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3章 会试
我是泡泡2025-11-07 11:502,312

两天前,再贡院门前张贴的席舍图,对于陈凡而言,就是个晴天霹雳。

从府试到乡试,他一次次完美避开了屎号,但这次……他中招了。

虽然表面上他依旧谈笑风生,对陈轩的宽慰表示出无所谓的态度,但一想到乡试那日,马九畴被屎尿包围的天塌场景,午夜梦回时,他被惊醒了几次。

到了九日清晨,整个北京城所有待考举人全都聚拢到贡院的门口。

此时的贡院外早已肃杀一片,全身甲胄的兵士将贡院围得水泄不通。

点名这些流程,都跟乡试差不多,但到了会试,在搜检这个环节就人性多了。

朝廷“例止就身搜检,举巾看视”,也就是说,到了会试这个阶段,大家都已经是有做官资格的体面人了,就不必脱衣露体,“致损士气”。

待进了场,果然,只隔着陈凡号舍两米多宽的地方就是茅厕。

不过显然在锁院前,茅厕已经被清理过,此时还没有异味。

陈凡打量着号舍,说实话,跟南京的号舍比,北京的号舍更加逼仄,听说开国时,举人赴京赶考,用的都是大兴县临时搭建的草棚,后来实在不能代表天朝气象,朝廷下旨给举人们建了号舍。

但这地方平日里又没有用处,平日里锁着门,以至于荒草丛生,蛇虫鸟兔都以此为家,陈凡的号舍墙根就有个洞,只不过已经被人用泥巴堵上了,也不知道是不是狐狸挖的。

陈凡饶有兴致的研究了一下那洞窟,半晌也没见到狐仙美人出现,于是抬头打量起四周来。

不过他的眼睛刚刚落在号舍墙壁上,就发现上面密密麻麻都是前辈用硬物刻下的“吐槽诗”。

“臭号三更雨,文章一夜风。功名如粪土,何必苦争锋。”

陈凡看到这脸上莞尔一笑,觉得有趣,再往下看,又得一首:

“十年寒窗苦,一朝入厕旁。墨香混屎臭,金榜几时香?”

陈凡又看了看,能够入眼,让人觉得有趣的就这两首。

不过,写这些诗的举人,典型的做了彪子还要立牌坊。

谁读书不是为了做官,不是为了功名。

偏就养尊处优的举人老爷们,遇到屎号,突然就觉得“功名如粪土”了,实在是……不好品评。

兴之所至,陈凡想了想,拿出一支毛笔来,趁着考生们闹哄哄的进场,他也题了一首:

《贡院屎号题壁》

厕畔孤松影,

深宵立雪霜。

秽风侵铁骨,

不改墨痕香。

刚写完丢下笔,陈凡还在背着手品评时,却听见一人道:“不准四处张望,赶紧坐下。”

陈凡转过头,却见到一个年轻的号军,拄着长矛警惕的盯着自己。

可能又因为自己是举人的缘故,他说完后又觉得心虚发憷,眼神有点躲闪。

这也是会试的老项目了,自英宗时便有旨意颁下,说是“令每举人用军一人看守,禁讲问代冒。”

说白了就是一对一盯防。

果然,现场虽然不再搜检,但却比乡试时还要整肃,几乎没有人敢大声喧哗,很快,四周安静的跟都睡着了似得。

不一会儿,决定所有举人三年努力会不会化为泡影的时候到了。

云板声次第想起,“嗵嗵嗵”沉闷的炮声在响彻整个京师。

身为内阁次辅的唐胄,虽然在阁中总是以好好先生的样子出现,但在此时的至公堂上,他脸上露出不怒自威的表情走下堂来,随即面向悬挂在至公堂内的弘文帝亲笔《求贤诏》匾额行三叩礼。

众人见状,连忙跟在他的身后纷纷跪下。

待三叩拜完,唐胄起身接过旁边官员递来的黄绫圣旨,用介于诵读与吟诵之间的官话唱道:

“奉天承运皇帝制曰:兹值乙巳大比之期,尔天下举人其各展经纶,务求敦本务实之学。毋蹈奇僻,毋袭陈言,朕将亲览廷试卷,以待非常之才。钦此。”

念完后,他小心翼翼将圣旨合起交给旁边,之后又有一名官员躬身上前,身后鱼贯跟着若干民夫,这些人挑着一个个箱子,箱子全都贴着封条。

唐胄淡淡道:“监试官验封。”

此刻,都察院出身的官员出列,将那些民夫所挑的箱子一一查看,甚至还将每一个箱子的箱底都看了,见没有异常之后道:“回禀总裁大人,弥封完好,可以开箱。”

唐胄大手一挥:“开箱,发第一场七题。”

很快,云板声再次响起,陈凡正坐在号舍中无聊,这天还是初春,北京很是干冷,他一个南方人,这时只觉得手脚有些冰凉,有心想要活动活动,但对面那孩子大小的号军,眼睛瞪得像是铜铃,就好像他动一根手指都有作弊嫌疑似得。

正焦躁呢,那边云板声响起,陈凡知道,这是要发卷子了。

果然,不一会儿,在各监试官的陪同下,终于,会试开始放卷了。

当陈凡接过卷子时,赶紧打开,不然再跟木雕似得,他感觉自己手指都要僵了。

打开卷子,老规矩,跟乡试一样,都只考七篇八股文。

陈凡迫不及待看向首艺,却听见不远处早发卷的地方已经传来了叹气声。

再看卷子,却见上面写着《故大德必得其位 笃焉》

这个题目出自《中庸》的第十七,是孔子对舜帝的评价。

原句是“故大德必得其位,必得其禄,必得其名,必得其寿,故天之生物,必因其材而笃焉……”

意思就是具有崇高品德的人,必然会获得应有的地位、俸禄、名声和长寿;上天生养万物,必定根据其资质而厚待之,能够成材的就加以培养,(不能成材的就让它淘汰)。

陈凡看到这,一下子就明白刚刚的叹气声是为什么了。

首先别以为这年代的举人,真就跟陈凡一样,将所有的经典和传注搞得滚瓜烂熟,就比如这题,中庸题陈凡是统计过的,在历年会试中,出现的频率只有一成多一些。

很多考生跟现在人一样,也是会押题的,这一来,估计就有不少人要失望了。

还有这题若是要破题,在陈凡看来,要紧紧扣住“大德”,也就是舜帝与“笃焉”(资质)这两点,但是朱熹在《四书大全》中对于这里只说了四个字“福德一致”,并没有解释大德和“笃焉”之间的逻辑关系。

这么一来,就让那些死读书,读死书的人倒了大霉了。

而且,在陈凡看来,要想写好这篇文章,需要引用《尚书·禹典》证“德”;需要引用《周易·系辞》证“位”;《孟子·告子》证“材”。

但按照朝廷规定,标准答卷只有五百字,需要引用那么多经典,文章结构极端容易失衡。

但别人作不出,不代表陈凡作不出,而且陈凡不仅要作,还要作出一篇自八股创立以来,最新、最奇、最变,还最复古的文章来。

你唐胄不是喜欢新玩意儿吗?

给你,一次给个够!

继续阅读:第604章 首艺

使用键盘快捷键的正确方式

请到手机上继续观看

科举放牛班,童生夫子教出进士三千

微信扫一扫打开爱奇艺小说APP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