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章 康熙四十七年
尽无穷2025-08-05 14:404,115

  胤禛没想到宜修会突然问这种问题,但还是说:“我从小就信啊。”

  宜修盘腿倾身:“你信的是大乘佛教还是小乘佛教。”

  胤禛:“藏传佛教,小乘佛教,你不知道吗?”

  宜修虽见胤禛眼神有变化,而且有些不满,还是说道:“藏传佛教和邪教也没什么区别吧,你还不如信萨满教呢。”

  胤禛立刻横眉冷对:“你说什么呢!”

  宜修坐正:“我也没说错啊,正统宗教哪有用人命祭司的?信这种教又不好。”

  其实宜修还想问一问欢喜佛的事,但想了想还是没有问出口。

  胤禛瞪着宜修:“你这么说,也不怕?”

  宜修:“怕什么?它们能影响我,我自然也能影响它们,它们又不能事事全都控制,不然它们就是皇帝了。”

  胤禛信佛,还有一部分原因是为了在皇子争斗中,向康熙和太子展示自己对皇位没有什么欲望的工具。

  只是听宜修这么说,还是有些恼,一晚上都没再和宜修说话。

  其实他本来想问宜修,怎么知道十三阿哥来府里的事,现在也问不了了。

  ‘算了,反正也不是什么大事,知道了也没什么。’

  ——————

  康熙四十六年,又到了天寒地冻的腊月。皇子们也有应酬,只是胤禛看着八阿哥胤禩被九阿哥,以及其他官员围在一起的样子十分刺眼。

  明明他俩才是从小一起在景仁宫长到大的。

  胤禛移开视线,心中愤愤不平:‘我从小一直照顾他,一起长大,他怎么和别人那么亲近呢?’

  这时,十阿哥凑过来和胤禛说话,打断了胤禛继续下去的想法。

  胤䄉凑过来,是来说他的儿子弘旭的事,他给孩子起了个名字,想让自己四哥看看名字怎么样?因为胤禛的学识很好。

  弘旭是十一月十九日午时生的,母亲是妾室郭络罗氏,员外郎永保之女。

  胤禛:“这名字挺好的啊,旭日东升,寓意也好。”

  胤䄉:“嘿嘿,我也觉得。只希望这孩子别像他哥一样,早早去了。”

  胤䄉对于自己大儿子只活了六天的事依旧忘不了。

  胤禛幼时聪慧,内心十分骄傲。一开始其实并不与其他人有太多交往,凡是有交情的,都是他认为配得上自己的。他不善交际,但胤襈却很善于与人交往,胤禛认为两人是天生一对,是正好可以互补的好兄弟。

  现在胤禛与兄弟交好,讨好康熙,其实一定程度上也学习了胤襈的左右逢源,长袖善舞。

  现在胤禛的境遇比之前好多了,康熙每次外出巡游,木兰围猎都带着他和十三阿哥,康熙想把他俩培养成辅佐太子的心腹。

  其实他之前境遇也算不上差,只是比不上太子。胤禛从小养在佟佳氏身边,经常能见到康熙,他和康熙感情也是不错的,而且康熙也很喜欢德妃,爱屋及乌,自然对胤禛也不错。

  只是康熙不仅是个父亲,还是个皇帝,皇帝说的话带出来的影响也是很多的,所以胤禛格外在意。

  真正处境不好的其实是胤襈,康熙说他诸臣奏称其贤,当时八阿哥才十七八岁。康熙和顺治为了统治权力,一直都在压制八旗宗室,但现在八旗宗室大部分在支持八阿哥,康熙感到了威胁,因为皇太极也是这样上位的,所以康熙有些讨厌八阿哥。

  应酬结束,几个阿哥一起离开。两三个臣子围在胤襈身边挽留:“八阿哥不再留一会儿了?这戏还没唱完呢。”

  胤襈连忙摆手拒绝:“不了不了,的福晋叫我回家呢,我不想让她等着。”

  “哎呦喂,八贝勒这也太妻管严了吧。”

  “我只是和明慧感情好罢了。”

  在回府的马车上,胤禛继续蛐蛐:‘又是八福晋,上次找了个空闲想请他吃顿饭,说说话,结果八弟居然以福晋在家等他拒绝了。’

  “真是……不过…倒是也能理解。”胤禛摸着胡子,想起了宜修。

  ‘如果是宜儿,叫我回家………那我也是会拒绝,还是兄弟更重要,家什么时候都能回。’

  胤禛甩了甩佛珠,却不由得想到宜修之前说的话,说自己信的佛是邪教。

  胤禛:“……”

  他越看佛珠,越觉得不对。他也是知道西藏那边的人是怎么样的。

  他犹豫了半天,等马车到了府门口,才把佛珠挂在了腰带上,没有再拿着。

  ————————

  腊月十九这天凌晨,下雪了。

  雪下的很大,早晨一起来,虽然碳盆里添了碳,宜修还是感觉到气温有些低。

  宜修问:“怎么感觉有点儿冷?”

  剪秋:“主子,是外面下雪了。”

  宜修听见,迫不及待推开窗户去看,满院满树的雪,让她切实体会到了那句诗: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院子里氤氲着寒气,蓬松的雪轻轻的盖在院子里,屋檐上。

  小厨房的雪化的最快,因为做饭的热气腾腾。

  上午虽然还下着雪,但宜修还是出门了一趟,买了些草药,杂七杂八的回来。

  只是这雪一下便下到了下午,天逐渐放晴,宜修喝了碗热奶茶,看到金灿灿的阳光,映在树枝的雪上晶莹剔透,突然童心大发,穿戴厚厚的到院子里堆起了雪人。

  剪秋她们也加入进来,院子里一片欢声笑语。

  宜修左拍拍右拍拍,雪人圆滚滚的,初见雏形,麻酱在一旁摇着尾巴玩雪,扑通一下跳进了厚厚的雪中,整个身子都不见了,像只小肉虫一样到处拱雪。

  胤禛进来时,看到的就是这般景象。

  ‘我好像,好久没有见到宜儿这样活泼的样子了。’

  “宜儿。”胤禛沿着打扫出来的小径,走近了。

  宜修正堆的起兴,听到有人叫,没意识到是胤禛,眉开眼笑的回过头去:“怎么了?”

  只是在看到胤禛的那一刻,笑容僵了僵,胤禛敏锐的察觉到了,只是,他不想破坏这样的场景。

  剪秋她们立马规矩的站在一旁。

  胤禛:“在堆雪人?”

  宜修:“是啊,你看看,堆的好不好?”

  胤禛走近仔细端详雪人,点点头:“挺好,胖乎乎的,就像你一样。”

  宜修调整了一下雪人红红的海棠果鼻子,直起身来插着腰:“这样才好,多有福气。”

  胤禛踩着雪,几步走到树下,掰下来两枝细细的树枝,淋了一头雪,又一边抖帽子,一边从雪里走出来:“这雪人还差两个胳膊吧。”

  说着把树枝插在了雪人圆滚滚的身体两侧。

  宜修越看越喜欢:“不错,不错。”

  宜修在外面也呆了好久,见胤禛刚刚踩雪,靴子和裤脚也都沾了雪,便说:“回去吧?身上都沾雪了,一会儿融化该凉了,我在外面待的久也有点儿冷了。”

  胤禛带着暖意笑着:“好。”

  ——————

  又是一年新年,宜修没想到今年过得如此之快。

  康熙四十七年,正月初三,胤禛这天突然提起了德妃。

  胤禛:“明天和我去看一下额娘吧。”

  宜修:“好。”

  宜修大致也猜出来为什么了,五公主过世,德妃怎么会不伤心。

  生了三男三女,现在却只剩下胤禛一个人了。

  ‘唉,好歹上一次还有十四阿哥。’

  正月初四,宜修早早起来,梳头,戴坤秋帽,穿吉服。

  胤禛的吉服不在宜修这里放着,在自己房中,由小顺子拿了过来。

  宜修先穿好,就看着胤禛穿,胤禛的吉服冠还放在塌上的桌子上。

  冬吉服冠一般以海龙、薰貂、紫貂为质,帽檐上仰,上缀朱纬,长及檐,看着就很有气势。

  顶上是宝石的珠子。

  胤禛戴上帽子:“走吧。”

  宜修:“嗯。”

  两人乘马车,进了宫,又在小太监的带领下,到了德妃那里,德妃宫中没什么变化。

  宜修:“儿臣给额娘请安。”

  胤禛:“儿臣给额娘请安。”

  两人纷纷行礼,德妃赶紧让两人起来:“快起来,这里没那么多礼数。”

  宜修起身,入目便是德妃憔悴的脸,胤禛和德妃坐在了一起。

  德妃:“额娘腿脚不便,就不招呼你们了,就在这里陪额娘说说话吧。”

  “嗯。”宜修刚想坐在对面的椅子上,就接到了胤禛的眼神示意。

  他接着冲一个宫女吩咐:“搬个圆凳进来。”

  然后宜修就坐在了离两人更近的圆凳上。

  德妃说了会儿家常话,拉着胤禛问东问西的关怀。

  德妃:“额娘知道你爱吃素,这回倒是壮实点儿了。”

  胤禛:“主要是福晋院子里的菜好吃,会多吃些肉。”

  “那就好,那就好。辛苦宜修了。”

  宜修:“这是儿臣该做的。”

  德妃:“多吃些,对身体好,太瘦了扛不住病。”

  胤禛:“谢额娘关心。”

  ……

  宜修拿着小桌上的奶酪,慢慢品着,嘴里是浓浓的奶香。

  德妃看着宜修:“听胤禛说你总是生病,现在看你倒是好多了?”

  宜修为难的笑笑:“是身体里出了问题,一直都在调理,现在外面看的是好多了。”

  胤禛搭腔:“府医和我说福晋体寒,体虚,喝药又会伤身体,就只能开药膳慢慢调理。”

  德妃叹了口气,有些怜悯的看向宜修:“你也快十九了,好好养好身体,为胤禛生个一儿半女的。”

  “儿臣对这些没什么想法,贝勒爷已经有了一双儿女,他们也是我的儿女。”宜修微微垂首。

  德妃又说起了别的。

  “什么时候把弘昀抱进来给我看看,也有两岁多了吧。”

  “是,下次得空,儿子把弘昀抱来陪陪额娘。”

  “好,好。额娘一个人呆着也实在无聊。”

  宜修脑中有一个想法冒出‘不会要把弘昀抱进来让德妃养一阵吧。’

  临近中午,德妃留两人在宫中吃了饭,两人才离开。

  青石板的砖块滑向身后,两侧红色的宫墙,向两侧滑去消失又出现,胤禛和宜修走到了宫门囗。只是宜修一直走神地望向前方,没注意到胤禛一路都没说话。

  宜修先踩着凳子,在他人的搀扶下上了马车。

  胤禛在后面跟着上车,此时宜修抬起头才发现他的脸色不好。

  宜修:“?”

  ‘他又怎么了?’

  马车驶出了紫禁城,胤禛还是沉着脸没说话,他在等宜修问他。只是宜修觉得马车这种地方不太适合说话,一直没有问。

  两人一路沉默的下了马车,回了府中,进了屋子。

  宜修才问:“你怎么了?”

  胤禛迫不及待的开口:“你为什么不想生孩子?”

  宜修一边脱下衣服,一边答:“你不是有小孩儿了吗?我也没必要非要生啊。”

  胤禛:“那也……”

  胤禛本来想说,那两孩子又不是她的,只是,按礼法来讲,两个孩子都得叫她额娘,宜修也是那两个孩子名义上的母亲。

  古人重视孝道,胤禛也是经历过礼法的教育,便禁了声。

  宜修见他没再说话,坐在梳妆台前开始拆卸头发。

  皇宫中,康熙正抱着八岁的弘晳教导他学习,祖孙两人其乐融融的。

  ——————

  温宜快九岁了,可以上玉碟了,宋琴默作为生母,也被记在了皇家族谱上。

  宋琴默自然是高兴的。

  东厢房中,宋琴默抱着温宜:“我们家温宜也上玉蝶了,真好。”

  温宜:“娘,入玉碟为什么好?”

  宋琴默:“因为这样就被皇室承认了,有了真正的身份,你就是皇室的人了。”

  温宜似懂非懂的点了点头。

  正月,康熙下旨,要开始他的第四次南巡了,去江浙一带对治理黄河,淮河工程进行验收。

  宜修知道,自己跑路的时机到了,三月正值温暖的春天,刚刚好,加紧缝起了东西。

  这次南巡,太子,四贝勒,十三阿哥要同行。

  因为即将要离开了,宜修不想连累别人,和之前一样,与塔娜,宋琴默都保持了距离,没有再见面。

  而胤禛因为对德妃的承诺,将弘昀抱进了宫,让自己的母亲养一段时间,至于李静言,她当然是不愿意的,只是也没什么用。

  侧福晋只有被传召才能入宫,李静言只能在府中,等德妃将弘昀送出宫来。

  宜修知道了这件事,没有说什么。

  ‘等我走了,胤禛找不到人,可能会让我病逝。到时候,李静言说不定就能自由入宫一段时间去看看弘昀。’

  宜修这几天,一直都在做各种各样的吃的,因为离开了王府,可能有很长一段时间吃的并不好了。

继续阅读:第55章 跑路

使用键盘快捷键的正确方式

请到手机上继续观看

陷于缧绁

微信扫一扫打开爱奇艺小说APP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