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实话,大虞朝的姑娘,谁不会个绣活儿,不会个针线活的?
没钱,那都是自己买布,甚至是自己织布做衣裳的。
现下的区别就是谁做的快,做的好了。
于是开年之后,黄杨县就掀起了一股子针线风气。
大街小巷里来往穿梭的人们都行色匆匆。
女子们挎着篮子去往相熟的姐妹家里,互相交流刺绣的手艺跟裁缝的技巧。
篮子里面装的就是家伙事儿,布料、布头、针线、剪刀……
有些人针线活好,那都被大家请出来了,公开教授。
这还没进工坊呢,先挣了一笔教课费。
这下更是激励大家努力学习了。
而男人们也没闲着。
现在家里的女人都是宝,忙着学针线、练针线呢。
所有的活计,大到挣钱养家,小到洗衣做饭扫院子,甚至带娃,都归男人做了。
还没有男人敢有怨言。
毕竟,谁不想要自己的娘子、姐姐妹妹,甚至女儿、母亲进入工坊啊!
一时之间,黄杨县成为了整个西川都羡慕的风水宝地。
这股风气也传到了其他都城,江南、渭南,乃至京城,都有消息灵通的人耳闻。
只不过还没有掀起太大的波澜。
但是赵月娘已经隐隐有种感觉——自家这个姑娘,可能真的要干一番大事了!
开春之后冰雪消融,天气渐暖。
被大学封住的路也快要通了。
越是临近通路,赵月娘就越是焦虑。
她知道,某个人要回来了。
她也从来没想过会有这样一天,她竟然不想再见到那个人。
这种心情太矛盾了。
不想他来,又怕他不来。
想他来,又觉得心里堵得慌,不想见他。
赵月娘甚至都有些不情愿——如今他们母子的日子过好了,等那个人来的时候,是不是就会看到这样幸福美满的景象,而不去思量他们母子曾经经历过多少次生死劫难?
赵月娘的不安也影响到了南枝跟小北。
尤其是小北,他对过去的印象是最少的,爹爹也只存在于娘亲跟姐姐口中。
小北没有赵月娘跟南枝那种天翻地覆变化的感觉。
卫峥出事的时候他才两岁多点儿,刚刚记事。
对过去的富贵荣华并不知情,反倒是等他真的懂事了的时候,他已经习惯了黄杨县的生活。
反正现在的生活也不算差。
所以,他没有过得如何艰辛,如何艰难的想法。
他只是羡慕别人都有爹爹。
赵月娘说卫峥还活着的时候,小北是唯一一个没有疑虑和不开心的。
他反倒很激动,觉得自己终于有爹爹了。
可是赵月娘的情绪影响了小北。
小北虽然很想见到卫峥,但是却不敢在赵月娘面前表现出来。
南枝夹在两人中间,更是难做。
小北不敢去问赵月娘,所以就缠着南枝问卫峥是什么样的。
南枝也不知道该怎么说。
段熙元看出南枝的为难,便过去把小北拎过来。
“前天教你的拳脚功夫会了吗?”
南枝跟段熙元兑换了一本《武功秘籍》,段熙元正照着练呢。
顺便也会教小桃跟小北一些,让他们防身。
小北不知道这东西是从自家姐姐身上出来的,只觉得段熙元可厉害了,十分听信段熙元的话。
段熙元一说,小北就赶紧去院子里,练给段熙元看。
“熙元哥,你看看,这一套我已经会了。”
段熙元认真看着,不时点评和纠正。
抽空看了南枝一眼,南枝冲他笑笑,表示自己没事。
等糊弄走了小北,段熙元才过来找南枝。
问南枝:“你想见你爹吗?”
南枝点点头:“想。”
这个想是脱口而出的,但南枝犹豫了一下又说道:“但是如果娘亲不想让我见爹爹,我也就不见了。”
段熙元问她:“你恨你爹?”
南枝摇摇头:“我说不上来,他作为丈夫跟父亲,是不合格的。”
即便是南枝,也还是对流放路上的艰辛,跟赵月娘病得快要死去的痛苦记忆犹新。
她不敢想象,如果没有系统,她跟娘亲小北还会活下来吗?
从这方面来说,即便身为女儿,她也不能不责怪卫峥。
可是……
南枝靠在段熙元身侧:“但是我又知道,爹爹做的是很伟大的事,他的这些安排,包括我们,都是计划中的一环。”
“因为有这些事,所以那些人才会相信他是真的死了,才会以为边境上没有了爹爹,我们才能打胜仗。”
段熙元对此不发表意见。
他以前认为人最主要的就是保住自己,对自己好。
至于别人,有什么要紧。
可是现在他跟着南枝,做了许许多多为了别人而做的事。
能力越大,责任越大,这句话没错。
尤其是卫峥,在边境值守那么多年,想来见过了无数大虞百姓被侵略残害的景象,又怎么能够放下心来?
就如同南枝放不下贫苦的百信,他放不下那些被拐卖的孩子一样。
卫峥同样放不下大虞边境的百姓。
成长就是这样复杂的变化。
段熙元也没去安慰南枝,南枝是个聪明的小姑娘,她的经历比许多人一辈子的经历都复杂。
她会知道怎么做的。
而他要做的,就是继续练武,继续铲除那些漏网之鱼,然后好好保护南枝。
工坊的进展很快,冰雪消融通路的时候,四个工坊全都招满了人。
这些人大部分是黄杨县的,占了六成,剩下的三成半则是黄杨县周边十多个县城的人。
还有一些居然是千里迢迢从西川别的地方,甚至西川之外的地方赶来的。
南枝不得不佩服这些人的勇气。
只不过是听到客商们说起这里有收留女子的工坊,居然就敢千里迢迢来这里谋生路。
幸好南枝的庄子跟工坊没有让这些人失望。
来的大多数是结伴的女子,一问,都是有一段坎坷的身世。
这世道对女子不公平,女子的生路实在是太少了。
听过她们的经历之后,南枝也才知道她们为什么只是凭着听说有一个地方能够收留女子,就义无反顾地来了。
因为,在别的地方,已经没有她们的生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