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里,放上牛羊和粮食,再放一把火。告诉他们,谁先抢到就是谁的。他们自己就会打起来。等他们打完了,我们再去把剩下的人抓起来,让他们修路、挖矿,换饭吃。”
演武室内一片死寂。
兵部尚书脸上的笑意僵住了,他看着那个四岁的孩子,后背竟渗出一层冷汗。
这番话,没有兵法,没有谋略,却直指人心最根本的贪婪与欲望。引诱、分化、坐收渔利,最后还将战俘压榨得干干净净。
这哪里是小孩子的想法,这分明是魔鬼的算计。
谢云峥久久不语,他蹲下身,与儿子平视:“谁教你的?”
“娘亲。”谢承安答得飞快,“娘亲说过,没有永远的敌人,只有永远的利益。给他们想要的,他们就会帮你咬你真正的敌人。”
谢云峥缓缓站起身,将指挥杆放回原处。
“尚书大人,你现在明白,陈将军的计划,错在哪里了吗?”
兵部尚书浑身一震,对着谢云峥深深一揖:“下官……明白了。”
他再看向谢承安时,已然带上了敬畏。
夜深。
柳如依与谢云峥在房中对坐。
“周夫子今日告了你儿子一状。”柳如依先开口,将白日之事说了一遍。
“他今天也给我上了一课。”谢云峥把演武室里的情形复述了一遍。
夫妻二人对视一眼,都从对方的叙述中,看到了那个既熟悉又陌生的影子。
“这孩子,不能再让周夫子教了。”柳如依下了结论,“儒家的条条框框,会把他那天马行空的脑子给框死。”
“嗯。”谢云峥点头,“朝堂上的那些道理,也一样。他想的,是规则之外的东西。”
柳如依忽然笑了。
“我今天审查护国商会的账目,西域的商路被一股新崛起的沙匪截断,损失惨重。苏长运提议调动莲阁的人手,花重金清剿。”
她顿了顿,看着谢云峥。
“你猜承安听见了,说了什么?”
“说来听听。”
“他说,为什么要剿?我们直接册封那伙沙匪为‘西域护商使’,给他们官职,让他们入股。以后,我们的商队就是他们的钱袋子,谁敢动,他们第一个不答应。”
谢云峥沉默了。
一个下午,三个问题。
儒学、兵法、商道。
这孩子用同一种逻辑,给出了三个截然不同,却又殊途同归的答案。
“他继承了你的谋略,和我的……不择手段。”柳如依的语气里,有掩不住的骄傲。
“从明日起,我亲自教他兵法与帝王术。”谢云峥做出了决定。
“那我便教他算账和用人之道。”柳如依接口道,“我柳家的本事,总不能失传。”
夫妻二人相视一笑,为儿子的未来定下了新的方向。
然而,柳如依心中却掠过一丝隐忧。
“谢云峥,我有些担心。”
“担心什么?”
“承安太过聪慧,锋芒太露。京城不比别处,天子脚下,不知多少双眼睛盯着我们。陛下如今虽仁厚,可他身边的人呢?那些被我们压下去的世家呢?”
她轻声说:“一个不掌权却比谁都懂权术的摄政王,已经够让他们忌惮了。若再加上一个被誉为‘小麒麟儿’的世子……我怕,这府上的清静日子,到头了。”
谢云峥将她揽入怀中,手掌轻轻覆在她的背上。
“无妨。他们看着,便让他们看。我谢云峥的儿子,生来就不是要养在笼中的金丝雀。他若想飞,我便为他扫平天空。若有人想折断他的翅膀……”
他的话没有说完,但那无声的后半句,比任何言语都来得森然。
窗外,一轮明月高悬。
而在宫城深处,一封密报正被呈到小皇帝赵朔的案前。密报并非来自军机处,而是来自监察百官的暗卫。
上面只有寥寥数语,记录了今日周夫子出王府时的愤懑,以及兵部尚书离开时的敬畏。
赵朔看着密报,年轻的脸上,是一种与年龄不符的深思。
坤宁宫内,新后苏婉清正对着一堆账册发愁。
自大婚以来,她便接管了六宫事务,可这内务府的账目,却是一团乱麻。每一笔支出都写得含糊不清,大笔银钱不知所踪,前朝太后的人手盘根错节,她想查,却处处碰壁。
“娘娘,慈安宫的孙姑姑来了。”贴身宫女兰心小声通报。
苏婉清放下手中的账册,整理了一下仪容。该来的,终究还是来了。
孙姑姑是太后跟前最得脸的老人,说是来请安,实则是来下马威的。
“让她进来。”
孙姑姑带着两个小太监,慢悠悠地踱了进来,对着苏婉清只略微福了福身子,便算是行了礼。
“皇后娘娘万安。老奴奉太后懿旨,来与娘娘商议陛下万寿节的庆典事宜。”孙姑姑开门见山,拿出一本册子,“这是内务府和礼部按祖宗旧例拟好的章程,请娘娘过目。”
兰心上前接过册子,呈给苏婉清。
苏婉清翻开,只看了两页,心便沉了下去。
上面罗列的条款极尽奢华,光是搭建观景台就要动用三千工匠,耗银二十万两。宫宴所用的器皿,要求全部新造九龙描金彩瓷,各地进贡的珍奇异宝更是数不胜数。
“孙姑姑,陛下登基以来,一直倡导节俭。如此铺张,恐怕不合陛下的心意。”苏婉清合上册子,平静地说。
孙姑姑皮笑肉不笑地回道:“娘娘此言差矣。万寿节乃国之大典,关乎我大周的国体颜面。历朝历代,皆是如此。太后说了,陛下年轻,不懂这些,但皇后娘娘您是六宫之主,当为陛下分忧,将这庆典办得体体面面,也好让天下人看看我大周的盛世气象。若是缩手缩脚,岂不让外邦看了笑话,说我大周国库空虚,连天子的寿辰都办不起了?”
好一顶大帽子。
同意,是拂逆陛下,掏空国库。
不同意,是轻慢祖宗,有损国威。
苏婉清初入宫廷,根基未稳,无论选哪条路,都会被她们抓住把柄,大做文章。
“此事体大,本宫需与陛下商议后再做定夺。”苏婉清只能使出拖延之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