸大。”

演武场上的乱局持续着。

他们准备的这把钥匙,在打开天山秘境的大门之前,必须先磨合得足够锋利。

金銮殿上,空气凝滞。

户部侍郎跪在殿中,声音发颤,陈述着一份来自河北道的加急奏报。

“旱情比预想中更为严重。河北三州,赤地千里,颗粒无收。地方官仓早已告罄,如今……如今已出现易子而食的惨状。”

一言既出,满殿哗然。

龙椅上的小皇帝,面前的珠帘微微晃动。他还政亲政不过月余,便迎来了第一场天灾。

“慌什么!”

吏部尚书周淳出列,呵斥了一声,朝堂瞬间安静下来。

“国库尚有余粮,立刻开仓赈灾便是。陛下,臣以为,当务之急,是拟定章程,命户部拨粮,发往河北三州。”

这话听着合情合理,却有老臣立刻提出异议。

“周大人说得轻巧!从京城到河北三州,路途遥远,粮草押运,匪盗横行,损耗巨大。等粮食运到,百姓怕是已经饿死大半了!”

“那依你之见,该当如何?眼睁睁看着百姓饿死?”

“臣以为,可命河北周边各州府,先行调粮支援……”

“周边州府若也遭了灾,你这是要拆东墙补西墙吗!”

朝堂之上,争吵不休。

有人主张立刻放粮,有人担忧运输艰难,有人提议地方互救。种种方案,听起来都有道理,却又都有无法解决的弊端。

周淳一党与摄政王提拔的新贵们,借着此事,言语间处处机锋。

小皇帝坐在龙椅上,透过珠帘,看着底下争得面红耳赤的臣子们。

他知道,这不仅仅是一场天灾,更是他亲政之后的第一场大考。

每一个决策,都可能成为别人攻讦的把柄。处置得好,是君王圣明;处置得不好,便是他无能,最终还是要靠摄政王来收拾残局。

压力,如同实质的乌云,笼罩在金銮殿上空。

他甚至能感觉到,几道若有若无的视线,正投向他身侧,那个始终一言不发的摄政王。

他们在等,等他这个小皇帝束手无策,等他开口向皇叔求助。

谢云峥垂手立着,不动如山。

他没有开口,甚至没有看小皇帝一眼。这是皇帝的路,必须他自己走。

就在此时,一名御史出列,此人是周淳的门生。

“陛下,臣听闻河北道布政使张大人乃是清廉能臣,有他坐镇,想必灾情尚在可控范围。京城骤然调拨大军护送粮草,动静太大,恐引起百姓恐慌,不如先传旨申斥,令其戴罪立功,自行设法安抚灾民。”

这话一出,连一些中立的官员都皱起了眉。

这哪里是建言,分明是推诿塞责。

小皇帝的手在龙袍下悄然握紧。

他想起了柳如依在江南做的事情。想起了谢云峥在书房教他的那些道理。

民心,才是国之根本。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珠帘后,传出了略带稚嫩,却异常清晰的宣告。

“张大人是不是能臣,朕不知道。”

争吵的朝臣们安静下来。

“朕只知道,奏报上写着‘易子而食’四个字。”

“传朕旨意。”

继续阅读:第130章 以工代赈

使用键盘快捷键的正确方式

请到手机上继续观看

改嫁残废小叔后,我在侯府杀疯了

微信扫一扫打开爱奇艺小说APP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