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0章 文试
一夜知秋2021-06-24 09:582,460

  顾韵书坐在独孤须达身旁,淡定的喝了口茶,心里默默盘算着。

  几位夫子单独和赵罗仁比试,想来不是对手。可若是几人联手,一致对外,谅那赵罗仁一人之力也无法堵住悠悠之口。

  就算最后勉强打成平手,后续他那群傻乎乎的学生比武,定是要输得一败涂地。到那时,赵公子可不再是一个无法超越的神话。

  只要打破了一次,后续再安排两次类似的场景。相信过不了多久,赵公子将会泯然众人,不复当初风采。

  时候差不多了,独孤须达瞧了身旁官吏一眼,那人起身面向众人。

  “今日比试,第一轮文试,六个成语典故,几位老师分别用自己的教学方式,阐述其中的含义和道理。谁的讲解更深刻,更有趣,更通俗易懂,谁就算胜……”

  “韵书,为什么不比四书五经,也不做辩论,比这成语干什么?”

  孙承皓低声凑到顾韵书耳边询问,顾韵书瞧了一眼赵罗仁,悄声解释。

  “你爹都称赞赵罗仁精通儒学,比那玩意不一定是姓赵的对手。若是搞个辩论,万一给你整一场舌战群儒,岂不是白白让他出名?”

  “说的也是,几个成语,他还能说出花来不成?”

  两人正讨论着,台上的比试已经开始。第一位夫子一脸自信的上前,如同往常那样,娓娓道来。

  “刻舟求剑,出自《吕氏春秋·察今》。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此语,暗讽那些拘泥成例,不知道跟着情势的变化而改变看法,固执不知变通之辈。”

  夫子说完,胸有成竹的看向罗仁。“赵公子,不知对此可有高见?”

  “诸位觉得,这个楚人好傻对不对?世上怎么会有这样蠢的人,难道不知道剑在江中央掉下了水,跑到江边是找不到的,对不对?”

  罗仁微笑着看向独孤须达一众人,看台上的贵公子顿时一愣,不知道这个赵罗仁到底在搞什么鬼。

  眼见对方没动静,罗仁悄悄将目光移向场外观众。众人默默点头,一脸茫然,不知对方到底是何意。

  “可你们有没有想过,自己也经常干着同样的傻事?多年前曾经得到过的荣耀,你们是否经常回想当初的辉煌,幻想着如果时光停留在那一刻多好。数月前受到的屈辱,你们是否铭记于心,幻想着回到过去,奋起反抗。年少时劳燕分飞的恋人,你们是否珍若至宝,幻想日后再续前缘。儿时无奈分别的好友,你们是否念念不忘,却不知那人早已不是当初模样。”

  “在这段岁月长河中,每个人都有太多的记忆深埋心中,就像在行使的舟船上刻下记号。有多少人日日追悔当初掉落宝剑的抉择,不知珍惜身边的良人,过不好眼前的生活。却期待着到了江岸,能弥补曾经的遗憾。这些……难道都不是刻舟求剑的典范吗?”

  校场瞬间安静下来,原本熙熙攘攘热闹非凡,此刻只剩下窃窃私语之声。此言此语太过震撼,以致一时无法接受,更不知该如何反驳。

  许久之后,众人缓过神来,比试继续进行。那官吏带着敬重的目光盯着罗仁,报出了第二个成语。

  第二位夫子深吸一口气,故作镇定的走近罗仁。

  “掩耳盗铃,出自《吕氏春秋·自知》。百姓有得钟者,欲负而走。则钟大不可负,以椎毁之,钟况然有音,恐人闻之而夺己也。遽揜(掩)其耳。恶人闻之,可也。恶己闻之,悖也。”

  “暗讽那些自己欺骗自己,自作聪明之辈。”

  夫子心虚的别过头,缓解内心的不安。虽然已经知道对方可能的套路,可一时之间找不到更深刻的解释,也只能照常发挥。

  罗仁笑着瞧向祖珽,语气里暗含着揶揄之意。“这又是一个傻瓜,捂着耳朵偷东西骗的了谁?”

  “不知诸位夜深人静之时有没有反省过,自己曾经的所作所为。有些事情明知道不对,以为没人发现,便偷偷摸摸去做了。明知道偷奸耍滑为人不齿,趁着无人在场,心安理得的骗自己仅此一次。明知道承诺的事情一定要做到,无人问责,所以揣着明白当糊涂。”

  “人的一生中会经历无数个这样的选择,有多少人面对诱惑的时候,会自作聪明的当别人都不知道?殊不知谁又不清楚身边的人,到底是个什么样的货色。贪了一时的小便宜,却让人看清楚,内心的肮脏和丑陋,难道这不是掩耳盗铃?”

  罗仁的三连问振聋发聩,掷地有声,在场之人皆默然无语,连小声议论的声音都消失了,众人一齐陷入沉思当中。

  心情越来越沉重,比试还得继续。第三位夫子瞧了瞧官吏手中的木牌,声音隐约有些发抖,不知道是紧张,还是畏惧。

  “揠苗助长,古时候宋国有个人,嫌禾苗长得太慢,就一棵棵地往上拔起一点。回家还夸口说,今天我帮助苗长了!他儿子听说后,到地里一看,苗都死了。见于《孟子·公孙丑上》。”

  夫人战战兢兢说完,见众人没有任何回应,心下更是慌张,连忙又补了一句。“此语用以警示,违反事物的发展规律,急于求成,反而坏事……”

  “大家是不是感觉,这又是一个愚蠢的农夫,不知道这样做会毁了幼苗吗?”

  罗仁再次瞧向人群,这一次没人敢直视,更没人敢接话。

  “此刻,你们的心情想来是低落的。不过在下还是希望你们将这个成语,铭记于心中。因为它关乎着你们孩子的将来。”

  听到会影响自己的孩子,众人瞬间又活跃起来,伸长脖子眼巴巴的看着台上,希望从赵公子嘴里得到养儿圣经。

  “养育后代任重道远,为人父母有时候未免会着急。你们家中的孩子就如同农田中的幼苗,需要用心栽培,施肥,除虫。一系列繁琐又复杂的程序,会让你们心烦。若是见不到成效,或许有些父母会急不可耐的采取一些看似捷径的手段,将孩子培养成为所谓的神童。”

  “三岁背诗,五岁书法大家,七岁下笔如神,九岁琴棋书画,无所不能,十岁文武全才,天下无敌。殊不知孩童成长为大人,原本就需要二十年之久。盲目逼迫孩子完成超出年龄的任务,最终只会毁了他的人生。就如同揠苗助长的宋国人,毁了农田里所有的幼苗一个道理。”

  人群中不少人觉得赵公子言之有理,似乎身边这样的例子并不少见。

  更有不少人惊出一身冷汗,自己家中有些钱财,自己上升无望,所有希望寄托于后代。现在回想起来才发觉,自己替孩子扫清一切障碍,只为他出人头地,实则是在揠苗助长呀。

  就连看台上的顾韵书,也不免想起小时候的自己,母亲天天逼迫学这学那。到如今,虽然不至于被毁,却也是一事无成。

  在场之人,家中但凡有些许钱财,有些许权势,或多或少都有过,或者遭受过如此急功近利的压迫。这么多年来,从来没人细想过这个问题,而赵公子今天似乎说出了大家的心声。

继续阅读:第81章 失策了!

使用键盘快捷键的正确方式

请到手机上继续观看

北朝赵公子

微信扫一扫打开爱奇艺小说APP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