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三章 不在梅边在柳边
藜照吾2025-07-04 17:066,412

却说林湲要读安静姝的文章,却是一篇议论形式的散文,其内容如下:

  “不知是因为爱上了《牡丹亭》,我才爱上了昆曲,还是因为爱上了昆曲,我才如此钟爱《牡丹亭》,总之,《红楼梦》之外,我读的最多的一部书就是《牡丹亭》了。余暇之时,若得了几张江东昆剧传习社排演《牡丹亭》的戏票,尤其是逢了俞梅传的戏场,我定是会邀上三五个友人,静坐于舞台之下,由此而徜徉进另一个迷人的世界里。

  半折戏不到,我那淡如水的生活,就开始了超越现实的遐思,而平时那些个道不明解不开的愁虑烦闷,也渐渐消弭在这美不可量的昆曲之中了。

  ‘白日消磨肠断句,世间只有情难诉。’《牡丹亭》者,诉情剧也,且诉的是人间最动人的爱情,而昆曲则更是将这种美情演绎到了绝伦的境地。

  看,舞台之上,那个熟悉而又陌生的佳人丽影,翩然而来了。

  只见那俞梅传秀眉入鬓,凤眼传情,兰花一指,好似圆月无骨,而云手一出,尽显柔媚婵娟,艳冶轻盈之态,好个杜丽娘!

  《惊梦》词丽,昆腔声清,那俞梅传呵,就在这笛悠弦清,箫肃笙越之中,磨出了一段《步步娇》:

  ‘袅晴丝吹来闲庭院,

  摇漾春如线。

  停半晌、整花钿。

  没揣菱花,偷人半面,

  迤逗的彩云偏。’

  她掇叠擞嚯,气口从容,单一个‘来’字,就被唱得轻圆纯细,匀净媚雅,好不透人心魂,撩人情意。又听其阴阳清浊,颠落摆荡,几无人间烟火之气,而声情并茂,动静纯雅,不愧当家闺门。

  那书中的春香,正值豆蔻,而台上的贴旦也不过二八芳龄,只见她或交叉碎布,或扇挡风雨,念白如莺啼,唱声若铃响,举手投足,笑语嬉闹,皆是天真烂漫,活泼可爱。

  舞台上的布景似真亦幻,简约的道具,典丽的光影,都衬和着丽娘的颦笑举动,但见她娴静时姝美仪仪,踟蹰间妩媚绰绰,在这春花烂漫之际,轻步而来的她,便也极身段之能事,她水磨着精美典雅的语词,或搭鬓婀娜,或抡眉窈窕,或踢裙翩跹,或水袖流波。又时而展拉水袖,看花望柳;时而眼波流转,回眸听莺;时而拧腰台步,抱扇别蹲;时而左右寻园,云点流水,而其娇态嫣然,风姿秀美,让人感叹,俞君,为丽娘而生乎,为昆曲而生乎?

  一句‘恰三春好处无人见,不提防沉鱼落雁鸟惊喧,则怕的羞花闭月花愁颤’唱得清音悠远,曲折绵长,听她繁腔流畅,声韵交美,断腔入声的高妙技巧,使得台下众人,只得敛息屏气,两目不及双耳受享,有的竟闭目打拍,神思尽归牡丹亭中丽娘超逸神采,真魂仙腔了。

  那丽娘一个望燕飞,千娇百媚都在里头了,这通体的委婉秀雅,配合着折扇的摇曳姿态,更添了许多的娇,许多的韵,许多的媚,许多的神。一把折扇,被她耍得好不多姿多彩,悠游其间,有时她开扇闲步,有时她横扇两看,有时她荡扇悠悠……而半掩羞面,随手流转,看得人五指不觉点动曲摇,立刻也想耍玩一把折扇……

  我等现代女儿家,看得真是恍如隔世,情难自禁,想这从画里来的闺中女儿,其意趣情态、嚬笑行止,何以是这般的清丽优雅,美艳绝伦,令人遐思怀远,有穿越时空之感,今晚的我,怕是又要难眠了。

  那春香一个指云扇,只见丽娘眸明绽光,周体轻盈,轻松向往,一个遥望扇,满眼的闺中儿女赏春景,情态毕现。而春香不论是摇扇、抱扇,或扇挡风雨,或交叉碎步,都能谐和着丽娘,一起同伴游春,吟赏良辰。

  ‘原来姹紫嫣红开遍,

  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

  良辰美景奈何天,

  便赏心乐事谁家院。

  朝飞暮卷,云霞翠轩,

  雨丝风片,烟波画船,

  锦屏人忒看的这韶光贱。’

  《牡丹亭》以词法写曲,又集曲成牌,典丽柔曼,而在昆曲的演绎中,细吹悠扬,声应词意,情思遂以两合。诗为乐心,声为乐体,在那春光明媚之际,这个绝代佳人入了园子,本以为美景良辰,千红万紫,却见到的是破败物象,两相一对比,美景含衰,衰景伤情,哀愁无奈,都付在其中。此景矛盾,此情矛盾,此词亦矛盾,而丽娘心绪亦往复回转,一唱三叹。听这悲怀悠唱,立时使人如入其境,顿有超越时空,亲睹丽娘之感,又情为之动,心亦为之开。

  但见她又抬眼远望,那云霞翠轩,又让她神飞院外,遥想烟波画船,尽情地吟赏天外云山。那丽娘本就碧玉年华,又是艳妆美人,此时,又是戏游空冷无人之处,良久之后,怎能不使她骤起幽幽襟情。想着自己豆蔻芳龄,如花美眷,却孤独无人怜,奈何天不遂人愿,几多伤春感怀,又几多向往无限。

  而那闺门旦之吐字发音,无奈烦闷之情,和着缠绵如泠泠泉水的清腔,托音悠远,橄榄延绵,若在空室,绕梁不绝,其韵律灵灵,柔曼悠悠,迤逦潺韵,直逼人心,真人声之天籁也。

  看!那巾生梦梅,手拈一柳,端身立腰,或翻袖长望,自然潇洒;或折袖细瞄,倜傥风华;或举袖顾影,开声柔情。听他衷肠腻腻,龙凤协音,低柔而沉缓,清丽而流远。那丽娘听了即刻又含羞一眼,见这文质彬彬的小生,如此倾诉爱意,热烈满腔,便也趑趄端按,羞怯赧赧。梦梅一步走近,撩袖亲近,丽娘便也磨袖款款,脉脉生怜。而春心腼腆,一如春光流转。虽她羞涩腆然,却又爱意难掩。如此良辰如此景,那春心缠绵,春情缱绻,纯美而动人,真千古梦中奇缘。

  呵!观看这昆曲《牡丹亭》,想那作词的汤公,作曲的沈璟,吹笛的乐师,演唱的丽人,心灵得是经过多少洁净之水的洗礼,才可以如此纤细、轻灵、优美的给世人奉献出这么些灿春锦园、奇情美篇,而又韵致天然,意境出尘的仙曲雅部。

  春日英发,夏木蓊郁,秋风送凉,冬雪初霁。曲师们临水度曲,文人们聚亭写剧,演员们停阁磨韵,知音们品茶抒怀。

  如花美眷,当真是美的,该是这般的窈窕婵娟,这般的恬静悠然。一段姹紫嫣红的牡丹艳曲,既让人如在梦中,又何必惊人梦耶?

  ‘近睹分明似俨然,

  远观自在若飞仙。

  他年得傍蟾宫客,

  不在梅边在柳边。’

  相见相欢,相思相盼,怅恍伤怀,憔悴了花容月颜,病害懵憕,消损了冰肌玉骨,又自苦自怜,这般心焦思恋,偏为谁颦,为谁瘦,为谁疼?由生而死,由死而生,这痴情的杜丽娘呵,真千古痴情人儿。汤公所言‘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生者可以死,死亦可生。生而不可与死,死而不可复生者,皆非情之至也。梦中之情,何必非真?天于岂少梦中之人耶!必因荐枕而成亲,待挂冠而为密者,皆形骸之论也。人世之事,非人世所可尽。自非通人,恒以理相格耳!第云理之所必无,安知情之所必有邪!’明白汤公如此心情,如此用意,也就明白了陈寅恪先生的那句‘情之最上者,世无其人,悬空设想,而甘为之死,如《牡丹亭》之杜丽娘是也。’

  《牡丹亭》,情思不可谓不浪漫绮丽,词采,不可谓不荣华浓艳,故事,不可谓不惊心动魄,直抵人心。而经过这番昆曲的现场品赏细玩,我的思想和心境,又似得到了洗礼一般。

  自由浪漫的爱情,是我们的追求,我们也都是杜丽娘一般的年纪,而时代发展到现在,我们所向往的,又不仅仅是这爱情之美,自由之风,更是应该向往着对待青春生命、对待美好万物、对待民族文化的拳拳之心,纯粹之情。

  诗之精,词之华,乐之美,声之灵,都被昆曲吸收了、熔铸了,它早已镌刻在我们民族的文化金柱上,也流淌在一代代中国人的情思里,心绪里。六百年来,它传至今日,却依然光辉万丈着,昆曲,其中国曲艺之仙葩乎!”

  虽然,此篇文章之中,有太多的专业术语,可林湲此刻还是终于明白了卓方曾说的一句话,当初就是因为跟她看了两场《牡丹亭》,两人才成为文学和艺术审美上的知己,可林湲才又明白,他们何止是文学上的知己,心灵、意识、审美,哪一点不可以通过这《牡丹亭》融合在一起呢……

  “嘟嘟,你要是能充分理解了这份忧伤和落寞,离别和苦思,就能充分理解你我之间有多美好,你就会更加珍惜我们的爱恋,守护我们的爱情了……”

  牡丹一曲惊芳心,林湲想到卓方的这句话,好似觉得跟他之间的距离又拉大了,越想她就心里越乱,越乱她就越是自悔,自悔没有早一点听卓方的话,自悔自己没有早一点去认识昆曲,体会《牡丹亭》的爱情。

  林湲终是将这篇专业评论,在耳畔昆曲音乐的悠韵里,看了一遍又一遍,又将很多昆曲的表演、电视、电影在电脑上戴着耳机仔细回味,慢慢品赏着。

  一天天的观赏,一天天的吟唱,她才感觉得到那《牡丹亭》的爱情,居然离自己那么近,那么清晰,那么不可忘,那么触手可及,她才发现卓方的世界里有那么一种美,活灵活现却又那么遥远,妙不可言却又那么一思即现。她才明白那安静姝跟卓方在很多方面很大程度上是极为相似的,只是自己一直没有也不愿意去发现去探究而已……

  几个星期过后,那林湲一见到卓方,往日的活泼开朗立时就像稀释了一般,言语也明显比以前少了,有时就是淡淡的一笑,虽紧紧地拉着卓方的手,可她却比过去安静了许多许多。

  林湲本就是个羞答答的安静的女孩,只是她爱上卓方以后,才开始在甜蜜的爱情世界里变得活泼,甚至小家子气了,而这一切她模模糊糊知道一点,还是那句话,爱情会使人盲目,也会使人变得幼稚,可身处在甜蜜爱情里的小姑娘,能认识到这一点已经很不容易了,何况林湲已经做得够好了。可卓方不这么认为,他还是觉得一定要把林湲带到更高层次的爱情境界,更高层次的审美境界,更高层次的人生境界。即使他在心里尽力做到尊重林湲的选择,但他不忍,也不允许林湲活在自己的灵魂边缘,活在自己的世界暗处,每每想来,他都后怕……

  可卓方明明知道林湲可能在自己的学术世界,审美境界中少了很多共同追求的内涵,却为何还是那般喜欢,那般爱恋这个小姑娘呢?本书的开头已经提到了,《红楼梦》是他们的红娘,《红楼梦》是他们爱情的起点和根源,其实就源于两个字——纯粹。

  那是他们俩共同追求的,那是他们俩爱情的根基。

  当初那个俏马尾韩未未,在桌上无意中翻开了林湲的笔记本,才知道她将自己写的文章、诗词、感受全都隐藏了起来,看着手里那么多令自己感到惊喜的文章,实在按耐不住的韩未未就偷拿给卓方看了,结果一篇名叫《兰的独白》的现代小诗,看得卓方蒸腾了好几个晚上。

  “我是一朵兰,

  一朵生长在幽谷中的兰。

  清晨的春光,

  泼洒着碧翠的山坡,

  我醒了,感到温暖;

  潺潺的清泉,

  滋润着待绽的花朵,

  我饮了,感到甘甜;

  翩飞的稚鸟,

  歌唱着自然的语言,

  我听了,感到美满。

  我,

  一朵生长幽谷中的兰,

  静静地、悄悄地舒展。

  一只彩蝶飞来了,

  她安睡了一会,不忍翩跹;

  一阵暖风拂来了,

  她长吸了一气,甚为留恋;

  一片树叶悠来了,

  她醉卧了一时,久久不前。

  这是幽谷,

  可我并非孑然,也不曾妄念。

  木讷,也许是我自觉的结果,

  于是,我发愿,

  纵是那夫子亲植,靖节躬看,

  我也不愿生长在庭院。

  因为,我是一朵兰,

  只愿生长在幽谷中,

  自芳自安。

  如果岁月是永恒的循环,

  我愿继续这样下去,

  直到永远……”

  “天哪,林湲,林嘟嘟,你怎么会这么好,我以前怎么没发现呢,你是如何写出这种语言,你又是如何想出这种美感,领会这种玄远的境地的呢……”

  几个晚上,卓方都在一种似梦似幻的世界里,品味着林湲这首《兰的独白》。

  睡不着,

  意难尽,

  想不完,

  思难断,

  爱不尽,

  情难安……

  卓方,自此彻底爱上了林湲。

  他知道,这种纯净的自然,和她少言寡语的羞赧,才是自己萌发第二次爱恋的起源……

  于是那卓方憋了一个中午,饭也不吃,水也不喝,就给林湲也写了一首情诗,名子叫《你》。

  结果,那几天他的举动让板寸几人看得眉头紧皱,眼皮上翻,终于这首《你》被那板寸在一个没人的中午盗了去。

  交给周问后,在第二天的晚自习朗诵课上,周问竟当着全班同学的面读了出来:

  “不知在什么时候,

  什么地方,

  我才看到了你。

  也许在课堂上,

  你明眸注视着黑板;

  也许在晚灯下,

  你静心书写着白宣。

  也许在小路旁,

  朝阳亲吻着你的笑脸;

  也许在走廊边,

  晚霞映红了你的素颜。

  是的,

  我确实看到了你。

  飘雪时,

  你双手接着玲珑;

  落雨中,

  你只手打着雨伞。

  考试前的紧张,

  忧郁了你的蛾眉;

  晨跑后的娇喘,

  晕红了你的冷面。

  花树下的桃瓣,

  落满了你的双肩;

  言谈中的微笑,

  漾开了你的心泉。

  不知在什么时候,

  什么时节,

  我才想起了你。

  也许,

  春草刚发了青芽,

  燕子在风中顾盼;

  也许,

  夏荷绽开了红颜,

  蝴蝶在池边翩跹。

  也许,

  秋月朗照人间时,

  我在高楼长望着青天;

  也许,

  冬雪飘落大地时,

  你在寒窗俯瞰着校园。

  你是兰,

  却不生幽谷,

  你是美,

  却在我的眼前。

  美的,

  是你的目,

  不必秋水含情目,

  美的,

  是你的心,

  不必玲珑七窍心;

  美的,

  是你的静,

  不必娇花照水依然静,

  美的,

  是你的笑,

  不必粉腮凝脂依然好。

  这就是你!

  看你,

  想你,

  思无邪,

  只愿将来可逢缘。”

  当然,那时的周问几人都已经知道,卓方已经要追林湲了,却不知他已经爱得如此浓烈。

  然而可惜的是,那时的林湲却只是对他有好感,并没有记在心间……

  可现在,看着林湲从活泼娇媚,又变得安静了许多,卓方内心又开始矛盾起来,虽然他也觉得看到林湲这种状态非常的舒服,可又看不见往日里林嘟嘟撒娇可爱的模样和闹腾的情绪,于是,卓方就开始逗她惹她。

  在那卓方心里,他还是希望看见自己的嘟嘟活泼灵动的样子,而不是为了迎合自己的心理和审美变成另一外一番样子。

  而林湲自从看了安静姝的那篇有关昆曲的文章,也渐渐喜欢上了昆曲,竟也时不时地哼上两句。卓方虽听了,可也不言语,心思本来就没打算强求她爱上自己的喜好,她当初对童心和纯粹的认知能力,足够让她成为自己的知己了,她又在书法和诗词评论上下了不少功夫,这样的女朋友,又何必过于贪求呢。

  可林湲并不这么想,她心知卓方是个通才,所好诸般,样样都求,作为他的女朋友,怎么可以视之不见,听之不闻,感而不表呢。而随着时间的流逝,林湲竟也要求卓方带她去看昆曲表演,卓方自是喜不自胜,欣然而往。回来后,林湲总也悠上几句,这次就她试着唱了段《步步娇》。

  “嘟嘟,做个‘翻袖屈膝望月’的动作给我看。”

  “好的。”

  那林湲也便一脚前驱,两手轻轻朝前一甩,俯身弯腰又一甩,两手放在了脑袋的两侧,看得想笑又觉得可爱,“嘟嘟真棒。”

  博得了卓方的几句赞美,她也欢欣鼓舞起来,可没想到卓方又说道:“这水磨婉韵啊,啭音若丝,一定要注意,一字之长,延至数息。你刚才这段细曲,得曼声徐度,拖腔要悠远绵长一点……”

  他边走边说,竟任着自己的步子朝前迈去。

  一回头,林湲正叉着腰斜瞅着他。

  卓方却依旧故我,“怎么停了,走啊,对了嘟嘟,下次排演《西厢记》,咱俩再来看,‘待月西厢下,迎风户半开。拂墙花影动,疑是玉人来’美,真是美……”

  林湲这才抬步走过去,“你要听好的,可以去找你的小安去。”

  一句听得卓方浑身抽搐了一下,“嘟嘟,你又恼我,这话多狠了,你就不怕伤了我的心啊?”

  “切!你爱伤就伤去,自己唱不出来,话还那么多……”

  卓方才知道自己本来自得其趣的评价,却不小心伤了林湲的一片冰心,刚想去解释,林湲转过身就问道:“我问你,你看戏时,脑子里有没有想过安静姝?”

  “这……”

  不等卓方开口,林湲登时大怒,一跺脚,“哼!我就知道,你肯定想过她!”

  “天地良心啊,我没有!”

  “你犹豫了你,还在骗我!”

  “我真没有,嘟嘟,你别闹。”

  “我闹?你给我老实说,她那篇文章,你看过多少遍?你们,你们平时在班级说过多少话,你们,你们……”

  林湲直觉得心口痛,双手捂着说不出话了。

  卓方赶紧跑过去,“嘟嘟嘟嘟,你别激动,你别瞎想,哪有你想的这些,你别激动,我说错了还不行嘛!”

  “你,你哪句错了你?”

  “我……我全错了。”

  林湲回身做到了路边的一个石台上,就此气恼着。

  卓方满脑子浑噩不堪,回思刚才林湲的话竟理不出头绪,转身跑到她跟前握着她的双手,林湲又泣不成声起来。

  “嘟嘟,我以后不听《牡丹亭》,不听昆曲了,你不喜欢,我就把它废了,只要你不喜欢,我就全废了。”

  “你说什么啊,我什么时候不让你听了,我只是,我只是,哎呀,我只是,我也不知道……”

  情绪太过激动,她竟一头趴在卓方怀里,哭诉着,“我,我错了,是我不懂你,她比我更懂你,更理解你,更能跟你心连心的,我只是难受才……”

  “不不不,是我的错,是我不懂你了……”

  卓方这才明白了究竟,也只觉得呼吸不畅,右手一直拍抚着林湲的肩背,“怪我怪我,怪我怪我……”

  卓方自是少不了一顿道歉和精神弥补,林湲也认了错,哭着哭着竟笑了出来,打了卓方几下,让他不要介意自己刚才无理的举动,卓方明会其意,仍然自责自愧,又温存软语地诉说爱意起来。

  当晚,两人并没有回宿舍,而是在东陵山下的饫荣街、和宝街、长风街等繁华的街巷逛了一夜,时至夜里三点,林湲在他怀里睡着了。付了啤酒钱,卓方才背着她离开香风阁,朝附近的宾馆走去……

  

继续阅读:第二十四章 大师面前

使用键盘快捷键的正确方式

请到手机上继续观看

沁园春江东

微信扫一扫打开爱奇艺小说APP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