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在女工宿舍里的三四十人,跟携家带口住在外院的七八十户人家,决定在外院大厨房做一顿年夜饭。
还邀请了庄子上的人来,两边庄子都约有二三十个人留守,加起来一共将近三百人。
赵月娘让人提前放话了:“年夜饭给你们加个锅子,加一道鸡,一道鱼,剩下的就你们自己做吧。”
最主要的肉菜南枝这边负责了,剩下的半荤半素的菜,或者饺子,就留给大家,让大家也感受感受年味儿。
正好小桃打了一头野猪回来,南枝这下刀工也不练了,直接整头野猪让人给运过去。
群众的力量是庞大的,果然,那边庄子上就有人会宰野猪。
往年在村子里的热闹,杀猪、煮杀猪菜,在工坊外院里也一样都有。
工坊外院里也有不少孩子,都围着看大人杀猪、煮杀猪菜,十分的热闹。
男人不多,都围在杀猪砍柴这边,也都很有分寸的不再进去。
女人们多,几人一堆,围在一起摘菜、洗菜、切菜、包饺子。
大厨房里的位置不够用了,就干脆在院子里支起了大锅大灶,直接在院子里炒菜煮汤。
当初这个院子也是设计了容纳四百户的人家,分成了一百多个套间。
套间围成的院子自然也不小。
好几百人聚在这里,竟然一点儿都不显得拥挤。
大人们忙活着,细数着这一年的收获,对未来充满了希望。
孩子们笑着叫着,从大人中间穿过。
有个老伯在烧火,揉着眼睛:“没想到到了这个年纪,还能过上这样的日子。”
一个婶子把从厨房里拿出来的刚包好的饺子倒入锅中,笑道:“往后日子还会更好呢!”
“是啊!日子会越过越好的!”
赵月娘带着凤林跟南枝她们过来的时候,院子里就是这样一副热闹的景象。
李氏老夫妇把牛车上的大桶卸下来,笑着招呼众人:“快来,这是东家给你们加的菜,你们肯定从来没吃过!”
满满六大桶的水煮肉片,都是系统里兑换出来的。
南枝按照十人一份,足足兑换了三十份。
没有那么多正好的大盆,所以干脆用木桶装了来。
好在平日里庄子上的饭食都有配汤,这汤桶临时还能用上。
至于鸡肉跟鱼肉就更好说了,直接一盆装过来的。
庄子上有许多碗筷,马上就有人找了大碗来装。
盛娘子她们一看,喜不自胜,一面又觉得这可太多了些。
他们原先倒是听赵月娘说了会给准备三个肉菜,可是……也只以为是一份。
哪有东家给雇工准备东西,准备得这么充分的?
本来现在工坊外院里住着的很多都是孩子跟老人,着实吃不了那么多。
光那水煮肉片,一盆就是一斤多肉,鸡也是两三斤一只的,鱼也是两斤多的大鱼。
再加上之前送来的那头野猪,实在是丰盛到不行。
大家高兴,南枝也很高兴。
她看向赵月娘,其实赵月娘回来之后身体并不算太好。
南枝每日里做饭也是为了给赵月娘调理身体。
让赵月娘负责工坊里的事儿,也是为了让赵月娘能够有别的事情可以寄托心情。
南枝虽然很想很想爹爹,但是也知道赵月娘现在在气头上,不能够提出去找爹爹的事儿。
再说了,现在大雪封山了,她们也出不去了。
至少在雪化之前,南枝想要开解赵月娘,让赵月娘的身子好起来。
赵月娘看着院子里众人开心的模样,也露出了笑容。
几个小孩子躲在姐姐、娘亲的怀里,悄悄看她们。
赵月娘就招手把孩子们叫过来,南枝适时递上糖果,赵月娘就一一给孩子发糖果。
还每个人给了五文钱。
“这个是压岁钱,回头放在枕头下面,明年就会太太平平,日子越过越好的。”
庄子上的人知道南枝是小东家,但确实没有人会相信南枝一个人能够建造这么大的两个庄子。
如今赵月娘现身了,大家都以为赵月娘才是庄子真正的东家。
心中敬畏不已,眼下见赵月娘也如此和善,大家十分高兴。
南枝她们留在工坊外院,吃了一碗大家齐心协力包的饺子。
饺子里面肉馅儿少,菜的、鸡蛋的、粉条的多。
但即便是这样,也算得上是难得的美味了。
味道是其次,这种心意,这种情感,才是最重要的。
探望过庄子跟工坊之后,赵月娘带着小桃小北先行回去了。
南枝跟段熙元留在庄子上。
段熙元陪着南枝把营养液倒入井水中,顺便也在土地的边缘倒上营养液。
这样等到过完年,工人们回来了,再给田地浇灌井水的时候,这些营养液就会滋养作物,让作物生长加快,结的果实又大又甜。
段熙元也跟着南枝学了不少庄子上的事儿。
若无意外,明年开春他们就要去西宁城了,那边还有一个八百亩的大山庄需要经营。
而且段熙元知道,即便南枝到现在一直不曾提起要找爹爹的事儿,但是南枝心里一直没放下。
段熙元也没问南枝明年是不是还想去西宁。
他只是想着,如果南枝允他陪伴,他就陪着南枝去找她的爹爹。
若是南枝要自己去找爹爹,那他就代替南枝去西宁城做南枝想做的事情。
……
轻松的时间总是过得飞快。
年节在一片欢声笑语当中度过了。
黄杨县城的人以前从来没觉得过年是过年节,只觉得过年是过难关。
但是如今不一样了。
家家有存粮,有余钱,孩子们有新衣服穿,老人们有炭火取暖,大人们也不必再节衣缩食为明天发愁了。
开年之后庄子上的生意很快就开始复苏了。
大家感觉似乎经过了一个冬季,庄子里的东西长得越发好了。
不过因为庄子里产的很多都是他们从未见过的东西,所以大家也并没多想。
毕竟谁也不知道这果子正常应该是什么样。
工坊里的女工也多了起来,织布工坊已经有差不多六百位织娘了。
凤林就着手招染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