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人被懿姝的气势骇得不敢出一言,有人竟直接晕了过去。
还有人开始认罪求饶,懿姝厉声道:“封口!不许他们交谈!不许他们死了!”
闫学文看着这一幕都被骇得面色惨白,庆幸自己选对了的同时又担忧自己的下场。
懿姝看向闫学文,似笑非笑,“是你?”
闫学文腿一软,立刻跪了下来,“小民一切都听公主吩咐。”
懿姝淡淡地说,“且起来,好好将功补过。”
闫学文这才心中松了一口气,懿姝看向素心,“给他们安排房间让乌先生审讯!”
素心应了,“是。”然后转向几人,态度温和了不少,“你们跟我来吧!”
人都走完了,懿姝看向沈晏,“我刚才可有说错说漏的地方?”
沈晏眉眼温和了下来,“没有,殿下说得很好。”
懿姝舒了口气,转而神情暗了暗,“我刚刚想到了一个问题,能解决这一切的不是我,而是我身上高于他们的权势。”
她说着眉眼垂了下来,遥遥的看向天空中的冷月,“就像是我在陛下面前一样,很多话需要小心翼翼,筛了又筛才能说,他的话他的决定,我不认同,但却没有办法反抗!”
“如果是这样,谁权利大谁就能说话,就能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做决定,那么这个国家究竟是谁的呢?”
是啊,历朝历代,国家究竟是谁的呢?有几个皇帝不将国家视作自己的私产?
口口声说着要将民放在第一位,国家次之,君在最后。说着有了民,才需要建立国家,有了国家才需要有个君主。
可真实的内里却往往是残酷、血腥的权利之路。
民只是组成国家的一部分。
国家能少一个民,却不能少一个君主。
沈晏收起纷乱的思绪,看着懿姝神色悠远,却不再如往常一般开导安慰。
这一段时间,懿姝的成长,他是看在眼中的,他认为也慢慢到时候开始放手了,让懿姝自己去思索,自己去破除迷障。
他相信,曾经还需要依靠他的公主会一点点放下对他的依赖,会变成一个能保护自己,也能保护百姓的上位者。
或许再过上那么几年,她会真正成为一个‘合格’的帝王。
这个充满污浊的官场,会有更多清明正直的人向她聚来,会有更多的人慢慢觉醒,终至清明!
……
三日之内,整个乐瞿州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三郡之内大大小小的世家三分之二被惩治,抄没家产,所抄得财物共计黄金五十三万两,白银八百九十万两,古货珍玩折价四百二十万两,粮食共计一百二十万石,折价一百八十万两。总计:两千零二十万两。
官员三分之二皆被罢官定罪。
乐瞿州原正常交税田亩四十三万亩,收回三十三万亩!
对于这个数目,懿姝并不吃惊,只当时抄没孙家、郭家两家的家产数就已达到了这么多。
只按银钱来去进行折算,这就够整个大郑两年的国库开销了!
沈晏说道:“就只这个数额,就可保殿下一半安全了!”
沈晏说得是实话,他们平定乐瞿州时,只来得及抄没孙家、郭家现有的家产,就去云漳州救灾了。
后面追到孙家、郭家之时的财产时,陶渊兄弟俩已经接手了乐瞿州,这功劳就不明不白了。
可现在他们又接管了乐瞿州,所有的功劳自然落在了懿姝的头上。
云漳州没有这些查抄的家产,可也收回了土地二十一万亩。
这多出来的五十万亩的税收也是客观的!
经过查抄这两个州,相信剩下的十个州都会知道,要不然吐出一部分,要不就武力让你全吐出来!
这么大的诱v惑,武成帝不会不心动!
所以,他会保懿姝,因为只有懿姝在,这些土地才能正常收税!
现在他们又有了谢家的支持,就会有不少人向懿姝靠拢,并支持懿姝。
算上时间,温行远也差不多收到了信,等他入京请罪,将军权归还武成帝,那么武成帝必然会因顾及懿姝给他补偿,封王就顺理成章了。
沈晏在心里默默算着时间差和要做的事情……
懿姝一看沈晏沉思,眼睛动个不停,就知他又在动什么脑筋。
她就默默地翻着理出来的单子,出神。
这次跟她出来的人,也有不少伤亡,这些都必须要补贴。
司隶处的俸禄就那么少,这次出来,也不知领的俸禄是否会多一些?
公主府的俸禄她是准备给多加五倍,司隶处的俸禄,也不知会加多少补贴,但肯定没有她给的这个多,剩余的她也想给补上……
沈晏这时已经差不多理顺了头绪,抬眼看向懿姝时,就见她看着清单在思索。
他也不想打扰她,索性就用手撑着头,半侧着身子去看她的神情。
时而蹙眉,时而发愁……
沈晏有些好奇,这是在想什么?
等到懿姝叹了口气,沈晏才说,“你愁什么呢?”
懿姝抬眼看看他,将想的事说了,“我大致算了下,如果按照这样的话,等到咱们过年回京,只薪俸就要三十多万两。”
“那批抄没的钱又都送往平阳了,也不知道到年底时各种收入开销可能堵的住?”
沈晏轻笑,拿过懿姝手中的清单,晃了晃,“殿下,若朝堂能给他们和功绩相对应的奖励就不需我们多操心,但现在朝堂抠门,那只能咱们自己想办法了。”
“殿下也实在太实诚了一些,这里面的钱扣出一些又如何?”
懿姝迟疑了下,“你觉得留多少合适?”
沈晏说道:“别留多,留个五十万两,然后回京都的时候,殿下再去向陛下哭穷,说落下了十来万的亏空,陛下会补给的。”
沈晏不让懿姝留多,就是为了给武成帝一个错觉,维持懿姝之前清廉的好名声。
懿姝也不贪,“行!那就按你说的办。”
沈晏说道:“那怎么现在开始写奏疏吧!这个必须尽快送出,我来说,你来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