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一十九章 宣化府
心灯2025-10-12 19:253,208

  赶路数日,杨明凤一行距离宣化府城还有十几里地,空气中的异味,便已扑面而来。

  官道两旁,不时能见到饿殍伏尸无人掩埋,三三两两踽踽而行的流民也多了起来,一个个衣衫褴褛,眼神空洞,如同被抽去了魂魄的行尸走肉。

  越靠近府城,人流越是密集。

  待到能望见宣化府那巍峨如巨兽匍匐的城墙轮廓时,眼前的景象让见惯了风浪的杨明凤都倒吸一口凉气。

  城墙之外,黑压压的人群如同蚁群般聚集,蔓延出数里之远,几乎将偌大的护城河都遮蔽了。

  哭喊声、哀嚎声、孩童的啼哭声、兵士的呵斥声混杂在一起,形成一片令人心悸的喧嚣。

  几处临时搭建的粥棚前,排着扭曲蜿蜒的长龙。

  因为有食物的供应,灾民们还能勉强维持着秩序,都把希望的目光投向前面那口热气腾腾的大锅。

  穿着号衣的衙役和家丁手持棍棒,紧张地监视着人群,每当有流民试图插队或骚动,便会引来一阵厉声呵斥,甚至棍棒相加!

  施粥的场面看似井然有序,但那粥水清亮得几乎能照出人影,实则充不了什么饥,只能吊着人命,不咽那口气。

  每个领到粥的流民都顾不得烫,狼吞虎咽地一口气灌下去,之后还意犹未尽地将碗里仔仔细细地舔了个遍,眼里依旧是遏制不住的饥饿。

  杨明凤注意到,城墙垛口上,守军弓箭手引而不发,冰冷的箭簇在阳光下闪烁着寒光,正对着下方密密麻麻的人头。

  她轻轻吐出一口气,低声叹道:“这哪里是施粥,分明是坐在火药桶上,稍有不慎……”

  温子瑜用丝绸手帕掩住口鼻,眉头紧锁:“这么多人,宣化府的官儿是干什么吃的!就让他们这么围着?”

  宋鹞飞神色凝重:“能维持住表面秩序已属不易,若真断粮,顷刻间便是民变!”

  他们这支装备精良、旗帜鲜明的队伍靠近,立刻引起了守军的警觉。

  一名把总模样的军官在城楼上厉声喝问:“来者何人?速速通报!”

  宋鹞飞策马向前,朗声道:“金城总兵宋致诚之子宋鹞飞,护送首辅温体仁大人公子温子瑜、安顺州防守官杨延禄之女杨明凤入京,途经宝地,请求入城休整!”说着,亮出了相关的文书印信。

  那军官验看无误,不敢怠慢,连忙下令开启侧门。

  沉重的城门在绞盘声中缓缓打开一道缝隙,队伍鱼贯而入。

  进入瓮城,穿过幽深的门洞,当身后的城门再次轰然关闭时,仿佛将城外那令人窒息的绝望与混乱也隔绝开来,但每个人心头的沉重却未曾减少半分。

  城内又是另一番光景。

  街道宽阔,商铺林立,虽不及江南繁华,却也人来人往,车马粼粼,叫卖声不绝于耳。酒旗招展,茶楼飘香,甚至还能听到勾栏瓦舍传来的丝竹之声。

  然而,细看之下,却能发现这繁华之下的紧张与不安。

  巡逻的兵士明显比往时多了数倍,且分作不同服色,彼此相遇时眼神冷淡,泾渭分明。一些大户人家的宅院门前,家丁护院手持棍棒,警惕地打量着过往行人。

  粮店、布庄门前排着长队,价格牌上的数字高得令人咋舌,不时传来顾客与店家的争吵声。

  一种山雨欲来的压抑感,弥漫在宣化府城的空气里。

  “小姐,宣化府城好多兵啊!是要打仗了吗?”丑丫趴在车窗前看了会儿,有些害怕地回身看向杨明凤。

  杨明凤嘴角微扬:“也许吧!城里这帮养尊处优的官宦商贾们,好日子也快到头了。”

  “凤儿,你这话……有何意?”温子瑜听得蹊跷,不免迟疑着问道:“难道外面那些流民敢冲击府城?”

  “这可说不准!实在饿得不行的时候,横竖都是个死,他们放手一搏也是可能的。”杨明凤笑了笑说道。

  “哦……”温子瑜若有所思。

  按照那守城军官的安排,宋鹞飞将带来的两千兵马安置在城内一处校场。

  之后,杨明凤一行,径直前往知府衙门投帖拜会。

  知府陈简闻报,不敢怠慢,立刻与同知尹应元等在二堂迎候。

  双方见礼,分宾主落座。

  陈简年约五旬,面容清癯,三缕长须,目光在三人身上一扫,最终落在身份最为显赫的温子瑜身上,含笑寒暄:“温公子、宋公子、杨姑娘一路辛苦!三位大驾光临,令我宣化府蓬荜生辉。”他言语周到,礼数周全。

  然而,几句交谈之后,陈简便敏锐地察觉到了一丝不同寻常。

  那首辅公子温子瑜,虽锦衣华服,气度不凡,但在交谈间,目光却不自觉地多次瞟向旁边那位看似年纪最幼、官职最低的防守官之女杨明凤。

  而宋总兵之子宋鹞飞,言语干脆,颇有乃父之风,但在涉及行程安排、乃至对宣府局势的看法时,竟也隐隐以那杨姓女童的意见为主心骨。

  反倒是那小女童,年纪虽小却神色沉静,眸光清亮,应对之间不卑不亢,气度从容,竟隐隐是三人的主导。

  “这……”陈简心中纳罕,面上却不露分毫:“听闻这位杨小姑娘巾帼不让须眉,在安顺州颇有作为,今日一见,果然名不虚传!”他试探性地将话题引向杨明凤。

  杨明凤微微一笑,欠身道:“陈大人过誉了!明凤不过是沾了父亲的光而已,能力见识实在浅薄,当不得大人如此夸赞。

  倒是宣化府直面流民潮,大人维稳安民,才是真正的劳苦功高!”她巧妙地将话题引回宣化府的困局上。

  陈简心中更是惊异,这少女不仅气度沉稳,言辞也如此老练。

  他不禁与旁边的尹应元交换了一个意味深长的眼神。

  当晚,知府衙门设宴为三人接风。

  宴席设在后花园的敞轩内,灯火通明,觥筹交错。

  除了知府陈简、同知尹应元,作陪的还有府军左卫指挥使匡驿,一个面色黝黑、神情冷硬的魁梧汉子。

  以及府军右卫指挥使蒋科,此人身材精干,未语先笑,眼神却透着精明。

  酒过三巡,话题自然而然地转向了城外的流民和日渐严峻的城防压力。

  陈简放下酒杯,长叹一声,面露忧色:“不瞒三位,如今宣化府压力巨大!

  流民数以万计,每日消耗粮草无数,府库早已捉襟见肘。

  虽竭力维持秩序,然饥民嗷嗷待哺,犹如干柴遍地,稍有不慎,便是燎原之火啊。”

  他说话时,目光主要看向温子瑜,希望这位首辅公子能将宣府的“艰难”带回京城。

  尹应元立即接口,语气急切:“府尊大人所言极是!

  然下官以为,仅是施粥吊命,绝非长久之计,当效仿先贤,以工代赈!

  组织流民疏浚河道,加固城防,既可安顿其心,使其得食,亦可增强我宣府守御之力,一举两得!”

  他说完,目光灼灼地看向宋鹞飞和杨明凤,期望获得二人的支持。

  他话音刚落,左卫指挥使匡驿便冷哼一声,声如闷雷:“以工代赈?尹同知可知流民之中藏匿多少奸细惰民?

  发放工具,靠近城垣,万一有人煽动,里应外合,这城门还要不要了?

  届时城破,你我皆是千古罪人!”他毫不客气,直接将尹应元的提议置于危险境地。

  右卫指挥使蒋科呵呵一笑,打起圆场:“匡兄所言,亦是老成持重之见。

  防务确乃重中之重,不过尹同知忧心民瘼,其情可悯。

  依卑职看,或可谨慎行事,甄别流民中之精壮可靠者,编练为辅兵营。

  由我军中派人统带约束,既可稍解流民之困,亦可补充城防力量。

  只是这钱粮缺口……”他话锋一转,面露难色地看向陈简和温子瑜。

  陈简眉头微蹙,蒋科这看似折中的方案,实则意在扩充实权。

  他缓缓道:“蒋指挥使之议,容后再详商。如今府库空虚是实,本官已多次行文,恳请朝廷拨饷,并劝谕城中士绅捐输,奈何……唉!”

  他将难题部分归咎于朝廷迟缓和地方豪绅的吝啬。

  尹应元脸上忧色更重,语气不免带了几分激动:“府尊!非常之时当行非常之法!

  若坐等朝廷钱粮,只怕流民饿毙殆尽之时,便是变乱鼎沸之日!

  届时恐非钱粮能弭!下官恳请,即便不能大兴工役,也当设法开源,甚至……行雷霆手段,令富户捐输,以安民心!”这几乎是直指陈简施政过于温和。

  匡驿立刻反唇相讥:“雷霆手段?尹同知莫要忘了,城中士绅乃朝廷根基!

  逼捐之举,无异于饮鸩止渴,若激起民变……又当如何?

  况且,捐输钱粮,能否尽数用于流民,亦需慎之又慎!”他意有所指地扫过尹应元和蒋科。

  席面上顿时弥漫开一股火药味。

  温子瑜摇晃着酒杯,看似漫不经心,实则竖着耳朵。

  宋鹞飞面色沉静,手按在刀柄上,习惯性地保持着警惕。

  陈简眼见争论又起,轻轻咳嗽一声,再次将目光投向看似置身事外,却始终在静静观察的杨明凤:“杨姑娘,令尊镇守一方,于这安民御寇之事,想必经验老到。

  不知姑娘一路行来,观我宣府局势,有何见解?”

  他再次试探,想看看这个让温、宋二人隐隐为首的少女,究竟有何过人之处。

  刹那间,所有目光都聚焦在杨明凤身上。

  杨明凤放下茶盏,抬起头,脸上依旧是那副恬淡从容的神情:“陈大人、尹大人、诸位将军抬爱了。

  明凤年幼,见识浅薄,安敢在诸位前辈面前妄言‘见解’。”

继续阅读:第三百二十章 又见朱子兴兄妹

使用键盘快捷键的正确方式

请到手机上继续观看

明乱生枭凤

微信扫一扫打开爱奇艺小说APP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