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这一点,他目前肯定不能解释。
朱元璋还没从马皇后的病情中缓过来,现在要是得知朱标还英年早逝,只怕一下子有点承受不住。
还是再等等,等老朱的承受能力在强一点。
当下,还是先解决大明贪官的问题,争取根治大明贪官。
迎着朱元璋几人的目光,秦羽缓缓道,“剩下的一半俸禄不发米粮,而是发钞票!”
“这一点,其实不怪后世皇帝,而是怪陛下!”
朱元璋顿时皱紧了眉头。
这怎么也扯到了他的头上?
而朱标则是重重松了一口气。
他伸手擦了擦额头上的冷汗,这一刻轻松了不少,却没看到秦羽那略显无奈的眼神。
“所以我说陛下压根不懂经济,元朝的时候,纸币政策没问题,信誉非常好,但陛下登基之后,就开始疯狂印钱!”
“大明一年的收入只有十万两银子,但陛下却印了几千万两,这纸张上写着五千两银子,他就真的能买五千两的东西?”
“最著名的便是,洪武年间十贯钞可以换一石米,但明仁宗的时候,就得二十五贯钞换一石米!”
“用后世的词,这就叫通货膨胀!”
“老百姓从来都不是傻子,所以大明官员就更惨了,一半是米粮,但另一半却是擦屁股都嫌硬的钞票!”
“而且陛下有令,为官者,绝不能从商,纵然是家属,也不得与民争利,一旦发现,最高可判凌迟!”
“草民敢问陛下,这种情况下,他们要养一批手下,要养自己的妻女,要养自己的父母,这每个月七石半的俸禄,真的够吗?”
“纵然知道贪污要被弄死,可不贪污怎么办?难道真的每天起来喝西北风吗?”
“贪也是死,不贪也活不下去。”
“若是陛下,陛下该怎么选?”
根据明末记载,大明是出了名的假期少,活多,俸禄低,就比如之前的记载,进士三百六十四人,几乎全军覆没。
在大明做官,风险很高。
这也是秦羽不愿意当官的原因。
而且他也有自己的小心思。
他这个驸马,按照大明的待遇,应当是从一品的俸禄!
所以,没必要去贪图军器监额的五品官职。
权利这个东西,他压根就没兴趣。
再说了,当官不让收点美人,金银字画,那还有什么意思?
还不如好好的在大明躺平,远离那些刀光剑影,从一品的待遇,也够用了。
朱元璋被一顿怒怼,直接沉默了。
朱标也瞬间意识到了问题的根源。
从心底来说,他赞同秦羽这一番话。
手中有权,只要贪了,那就能过上好日子,风险则是被发现后,扒皮萱草。
但不贪,那简直是寸步难行。
那不如搏一搏!
朱元璋也沉默了。
贪官自幼给朱元璋极大的伤害,甚至是心理阴影,但朱元璋的确是古往今来的最为优秀的一批帝王。
经过这一番话后,他也不得不承认,秦羽的确没说错。
但就让他朱元璋这样低头,他也不服。
而且他就不信了,难道他的大明不贪就活不下去吗?
他忍不住的问道,“秦羽,咱问你,七品县令如此,那二品大员呢?”
“他们也那么惨?”
“他们的俸禄可不低!”
“咱就不信了,咱这大明这么大,难道就没有光靠俸禄过日子的官吗?”
秦羽听到朱元璋声音,沉思了片刻,然后道,“具体的我不好说,但历史上的确有一些例子的。”
“我可以举例给陛下听听看。”
“陛下可以自行斟酌。”
“大明最为著名的清官便是海瑞,海瑞几十年如一日,不该他拿的钱,他从来不拿,至于什么火耗和淋尖踢斛官面上允许的贪污,他也不屑一用!”
“每个月都靠着俸禄生活!”
“最后他官至南京右都御史,位居二品!”
此言一出。
朱元璋眼前一亮,这叫海瑞的忠臣,风骨令他敬佩不已!
“秦羽,你接着说!”
“那他家境如何?”
“如此俸禄,必定过得不错吧?”
朱元璋催促道。
朱标也是目露期待。
秦羽笑着说道,“陛下,这说来就有些尴尬了,毫不夸张的说,海瑞家里穷的叮当响。”
“什么?”
“秦羽,你必然是骗咱,咱大明的二品大臣,足足上千石的俸禄,怎么会穷的叮当响?”
朱元璋断然说道。
“陛下,这是真的,而且是铁一般的事实,海瑞俸禄几乎属于文官当中顶尖的一批人了,但他家里却请不起几个仆人,什么事都要自己亲自动手!”
“并且身子削瘦,因为吃不上肉,所以身体长期营养不良,他死后,当时的御史王永极来他家处理后事,一进门他就痛哭出声。”
“海瑞家里到处都是旧布帘子,家人都穿着补丁衣服,甚至海瑞死了,家里连办丧事的钱都拿不出来,棺材都买不起。”
安静!
死一般的安静!
朱元璋瞪大双眼,不敢置信的问道,“这叫海瑞的这么惨?”
“他可是我大明的二品大臣啊!”
朱标也是满脸震撼。
一个颇具风骨的忠臣却有如此下场,这让朱标无比心痛!
竟然死后连棺材都买不起!
“海瑞是后世几十年的一个忠臣,其风骨和忠心,流传千古,但他的清贫也是出了名的!”
“如果陛下觉得草民是忽悠你,洪武一朝也有这样的人。”
“罗复仁,陛下是否记得?”
秦羽忽然问道。
朱元璋立刻回答,“咱自然记得!”
“他开始跟随陈友谅,给陈友谅做编修,后来跟随咱立下赫赫功劳!”
“洪武三年,咱打造弘文馆,罗复仁便是弘文馆的大学士!”
说到这一句的时候,朱元璋猛地停顿下来,他像是想到了什么陈年往事,眼里露出惊疑不定的神情。
朱元璋的这副模样,顿时让朱标和朱婉宁好奇不已。
但他们又不敢问朱元璋,只能将目光看向秦羽。
秦羽自言自语的道,“洪武三年,陛下打造弘文馆,罗复仁为弘文馆学士,官职五品!”
“因他曾追随陈友谅,所以洪武三年,陛下对他有些不放心,于是带着一个随从前去查看!”
“但结果却让陛下大吃一惊。”
“因为罗复仁买不起好房子,只能住在郊外,陛下左拐右拐,这才找到了地方,并看到一个像是民工的人正在刷墙,于是急忙上前询问罗复仁的府邸在哪!”
“但此人却朝陛下跪下,说他就是罗复仁,只是因为穷,只能住在郊外,并且亲自修缮。”
“陛下愧疚,还说了一句,这种学问的人,不该住在这种房子,于是赐了一座宅子给他!”
话音落下。
朱元璋的脸上满是震撼。
尘封十二年的记忆,在此刻一点点的苏醒。
他震惊的看向秦羽。
秦羽说的……分文不差,就好像在他身边目睹一般。
当时,他的确大吃一惊,也赏赐了罗复仁一栋宅子。
只是却没有多想,现在看来,这罗复仁又何尝不是大明不愿贪污忠臣的一个缩写?
朱标和朱婉宁也没想到一个洪武年间的五品清官,竟然这么惨!
“陛下,您记得吴琳吗?”
秦羽又忽然问道。
“洪武元年,吴琳为浙江按察司佥事!”
“洪武六年,吴琳先为兵部尚书,但咱欣赏其才能,改为吏部尚书,位于六部之首!”
“吴琳乃我大明忠臣,咱自当不会忘记!”
朱元璋这话要是传出去,一些忠臣都得为之落泪,感动,但面前的秦羽却无比平静的道。
“吴琳以老致仕,回乡之后,陛下派人打探他的情况,使者觉得他做了大官,肯定住在一个大房子里,所以在吴琳的家乡找了一圈,却没有找到像样的大房子。”
“于是他前去问一个插秧的老农,结果没想到,这老农便是吴琳,昔日六部之首的吏部尚书!”
“陛下,这件事还记得吗?”
此刻!
嗡的一下!
朱元璋记起来了,当时他还下令大赏吴琳,说吴琳之风骨,世间罕见!
但他却也忽视了,吴琳可是他朱元璋的吏部尚书啊,大明文官中仅次于李善长的人!
他却也过的如此清贫!
一个是凑巧,可两个,三个忠臣都这么惨,这还是凑巧吗?
朱元璋的心里渐渐有了答案。
“所以……真是咱错了?”
朱元璋双眼陷入了一股罕见的迷茫之中。
这一刻,在秦羽一连串的话语和证据下,他一直以来的信念,正在动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