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章 北上探亲
刀笔梨2025-10-10 16:205,758

  “三来一补”,是指我国改革开放初期创立的一种企业贸易形式,即“来料加工”“来样加工”“来件装配”与“补偿贸易”,是由外商提供设备、原材料、来样等,由中方提供工地、厂房、劳动力,按照外商要求组织生产、加工装配,全部产品外销,中方收取加工费的一种贸易方式。

  1978年7月,中央颁布《开展对外加工装配业务试行办法》,允许采取先办厂、后承接外商加工装配业务的“来料加工”方式,试行“三来一补”。

  根据中央的指示,1978年10月,粤省外贸局发布通知,同意宝安、珠海、莞城等县、市的外贸单位,依托地缘优势和生产基础,会同当地计划和工业部门,直接办理对港澳地区的加工装配业务。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后,中央赋予粤省“特殊政策、灵活措施”,彼时的宝安县充分发挥毗邻港澳、华侨众多、交通便利的优势,积极发展“三来一补”贸易,对后来鹏城经济的起步和跨越式发展产生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全国第一家“三来一补”企业是位于东莞太平镇的太平手袋厂,当初港商张子弥以信孚手袋有限公司与莞城二轻局共同出资300万港元创办,次年就实现了200万港元的营利。

  截至1984年年初,全国共有“三来一补”企业约三万家,其中位于粤省的超过一万家,莞城占比超过60%,但大多数为中小型企业,主要经营模式是代理加工,利润有限。

  陈承乾授意已经带着家人定居鹏城的张明岷在鹏城开设【光子力学】影音制作公司不输于“三来一补”,而是合资企业——这是与珠江电影制片厂各自出资100万港元共同创办的、办公总部位于鹏城福田区华强北街道的、主营影音制作、发行和销售的合资企业。

  【光子力学】的代表法人是珠江电影厂,但珠江电影城只在公司管理层安插了3名代表,分别负责财务、法务和工会,日常经营交由张明岷这位总经理负责,陈承乾出任公司董事长——实际业务也是张明岷负责,珠江电影厂从旁协助,目前珠影厂正在筹拍一部用于反映粤省个体户真实生活的、名为《雅马哈鱼档》纪实类的电影,总投资120万港元。

  在前来鹏城之前,陈承乾已经跟爸妈提起过关于张明岷的事情,两位长辈也是明白儿子这一步棋迟早是走的,如今把张明岷收入囊中,日后跟内地方面沟通也没那么多阻滞。

  当陈承乾领着爸妈乘坐港穗列车抵达鹏城罗湖站时,提前收到消息的张明岷已是举着一块上面写着“AD牛奶”的白色板子四处张望,在看到老板一行人之后,连忙上前接应。

  “陈先生、陈夫人,我是张明岷,是陈董安排我提前在站口等候你们的!”

  “张先生,辛苦了,没想到你来了鹏城啊!”

  “还是要多谢陈董的帮忙,否则,我和我家人在香江的日子很不好过!”

  今天是元宵节,张明岷特意穿了一身红色的中山装,在人群当中十分显眼,一旁负责维持秩序的乘警们也不由得看向他们一行人,只因陈承乾、陈鸿顺和常秀蓉三人各自穿着一套做工精良的高领西装,而且手上提着的挎包、公文包精美奢华,一看就知道是从香江而来的华商,虽说当前火车站口的偷盗行为还不是极其猖獗,但一旦被歹人盯上,很容易出事。

  不过,当乘警和其他打扮普通的旅客看见陈承乾一行人背后还有三位身材魁梧、沉稳不惊的壮汉提着各自一个超大号方形行李箱,脸上露出一抹了然的神色,这是有备而来的。

  “老张,人齐了,我们走吧!”

  “好的,陈董,请这边走!”

  跟在身后的三名壮汉自是李鸿福及其两位同乡,在路过乘警旁边时,肉眼可见的是,双方都流露出一股嗅到同类的意外,随后是深深的对视,不一会儿,李鸿福三人错身离去。

  “啧啧啧……用三个老兵当保镖,这些香江商人真是大手笔啊!”

  “啊?组长,你是说那三个人是从我们这边过去的?”

  “错不了!身上那股特殊的味道,就算我鼻子坏掉也能闻得出来!”

  刚入职没多久的小乘警听着老班长兼组长的话,心中一阵狂浪翻涌,他想不明白,为什么李鸿福三人会成为了一伙港商的“警卫员”呢?当初又是怎么去到香江的呢?

  这里面的原因不能深究,一深究就容易扯出那些让人后怕的陈年往事!

  从罗湖站出来,正对面是建设路,一条双向两车道的柏油路,因常年被货车、巴士和拖拉机碾压而坑洼不平。破旧的“解放牌”卡车满载建材或农产品呼啸而过,扬起一片黄尘;而挂着粤港两地车牌的“皇冠的士”则显得格格不入,司机们叼着烟,用粤语大声招揽去香江的过境客。

  自行车是主流交通工具,车龙中偶尔夹杂几辆走私来的日式摩托车,引来路人艳羡的目光。沿街挤满铁皮棚搭建的摊档,卖甘蔗的小贩用牙撕开紫黑外皮,茶水摊的煤炉上铝壶噗噗冒着白气。穿喇叭裤的年轻人蹲在路边,兜售从香江带来的电子表、尼龙袜和“三洋”录音机,压低声音问:“要外汇券吗?”——这是当时倒卖走私货和外汇的“灰色市场”。

  国营“友谊商店”门口总聚着人,那里能用外汇券买到稀缺的进口商品,比如万宝路香烟和瑞士巧克力。

  低矮的骑楼墙上刷着红漆标语:“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蛇口工业区的口号已蔓延到罗湖。脚手架包围着正在施工的国贸大厦,吊车的影子投在路边大排档的塑料棚上。简陋的招待所招牌写着“港澳同胞住宿登记处”,窗内传出邓丽君的《甜蜜蜜》,与站前广播里严肃的列车时刻播报声交织在一起。

  穿“的确良”衬衫的内地干部拎着人造革公文包,警惕地打量着穿花衬衫、戴蛤蟆镜的港商;扛着编织袋的民工蹲在台阶上啃馒头,身旁放着印有“尿素”字样的化肥袋行李。偶尔有金发碧眼的外国人走过,立刻被举着“导游”牌子的本地人围住,生硬的英语混着客家话:“Hello!我带你去中英街!”

  当光鲜亮丽的陈承乾一行人从罗湖站出现,守候在车站两侧栅栏的倒爷们纷纷涌了上来,如果不是跟在后面的李鸿福等人用眼神逼退了这些倒爷,恐怕陈承乾一家口袋都要被扒光。

  面带尴尬,张明岷也意识到自己独自一人前来接应是考虑不周,快速走向一辆停靠在站口临时停车场里、前后挂着各自挂着一张“粤02-12016”黑底白字的车牌的黑色丰田皇冠,在一众路人艳羡、好奇、震惊以及贪婪的注视下,缓缓开到老板陈承乾一行人面前。

  正当陈承乾打算搀扶着爸妈坐到黑色皇冠车后排时,一辆同样款式、但车牌是白底红字的丰田皇冠从不远处缓缓行驶上前,“啪嗒”,随着车门一开,只见一位身着六五式草绿色常服、头戴红星檐帽的中年男人从车上下来,只一眼,陈承乾就知道来人是谁了。

  “姐,你回来了,为什么不告诉家里呢?”

  一声“姐”,顿时让常秀蓉、陈鸿顺二人面色大变,仔细一瞧,眼前这位剑眉星目、身材挺拔、眉宇之间自有一股英武之气的中年男子,竟是多年不见的小舅子(弟弟)常远!

  “呵……这位就是承乾吧?嘿嘿……小子长得不赖,跟你妈妈年轻时有得一比!”

  踏着浑浊的黄泥路,没多久,常远就走到了陈承乾的身边,只见他眼中闪过一抹惊讶,显然也是惊讶于这个外甥长得牛高马大、雄伟奇异,比起他还高出一个头,不愧是常家的种!

  “姐夫,好久不见啊……”

  扭头看向面色凝重的陈鸿顺,常远的面色就没有那么好看了。

  终究是家丑不可外扬,他礼貌性地向自己的姐姐、姐夫做出了一个“请”的姿态,显然是打算亲自开车护送姐姐、姐夫和外甥一家三口回家里住下,这一幕让旁边的张明岷不知所措,眼见围观人群愈加富集,虽是不清楚这位突然冒出的舅舅跟爸妈之间有什么瓜葛,但陈承乾可没打算站在原地像只“猴子”一样被别人“看猴戏”,沉声对着李鸿福等人说道:

  “鸿福,把行李放到另外一辆皇冠车的后尾箱!”

  “老张,你开车送鸿福他们先回公司住下,我这边不用担心!”

  收到指示,李鸿福默然点了点头,接着率先走向常远开来的皇冠车的后尾箱将行李箱放到里面,与常远擦身而过时,常远眼神一凝,与乘警值班组长“嗅到”了同样的气味,嘴角微微上扬,他是真没想到这个外甥居然还有收服如此精兵的本事……不简单啊!

  “鸿顺……要不……先到家里拜访一下老人吧?”

  扯了扯丈夫的衣袖,常秀蓉的面色同样非常难看,不知道弟弟常远是从哪里得来的消息,原本不想再回到那个让她感到窒息的家,但是,弟弟常远亲自来请,背后是老爷子的旨意。

  原本心情极佳的陈鸿顺生硬地点了点头,算是同意了老婆常秀蓉的提议,只是看向小舅子常远的目光中带着一丝寒意——他不是讨厌小舅子常远,毕竟本来他们就是来鹏城探望小舅子一家的,但是,小舅子故意摆出这副姿态,无疑是在告诉他们夫妻二人——

  他们一家三口时隔多年北上鹏城,全程行踪早已被常家老爷子看得一清二楚!

  “姐夫,对不住了,我这边也是突然收到家里打来的电话……是老爷子亲自打来的!”

  等到姐夫陈鸿顺经过身旁时,常远连忙轻声告知姐夫自己此次前来也是因为接到老爷子的电话,神情之中还藏着一抹歉疚,但陈鸿顺只是“嗯”了一声,便是挽着老婆常秀蓉的手一起走向已经装好行李的丰田皇冠车,却说陈承乾这边跟张明岷、李鸿福等人简单交代一二,接着就跟上爸妈的脚步,自觉坐到舅舅常远的丰田皇冠车的副驾驶位上面。

  “姐,这不关我的事!”

  坐上驾驶位,启动车子,常远暗自叹了一口气,载着姐姐一家人沿着公路开往羊城。

  青龙山在羊城东北,不甚高,却颇有些草木。山脚下一带,杂树丛生,青黄相间,倒也显出几分生气。山路崎岖,石阶错落,山风泉响,落影斑驳。

  沿着石阶向上走,两旁灌木中不时钻出几只麻雀,叽叽喳喳地叫着,又忽地飞走了。山腰处有一凉亭,朱漆剥落,露出里面的木头来,显见得是久经风雨的了。

  过了凉亭,张目仰望,只见一座层云叠嶂、鸟语花香的岭南园林矗立在半山腰,隐约间可见两池霜白泉水日月相辉,雾气缭绕,一位穿着朴素的老人轻摇手中紫金扇,坐在太师椅上,那双看透世俗的眼神从红霞天边收回,缓缓落在沿着石阶而上的众人身上。

  “秀蓉……我的孩子,你还是回来了……”

  “……”

  驻足停步,双鬓略带花白的常秀蓉看向太师椅上那位昔日在战场上浴血杀敌的铁血虎将,如今已是成为枯坐在这片青龙山里的清癯老人,眼角不禁落下一抹清泪,撇过头,匍匐在丈夫陈鸿顺的肩上轻声抽泣,原本满腹怨愤的陈鸿顺在看见老人周身的医学仪器时,一时噎住,原先对老人那一通突如其来的电话大为不解,甚至稍有嗔怪的常远同样面带悲恸。

  跟在父母身后的陈承乾看向那位说句话都要歇息好久的老人,不知为何,心中隐隐作痛。

  【无限,我能把他救活吗?】

  【抱歉,宿主,如果祂还在,这一切都不是问题,但仅存的力量做不到。】

  【我知道了……】

  暗中用意识与无限兑换系统沟通,陈承乾明白【无限】所说的“祂”是指那位救活了前世的父亲的“魔王”,心中落寞,但他希望能为这位初次见面但血浓于水的老人做点什么。

  【无限,延缓这个老人的死亡,需要付出什么代价?】

  【宿主,须有明确年限。】

  【14年。】

  【超出限制,无法兑换;最高3年,600点兑换值。】

  【兑换!】

  成功从无限兑换系统里用600点兑换值兑换了一枚能延寿3年的药丸之后,陈承乾的“账户”里还剩下50点兑换值,虽然有些肉疼,但是,在父母以及舅舅常远惊疑的注视下,他缓缓上前,从公文包里拿出一枚药香浓郁、清澄明澈、品相上好的药丸,径直塞入老人的嘴巴里,接着运用巧劲帮助老人咀嚼药丸,随后在三位长辈惊悚的目光里,原本躺在太师椅上只剩下一口气的老人的面色逐渐恢复红润,气息也变得绵延顺畅,体内似乎正在排出一些黑色杂质,片刻过后,便是有一群身穿白大褂的医护人员匆匆赶来,蹑手蹑脚地把老人抬起送回阁楼里的治疗室进行全面诊治,极度震惊地发现老人的生命特征恢复如初。

  “这……乖仔,这……你给你阿公吃了什么?”

  从医务人员那里再三确认父亲竟是从鬼门关前走了回来,常秀蓉连忙拉着儿子陈承乾到一旁的温泉凉亭疾声质询,眼里还带着一抹恐慌,只觉方才的一幕过于惊世骇俗!

  “妈咪,如果我说这枚丹药是一位隐士高人特别赠予我的,你信吗?”

  “不信!”

  使劲摇了摇头,常秀蓉满脸狐疑地盯着儿子,心中渐渐升起了某种可怕的猜想。

  “但是——妈咪,事实就是这样的!那位高人说我一生当中劫难无数,见我二人有缘,于是赠予我一些丹药用于挡劫,一枚丹药挡一劫,丹药用完,我的命也就走到尽头了!”

  “啊?这……这……是真是假?”

  虽然对儿子陈承乾所说的每一句话都表示深深的怀疑,但是,常秀蓉又想不出什么合适的理由来解释儿子为什么能拿出一枚足以让父亲从鬼门关走回来的丹药,而且经过儿子这么一说,她似乎也想出了儿子在5岁那年由于贪玩不幸掉入了废弃的水库里,他和丈夫陈鸿顺发动人力找了六天六夜都没找到,最终竟是由一位道童护送儿子平安回家。

  当时常秀蓉还以为这位好心道童是哪家道观的弟子,可是后来她跟丈夫陈鸿顺找遍了港澳两地都没找到这位好心道童,如今想来,难不成这道童就是儿子所说的隐士高人?

  “乖仔,你说的那个隐士高人,是不是那一年你贪玩掉下水库后、一位路过且把你救下又送回家的道童?”

  带着一丝忐忑,常秀蓉小心翼翼地问起儿子,而陈承乾也是故作了然,大声说道:

  “没错!妈咪,我想起来了,当时那位隐士高人好像是穿着道士袍的!”

  子不语怪力乱神!

  然而,在这一刻,常秀蓉以及躲在凉亭旁边的竹林里的陈鸿顺对儿子陈承乾的说辞也产生了一股信服,如果不是隐士高人的话,儿子又去哪里得来这样一枚疗效神奇的丹药呢?

  比起其它理由,常秀蓉、陈鸿顺夫妇更加愿意这是小时候儿子的奇遇,竟是福泽绵延至今,等到老爷子和常远事后问起,夫妇两人就说这是一位流落到香江的宫廷御医赠予的“金丹”,至于其它有的没的,还是不要让老爷子、常远等人知道为好。

  “乖仔,你记住了,这颗丹药是一位流落到香江的宫廷御医为了报答我们家的赠礼,千万不要在你阿公和舅舅面前提起任何的隐士高人、或者是道士,明白了嘛?”

  眼见妈咪常秀蓉非常严肃地对他做了一番叮嘱,陈承乾也明白父母的良苦用心,他小时候的“奇遇”确实无法用常理解释;对于坚持“无神论”的外公和舅舅来说,所谓的“隐士高人因缘赠药”的说辞过于虚无缥缈,反而“宫廷御医的报答赠礼”这等说法不容易被外公和舅舅怀疑,只因当下活着的“满清余孽”不在少数,自是知道“金丹”的存在。

  “我明白,妈咪,你放心,从今以后,关于这件事情,我绝不会再向任何人说起!”

  “嗯……”

  即使心中仍旧感到不安,但是,常秀蓉勉强笑了笑,故作轻松地在儿子头上摸了摸,接着就走回楼阁里看望已经交由义务员清洗过身体的父亲,不出意外,弟弟常远果真问起了儿子给父亲服下的丹药的来路,而她自是以“宫廷御医的报答赠礼”为理由堵住弟弟想要盘根问底的心思,见状,常远也只能暂且压下繁杂的念头,专心在父亲身旁服侍。

  却说陈承乾这位大老板正在羊城陪着父母探望二十多年来第一次见到的外公,香江这边早已暗潮涌动、风云骤起,从陈承乾一家人北上探亲的第二天开始,即1984年2月17号下午开始,霍兼柠就带领华人银行、华人证券的操盘手们在股市低调扫货港灯集团的股票。

继续阅读:第31章 风起云涌(一)

使用键盘快捷键的正确方式

请到手机上继续观看

1984:迎风启航

微信扫一扫打开爱奇艺小说APP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