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末考试成绩出来了。
谭奇薇是万年老六。第五名,竟然是罗门哲。
陈书仪迈进了前三。张晟翊以半分之差险险地保住了他的第一名。照此下去,早晚有一天,陈书仪和罗门哲会成为张晟翊的威胁。
马老师喜笑颜开。她为罗门哲争取到了“回旋镖”奖学金——全校金额最高的进步奖。年轻的班主任不像老班主任那么老谋深算,她领头起哄,要罗门哲买大白兔奶糖,全班每人至少发两颗。同样拿到奖学金的张晟翊被马老师当众替全班同学“勒索”到“每人一片薯片”。
班里气氛嗨得堪比窗外的夏日烈阳。
谭奇薇混在同学们中间笑,笑得很开心。
还以为马老师会说到顾原,并没有。
顾原就像翻过的书页,成为昨天的记忆。
高中二年级会考结束后,正式分文理班。绝大多数同学对此早有心理准备,对自己的特长喜好也有清醒认识,分班只是换个教室学习,并不会有生离死别之感。厉莉跑去了文科班,笑出了鹅叫声。她抱怨学校太死板,分班分得太晚,以至于让她白受一年劳模折磨。
谭奇薇、罗门哲、陈书航他们,毫无意外地留在原班学习。
无数目睹过高三学子精神变化的老师们,熟稔于心,总结了高三学子的5个心理变化期。
第一阶段,8月至11月是激情期。表现为积极、勤奋,努力,投入,充满信心。
第二阶段,12月至1月是疲劳烦躁期。表现为身心疲惫,情绪低落,心情烦躁。
第三阶段,来年3月份是否定怀疑期。
第四阶段,4月份随着三轮复习的开始,部分同学进入不自信放弃期。
第五阶段,到了5月份,随着高考的临近,所有的孩子都会或多或少产生恐惧心理和焦虑心理,全员进入恐惧焦虑期。
马老师保持她一贯的风趣幽默,将5个阶段一股脑将给行将高二放暑假的同学们,好让同学们做到心中有数。马老师送给大家一句话:挺住,就是一切。哪怕是狼狈不堪、几乎被击穿的挺住。
事实如马老师所预见,每一个自命不凡的学子,最终被证明只是凡人一个。
高三开学后,11月过后,疲劳烦躁期不约而至。身心疲惫导致的情绪低落肉眼可见。
谭奇薇两眼下隐现一团乌青色。那是缺乏睡眠的表现。
同学间的话题范围缩小很多。谭奇薇和罗门哲一起放学的路上,偶尔会谈起报考哪所大学。
有一天,谭奇薇不小心说了句“上海交通大学、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华中工学院、大连海运学院、武汉水运工程学院,这些院校都是造船行业各类专业人才培养的主要基地”。下面的话还没有来及说,罗门哲的脸色已变。
高校也会进校园做宣传。上海交通大学在某天中午午休时段放交大学子纪录片。里面记录一批60年代毕业,后来担当社会中流砥柱的佼佼者们。纪录片里说,“为革命不怕纪律严,为事业不怕生活苦,薇国家不怕事业艰,为人民不怕父母劝”。最后一句,炙烤着谭奇薇的心,久久不散。
12月底,疲劳烦躁期最顶峰,谭奇薇主动谈起造船的话题。
“十年前的今天,江南高昌庙老厂区最后一艘新船下水。是76000吨级的 ‘德新海 ’号散货轮。这艘船缓缓滑入黄浦江。江南造船厂,哦不,此时早已是江南造船集团了。江南造船集团为这艘船放个礼花。 ‘德新海 ’号之后,百年江南迎来特殊的历史时刻。”
时至此,谭奇薇讲跟船有关的故事,其熟稔程度,比罗门哲有过之无不及。
灰暗天空下,罗门哲充满倦色的脸上露出一丝笑容:“晓得。老江南要移址到长兴岛了。”
长兴岛原本是一个封闭、落后的自然乡,生活、生产配套的各种基础设施条件都很差。江南船厂的人上岛后,喝不上自来水,吃不到绿叶菜,用电、烧气都不能充分满足,不得不自己打井、发电,从市区搬来液化气罐解决吃饭问题。
岛内外的交通更成问题。上岛不通公路,只能靠吴淞口到马家港的一跳客运航线摆渡,一旦遇到恶劣天气封航,岛上岛下的交通就要完全中断。岛上的低等级公路早已不堪重型运输车的碾压,坑洼不平。 “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江南人在长兴岛上面临一场攻坚战。经历了一系列难以想象的挑战之后,最终通过了伟大的洗礼。
“晓得。跟老江南人相比,我们面临的高考压力,不算什么。”罗门哲接道。
谭奇薇昂头看身边的罗门哲。
“阿哲,我真正想说的是,如果你还爱着,去考焊工专业吧。”
一辆外卖电瓶车急刹车,刹出轿车的气势。外卖小哥惊喜大叫:“真的?真的啊?”
此情此景,仿佛在解说罗门哲的心声。
罗门哲刚才还灰暗的眸光,此刻骤亮。不过,很快又隐去了那抹兴奋之光:“做蓝领,以后发展空间会有限吧,我担心……”
“首先,你要相信我,我能养活自己;其次,你要相信你自己,你能做到蒙面焊匠中最优秀的!焊接技术与工程专业还能考研呢。”谭奇薇知道罗门哲是担心做蓝领发展空间有限,将来不能兑现照顾她的承诺,所以有的放矢劝说罗门哲。
知罗门哲者,谭奇薇也。
谭奇薇的话重新点燃罗门哲的希望之光,他灵光一闪:“陈星叔叔!”
陈星叔叔曾经信誓旦旦对罗门哲说,如果罗门哲肯师从他,他有绝对的把握将罗门哲培养成不可多得的优秀焊匠。陈星叔叔多年前的话,以燎原之势点燃罗门哲压抑许久的热爱。
罗门哲有立刻联系陈星叔叔的冲动。
只是,罗门哲没有陈星叔叔的联系方式。陈星叔叔的所有联系方式,工作单位,家庭地址,手机微信,全在罗门哲爸爸罗东升那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