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集
墨宝非宝2022-04-24 13:5110,295

  場:1

  時:日

  景:鹿苑

  人:周生辰、崔时宜、谢云、周天行、凤俏、萧综、平秦王、高淮阳、众将

  △秋日长城,空镜。

  △碧蓝的天空,草地上,一匹匹鹿于远近闲走。

  △周生辰带着众人,走上草地。

  平秦王:(站定)还没入秋,就冷成这样。(回头问周生辰)你那徒弟重伤初愈,入了冬怕熬不住啊。

  △周生辰回头,看到谢云撑着一根拐杖,自己一步步,艰难地走上草地。谢云望着蓝天白云,长呼出一口气。

  谢云:(笑着,远远对周生辰喊)不用等我,我慢慢走!

  △一群年纪很大的兵士,在一个老将带领下,走到周生辰面前。

  老将:殿下!(要单膝下跪)

  周生辰:(笑着,扶住老将的手臂)此处并非军营,不必多礼。

  老将:(笑呵呵)可这里也是驻军地啊!

  △老将看到谢云的腿,笑容凝住。

  老将:谢将军这是……

  谢云:(喘着气,到了周生辰身边,被宇文泰扶住)废了一只,还有一只能用。

  △老将很是心疼,一时不知该说什么。

  谢云:(笑着问)怎么?怕只有一只腿的将军守不住边关啊?

  △老将不知如何作答,宇文泰立刻上前,架起了谢云的一只手臂。

  宇文泰:还有我呢,有我跟着将军!怕什么?

  周天行:(语气玩笑)不对啊,宇文泰。你是本将带出来的兵,何时跟了师弟?

  宇文泰:今日!我一看到长城就不想回去了!

  周天行:此处不比长安,你可莫要后悔。

  宇文泰:不后悔!(嫌弃)谢将军可比你有意思多了,日后相伴,定不寂寞!

  周天行:这就是喜新厌旧的典范了。

  △大家都笑起来。

  周生辰:(反而认真端详宇文泰)你真愿留在鹿苑,跟随谢将军。

  宇文泰:(敛去笑容)末将绝无虚言。

  周生辰:(颔首)那本王就将谢将军,托付于你了。

  宇文泰:末将领命!

  谢云:师父说反了。他追随我,应当是本将照顾他,怎么反倒把我托付给他了?

  △众人又笑。时宜也不禁笑了,抬头看万里长城,心旷神怡。

  場:2

  時:日

  景:鹿苑-射箭场

  人:周生辰、崔时宜、周天行

  △射箭场上,周生辰带时宜站在一排弓前,他拿起一把递给时宜。

  周生辰:这是骑兵用弓,王府没有。

  △时宜仔细看着那把弓。

  周生辰:骑兵和步兵的弓箭不同。通常来说,步兵的弓要威力更大,骑兵的弓更轻巧。

  △周天行拿来一把弓,还有装箭的袋子,里边有三根白羽箭。

  周天行:师父所用羽箭上的羽毛,不是雕就是鹰,全是他自幼狩猎所得。

  △周生辰拔出一根箭,递给时宜。

  周生辰:这是鹰的。(问周天行)白鹰羽还有吗?

  周天行:当然有,白鹰羽一直存放着,无人敢动。

  周生辰:拿来。

  △周天行离开,很快抱来一个精雕的木盒,在时宜面前打开盒盖,里边装了满满一盒的白鹰羽。

  周天安心:师父十年前打过一只白鹰,极罕见,白羽上一丝杂质都没有。自从打来就始终命收着,不舍得制箭。

  △时宜拿起一根细看。

  周生辰:三根白羽做一支箭,这一盒恰好可做十支,你不用上阵杀敌,够用了。

  时宜:给我了?

  周生辰:(笑,扣上盒盖)白白放着也无用,倒不如做了箭,送你做明年的生辰礼。

  周天行:(笑)师父终于不敷衍了事了?

  周生辰:本王何时敷衍了?

  周天行:每年送块锦布,怕没有人比你更偷懒了。

  △周生辰哭笑不得,指了指周天行,以示警告。

  时宜:(反驳)那是王军多年为民血战的佐证。(轻声)每年,我最喜欢的就是这份礼。

  △时宜望着周生辰,周生辰也笑着回看他。

  △周天行旁观着这一切,恍若不知,不想戳破,更不想破坏。

  場:3

  時:日

  景:洛阳城-太子寝殿内

  人:元诩、元子攸、幸华、崔风

  △元子攸披着厚重的衣服,病容更甚过去。他已经无法下榻,倚靠在那,被元诩拉住了双手。

  元诩:不到立秋,你的手就如此冷了。这一夏,太傅病,你也病,没有任何能让朕高兴的事。

  △元子攸勉力笑了笑。

  元子攸:要为人父了,还不高兴吗?

  元诩:(脸色一黯)一旦皇儿降生,定会被母后催立太子……

  元子攸:为父者,当为子女考虑。陛下既有了自己的血脉,皇位传给自己的孩子,理所应当。

  △元诩心中有愧,握紧元子攸的手。

  元诩:可这太子位本该是你的。

  元子攸:(轻声)臣问一句不当问的。

  △元诩颔首。

  元子攸:若有朝一日,陛下不得不杀我,会网开一面,放我走吗?

  元诩:(震惊)我为何杀你?

  元子攸:(笑)倘若朝臣认为,只有杀了我,陛下的皇子才能顺利继位。你会动手吗?

  元诩:(坚定摇头)不会,绝不会。

  △元子攸慢慢点头。

  元子攸:谢陛下。希望潘嫔能为陛下带来一个皇子。

  △幸华和崔风并肩而入。

  幸华:皇帝哥哥。

  崔风:(行礼)陛下,长乐王。

  元诩:(笑着,走向崔风,扶其他)朕等你许久了,走,去见太傅。(对幸华)你和长乐王数年未见了,好好说会儿话。

  △元诩热络地和崔风边走出去,边说话。

  元诩:朕要做父皇,你也要做父亲了,想想,还是有喜事的!

  △崔风勉强笑笑,不愿多谈论这个话题。

  △等到两人离开,孟鸾不必吩咐,主动对宫女们挥手,带着一众宫女退出内殿。

  △幸华走到元子攸身边,坐在榻旁,眼睛一下子就红了。

  幸华:姑母不让我入宫。若不是陛下召崔将军入宫议事,想见你都不知是何时了……

  元子攸:要做母亲了?

  幸华:(忙摇头)是假的,为了离开寿阳的借口。

  元子攸:(略一惊讶,旋即一笑)你是公主,怀孕的事也敢作假?

  幸华:不作假,如何有机会回来。你的病呢?是为了什么?难道姑母逼迫你离宫了?生病是个好借口,但用不长久。

  元子攸:是真的。

  △元子攸好似毫不在意,在说着一桩无关紧要的事。

  元子攸:御医说,至多三年。

  幸华:(心惊,脱口问)什么三年?

  元子攸:再活三年。

  幸华:(脸色大变,情不自禁握紧元子攸的手)不过几个庸医,不必信他们,我们再找医师来看。

  元子攸:(笑了笑)三年,足够了。(顿了一顿,又道)足够要回本该属于我的东西。

  場:4

  時:夜

  景:洛阳城-皇帝寝殿内

  人:元诩、谢崇、崔风、郑俨

  △谢崇满面倦容,倚在卧榻上,望着久未见面的崔风。

  谢崇:你这次回来,怕回不去寿阳了。

  崔风:(诧异)为何?

  元诩:朕准备下旨,让你做太原郡的刺史。

  崔风:(错愕)臣何德何能,能担刺史之职?万万不可。

  谢崇:(苦笑)你以为这是肥差?不,这是火坑。尔朱荣这两年以平叛为理由,散尽家财招兵买马,太原军势大。原刺史病故后,此位始终空缺,有能力的人,忠心不足,有忠心的人,又无法压制尔朱荣。

  崔风:(惊讶)太傅可将此事告知皇叔?

  △谢崇想说话,再次咳嗽起来。他因为咳嗽而身体用力,握紧了崔风的手。崔风为他轻拍着后背。

  谢崇:(缓了口气)殿下早调了二十万军在太原郡西面,用以防备他。(苦笑)但太原郡和洛阳极近,若真有事,长安来不及救。

  元诩:朕找不到合适人选,直到你忽然回京。

  谢崇:(叹气)也只有你的忠心,能让我们放心。

  △崔风沉吟片刻,起身,行礼。

  崔风:崔风愿接任刺史,为陛下深入尔朱虎穴。

  元诩:(感动,握住崔风的手)将军大义!

  場:5

  時:夜

  景:洛阳城-太后寝殿

  人:胡太后、郑俨

  △胡太后以发梳梳着头发,沉思着。

  胡太后:太原郡刺史终于定了吗?

  郑俨:(担心)只怕崔将军此去……凶多吉少。

  胡太后:(淡淡一笑)你跟了朕,还当自己是他的部下吗?

  △郑俨立在一旁,噤了声。

  胡太后:我这个儿子,连亲生母亲都防备,唯独对长安出来的人,深信不疑。(嘲笑)不过他看人确实眼光独到,天下皆反,唯独周生辰为他守江山。

  △胡太后说完,又笑了,看向郑俨。

  胡太后:可惜,王军之中也出了你这个叛徒。

  △郑俨不敢出声,但目光暗沉,也十分厌弃自己。

  胡太后:(放下木梳)谢崇不死,只能朕来帮他了。

  △郑俨心中一震,猛跪下。

  郑俨:求太后饶太傅一命!

  胡太后:他若知道你此刻在朕寝殿,早令你身首异处了。你为他求情,求的是自己的死路,明白吗?

  郑俨:太傅昔日在王军,对郑俨有教导之恩……(着急)求太后网开一面,等太傅能下榻,臣一定寻个借口,送他出宫!绝不会威胁到太后的大业!

  胡太后:朕等不到了。

  △胡太后起身,绕过郑俨。

  胡太后:(冷声)朕的皇孙很快会出生,朕不能再等了。

  場:6

  時:日

  景:草原

  人:高欢、崔风、众兵士

  △字幕:太原郡

  △崔风带着一队兵士,骑马进入辽阔草原。远处,只见一个青年

  将领骑马,带着太原军兵士,远远迎来。

  △待人近了,竟是高欢。

  △高欢猛一勒缰绳,对崔风一抱拳。

  高欢:末将高欢,前来接迎刺史大人!

  △崔风打量他。

  崔风:你刚才说自己叫什么?

  高欢:(放下手,大大方方说)末将就是曾驻守雍城的高欢。

  △崔风眼一冷,按住腰间的剑。

  崔风:(冷冷看他)就是你绑了我妹妹?

  高欢:(笑)是我。不过末将如今已投靠了尔朱将军,日后和刺史大人就一同在太原郡共事了。

  崔风:(冷冷看他)不谈日后,你我今日先算旧账。

  △高欢不躲不闪,反而策马前行,近前到了崔风身前。

  高欢:(低声道)上月,我曾见过小南辰王和崔姑娘,殿下已放我一命,那笔账早清了。刺史若不信,可去信长安问询。

  △崔风瞥了他一眼。

  高欢:若我说了假话,刺史想杀我,随时可以。但末将猜,将军来此有更要紧的事,无须浪费时间在我身上。

  △崔风一蹙眉,重新审视高欢。

  高欢:高欢虽来投靠尔朱将军,但心中记得姑娘救我之恩,刺史日后在太原若有难,高欢会是你唯一的帮手。

  △高欢说完,佯作无事调转马头,笑着挥手。

  高欢:既已说开了,大家日后就是同僚、同袍了!前方便是太原郡,好酒好肉等着刺史大人,快走吧!

  △高欢大笑,策马前行。

  △崔风沉思片刻,也带着人,策马跟上了他。

  場:7

  時:日

  景:皇宫-皇帝寝殿内

  人:元诩、谢崇、郑俨、胡太后、众侍卫

  △元诩赤红着一双眼,在卧榻旁,对着谢崇抽泣。

  △谢崇已在弥留之际,他握住元诩的手。

  谢崇:臣……斗胆请陛下扶臣一次。

  △元诩立刻抹去眼泪,扶住谢崇,郑俨忙拿来一个靠枕,放在谢崇身后垫着。

  △谢崇挣扎着,握住元诩的手。

  谢崇:(喘息着,轻声叮嘱)在潘嫔生下皇子前……要找机会……囚禁太后。

  △郑俨吃惊,看向谢崇。

  元诩:(亦是震惊)朕……如何能再如此做?

  谢崇:(苦笑)你若不囚禁她,她就会杀你!

  △谢崇攥着元诩的手,攥得极其用力。

  谢崇:(剧烈喘着气,说服元诩)她和元雍早已勾结!一旦皇儿降生,她……就会有所动作……(喘息)你母后只需要一个傀儡……有了皇儿,你就没用了!

  元诩:(哽住)可朕曾对不起她,朕无法……

  △谢崇听到殿外的脚步声,推开了元诩。

  △胡太后带着一众侍卫,走入寝殿,目光沉冷地看着谢崇。

  △谢崇临危不惧,勉力坐直身子。

  胡太后:身为外臣,竟罔顾君臣之礼,在陛下寝殿养病。谢崇,你可知罪?

  谢崇:(虚弱笑着)臣,知罪。

  胡太后:(颔首)拿下。

  △众侍卫围上去,其中两人粗鲁架起谢崇。

  元诩:母后!

  △胡太后警告看元诩。

  △元诩走上前。

  元诩:母后若对儿臣有怨,只管治儿臣的罪。为何迁怒于太傅?

  胡太后:陛下是皇帝,没有能治你的罪。(看向谢崇)这个人,不止有失礼之罪,还有欺君瞒上之罪!

  元诩:他何时瞒过朕?

  胡太后:(走向谢崇)你的结发妻子出自哪一族?

  △谢崇苦笑不语,深叹口气。

  胡太后:他的发妻就是叛臣高氏一族。(回看元诩)当年陛下刚降生,高氏几次三番毒杀你,若非朕防备在先,陛下早是黄泉路上人了!陛下登基后,高氏更图谋造反,幸被朕揭穿,再次保了陛下!如今谢崇隐瞒一切,入宫辅佐你,为得就是伺机而动,为当年的高氏报仇雪恨!

  △元诩不敢相信看谢崇。

  元诩:……母后说得可是真的?

  谢崇:(苦笑)臣,确有欺君瞒上之罪。

  △元诩仍在震动之中。

  △胡太后冷笑着,一挥手,两个侍卫把谢崇架走。

  元诩:(失声)求母后念在他辅佐儿臣数年,饶他一命!

  △胡太后毫无所动。

  元诩:(对郑俨)拦住他们!扶太傅回榻!

  △郑俨竟意外没动,他握紧剑,仿佛什么都没听到。

  元诩:(大惊)郑俨你为何不动,想抗旨吗?!

  △谢崇也是震惊,不敢相信看向郑俨。

  △在殿内的寂静里,郑俨低下了头,避开他们的逼视。

  胡太后:关闭内外宫门。自今日起,陛下寝殿不得有外臣入宫,除潘嫔,各殿后妃均不得面见陛下!

  郑俨:末将……(抱拳)遵旨!

  谢崇:(剧烈咳嗽)我错看了你!殿下错看了你——!

  △几个侍卫带走了谢崇。

  △郑俨跟着胡太后离开,他最后看了一眼元诩,走出寝殿。门被重重关上。

  △内殿,大腹便便的潘嫔独自走出,面色惊疑地看着这一幕。她走到元诩身边,半蹲下身子,握住元诩的手。

  潘嫔:陛下。

  △元诩眼中含着泪,握紧潘嫔的手。

  潘嫔:我们该怎么办?

  元诩:朕……(哽住)也不知道。

  場:8

  時:日

  景:皇宫-太极殿上

  人:胡太后、元子攸、元雍、尔朱荣、众朝臣

  △龙座空着。

  △群臣在等待着皇帝上朝,因为皇帝迟迟不来,大家都显得不安。

  VO:太后驾到。

  △在群臣的惊讶目光里,胡太后走到皇位之后,坐了下来,身旁两个年轻内侍为她放下珠帘。

  胡太后:(隔着珠帘,看着殿上朝臣)太傅病重,陛下因此心情烦闷,也病了。朕会代陛下理政,直到陛下龙体康健之日。

  △群臣哗然。

  胡太后:宫中也有喜事。潘嫔已足月,朕梦中见喜兆,此番陛下一定会喜得皇儿。朕准备在宫中连贺半月,直至皇孙降生。丞相?

  元雍:(笑着,抱拳)恭贺陛下,恭贺太后。

  △群臣纷纷恭贺。

  △元子攸缓步上前。

  元子攸:臣,有事要奏。

  △众人都将目光投向元子攸,胡太后也警戒地看着他。

  胡太后:(慢慢地说)长乐王常居东宫,若有事奏,也无须在太极殿。

  元子攸:(笑笑)当着群臣说,才好有个见证。

  △胡太后眼中冷意渐深,但脸上还带着笑意。

  胡太后:那便说吧。

  △元雍冷着脸,对殿外招手,郑俨握着长剑,站在了殿外,双臂环抱,监看着殿内的一切。

  元子攸:臣叩请太后下旨,赐臣一处封地,让臣立府长居,自此远离洛阳。如此,宫中朝中将才不会有质疑之声,未来皇子被封太子,更名正言顺。

  △众人意外。

  △胡太后更是听得一喜,笑起来。

  胡太后:容朕想想,为你寻一处妥当的封地,再下旨。

  元子攸:谢太后。

  場:9

  時:日

  景:皇宫-宫内

  人:胡太后、元雍、郑俨、众侍卫

  △元雍跟着胡太后,慢步在宫内,身后不远处跟着郑俨和众侍卫。

  元雍:太后准备将何处封给他?

  胡太后:朕拿不准他是真心还是假意。先留他在宫中,等万事大定,再放他走也不迟。

  場:10

  時:日

  景:皇宫-太后寝殿内

  人:胡太后、元子攸、郑俨、元雍、崔征、群臣

  △胡太后殿内,歌舞升平,烟雾缭绕,极尽奢靡。座下,群臣陪坐,都已有了醉意。

  胡太后:(亲自拿起酒杯,走向元子攸)子攸,朕敬你。

  △元子攸拿起酒杯,艰难地立身而起。

  元子攸:臣久病,不胜酒力。

  胡太后:(大笑,仰头一口饮尽)当年朕被囚禁,你千里去往长安求救,如今……(叹气)朕委屈了你。若有所求,只管告诉朕。

  元子攸:臣,想求赐婚。

  △胡太后先是一怔,旋即笑了。

  胡太后:哪家的姑娘?

  元子攸:崔时宜。

  胡太后:(惊讶)还是她?

  元子攸:是。

  △胡太后不敢相信打量他。

  胡太后:崔光未死时,这赐婚是一桩美事。可如今清河崔氏因为崔光离世,崔三娘那一房已大不如从前了。(指崔征)崔征这一族在朝中势力渐盛,你若执意崔氏,倒不如让崔征选一个好姑娘。

  崔征:(起身,笑着行礼)太后谬赞。

  元子攸:(笑着摇头)臣,要的不是崔氏女,要的是崔时宜。

  △崔征讪讪,但还是笑着劝说。

  崔征:崔三娘未必肯点头,她不近人情得很。

  元雍:(笑着摆手)再强硬,有赐婚圣旨,也不敢抗旨。

  崔征:(讪讪,坐回去)那就看太后的意思了。

  胡太后:(打量元子攸)你不后悔?

  元子攸:臣,恳请太后再赐婚。

  △胡太后略一颔首。

  胡太后:好,朕应了你。

  場:11

  時:夜

  景:皇宫-地牢

  人:谢崇、郑俨、侍卫X2

  △地牢的火光里,谢崇穿着单薄的垮裤,光着上半身,躺在那。他的白发垂落两肩,剧烈咳嗽着。

  △郑俨独自走到牢门外,对谢崇跪了下来。

  郑俨:(哽咽)军师……

  △谢崇目光浑浊,缓缓怒视牢门外的人。

  谢崇:我……死了,还能回长安。而你——!(再次剧烈咳嗽,身子倒下来,却还是盯着牢房外的郑俨)你能回何处?!

  △郑俨泪流满面,哭得泣不成声。

  郑俨:我是被迫的,太后设计陷害我……我就不该留下,该和宏将军一起走……军师!(重重磕头)郑俨对不起你……

  △谢崇冷笑,强撑着,让自己坐起来,靠在了潮湿的墙壁上。

  谢崇:你走……

  郑俨:军师有何话,要留给殿下?郑俨会想办法让他知道。

  △谢崇听到“殿下”二字,心中酸楚。

  谢崇:我谢崇,蒙先帝赏识,一生……恪守忠义之道。唯独对殿下……(眼中渐有了泪)

  △谢崇靠在墙壁上,慢慢眸光散开来。

  谢崇:有愧……

  △谢崇双眼含泪,停在了眼眶里,他望着前方,仿佛看到了长安城的灯火……

  場:12

  時:夜

  景:鹿苑-草地

  人:周生辰、时宜、萧赞、谢云

  △满缀繁星的夜空,突然划过了一道流星。

  △周生辰好似有所感知,心中一凛,本是在逗弄着一只鹿,却忽然抬头,看向流星划过的地方。

  △萧赞察觉到周生辰的失神,走到他身边。

  萧赞:看到什么了?

  △周生辰蹙眉,摇了摇头。

  △周生辰身旁的鹿群忽然躁动,一起跑向了另一个方向,在夜色下,吸引了不远处时宜和谢云的注意。

  谢云:(笑着,高声问)这些鹿好像看见什么了。

  周生辰:(看着远去的鹿群)佛祖曾多次化身鹿王,救助世人。它们是最有灵性的动物。

  場:13

  時:日

  景:鹿苑-议事厅

  人:周生辰、时宜、谢辰、萧赞、周天行

  △周生辰和萧赞坐在议事厅内,时宜端着一盘茶点,走入议事厅。

  忽然,周天行苍白着一张脸,仓促走来。

  周天行:太傅……(递给周生辰一封信)走了。

  △谢辰手中的龟壳,掉落在地。

  △周生辰震惊,缓慢站起身,接过书信。

  周天行:十日前,于洛阳宫中,陛下寝殿内走的。他死后,陛下下旨追封尚书令、雍州刺史。

  △周生辰缓慢折好信,在巨大悲痛中,他说不出一个字。眼睛微红着,向外走去。时宜担心地追了上去。

  場:14

  時:日

  景:鹿苑-马厩

  人:周生辰、时宜、萧赞、众兵士

  △周生辰想要找个方式,排解内心的痛苦,却无处可去。他走到马厩外,看到兵士们在洗刷着马背。

  △众兵士看到周生辰,忙先后放下手里的木桶和刷子。

  众兵士:殿下。

  周生辰:都退下。

  △众兵士诧异,没懂。

  周生辰:(沉声)退下!

  △众兵士忙行礼,离开马厩。

  △周生辰站在一匹匹马旁,他眼睛泛红着,沉默拿起刷子,开始为一匹马卖力刷洗起来。

  △镜头一转。

  △时宜站在一个角落,看着周生辰,身后是萧赞。

  时宜:(轻声)师父每次不高兴,都自己在马厩。

  萧赞:他是高高在上的王,统领数十万兵马,不能在人前露出寻常人的一面。对着牲畜们,反而轻松。(轻叹)我来时,王军何其热闹……他身边的人,越来越少了。

  △时宜看着周生辰,心口一窝窝地疼。

  萧赞:你陪着他,我去处理太傅身后事。

  △很快,周生辰解开了几匹马,同时也看到了时宜。

  时宜:师父去哪?

  周生辰:喂马。

  △周生辰牵着马,向草原走去,时宜跟上。

  場:15

  時:日

  景:鹿苑-草地

  人:周生辰、时宜

  △周生辰牵着几匹马,走到草地上,松开缰绳。马儿散开,四处吃草,他则一直向前走着,时宜紧跟着他。

  周生辰:不要跟着我。

  △时宜没听,仍旧跟着他,走入草丛深处。

  △四周都是半人高的野草,渐渐地,时宜脚上的鞋全被草间的泥水浸湿了。她的脚被一缕打结的草绊住,鞋被扯掉,痛得闷哼了声。

  △周生辰仍旧前行,她回头看了一眼掉落的鞋,一咬牙捡起鞋,光着脚,想要追上去。

  △周生辰察觉了,忽然停下,回头,看到了时宜捡起一只鞋的狼狈样子。她膝盖下的裤腿全被泥水浸湿了,另一只鞋也脏得很。

  时宜:(笑笑,把那只鞋藏到身后)草地远看着美,没想到全是泥水。

  △周生辰走向她,突然把她横抱起来,大步走向野草丛外。很快,两人走到一块平地,周生辰把她放到了一块能坐的石头上。

  △他弯下腰,沉默着,脱掉时宜的鞋和袜。

  周生辰:锦帕。

  △时宜从怀里掏出来。

  时宜:我自己来。

  △周生辰直接拿走,给她擦干净了。

  周生辰:冷不冷?

  时宜:不冷,一点儿都不。

  △周生辰把最外边的袍子脱下来,裹住了时宜的脚。这一切,都在极度安静里做完。

  △时宜几次想开口问,但犹豫着,没说话。

  △周生辰把时宜双脚放到草地上,垫着那件长袍。他始终没有抬头看时宜,放任自己沉浸在痛苦里。

  周生辰:那晚你问,皇兄是否对我有过疑心……

  △周生辰苦笑着,坐在了时宜身旁,双眼比方才更红了。

  周生辰:他让谢崇跟着我,就是为了监看我。

  △时宜震惊。

  周生辰:先帝走后,他如实禀告,让我选择是留是杀。

  时宜:你不止留下他,还仍然相信他。

  周生辰:他是皇兄悬在我项上的一把利剑,更是辅佐我多年的恩师。还有一件事,军师曾嘱我,在他死后告诉你。他的发妻姓高,出自前太后高氏一族。

  时宜:(错愕,旋即苦笑)军师怕我恨他?高氏一族上千人,难道我要一个个恨过来吗?

  周生辰:(摇头)他看着你长大,对你有愧。

  △时宜眼睛湿润着,含着泪。

  时宜:那他的妻子呢?是否要王府照料。

  周生辰:不在了。

  时宜:有孩子吗?

  周生辰:(被问住,仿佛有隐情,过了会儿才道)有一子……怕被发现是高氏后人,遭胡氏报复。自幼被送走,给挚友寄养了。

  △周生辰似不想再聊下去,看了一眼时宜光着的脚。

  周生辰:等在此处,我找匹马来。

  △时宜点点头。

  場:16

  時:日

  景:鹿苑-山坡

  人:周生辰、时宜

  △夕阳西下,时宜脚上裹着周生辰的外袍,斜坐在马背上。周生辰牵着马,带着她在夕阳下走着。

  △时宜远远望着绵延的长城。

  时宜:关外,师父去过吗?

  周生辰:去过,景色很美。

  △周生辰也看向长城。

  周生辰:来年开春,带你去雁门关。

  場:17

  時:夜

  景:鹿苑-马厩外

  人:周生辰、时宜、萧赞、周天行

  △周生辰牵着马回来,本来想抱时宜下马,看到萧赞和周天行的身影,收住了动作。

  周天行:鞋袜呢?

  时宜:踩到泥水,没法穿了。

  △周天行理所当然上前,背对着时宜。

  周天行:我背你回去。

  周生辰:我来吧。

  △周天行和萧赞都是一愣,但立刻让开来。周生辰看了一眼萧赞。

  周生辰:我外袍脏了,僧袍借我一用。

  △萧赞脱下僧袍,递给他。

  △周生辰披上僧袍,算是在身上隔开了一块布,这才把时宜背了起来。

  萧赞:佛家之物,确可静心。

  △周生辰无奈看了他一眼。

  周生辰:(对周天行)准备棺木,去洛阳迎太傅回来。

  周天行:末将领命!

  △周天行要走。

  周生辰:还有,入京后想办法和郑俨见一面,打探一下太傅病故的始末。

  周天行:弟子明白。

  △周天行离去。

  萧赞:你怕太傅的死有蹊跷。

  周生辰:(思考)万事多了解一些,没有坏处。

  △周生辰继续背着时宜,往前厅走。他的一只手,摸到时宜的小腿,发现很凉。

  周生辰:(柔声对时宜说)下次再入草场,给你备双马靴。

  △萧赞看了一眼两人,忽然一转身,走向鹿群。

  萧赞:贫僧……去和鹿谈谈心。

  場:18

  時:夜

  景:鹿苑-房内

  人:周生辰、时宜

  △时宜坐在卧榻上,周生辰为她面前的木盆添了热水,他以手试水,对时宜轻点头。

  △时宜在他面前,把一双脚探到了水里,因为他始终看着自己,脸渐渐红了。

  时宜:你方才不是说,要去见谢师兄吗?

  周生辰:(回神)对。

  △周生辰起身要走,走出两步,又绕了回来。

  周生辰:你自己……可以应付?

  时宜:(忍俊不禁)当然。

  △周生辰忍不住多看了她两眼,时宜低头一笑。直到周生辰离开后,她轻用脚划着水,看着水盆里一阵阵涟漪,再次会心一笑。

  場:19

  時:夜

  景:鹿苑-草地上

  人:周生辰、谢元、宇文泰

  △月色,周生辰倒背着手,看鹿群。

  △宇文泰扶着谢云,来到周生辰身后。

  谢元:师父。

  宇文泰:殿下。

  周生辰:(回身)你先退下。

  △宇文泰抱拳,离开。

  △周生辰走到谢云面前。

  周生辰:当年本王收留你入王府,送你来的是谁,你可还记得?

  谢云:(颔首)我的养母。

  △周生辰凝视着谢云。

  周生辰:(慢慢地说)太傅是你的亲生父亲,而你的母亲,出自前太后高氏一族。

  △谢云脸色大变,不敢相信地看着周生辰。

  谢云:师父你……

  周生辰:本王犹豫再三,还是决定告诉你真相。王府一众弟子里,你最聪慧,定能猜到隐瞒你的缘由。

  谢云:怕……胡氏报复,对我斩尽杀绝……

  周生辰:(颔首)太傅曾想瞒你一生,但我不想让他走后,都无亲生子相送。更怕有朝一日本王遇险,将再无人告诉你真相。

  △谢云仍在这震惊的消息里……

  周生辰:对着洛阳,拜别你的父亲吧。

  △谢云手中拐杖掉落,慢慢跪了下来,对着洛阳的方向重重叩头。

  他双眸含泪,紧闭上了双眼。

  △周生辰深叹口气,蹲下身子,手扶在他肩上。

  場:20

  時:日

  景:长安-南辰王府-藏书楼内

  人:时宜、成喜

  △长安城,空镜。

  △藏书楼窗边的书桌上,时宜在日光里,蘸墨,手持笔,在一张信纸上写下头两个字:阿娘。

  △她似乎很不敢往下写,握着笔,迟迟不写下边的字。

  成喜:(叹气)宏将军在寿阳,公子去了太原做刺史。谢将军留在鹿苑,周将军进了洛阳……余下的将军,各在他处。王府里,只剩下你和凤将军了。

  △时宜敷衍笑笑。

  成喜:姑娘早过了出师的年纪,也迟早要走的。若不是被先帝赐婚的事耽搁,姑娘早嫁人了,哪里能等到现在。

  △时宜更是听得心中默然。

  时宜:(握着毛笔,轻声答)我想留下多陪师父一段日子。

  △她踌躇再三,笔锋落到纸上。

  时宜:(VO)阿娘尊鉴,别来良久,甚以为怀。儿自谢太傅走后,一念压于心中,终日惴惴……

  場:21

  時:日

  景:清河郡-崔府-院内

  人:崔文君、崔文姬、小厮

  △崔文君手中握着那一纸书信,读到信尾,眼中已经有了惊疑不定的情绪。

  崔文姬:时宜于信中说了什么?

  崔文君:说了……几句傻话。

  △一个小厮走来,行礼。

  小厮:三娘子、四娘子,崔侍中来了,同行而来的还有长乐王身边的一位内侍大人。

  場:22

  時:日

  景:清河郡-崔府-前厅

  人:崔文君、孟鸾、崔征

  △孟鸾和崔征本是坐着喝茶,看到崔文君入内,孟鸾先客气地站起身,对崔文君一礼。

  孟鸾:崔三娘子。

  崔文君:(含笑)孟内侍。

  △崔文君目光转向崔征。

  崔文君:崔侍中。

  崔征:(笑,没有起身,只是放下茶杯)三娘子。

  △崔文君不以为意,淡笑着颔首。

  崔文君:不知两位大人一同来,是有何要事相商?还是碰巧遇到了?

  崔征:我受太后所托,陪孟内侍来传旨。

  崔文君:(略一错愕)是何旨意?(猜测)崔风惹祸了?

  孟鸾:(笑着安慰)崔将军在太原郡做刺史,和尔朱国丈平起平坐,是朝臣表率,三娘子勿要担心。

  崔文君:那……

  孟鸾:(从衣袖中掏出了一封信)这是太后亲笔信,给三娘子。而太后的赐婚圣旨,在长乐王手上。

  崔文君:(意外)赐婚圣旨?

  △崔文君展开,细看那封信,她渐露出惊讶神色,合上信纸。

  崔文君:为何忽然赐婚?

  崔征:长乐王自请封地,离京前,太后应了他的心愿。(不屑)三娘啊,以你们这一房如今的势力,和长乐王结亲已经是高攀,我看你还是趁早准备,让时宜从长安回来,嫁过去吧。

  △崔文君想到时宜信上的内容,内心不安。

  孟鸾:(客气笑着,跟着说)长乐王身在病中,无法来清河郡拜见三

  娘子,特令小人将聘礼送来。

  △孟鸾掏出一份红色礼单。

  孟鸾:这是礼单。

  △崔文君犹豫着。

  崔征:三娘子还在犹豫什么?难道想抗旨?

  △崔文君勉强笑着,接了礼单。

  場:23

  時:日

  景:长安-南辰王府-书院内

  人:崔文君、崔文姬

  △崔文君面前摆着一封家书,一封太后亲笔信,她的手,慢慢地将太后的亲笔信叠放在了时宜的家书上。

  崔文君:收拾好过冬的衣物,这次,我们要在洛阳崔府住一段日子了。

  —全集完—

继续阅读:第十六集

使用键盘快捷键的正确方式

请到手机上继续观看

周生如故(剧本)

微信扫一扫打开爱奇艺小说APP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