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国实行的是重农抑商,商人挣再多钱,在大多数人眼里,也是上不得台面的,商贾的社会地位在士农工商中排在最末位。
这也是为什么程发林明明有机会把生意做得更大,却还是愿意守着家中几亩地过日子的原因,就是不想彻底脱离庄户人家的根本。
两旁的商贩,杂耍,酒楼店铺,多得数不清。
小贩的吆喝声以及杂耍那边传来的笑闹声都特别大声爽快,就连周边的酒楼装饰都非常豪华气派。
温玉不得不感慨,无论什么年代,大城市的发展总是快于乡镇很多。
“相公,咱们先去这个茶楼。”温玉对程怀之说。
“去茶楼做什么?”程怀之不理解,他们吃了早饭才出发来县城,现在还不饿,如果真饿了,也应该去饭馆酒楼。
“渴了,先去喝杯茶。”温玉说道。
……喝茶?
程怀之无奈。
“茶楼来往的人员多,信息传递快,老胡大叔虽然说了一嘴,但咱们还不是太了解邓老板这人,咱们再去茶楼打听打听,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嘛!”
原来如此!
程怀之恍然大悟,还是温玉想得更周到,他就没想到这一成。
一进门,店小二就问他们要不要雅间,温玉摆摆手:“不用。”
茶楼的雅间设在二楼,都是单独隔开,在雅间里的人多是相熟,且不愿别人打扰的,他们要打探消息,就不能去雅间。
他们今天才到县城,就只准备了做烤肉用的配料,当然不能就这么贸然的去明悦楼谈生意。
只要稍微一打听,就知道明悦楼在县城是数一数二的大酒楼,这么贸然去,还打着老胡的旗号,就算明悦楼的老板看在老胡的面子上勉强答应了他们,他们也是落了下乘的。
这是不明智的。
老胡牵线搭桥,但后面的,温玉希望靠实力证明自己的本事。
喝了一壶茶,他们就将邓才贵打听得差不多了。
邓才贵的父亲原先也是给人做学徒的,后来一步步打拼,给人做掌柜,学的手艺也都通通交给儿子,邓才贵从父亲那儿学来一身本领,却没有去铺子给人做工,而且从小本生意开始,一步步做起来的。
最先还做过走街串巷的卖货郎,后来就摆摊,开小店铺,最后店铺变酒楼,一步步将明悦楼开成县里面最大的酒楼。
温玉越听越觉得热血沸腾。
邓才贵不就是她的目标吗?
不过她表面装得平静,不动声色的喝着茶水,听程怀之和他们说话。
程怀之也没怎么说话,只是丢了个石头进去,水里自然就起了水花,一个话头开始后,周围的人就倒豆子似的将所有信息都抖了出来。
当然,他们说的都是邓才贵如何如何厉害,如何如何传奇,将这当成一个故事来说。
温玉透过现象看本质,也知道这个人不是这么简单,能和老胡有交情,还是特别能看懂老胡“书信”的人,想必这是过命的交情吧!
离开茶楼,温玉默默思索接下来的行程。
过了一会儿,温玉突然抬起头:“相公,我不想去谈生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