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4章 刀光剑影(二)
刀笔梨2025-10-10 16:114,344

  当总承建商从业主手中得到建筑合约后,首先考虑的就是如何将该项合约拆开,分判给不同的分判商。对于总承建商来说,将合约分盘得越细,必须应付的分判商就越多,管理的难度就越大。但是,减少了中建环节,所得利益也就越多。繁殖,如果将合约大块地分盘给分判商,甚至完全转包给另一家建筑公司,其管理就容易得多,但所得利益必然会减少。

  当前香江的承建商大部分倾向于“分判合约”,即按照施工工序和操作过程将合约分拆成多达50多项,大到钢筋屈扎、混泥土浇注,小岛铲地台、清洁甚至是工地烧开水都作为一个分项外判给不同的公司。虽然这种方式增大了管理难度和工作量,但保证了公司的最大利润,同时降低了风险,保证了总承建商对工程的有效控制权。

  工程分判的形式主要有公开投标、议标和指定分判等。

  公开投标是被广泛采用的形式。总承建商为了遴选出最佳的分判商和获得最适宜的报价,通常乐意接受这种形式。在公司内部设有负责招标和评标的部门进行相关工作,在形式上与业主招标类似。这种招标方式保证了总承建商能够选出报价最低的分判商,公开的过程和严格的操作程序也有效地避免了可能出现的徇私舞弊现象。

  议标,是指总承建商直接向某分判商询价联络,双方商议并确认一合理价格后签定合约。这种形式限于小额合约或总承建商与分判商合作多次,双方相互信任,或者是有特殊专业技术要求的分判项目。

  当初陈承乾安排孙韶光以度量衡建筑行的名义委托中海建筑在粤省境内选址修建一座【影视城】的合约,这就属于‘议标’。

  然而,从古至今,建筑业向来是“油水”最为丰厚的行业之一,无论采取哪种分判,其实都会存在营私舞弊的现象,据陈承乾所知,本港的公屋体系就存在着系统性腐败。

  20世纪60至70年代,本港人口激增,住房需求迫切。港英当局推出大规模公屋计划以解决基层市民居住问题。然而,这一时期的公屋建设缺乏有效监管,建筑行业普遍存在“包上包”现象,即总承建商将工程层层分包,导致施工质量难以保障。例如混凝土混合比例本应为水泥与沙石1:5至1:7,但实际施工中甚至低至1:19.2,严重威胁楼宇结构安全。

  1982年,葵芳邨第5座因混凝土剥落被揭发存在严重结构问题,成为首例因质量问题被拆除的公屋。随后,廉政公署接获线报,对1971年至1973年间建成的葵芳邨多座楼宇展开调查,发现混凝土强度不足、钢筋锈蚀等问题,最终确认26座公屋存在倒塌风险。

  1985年,港府宣布全港577座公屋需维修,其中26座必须重建,涉及7.8万居民。

  1987年,两名涉案承建商同意担任污点证人,揭露了贪污链条:承建商通过贿赂工地监督人员,以次充好提交虚假混凝土样本,并通过“包上包”逃避监管调查显示,部分公职人员每月收受相当于薪水的贿款,形成“公开一份收入,秘密一份收入”的潜规则。

  2017年,葵芳邨再曝维修工程“拆单”丑闻(将850万港元工程分拆为13项以逃避监管),房署随即加强招标审查并转介廉政公署调查。

  比起陈承乾北上粤省投资建设一座影视城这件“小事情”,葵芳邨在内的26座公屋“偷工减料”的问题更为严峻、涉及范围更广泛,为了转移广大市民和两局议员们的“火力”,陈承乾在回港的第二天早上就透过内线电话安排金麦传媒的方奇、林铮二人亲自撰写关于本港公屋混泥土结构安全质量检测的若干意见的专题报告与社论文章,正式公开葵芳邨等多座公屋标的存在“偷工减料”、“结构安全系数不达标”、“官商勾结”等一系列问题,同时将相应证据转呈廉政公署,公然将矛头对准在谈判事宜上面搞“三脚凳”的港府两局!

  “塌方式的腐败!极端无耻的行径!”

  “本港市民之安危,已是摇摇欲坠!”

  “公屋公屋、公猪公猪!”

  “形同虚设的法规,官商勾结的黑幕!”

  “损有余而补不足!天理昭昭,我等小民之公权又在何处?”

  “自本港开埠以来,此乃惊世骇俗之举,肥了公家、亏了市民!!”

  “公理何在?公正何在?公平何在?”

  紧随《天天日报》、《21世纪》和《今日观察报》3份金麦系报刊之后,《文汇报》、《大公报》、《成报》、《东方日报》、《星岛日报》、《南华早报》、《亚洲华尔街日报》等中英文报章也先后发表关于葵芳邨在内的多座公屋存在系统性腐败与结构性威胁的社论文章,一时之间,整个香江风声鹤唳、怨气冲天、哀鸣不绝,更有葵芳邨等多座公屋的居民手持“血书”“血旗”到港府中环办公总署哭诉不公,祈求港府立即出面追查惩治贪官奸商!

  面对这等汹涌澎湃的民意民情,正在京城参加新一轮谈判的时任港督优德爵士得知消息后神色大变,立即安排秘书购买机票匆匆返回香江主持大局,在此之前,为了避免香江市民的情绪再次高涨,优德爵士通过不列颠驻华使馆的传讯渠道给布政司夏鼎季爵士下达一项指示,即不惜一切代价稳住广大市民,绝不能让广大市民冲击中环办公总署!

  然而,不等优德爵士从京城赶回香江主持大局,夏鼎季爵士就转告优德爵士一项“晴天霹雳”的消息,即从伦敦城而来、要到京城参加面见中方元首、在香江中途逗留2天的外交大臣杰弗里·豪爵士正式告知港府高层——无需继续派遣所谓的“民意代表”前往伦敦城在国会辩论上发表啼笑皆非的“全体港人的利益诉求”,玛格丽特夫人已正式“团结(统合)”国会的反对党的力量,决定应中方请求在今年9月前正式落实中英联合声明的草案内容,相应的决议已在议会上高票表决通过,此行杰弗里·豪爵士前往京城是为了围绕“港人治港、和平移交”的核心问题进行新一轮磋商,同时,玛格丽特夫人率领的不列颠政府已正式决定与中方构建新时代东西方国家的“安全对话机制”与“经贸合作机制”,就国家安全、经济合作、能源保障、消除贫穷等议题向中方提请设立专题联合工作小组。

  对于上述决议,优德爵士、夏鼎季爵士在内的港府高层震惊不已,同时也对玛格丽特夫人率领的保守党政府与议会的反对党的抉择大为不解,如此巨大的转变,让他们不知所措。

  不只是优德爵士等人对此“惊慌失措”,即便是中方也对此难以置信,然而,玛格丽特夫人的态度十分“诚恳”,在香江逗留不过两日的外交大臣杰弗里·豪爵士于5月15日正式乘坐国泰航空的波音737飞机前往京城,就中英两国扩大合作领域等议题展开秘密谈判。

  作为“始作俑者”的陈承乾,宛如一头千年王八安静地趴在沙滩上,对这些“时政变化”似乎无动于衷,只是在外交大臣杰弗里·豪爵士离港后跑到中海建筑“催促”孙汶杰尽快为首批入港的施工员的入境证明、返程证明等证件办理妥当……

  “陈先生,您……您这也太急了吧?”

  丰乐大厦13楼,董事副总经理办公室。

  看着一脸“焦躁”的陈承乾,刚从新華社香江分设开会回到公司的孙汶杰连茶水都没来得及喝上一口,就是被不告而来的陈承乾逮着使劲追问关于首批2000名施工员的入境证明是否办理妥当,这让孙汶杰非常困惑,难不成陈承乾德资金链快要断裂了?

  “哎哟!孙总,那些建材放在仓库里也是要交托管费德的啊!”

  “呃呃呃……陈先生,您大可不必这般急切的!”

  吩咐秘书为自己和陈承乾准备了两杯清茶,孙汶杰坐在另一张沙发上,笑着宽慰“毛毛躁躁的”陈承乾,直至此时,他才想起陈承乾与自己差了整整一代人,偶尔的少年心性,似乎也不算什么大问题,不过,让孙汶杰惊疑的另一点,在于陈承乾“不过问时政”。

  “陈先生,您……您最近有没有听到什么风声啊?”

  “嗯?孙总,我不明白,您说的是……”

  望着陈承乾一头雾水的模样,孙汶杰目光闪烁,却是不好继续问下去,自以为陈承乾不曾了解到不列颠对华外交政策的转变的秘闻,或许是他想太多了……下意识地揣测陈承乾应当从港府内部掌握了一些不为外人所知的内幕消息,却不怀疑陈承乾是在揣着明白装糊涂。

  ……………………………………………………………

  “孙总,您这是刚从外边回来?”

  虽是早已看出孙汶杰才从外边回到中海建筑,不过,陈承乾还是“茫然“一问”,后者无奈点头,语气中带有一丝惆怅,“嗯……陈先生,所以说嘛,不着急的,且让我们喝杯茶!”

  “也好!”

  尴尬一笑,陈承乾欣然捧起一杯冒着热气的清茶慢慢品尝,见状,孙汶杰暗自压下心中的浮想,借助指间的缝隙,仔细观察陈承乾的神态,不曾发现异常。

  “陈先生,您此次前来,不只是为了施工员入境的事情吧?”

  “还真瞒不住孙总你啊……”

  放下茶杯,陈承乾坦然笑道,坐在对面的孙汶杰面带从容,对此已有预料。

  “孙总,明人不说暗话,公屋腐败的事情,想来您也是很清楚的,不知有没有兴趣与我的度量衡建筑行一同向港府申请承接重建公屋项目呢?”

  “哦?陈先生,您这是……”

  听到这里,孙汶杰面露惊讶,先前《21世纪》等金麦系报纸大肆报道葵芳邨等多座公屋项目的腐败内幕,搞得港府下不来台,如今深受其害的公屋数千名居民每天仍是跑到中环港府办公合署高举“血书”控诉无良商家与贪官污吏,更是要求港府还他们一个公道!

  现如今,把这一把火“点燃”的幕后之人——陈承乾居然跑来中海建筑,“大言不惭”地邀请中海建筑共同向港府申请承接重建公屋项目,这等前后矛盾的行为,让孙汶杰一时半会儿也搞不懂陈承乾葫芦里卖的什么药,不动声色地等着陈承乾的后话。

  “孙总,人体上长了一个脓疮,通常医生都会介意戳破它!”

  “既然公屋存在问题,身为拥有监督权力的纸媒,难道不应该当好一把手术刀吗?”

  “这……”

  如此真诚浅显的道理,孙汶杰自是清楚,《21世纪》等金麦系的报纸不过是点燃了这把“火”,诸如《文汇报》等左派报纸紧随其后就“添油加醋”地让这把“火”越烧越猛烈。

  “陈先生,对于您的这一项提议,我需要跟公司的领导们认真研究才能给出答复!”

  “好吧!孙总,那我等你们的好消息喔!”

  对于孙汶杰的托词,陈承乾也不曾恼怒,捧起茶杯将里面的清茶一饮而尽,接着与孙汶杰挥手道别,与李鸿福一同离开了丰乐大厦,重新开着平治车前往中环的华人银行大厦。

  “老板,您总算回来了啊!”

  “哈哈哈……老霍,不用痛哭流涕的,我给你们从伦敦带回了很多好酒!”

  “好酒?嘶嘶……真是好久没喝酒了!!!”

  待到陈承乾来到华人银行大厦顶楼的封闭交易室,只见霍建柠为首的操盘手们胡子拉碴的,而且瞳孔里遍布血丝,看起来死气沉沉的,就靠着一口气吊着了……

  眼见老板陈承乾总算从伦敦城回来了,霍建柠趴在老板身上哭个不停,实在是因为在这段时间里暗中买入香江大酒店的普通股,同时还要透过狮城做空纽约期货交易所的原油期货,三个地区之间的时间差太大,使得他们十一人分成三班倒,每天24小时无缝衔接,真正做到了“吃喝拉撒睡”都在交易室里面的“恐怖状态”……

  过于夸张的说辞!

  霍建柠还是允许其余10名交易员到卫生间解决生理需求,但全程需要有安保人员陪同,进出还要检查全身是否携带“违规物品”,一经发现,立即押送至大厦第3B层看守。

  或许是被霍建柠的狠劲吓到了,亦或许是坚持“富贵险中求”的念头,10名交易员无一人被中途“强制清退”,得知这一点,陈承乾颇感“欣慰”,用力地抱着霍建柠拍了拍其背部,那些客套话就免谈了,只是给了李鸿福一个眼神,后者点了点头,立即招呼大厦的安保们将用平治车运过来的一箱6瓶年份最好的罗曼康帝送入交易室。

继续阅读:第85章 虎口夺食(一)

使用键盘快捷键的正确方式

请到手机上继续观看

1984:迎风启航

微信扫一扫打开爱奇艺小说APP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