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王记”陷入挤兑风波之际,陈梦悠开始率领“全盛”大面积收复失地。全盛总号和王记总号相隔不足三十丈,就在大量储户从王记取出银钱之际,全盛的伙计就使出浑身解数,招徕众人将钱存入全盛。
没有高额利息,没有超低的开户额度,没有不切实际的承诺,所谓“诚招天下客,誉从信中来”,全盛的促销,打的就是两个字——“诚信”。
陈梦悠将银行的获利模式及正常的盈利标准,都毫无保留地公之于众,并用全盛的发展历程,说明无论任何时候,依法经营才是银号的安身立命之本,以“诚”待客,方能立得住、行得稳。让顾客们知道,把钱存在全盛,是最安全、明智的选择。
“精诚所至,金石为开”。陈梦悠获得了百姓的认可,很多储户刚把钱从王记取出,转过身便存入了全盛。一时之间,全盛的营业大厅变得人山人海,水泄不通。
陈梦悠、程小蚁站在后院,夏日里那些鲜艳欲滴,盛开如火的芍药此时都已枯萎了。那盆曾经开得最好的芍药花,歪歪扭扭地躺在一处角落,像一个迟暮的美人,哀叹着岁月的无情。
细密的冬雨如丝线一般,倾泻而下,淅淅沥沥地洒在花枝上,干枯的花枝仿佛又被重新赋予了生机。
程小蚁走到角落,把那盆被放倒的芍药摆正,脸上露出欣慰的笑意:“书上说,冬天,芍药外边的部分会枯萎,进入休眠,但不是死。第二年春季一到,花的根茎开始吸收水分和养分,新芽就会冒出来,待到五六月份,这里就又是一片姹紫嫣红。”
陈梦悠哈哈一笑:“你从什么时候开始,也对养花有兴趣了。”
程小蚁掸掸手上的灰尘:“自然是见了你养的这些芍药之后。”
程小蚁的话让陈梦悠想起了夏天跟程小蚁在花园相见的情形,轻叹了一声:“人生岂非也是一样?当陷入困境之时,只要肯坚持、不放弃,总会迎来转机……”
就在这时,一名随从来报:“王昌懿求见!”
“不见!”陈梦悠已经猜到了对方的目的,王记的口碑一落千丈,前日总号开了一天,接着就关张了,其余分号也一直都处在关门歇业的状态,很显然,他已无力应付空前的挤兑,这个时候登门,自然是希望自己能出手相救。
“等等!”程小蚁连忙制止,“我看,你还是见见这只老狐狸,看看他的葫芦里,卖的是什么药?”
陈梦悠见程小蚁这么说,便道出了自己的猜测。程小蚁觉得,王昌懿绝不会如此轻易认输,定是留了什么后手。
陈梦悠一听,也来了兴致,吩咐随从请王昌懿在会客厅相见。程小蚁则躲到里间,从窗户的缝隙刚好可以看到外间的情形。过了一会儿,便见王昌懿神态自若地走了进来,身后还跟着一个随从。
那随从三十多岁,身着一袭青衫,长着一张“国字脸”,浓眉如剑,斜插入鬓,双眸深邃而有神,走路时小心翼翼,像是怕惊扰到陈梦悠。
程小蚁一见此人,心头一凛,暗道:“他来做什么?为何还要扮成王家的随从?”想到这,不禁屏息凝神,静静地注视着外面的一切。
陈梦悠命人沏上两杯清茶,稍作寒暄,便谈到了正题。出乎陈梦悠的预料,王昌懿并没有低三下四地求他伸出援手,反而是提出双方平均股权,合伙经营。
陈梦悠试探着问:“世伯,我想听听,我们怎么个合伙法?”
“双方各出资50万两银,王记和全盛旗下的银号皆更名为‘王全盛’。”王昌懿露出一副慷慨激昂之态,“重组之后,我们将以全新的姿态展现在顾客面前,诚可谓强强联合,优势互通,打造出成都乃至川中银号的第一招牌。三年,走出四川;五年,在东京创建分号;十年,让我们的生意遍布整个大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