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荣县到省城的公共汽车有好几趟,最早的一趟早上八点从荣县去省城,下午四点半从省城回来,全程不过四十多分钟,就是人多,实在是太多了,路上还一直停车上人,以至于四十多分钟的车程,愣是走了一个多小时。
许广施挑着行李,许如娇也抱着大包小包,父女俩还是在荣县汽车站上的车,好歹有个坐儿,路程没走过一半,整个过道就被挤得满满当当,到处都是堆着的东西和站着的人。
车厢里弥漫着独属于夏天的人群的味道,好在许如娇是坐了里头靠窗的位子,身边的许广施已经被过道上的人挤的靠不能靠,脑袋边不知谁的硬邦邦大包顶着,随着车子的晃动偶尔撞一下,许广施只能极力偏着头躲避。
总算到了站,许如娇大口大口呼吸着新鲜的空气,缓了好一会儿才把那股子恶心劲儿压下去。
“难受的厉害?要不吃个西红柿缓缓”许广施说着去翻地上的包。
西红柿是昨晚新摘的,李秀芹专门挑又大又红的给许如娇装的,除此之外,还装了果丹皮、瓜子、花生糖……甚至那整块的卤肉都切好了非要往她包里塞,生怕她到省城吃不饱。
许如娇紧拦慢拦,到底没全让装上,但也拿了不少。
“不用爸,我没事了”,许如娇站起来,“先去学校报道吧。”
车站离一中还有一段路程,许广施要去打听坐哪班车,一辆小三轮停在他们面前,司机探过头来,小声招呼:“两位上哪?坐车便宜。”
许如娇看看那一堆的行礼背包,便也小声问:“北城一中,多少钱?”
“三块。”司机痛快的报了价,“你是今儿去报道的学生吧,放心,直接给你拉门口去。”
许广施一听马上摇头,他们从家到这做班车才一人一块钱,“还是坐班车吧,你在这等着,爸去售票处问问。”
“班车也不知道啥情况”,许如娇道,“就坐这个吧,咱俩东西多,也方便。”
司机一听,当即眉开眼笑跟着附和:“是啊是啊,我这方便。”还特别有眼力见的去帮着搬东西。
三轮车后斗里堆着许如娇的行李,两个人坐在车沿上紧紧抓着扶手,一路吹着小风,倒是比班车舒服很多。
突突了约摸二十分钟,便见到了学校大门,木质的竖匾上写着黑漆漆的毛笔字——“北城一中”。
师傅帮他们卸了车才离开。
此刻还不到十点,前来报道的学生不多,看门的大爷一看就知道是新生入学报道来的,给两人指了方向。
报道的流程并不复杂,在大门口不远处的公告栏上贴着好几张大字报,许如娇在看到自己的名字,被分到高一4班,班主任一栏写的是:张福泉。
顺着指引找到四班,讲台边摆着两张课桌椅,一男一女两位老师负责登记和办理本班学生的入学报道手续。
许如娇拿了录取通知书,女老师先在名单上她的名字后面划个勾,然后道:“荣县的?得交借读费。”
“嗯,交。”钱早就准备好了,许广施说着就要往外掏,那老师却没理他,兀自低头从压的一沓纸里抽出一张:“拿着去三楼教务处教,交完回来我给你开条。”
“哦哦,好。”许广施应一声,连忙接过去了。
许如娇在原地等着看行李,瞄到两个老师桌子上的资料,看学生花名册序号排到48,猜测她们班应该一共48人,只是不知道这两位老师是不是教自己班的。
这会儿来报道的人不多,她有心搭两句话,又怕招老师不待见,犹豫着许广施就回来了。
他交了钱,教务处给开了收条,那女老师点点头,发了个小卡片给她们,上头写着:高一4班,名字的地方也已经填上了,很工整漂亮的“许如娇”三个字。
“宿舍在405,你们可以先去铺床,然后去食堂换饭票,要是缺什么生活用品,学校斜对面的供销社有卖的,下午四点到教室开班会。”
两人连声应下,又拖着大包小包往宿舍楼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