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立一听老贾这话,却是不太相信道:
“你说那把从九龙山里带出来的短剑是开启古墓的钥匙?怎么可能!当时如果没有拔动那把剑,就不会触动机关,徐猛、麻六儿他们也就……”
说到一半,赵立忽然顿住,看了眼姚半仙说:
“姚玹,我可没有翻你旧账的意思。我是说,那把短剑不论是谁拔出来都会触碰杀人机关,当时要不是我们带着炸药炸出一条生路,全都会死在里面。”
“我们尚且如此,在以前火药还没有得到成熟应用的时代,其他人去拔那柄短剑铁定有死无生。”
“如果那把短剑是忠献王留给后人开启歙州古墓的钥匙之一,他又怎么会将短剑和绝杀陷阱捆绑在一起?”
我和姚半仙也明白赵立的意思。
姚半仙没说话,我想了想道:
“或许拔出那把短剑需要其他的方法。用对了方法拔出,可能就不会激活那些陷阱了。”
“现在讨论这些没有意义,这本小册子还没看完,等我们看完了,有问题再一块琢磨。”
赵立闻言,也不多语了。
我们继续翻看小册子,那小册子后面还写着,当年忠献王钱弘佐死后,新任国君便找了个由头处死了一批能工巧匠,和两个戍边将领。
那两名戍边将领便是负责领军驻扎在安徽边界的吴越国边军。
他们那里距离歙州山陵也很近,曾经被多次指派前往山中督造修陵。
而等到山陵完工,钱弘佐也死了,那些了解山陵情况的人自然也都要被全部抹去,以绝后患。
处决了建造山岭的一批人后,吴越国第四代君主钱弘倧机事不密,原本想处理掉国内飞扬跋扈干涉朝政的大将胡思进,却因为一时犹豫失了先机,反被胡思进幽禁废黜,成为了吴越国五代君王中最差劲的一个,在位还不足一年。
钱弘倧被废,钱弘俶上位。
因为当时胡思进已然势大,钱弘俶登位之后也不敢与他贸然翻脸,但是在位期间却秘密组建了一支守陵内卫。
那支守陵内卫不是钱弘俶用来控制宫廷朝政的,而是他甄选出来,专门歙州山陵守墓的人马。
守陵内卫人数不多,核心首领也是钱氏宗亲子弟。
后来宋朝崛起,一统中原。
斧影烛光之后,钱弘俶为保家族安宁,奉旨入汴梁,却被赵家老二赵光义那货扣留京中,钱弘俶不得已下,只好将吴越国土尽献于宋庭。
钱弘俶纳土归宋之后,被赏了太平王爷当,不过那太平王爷没当多久,就稀奇古怪地病死了。
赵家老二觉得钱氏一族在浙江经营太久,为了防止其他钱氏族人阻碍宋庭对两折地区的统治,赵老二就下旨要原本的吴越王族全部迁出浙江。
那些钱氏族人离开浙江后,有的迁去了汴梁,有的迁到了江西,还有一支则北上在山东扎下了根。
“哎哟,当年钱氏一族有一支去了山东,二哥,他们不会就是你青州钱家庄的祖上吧?”赵立读到这里,像发现新大陆一样叫唤了起来。
我听了这话嘴角一扯,只想抽赵立两个大嘴巴子:“你就那么希望曾经的吴越王族是我的祖先?”
“那当然了。二哥你想啊,你要是带着我们去挖你祖宗的坟,那该是有多带劲!”赵立嘿嘿笑着,故意膈应我。
“我带劲个你二舅老爷!”我翻了翻眼皮没好气道,“别废话,后面还有两页没看呢!”
说完,我们继续翻阅册子。
小册子后面记载了,当年钱氏一族的几支主脉都迁离浙江后,被钱弘俶遴选出来的守陵内卫却潜伏留在了两浙地区。
守陵内卫的首领也是钱氏族人,而且是钱家王侯以外唯一能够安全出入歙州山陵的人。
钱弘俶在奉旨入汴梁前,也没想到自己会一去不回。
当时因为一些原因,他没能来得及将歙州山陵的事情告诉给他的嫡系后人。
后来钱弘俶莫名其妙死了,其他钱氏族人也就不知道原来吴越国的前三位君王曾经给他们留下的丰厚的遗产。
歙州山陵里的东西似乎成为了守陵内卫的囊中之物。
面对巨额的财富诱惑,没有人能恪守愚忠一直为旧主恪尽职守。
守陵内卫很快就变了,几个首领成员相互勾结,想要搬空山陵。
但是钱弘俶对他们也不是没有防备,并未将里面的全部机关都告诉给守陵成员。
所以,虽然一些没有藏在陵墓深处的钱财被他们洗劫了,但更多的好东西却得以封存。
守陵之人之中没有精通风水机关术的人,他们无法真正地进入山陵的内部区域,即使拿人命去填,也填不进,冲不开重重的未知机关。
因此,得了一些好处的守陵内卫撤走了。
他们改变了想法,不再奢望一次性能够搬空,而是将整座歙州山陵当作金矿,想要世代挖掘。
因为山陵之外地势得天独厚,又布置了聚煞风水阵的原因,无法彻底破除风水阵的守陵内卫只得每隔十七年,才进入山陵一次,然后缓慢探索未知区域。
渐渐的,用了二十几代人的心力积累探索,守陵内卫才慢慢勾画全了如今落在我们手里的墓中机关图。
他们代代相传,代代研习积累风水之术,代代保守这个秘密不然外人知道,便衍化成了后来的守陵一脉。
守陵一脉守的不是钱氏王朝的陵墓,而是他们自己的宝库。
不过,他们也不是每次进入山陵都能有收获的。
一来是因为当年钱弘佐联合了几位类似于袁天罡那个级别的绝代风水师布置的重重机关太过变态,守陵一脉每隔十七年才能在里面待五天,自然破解缓慢。
二来呢,却是因为当年开凿山陵的时候,有工匠挖通了原本藏在山底下的神秘空间,并引出了里面的神秘力量,将整座山陵笼罩。
那种力量很神秘,据说会使进入山陵的人突然失去五感六识。
但那种力量也不是每次都会出现的,可只要那种力量出现了,陵墓里就会泛起阵阵迷雾,还会把人逼成疯子,令进墓探寻的人损失惨重,甚至全军覆没。
在这本小册子上,就明确记载了守陵一脉入墓之后遭遇神秘诡雾的记录,且时间地点记叙得相当详细。
也正因为歙州山陵凶险重重,守陵一脉的传承人才越来越少。
不断有人在探索山陵的过程中死去,也有另一部分人放弃了祖上传下来的这处宝藏,迁去了别的地方过新的生活。
一代代人丁凋落,等到守陵一脉传到清末时,还守着那栋古墓的守陵人也就仅剩下了一个老头子了。
那老头天生双腿残疾,注定不能下墓探陵。
临近晚年的时候,老头找了两名弟子,将守陵一脉留下的所有风水学术和历代笔记都传给了他们。
谁曾想,那两名弟子后来因为一个女人反目成仇,恨不得杀掉对方。
再之后,老头寄予厚望的两名弟子同室操戈,当着老头的面儿,在地龙湾的石室里打了个你死我活,焚毁了不少守陵一脉的风水藏书。
最后便仅仅留下了一张藏宝图,一张机关图,一把乌金打造的短剑,和一些闲散的碎片化文字。
这些东西,最终都落到了邹逾的父亲邹丞手里。
邹丞是那老头的大弟子请去助拳帮他解决师弟的。
但那两人打生打死的时候,邹丞没有上前帮忙,而是等到他们两败俱伤之后,才出手他们连同那个老头一起干掉。
此时,我们正在读的这本小册子,就是邹丞根据从守陵一脉收集来的仅存文献,梳理整合出来的。
……
读完了邹丞的这本私人笔记,我和姚半仙互看一眼,都觉得仿佛刚听完了一个神话故事一样。
谁能想到,安徽山区里的那座古墓竟然会有这么曲折的来历。
黄巢、钱繆、钱元瓘、钱弘佐……
那些史书上留有名字的大人物,竟然都与那座古墓里的东西有些千丝万缕的关联。
那到底是一座怎样的墓啊,不仅牵扯到数位历史上的风云人物,还贯穿存续了千年之久。
如果眼前小册子上说的都是真的,那我简直无法想像,那座山中陵墓千年以来,究竟涉及牵连了多少前尘往事和是非因果。
“姚玹,你觉得这本小册子上说的,有几分可信?”我看完了所有内容后,沉吟很久,才缓缓开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