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2章
尽无穷2025-07-28 17:214,764

  雍正六年八月初六,天刚破晓,紫禁城便被一层淡淡的紫包晨雾笼罩。

  太和殿中,雍正帝胤禛神色凝重,端坐在龙椅之上,目光威严地扫视着殿下群臣,颁布了一道意义深远的谕旨:“朕念及天下言语纷杂,沟通多有不便,今特下旨,着福建、广东督抚转饬所属,悉心教导官话。以八年为限,如生童不能熟习官话,不许参加科举考试。”

  这道谕旨在朝堂上激起层层波澜,官员们交头接耳,纷纷领命,深知此事关乎地方教化与朝廷科举取士的根基。

  然而,就在这看似平常却又因谕旨而显得特殊的一天,命运的重击悄然降临。

  镇国公允祹的府邸内,一片死寂。弘时气息奄奄地躺在床榻上,面色苍白如纸,生命的烛火在秋风中摇曳,随时都可能熄灭。

  他的双眼空洞地望着帐顶,往昔的雄心壮志与挣扎不甘,都随着这即将消逝的生命,化作一缕青烟。终于,在一声微弱的叹息中,弘时停止了呼吸,一代皇子的人生,就此落幕。

  消息如疾风般迅速传入紫禁城,胤禛正在养心殿批阅奏章,当太监战战兢兢地呈上弘时病逝的密报时,他手中的朱笔猛地一顿,墨汁在宣纸晕染开来,仿佛是命运无情的嘲讽。

  胤禛缓缓抬起头,眼神中满是难以置信与悲恸。他的思绪如脱缰之马,瞬间回到了弘时小时候,那稚嫩的脸庞,天真无邪的笑容,还有父子间曾经的温馨时光。一幕幕场景走马灯似的在眼前浮现,他的眼眶渐渐湿润,酸涩之感涌上心头,泪水不受控制地夺眶而出,顺着脸颊滑落,滴在奏章之上。

  “为何朕要遭受这兄弟相争、父子反目的痛苦?”胤禛喃喃自语,声音中满是疲惫与无奈。

  身为帝王,他坐拥天下,却无法拥有寻常人家的天伦之乐,在这权力的巅峰,孤独与痛苦如影随形,或许这就是生在皇家的身不由己,是他必须背负的沉重枷锁。

  弘时死后,依照皇室规制,被安葬在了清东陵的黄花山。

  清东陵,这座承载着清朝皇室荣耀与威严的陵寝,松柏环绕,庄严肃穆。黄花山位于清东陵西侧,虽弘时因罪被削除黄带子,但他终究是雍正皇帝的血脉,是皇室成员。在这片宁静的土地下,他的纷争与不甘被永远掩埋。

  而齐妃李氏,在听闻弘时病逝的噩耗后,瞬间瘫倒在地,眼神空洞,泪水决堤。

  她本就体弱多病,好不容易好起来,现在又听到这样的噩耗。多年来,她将全部的心血与希望都寄托在了弘时身上。

  如今,唯一的儿子离她而去,这沉重的打击让她彻底崩溃,又一次病倒在了床榻之上。众人得知此事后,纷纷带着珍贵的滋补药品前来探望。

  然而,面对这样的悲剧,再多的安慰之词都显得苍白无力。大家只是避重就轻地说着些宽心话,在这敏感的皇室纷争面前,谁都不敢轻易提及弘时谋求皇位之事,生怕一不小心,便引火烧身,惹来无尽的麻烦。

  整个齐妃的寝宫,弥漫着压抑与悲伤的气息,仿佛连空气都在为这位不幸的母亲和逝去的皇子默哀。

  “弘时,我的儿子啊……呜呜呜……”

  懋嫔在不久之后就收拾东西,搬出去和女儿温宜住几天了,上次温宜找宜修,想要把自己的母亲结出宫住一段时间,宜修直接同意了。

  懋嫔带着满心的欢喜与期待,踏入了女儿温宜的公主府。

  温宜早就在门口翘首以盼,一见到母亲,眼中瞬间亮起光芒,像只欢快的小鹿一般飞奔过来,紧紧地抱住刚刚下马车的懋嫔。

  “母亲,您可算来了,女儿好想您!”她的声音软糯,带着撒娇的意味。

  一旁,一个小小的团子,由奶娘抱了过来,正是温宜公主的女儿。

  懋嫔轻轻抚摸着自己外孙的发丝,眼中满是慈爱:“玲儿乖,这段日子可有乖乖的?”小格格用力地点点头,温宜则拉着懋嫔进入房间,在榻上坐下,迫不及待地分享着自己的生活琐事。

  懋嫔和温宜,以及自己的外孙女一起在庭院中漫步,欣赏着春日里盛开的繁花。温宜时而蹲下,轻轻嗅着花朵的芬芳,时而欢快地追逐着飞舞的蝴蝶,笑声如银铃般在庭院中回荡。

  懋嫔看着女儿活泼的身影,嘴角不自觉地上扬,心中满是幸福。

  “都这么大人了,还和小时候一样。”宋琴默有些担心,温宜这样的行为会被人诟病,尤其是现在,温宜还参与了朝政。

  温宜也知道母亲的良苦用心:“娘,您放心吧,我在外面办事的时候可不会这样,只不过私下里还是做自己比较舒服呀!”

  宋琴默无奈一笑:“你呀,就是被你皇额娘给宠坏了。”

  到了午后,母女二人坐在廊下,一同做着女红。

  懋嫔耐心地指导着温宜,手把手教她如何穿针引线、如何绣出精致的图案。温宜学得认真,虽然手法还略显生疏,但每一针每一线都饱含着对母亲的爱。阳光透过树叶的缝隙洒在她们身上,形成一片片金色的光斑,画面温馨而美好。

  晚间,懋嫔和温宜躺在同一张床上,温宜紧紧地依偎在母亲怀中。懋嫔轻声地给她讲述着小时候的故事,声音轻柔舒缓,像一首动听的摇篮曲。

  温宜的眼皮渐渐变得沉重,在母亲的故事声中,缓缓进入了甜美的梦乡。

  懋嫔看着女儿熟睡的面容,轻轻地在她额头落下一吻,心中默默祈祷这样的时光能再多一些,再久一些。

  雍正进一步采取措施削夺八旗旗主权利,十月十六日取消崇安、锡保及信郡王德昭等人的管理旗务,即管主地位。

  宜修的大哥星禅,已然担任九门提督五六个年头了。

  回想起从前,家中生计艰难,为谋出路各自奔波,处处要看人脸色行事,如今的日子,可谓是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自从星禅担任九门提督,家中的门槛都快被前来攀附的人踏破,各方送来的礼品堆积如山,往来结交的也都是朝中显贵。

  如今的他,身着官服,腰佩印绶,出行时前呼后拥,好不威风,真真是春风得意。

  弟弟五格承袭了一等公的爵位,还任职散秩大臣兼佐领。因其工作事务常与京城治安、军事调度相关,这便与掌管京城九门的大哥星禅有了诸多交集。两人时常一同商议公务,闲暇时也会小聚,关系愈发亲近。在朝为官,相互帮衬,在旁人眼中,他们这兄弟俩的前途更是不可限量。

  二哥富昌,原本只是个二等侍卫,每日在宫中当值,虽能时常面见天颜,却也只是众多侍卫中的一员,难有出头之日。好在他为人机敏,办事得力,渐渐入了皇上的眼,也因为之前发生的那件下人集体欺上的事,皇上不再信任之前的内务府总管,于是他被提拔为了内务府总管大臣。

  内务府掌管着宫廷的大小事务,从皇家的衣食住行到各类物资采买,无一不归其管辖。如今的富昌,在内务府中说一不二,手握重权,日子过得也是风生水起。

  三哥富存袭了骑都尉,兼一云骑尉。虽官职比不上大哥和二哥那般显赫,但骑都尉一职在军中也有一定的地位,云骑尉更是享有相应的俸禄与特权,不过就也是如此了。

  宜修对自己兄弟他们如今在朝中地位日隆,手中权力渐大,不免心生忧虑。她担心这些家伙会因为眼前的荣华富贵而得意忘形,做出什么僭越之事,最终拖累自己和弘晖,也将自己陷入万劫不复之地。

  于是,只要稍有空闲,宜修便会静下心来,亲自提笔写信。

  她在信细细叮嘱他们几个人要谨言慎行,切不可胡乱搞事情,恃宠而骄。

  ————————

  十一月十日,雍正下令在西华门内咸安宫设官学,选内府三旗佐领、管领下幼童及八旗俊秀者入学,以翰林官任教。

  皇后下令,在同样的地点开设女子官学,学习的科目相同,选拔的人才也相同,就是性别不同。

  不出所料的,两个学府都被报名的人挤爆了,最后只好先扩建,之后再扩招。

  这一年,鄂尔泰改任云贵广西三省总督。

  ————————

  弘晖来到福建的时候,已经是冬天了。

  弘晖见识到了海禁政策解除之后的种种好处,但也通过从国外运进来的货物中,意识到了危机。

  他打算回去到科学院学一学。

  弘晖来到广东时,发现这里的鸦片走私十分猖獗。

  弘晖假扮成商人,与当地的鸦片贩子接触。他发现,这些鸦片贩子不仅贿赂官员,还通过暴力手段打压竞争对手,甚至逼得一些小商贩家破人亡。

  弘晖将调查结果整理成册,派人秘密送往朝廷。不久后,朝廷派钦差大臣前来查办,当地的鸦片贩子和官员被一网打尽。

  在接下来的游历中,弘晖不仅见到了那些皇阿玛所器重的人,还遇到了许多有才干的年轻人。他们有的是寒门学子,有的是地方小吏,有的是自请前来,有的是被弘晖招揽,虽然各有不同,但他们都有一颗为民请命的心。

  弘晖将他们招入自己的班底。

  在一处行宫,弘晖穿着轻薄的羽绒服,围着火炉烤火。这里虽然是南方,但冬天还是很冷的。

  “可惜了,今年没办法回京城过年。”弘晖安静的听着外面的寒风呼啸,本来一年的时间,其实是可以往返的。

  但是弘晖实在没想到会发生那么多事情,拖延很多时间,好在皇阿玛和皇额娘都没有追究。

  “唉……”弘晖心头笼罩着阴云,倒不是因为发生了什么事,而是有些事情他想不出解决的思路来。

  他烦恼的事情是税收。

  虽然监察部门和朝廷将官员贪污,勒索百姓的行为看得很紧,惩罚也很重。但是天高皇帝远,一些离得远县或者是村落,总会出现那些压榨农民,多收粮食,用来自己贪污的恶霸。

  仗着自己家里的武力横行乡里,别的人家不想被欺负就只能多上交钱,免于被多收税。

  “就算我很快能查出这些事,给一个公道,可我要是走了之后呢?”弘晖对自己身边的心腹谋士,倾诉着自己的想法。

  “那些农民又不知道,如何替自己伸张正义,而且说不定还没走到城里审冤,都已经半路因为其他原因死去了。”弘晖很是发愁,出来游历这么一遭,让他彻底了解到了人间疾苦。

  弘晖盯着火盆里烧红的炭,这个时候又想起了自己皇额娘的话:“发展生产力就可以了吗?还有开民智?”

  此时那个心腹谋士接话:“殿下,开民智与发展生产力确是长远之计。但眼前这些恶霸横行、税收乱象,咱们也得有个当下能施行的对策。”

  弘晖微微皱眉,抬眼看向谋士:“你且说说。”

  谋士拱手,神色认真:“殿下,咱们不妨在各地设立专门的税收监督点。招募当地有声望、正直的乡绅,让他们参与监督税收流程。这些乡绅在本地根基深厚,熟悉民情,恶霸也不敢轻易对他们下手。同时,设立举报箱,百姓若遭遇不公,可匿名举报。咱们再安排专人定期查看,一旦核实,严惩不贷。如此一来,恶霸有所忌惮,百姓也有了发声之处。”

  弘晖摩挲着下巴,思索片刻后点头:“此计有几分道理,但仍有漏洞。若这些乡绅与恶霸勾结,岂不是弄巧成拙?而且那举报箱,很容易被有心之人利用,反而害了那些举报的人。”

  谋士又道:“殿下所言极是,所以监督点每隔半年便轮换一批乡绅。这轮换之举,既能避免乡绅在一地扎根过深滋生腐败,又能注入新鲜力量,保持监督的活力。且朝廷派遣监察官员不定期巡查,巡查路线与时间全然保密,让心怀不轨之人防不胜防。监察官员一旦发现问题,必须深入彻查,尤其是对于举报箱举报人的情况,要详细调查清楚。举报人挺身而出,是为正义发声,若他们因此被害,加害者必须施以极刑,以儆效尤。长此以往,自然也就没人敢放肆了。再者,开民智一事刻不容缓,咱们可在各地兴办义学。义学之中,不仅教授识字读书,开启民智,也传授律法知识,让百姓知晓自身权益,懂得如何维护。如今皇上不也开始兴办官学了吗?咱们这义学与官学相辅相成,日后定能让天下百姓都能明理知法。”

  弘晖眼中闪过一丝光亮,激动得拍案而起,大声说道:“好!就依你所言,我这就向皇阿玛上疏!”

  话一落音,他一刻也等不及,心急如焚地一口气跑到书房。到了书房,他顾不上喘口气,就急匆匆地铺开纸张,蘸饱笔墨开始写奏章。

  他下笔如飞,将一路的见闻、谋士的良策以及自己的所思所想,都一一详细地写进奏章之中。

  写好之后,他立刻唤来亲信,命其快马加鞭地送往京城,只盼着皇阿玛能早日看到,早日推行这些利国利民之策。

  与此同时,在遥远的皇宫里,弘晖的嫡福晋富察容华正坐在暧阁之中,专注地绣着荷包

  。她手指灵动,针线在绸缎间穿梭自如,不一会儿,一个栩栩如生的图案就出现在了荷包之上。绣完最后一针,容华满意地端详着自己的作品,脸上露出温柔的笑容。随后,她将桌子上整齐放着的、特地去寺庙请来的平安符,小心翼翼地放进了荷包里。

  容华抬起头,对着面前低头待命的侍卫认真叮嘱道:“给爷准备的东西都准备好了吗?把这荷包也拿上,记着见到爷的时候,一定要告诉他,一定要将这荷包带在身上,里面有从寺庙请来的平安符,能保他一路平安。”

  那侍卫低着头,恭恭敬敬地应道:“是,奴才定会平安送达。”

  自从弘晖离开之后,容华整日里总是忧心忡忡,担心他在外风餐露宿吃不好睡不好,又担心他会因为遇到棘手的案件而陷入危险之中,一颗心始终悬着,不得安宁。

继续阅读:第233章 曹家被抄

使用键盘快捷键的正确方式

请到手机上继续观看

陷于缧绁

微信扫一扫打开爱奇艺小说APP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