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赶巧了,前几日做好的咸菜都卖完了。章大厨要是不嫌弃的话,我便腌制一些咸菜等你来拿便是,不知道章大厨要多少?”
见他诚心诚意要,宋玉清如实回道。
担心咸菜卖不出去,她只腌制一坛子试试,没想到这么受欢迎,就连这京城里的大厨都点名要。
“你看着来。”章大厨把问题又抛回去。
宋玉清分析道:“我们这乡下地方小,一坛子两三日才卖完。京城热闹,但咸菜也只能当做下酒菜,我估摸着先腌六坛,每日上十份二十份的样子试试看,若是喜欢到时候我再多弄些。”
“好。”章大厨拍手叫好,眼中尽是欣赏之意。
这丫头聪明的很,知道京城里的富贵人家想吃的不是山珍海味,这咸菜每日只提供一二十份,让人想的紧,自然就惦记上了。
再说了,这咸菜也不比任何一个店里的下酒菜差。
方才他是故意试探,她说得头头是道,一般乡下丫头哪有这般做生意的头脑,
“那就听章大厨的,先腌六坛子,劳烦章大厨十天后派人来取。只是我小本生意,一时没有多余的钱去买咸菜,还得章大厨给一半的定金才好。”
宋玉清不留痕迹的向他要钱,说实话买些时令蔬菜花不了多少钱,但万一这咸菜弄好,对方临时毁约不来取怎么办,那不是白辛苦了。
更何况说生意总得要一些定金,不能单凭口头约定办事。
“章大厨怎么会赖你这些小钱呢,”
李荣听她说的那么直白,连忙开口,还瞅了章大厨几眼,生怕得罪了他。
“哈哈哈。”
章大厨放声大笑,频频点头应道:“好好好,给你定金便是。”
说罢,徒弟便从衣袖里拿出一袋银两,正要伸手拿一锭银子出来,却接到师傅的眼神,只好把一袋钱都递过去。
“给,定金。”
李荣惊呆了。
这些银两足够一年的咸菜钱了。
犹豫片刻,李荣好心提醒:“章大厨,我们这小地方比不上京城,这些钱未免太多了。”
毕竟这是他的地盘,换做是别人也管不着,日后要是传出去他联合这丫头坑章大厨的钱,那他不得被同行耻笑。
有些人花钱去请章大厨都请不到呢。
章大厨随意的挥挥手,道:“不碍事,丫头你先用着,只是这豆腐不经放,不然我还得买些豆腐回去,日后要是有别的好东西,这些钱就当是定金了。”
这丫头能做出咸菜和豆腐来已经不容易,瞧她如此聪明,也不单单想着做这些小本生意,以后定会做些别的来卖。
“多谢章大厨抬举,以后要是有什么我头一个告诉你,只是这钱实在是给多了,我要是收下,改明个就要传我坑人了。一锭银子就足够了。”
宋玉清从钱袋里取出一锭银子,把剩下的钱还回去。
章大厨笑了笑,又道:“丫头,以后要是来京城就去找我。”
不用说也看得出来,章大厨十分喜欢宋玉清。
宋玉清转身道:“李大厨,劳烦你帮我拿纸笔,我好写张收据给章大厨。”
“我这就去拿。”李荣立马出去。
在楼下招呼客人的店小二看见他从楼上走下来,给客人添好茶之后凑过去八卦道:“李大厨,那位是不是给赏钱了?”
李荣摇摇头,在柜台上拿好纸笔就往楼上走,都没来得及打理店小二。房间里章大厨又问了宋玉清出身,她简单回答。
直到李荣回来,宋玉清亲自提笔写字,然后双手递给章大厨,开口道:“到时候你派人拿着字据来取便是,若是没有别的事,那我就不打扰了。”
宋玉清看见李荣眼巴巴的望着章大厨,还想他指点一二,她早早告辞离开。
经过柜台时,钱掌柜开口叫住她,先是夸赞道:“宋姑娘,你这手艺厉害得很啊,只要吃过红烧豆腐和咸菜的客人都说好,这会连京城里的章大厨都赞不绝口呢。”
“我也是沾了望江楼的光,李大厨烧的好。”宋玉清十分谦虚。
“这是今日的豆腐钱,明个要四十斤。”
钱掌柜结算之后又特意交代一句。
“好,明日一早来取便是。”宋玉清收下钱便转身离开。
在路上还在盘算着,得多买几个大坛子腌咸菜。虽然是不太入眼的咸菜,要是能在京城打出名声也不错。
回到摆摊的地方,宋玉清带着宋玉暖收拾好东西就准备回去,正巧大胡子赶着马车来接她俩,
宋玉清一时高兴,买了一些好菜回去,还留大胡子吃饭,大胡子有事就推辞掉了。
萧成文的家里,胡氏在房间拿着衣裳比划,一脸满意。
“总算是做好了,赶紧给玉清丫头送过去。”
胡氏拿着新衣裳和鞋子就要出门,却看见自家男人一瘸一柺的走进院子。
“当家的,这事怎么回事?”胡氏立马放下手里的东西,迎上去扶他进屋坐下。
“没啥事,老毛病犯了。”
萧大叔不以为然的挥挥手,左脚疼的厉害也只能忍着。
前些年他左腿受过伤,一到刮风下雨天干重活就犯老毛病。
“成文带回来的药也吃完了,要不,我去给你抓些药回来?”胡氏愁眉苦脸的,当初送成文去学抓药也是有原因的。
“不碍事,再说了家里连饭都要吃不上了,哪有闲钱去抓药,你扶着我上床去,我歇一会就好。”萧大叔知道家里情况,只能扛着。
胡氏帮忙扶上床,边劝道:“明天就别去了,我去镇上找活,看看有没有谁家要洗衣服的,或者是帮人干些针线活,一天也能赚个几文钱。”
瞧着自家男人带着伤去给人搬石头,累死累活一天才五文钱,又是风吹日晒十分辛苦,有时候都吃不上饭就走了,实在是心疼。
“明天就好了,你刚才是要出门去哪?”为了养家糊口,萧大叔也不觉得累。
他这么一问,胡氏拿衣裳过来给他看,开口道:“你瞧,玉清托我做的衣裳,我刚做好准备给她送去。”
“自从她立了女户,这日子越过越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