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币杀录》正像它的名字一样,除了由浅入深,介绍了金融业的基础知识之外,还赫然揭示了用“货币战”打垮一个国家的方法。其中,100年前与辽国签订的《澶渊之盟》,就是大宋对辽国实施这种打击的实际操作。
书中,对此进行了深度的剖析和翔实地记录。据《币杀录》记载:《澶渊之盟》的核心条款有三:一、岁币条款:大宋每年向辽国支付银10万两、绢20万匹;二、边境开放:双方设立“榷场”,允许民间贸易;三、和平协议:双方为兄弟之国,互不侵犯。
从表面看,大宋需支付岁币,似乎处于被动地位,而《币杀录》中却将暗藏的“杀招”跃然纸上:
第一,辽国贵族对大宋奢侈品的需求导致大量白银通过贸易回流宋国,使大宋的货币拥有量激增。
第二,大宋的铜钱成为辽国流通货币,导致其金融体系被渗透,大面积爆发了“钱荒”现象。
第三,大宋的年财政收入高达1.6亿贯,支付的岁币仅占其总收入的0.5%至1%,而维持战争的成本远高于此。通过贸易,大宋不仅收回岁币成本,还获得巨额利润,形成“以财养和,以和促富”的良性循环。
由此可见,《澶渊之盟》的本质是大宋以“货币战”替代“军事战”的战略选择。通过“岁币+自由贸易+货币发行权”这一系列的战术组合,创造出贸易顺差和产业优势,使得大宋在不流血的情形下逐渐掏空辽国国力。
程小蚁本就对理财情有独钟,当看到《币杀录》后,自然爱不释手,激动的心情溢于言表。
“这是一位异人留下的笔记,我怕它落入心术不正之人的手里,故而用了这个法子,将它的真容隐藏起来。”吴怀璧笑笑说,“你既如此喜欢,就拿回去慢慢读吧。”
“这是位什么样的异人?”程小蚁不由咋舌,“能写出如此骇人听闻的秘法。”
“身藏铠甲,伺时而动。”吴怀璧眼里掠过一丝复杂的神情,“写这本书的人,或许可以称他为‘金融刺客’吧?”
程小蚁掩上书本,心中暗想:要是这样,这部《币杀录》便可称得上金融行当里的武功秘籍。有了它,再加上自己独创的“金融二十四计”,往后自己在金融业的路上,便如虎添翼。既如此,万万不可辜负了吴怀璧的恩德。
想到这,忙拜倒在吴怀璧面前,“咚咚咚”磕了三个响头:“先生恩德小蚁没齿难忘,小蚁愿终生奉先生为师!”
吴怀璧哈哈一笑,搀起程小蚁:“我答应你的已经做到了,你答应我的呢?”
程小蚁忙掏出一纸奏函,呈给吴怀璧,“学生已代先生拟好了奏稿,您只需稍加润色便好。”
吴怀璧见抬头写着《商运抵边盐引、茶引折兑疏》,便不动声色地看了一遍,恍然大悟道:“你是想让商人们自己购买粮草,再转运到边防各地。边地收到粮草后,按照运输路途的远近进行估价,然后发给商人领款凭证,商人拿着凭证回到京城找官府领钱。官府无须支付现钱,而是用盐引、茶引来替代现钱。”
“不错!”程小蚁点点头,又掏出一张盐引和一张茶引,放在桌上,“学生这些天,一直在信孚交引铺,且在暗中记录。铺内大户交易,动辄千万,该铺每日至少成交十万引的流水,简直骇人听闻。您想,商人逐利如蝇见血,许他们自购粮草运抵边关,定会事半功倍。若是找到像黄裳、周振邦这样运力充足,又酷爱投机茶引的大户,便可轻易促成此事。”
吴怀璧听罢,没有立即表态,而是拿起程小蚁买到的茶引和盐引,凝神思索起来。
程小蚁继续说:“只要有升跌,便能够吸引黄裳、周振邦之流,追涨杀跌。对他们而言,船队和镖队跑与不跑,都没什么区别,每日都要支付相应的各种开销。可对我们而言,只要他们的船队和镖队动起来了,我们的难题便迎刃而解。”
吴怀璧目光闪动,蓦然起身,在屋中来来回回踱起步来。
程小蚁也站起来:“盐、茶事务本就由我户部的金部、仓部全权主管,操作起来自是不会有丝毫滞碍。”
吴怀璧停下脚步,似乎在做最后的抉择。
程小蚁也停下来:“这盐、茶二引,就是他们的命门!对我们而言,其中的枢机便是——不需花1文钱的现钱。”
“此计可行!”吴怀璧长出了一口气,拿起程小蚁代自己拟定的那份奏章,略微皱了皱眉,“只是,这道劄子如何能让官家尽快准奏?这样,我们就又能多一些时间。”
程小蚁想了想,又开始笑得像只小狐狸:“先生,今夜学生没来过,此策是您观星所得。”
吴怀璧蓦地一怔。
程小蚁指向星空:“先生您看,那颗天钱星,今夜可亮得很呐!”
吴怀璧闻言,笑着望向程小蚁:“小蚁啊,小蚁,我看,你是要成精啊!”
原来,程小蚁早在坊间听到过诸多关于宋徽宗的传闻,其中一条便是赵佶崇信道教,自称“教主道君皇帝”。而“天钱星”是风水学中的星象,被视为天上的“财帛库”,象征财运和物质上的丰盈。
程小蚁刚才那番话,就是想借用天钱星的玄学象征,为政策披上天命外衣,从而让这位崇信道教的皇帝顺利通过。
程小蚁故意绷着脸:“您要是这么说,就等于说自己是老狐狸,学生可坚决不答应。”
师徒对视一眼,同时哈哈大笑。
他们不知道,向无趣此时正躲在门外,将二人的话悉数偷听了去。
望着程小蚁灯下的身影,向无趣的眼神里仿佛藏着无数根坚冰,嘴角不自觉地朝下面撇着,像是在努力压抑着内心的愤懑。霎时,他握紧了拳头,试图闯入屋中。
一队巡逻的兵士,刚好朝这边走来。向无趣只得跺了跺脚,蹿入草丛,然后像只狸猫一样,悄无声息地翻过院墙,消失在夜色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