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时候,其实不只被围的人心烦,在大都城下的宁王元泠昭心情也没多好。
元泠昭之前去神庙的时候,就想抓国师来为他正名,最好能说他才是天命所归。
结果意外看到了皇太后!
本来元泠昭对皇太后不算太有恶感,毕竟他母妃是周国的郡主,在宫里的时候,也不算得宠。
皇太后当皇后的时候还算比较公平待宫妃们也算宽容,大部份的宫妃与她的关系都不错。
所以元泠昭客客气气的只准备请国师出来,然后把皇太后圈禁在神庙。
结果元泠昭一个恍神,国师就不见了……
皇太后反而对他很客气,一口一个‘阿昭我儿’,还连连说‘早知道阿余这个不孝的,当初便给支持我儿阿昭登基。’
因为皇太后从头到尾都一直在骂元清寒和沐青词。
而且皇太后骂的真情实感,言辞恳切,甚至有些咬牙切齿。
元泠昭就慢慢信了皇太后与沐青词有矛盾……而且也有些怨恨亲儿把她送到了神庙。
主要元泠昭心里这位皇太后确实一直是个比较耿直的人。
所以当皇太后听说元泠昭奉命进大都防卫大都的时候,一脸真情实意的感谢。
然后,皇太后又和元泠昭商量,让他进大都以后帮着把沐青词圈禁起来的时候……
元泠昭觉得自己的机会来了,便和皇太后一起骂了半天沐青词。
然后元泠昭说让皇太后帮忙叫城门的时候,皇太后也义不容辞的应了。
当时元泠昭还觉得这老妇人,果然奇蠢无比,难怪被一个赵国女人给挤兑到神庙来过清苦日子。
结果没想到皇太后在宫楼下面给大家唱了这么一场大戏……
而且元泠昭更没想到的时候,皇太后居然有这份血性,宁死也不愿意继续当人质。
想到这些,元泠昭长长的叹了一口气。
不过元泠昭也看到了,沐青词在城楼上,一直没理会过皇太后,还让人架起了强弩……
元泠昭想到这点,也是倒吸一口凉气。
元泠昭没想到,这赵国女人看着弱质纤纤,平时在小性子也不少,真到关键的时候,也是杀伐果决。
元泠昭眼眸眯了眯……心中十分可惜这事元清寒不在场,要不元清寒如果看见这个赵国女人,敢准备射杀他的亲母,不知道元清寒还会不会这般信她?
将帅孤悬,没有君王的信任,就只能如丧家之犬般可怜。
若是女人没有自己男人的信任,就只能更可悲了!
元泠昭想到这里,不由眼眸眯了眯,想到一个计策……
沐青词不知道城下的元泠昭,已经开始算计她与元清寒关系,她这会刚回到内庭,全身还在颤抖。
当时的情况,她根本没的选择,如果皇太后真的叫门,必然会影响士气。
她只能在皇太后自证身份前把人杀了……
但沐青词没想到皇太后居然是忍辱负重来示警的。
这让沐青词很愧疚……甚至觉得有些对不起元清寒。
如果不是因为她和皇太后闹矛盾,皇太后也不会被送到神庙,也就不会被元泠昭抓住了……
这让沐青词,心中甚是有一种,‘我不杀伯仁,伯仁却因我而死’的感觉。
沐青词心地并不算太坏,从来也不是很恶毒的人。
到了这样的时候,她特别想哭,这一刻她既思念元清寒,又害怕再见到他……
沐青词甚至不知道该怎么向元清寒交待。
城楼上的事,是瞒不了人的,很快就传的街知巷闻了。
好在沐青词的弩箭没有射出去,大家只能猜测她的决定,并不能肯定她是真打算射皇太后。
便是如此,也有些宗室借此发难,开始指责沐青词干扰军政大事,要求她交出虎符及大印。
沐青词根本懒得理会这些,在她看来这些人就是太闲了,得给他们找些事做。
沐青词这几天,每天要巡视城楼鼓舞士气,还要忙着去看新式武器的建造。
每天沐青词回到内庭的时候,两只脚上全是水泡,整个人都累的虚浮了,哪里还有空应付这些。
唯一能给沐青词些许安慰的是小安开始萌牙了,虽然比姐姐晚了快一个月,但总算开始长牙了。
也只有面对两个孩子的时候,沐青词能略略露出几分笑颜。
沐青词宫里找了两处空置的宫室,把一些官员的妻儿都安排了下去,有些官员比较能生养光孩子就十几个……
好在元清寒后宫一直空悬,老太妃们又都怀安王杀了不少,余下的也都让元清寒送到了帝陵,此时内庭还算空旷,沐青词随意就安排下了。
还有些官员开始闭门不出,既不来内庭,也不出门办差。
这类人,沐青词干脆就把孩子给他们送回去了,省得浪费内庭的米粮。
当然,这样的人,沐青词也吩咐了人,把他们的府门全封上了。
其实大部份的人只要不给沐青词添乱,她也就不强求了。
如此过了几日,虽然元泠昭围着城,却一直没有打。
沐青词猜想他大约不是在等谁,便是在算计什么,可惜她脑子有限,也真想不出来啥。
中间恒王曾经请战过一次,有意带两万兵士出去迎战,被沐青词拒了。
她现在底子不多,不敢冒险,城中现在粮草不算太少,没必要去拼命。
沐青词记得元清寒说过,他会尽力在上巳节前结束战争,回来陪她去暮春会。
沐青词不知道这男人能不能做到,但她只能祈祷他一切平安,顺利凯旋!
被困围城的岁月总是特别难熬,虽然沐青词已经觉得好像度日如年一般。
但实际上,今天才是正月廿四……从正月十九日元泠昭兵围大都开始,才过了五天。
而这时候从元泠昭递出的信,也才将将达到了元清寒的手里。
那是一封血书,是用皇太后的血衣所写……
华美锦绣的衣裳上布满了斑斑血迹,里层只沾着血书了几个有些扭曲的大字:赵女杀我,引赵兵围占大都
字里行间,还全是血点,似能看见书写此信时,时间急迫,甚至可能人也已经垂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