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章 风起云涌(一)
刀笔梨2025-10-10 16:206,133

  在港股市场中,人们耳熟能详的名词是蓝筹股、二三线股及蚊型股,以此来区分上市公司的经济规模及经济实力的大小。除此之外,还有一个崭新的概念从今年(1984年)开始出现,进入1990年代日益深入人心,那就是“红筹股”。

  所谓“红筹股”们根据业内人士所下的定义,是指在香江或海外注册、由中方资本拥有上市公司已发行股本30%或以上的股份,即中资企业拥有的香江上市公司的股份,其主要特点是公司的控制权掌握在中资手中,业务则集中在香江或内地,或两者兼而有之。

  中资企业在香江取得上市地位,最早可追溯到1984年1月,当时为了解决上市公司康力投资的困境,中资的华润集团和中银集团合组新琼企业有限公司,向康力投资注资4.73亿港元,取得康力投资约67%的股权。

  提起康力投资,不得不提到一手打造了康力投资的柯俊文!

  柯俊文,原籍闽省厦门,1938年出生。五十年代初举家移居香江,本来家中经营茶叶出口,其后生意失败家道中落,柯俊文中学尚未毕业便外出打工,初期在一间塑胶厂做学徒。1965年,一家塑胶厂的老板急于移民,柯俊文便以低价购入该塑胶厂,改名志源实业有限公司,试图借此大展宏图。当时,志源仅得工人5名,经营资金6万港元,主要制造收音机外壳及一些简单的电器塑胶配件。1969年志源正式注册成立,后来发展成香江电子业的最大塑胶产品工模及塑胶产品制造商之一。

  1971年,柯俊文开始投资电子业,1973年注册成立康力电子制造有限公司,生产收音机及卡式录音机。1974年香江股市崩溃后,柯俊文趁低价展开连串收购行动,收购或合并了多家收音机制造厂,甚至包括几家东瀛、台岛地区的零件厂,有的外商亦宁愿把电子厂卖给康力,转而向康力订货。1975年,柯俊文成立康力投资有限公司,作为集团的控股公司。两年后开始以“康力”、“康艺”、“Zegna”等商标自行生产及销售各类电子产品,包括收音机、卡式录音机、电子表、电视机、电话答话机、印刷线路板等,规模日渐扩大。到八十年代初,康力已迅速崛起为香江电子业规模最庞大的企业集团,旗下公司多达30余家,雇员逾11000人,厂房面积达160多万平方英尺,其中六成为自置物业,遍布观塘、新蒲岗、西贡、沙田、屯门及元朗等各工业区,集团每年的营业额已超过10亿港元。这时,柯俊文的声名可谓一时无俩,震动了整个香江工业界。

  1981年8月,柯俊文将旗下12家附属公司重组为康力投资有限公司公开发售7000万新股在香港上市,成为香江第一家电子业上市公司。可惜,柯氏的电子王国发展得实在太快,除了志源实业、康力电子、联华电子等少数几家经营效益较好之外,多数均无利可图或亏损严重,各电子厂管理层亦良莠不齐,实际上仅是一家“山寨总汇”,或“庞大的山寨厂集团”。

  康力集团基本上是依靠银行贷款发展起来的,1984年1月,康力集团受经济衰退影响亏损严重,由中资新琼企业注资1.8亿元,取得该公司34.8%股权而成为大股东,康力成为中资企业,1993年4月被中航工业总公司收购,易名为航天科技国际集团有限公司。

  值得一提的是,新琼企业注资收购康力投资34.8%股权之后并未太大动作,在港股市场也没有掀起“滔天巨浪”,当前香江市民最关注的,仍旧是华资、英资两大阵营的角力。

  中环德辅道中51~57号的华人银行大厦二十八楼,临近总经理办公室的交易室内,霍建柠正在一脸平静地看着放在最中间的电子显示屏,这上面呈现出来的交易盘与联交所的股市行情实时同步,清晰可见的是,港灯集团的股价从今早开始的每股6.82港元小幅跌至每股5.71港元,截至中午收盘前,又缓慢爬升至每股6.64港元,整个早市总计交易量不超过10万股,基本是散户放出的卖盘,无一例外都被华人证券逐一买入。

  自从得知老板陈承乾已经顺利抵达鹏城之后,霍建柠就立即筹建一支为数10人的操盘手在自己的总经理办公室旁边打造一间封闭式的交易室,在完成对港灯、中电两家公司的控制权收购之前,他和10名操盘员的吃喝拉撒都在这间交易室里,至于华人银行集团的日常业务暂且交给老板陈承乾的心腹刘巩接管,比较庆幸的是,他霍建柠出任华人银行集团董事总经理的保密工作做得极好,目前港灯集团、中电公司的管理层和原有股东都还不知道此事,就连他的老东家李佳诚也不知情,如此一来,这场收购战取得最终胜局的概率就越高!

  “霍总,我们还不出手扫货吗?”

  “不着急,慢慢来,只要你们各自操盘的账户里不超过5%的港灯股权,我们有的是时间!对了,老板交代过了,只要这次收购成功,事后你们每人能得到50万现金奖励!”

  “嘶嘶……50万现金???”

  在场的10名操盘员是霍建柠从华人银行集团内部精挑细算出来的好手,在进入封闭式交易室之前,已经让他们跟各自的家人做好解释,即公司会派遣他们到海外工作一段时间,而这段时间应得的薪水已是一次性打入他们家人的账户里——每人20万港元。

  如今,霍建柠又“适当”抛出大老板陈承乾承诺在收购成功后每人能拿到五十万港元的现金奖励,这对于打工族来说,无疑是一笔巨款——比他们每人一年薪资加起来还要多!

  看着眼前10名操盘员兴高采烈、斗志昂扬的样子,霍建柠轻声一笑,其实老板陈承乾给予的奖励可不止这些,只要拿下港灯、中电两家公司的控股权,这10名操盘员每人能免费领取一套【城市花园】项目第1期的标间单间,今后如果表现出色,想来会按照二对二搭配筹建五个交易小组,届时,老板陈承乾带领他们10人参加的行动,不再局限于香江了。

  下午2点10分左右,港交所午盘一开,港灯集团的股价从每股6.64港元缓慢跌至每股5.78港元,期间,市面接连出现约20万股港灯集团的卖盘,每股固定成交价是7.25港元,但霍建柠没让操盘员们操控各自管理的账户买入,等到下午3点左右,这20万股的卖盘的成交价降为6.45港元时,这才果断给10名操盘员发出指令,又到了下午3点48分,市面出现了两个卖盘,分别是每股6.88港元5000股和每股7.13港元的2000股,这回霍建柠不再迟疑,拍了拍距离最近的一名交易员的肩膀,后者心领神会,立即向港交所提交买盘。

  从2月17号开始,霍建柠就领着10名交易员在交易室内接连不断地扫货市面上的港灯集团的卖盘,但是,单次最高成交量不过10万股,每股平均成交价为7.85港元,这场在暗中进行的收购的转机是出现在2月29号下午2点45分,霍建柠刚从厕所回来,就看到交易室内的10名交易员脸色癫狂,抬头一看,这才发现电子显示屏上的港灯集团的卖盘突然增加了,从原来的单位数卖盘一路飙升至两位数卖盘,其中数量最大的一个卖盘是置地集团挂出的每股指定成交价为8.05港元的200万普通股,正当霍建柠不知为何会出现这一变化时,却见卖盘增多的同时,买盘也在增多,想起老板陈承乾曾说过老东家李佳诚同样在觊觎港灯集团的控制权,当场脸色大变,朝着10名交易员怒吼:

  “快快快!!!!无论成交价是多少,把市面上的所有卖盘统统买入!!!”

  事实上,无需霍建柠发布指令,交易室内的10名交易员在发现异常的那一刻起就疯狂挂出买盘——买入价比每一个卖盘的卖出价高出1港元,截至下午4点半收盘前,他们拢共买入2057万股港灯集团普通股,加上之前买入的261万股,约占港灯集团总股本的1.66%。

  等到收盘之后,霍建柠立即从交易室打了一通电话给刘巩,从后者这里得知,原来怡和大班西门·凯瑟克无意间向媒体透露出自己正打算将怡和从香江迁册至百慕大的计划,消息一出,恒生指数暴跌两百多点,险些跌破1100点大关,而怡和、置地的股价也应声下跌。

  也不知是无意还是有意,置地集团在当天下午就挂出港灯集团200万股的卖盘,似乎从侧面印证了西门·凯瑟克无意间透露的“怡和即将迁册至百慕大”的消息。

  所谓“迁册”,是指将某家公司的注册地从某地迁往某地,一般是出于经营环境的变化才做出的决策,但是,怡和居然对香江回归忧惧到需要迁册的地步,这让霍建柠内心震惊的同时,也对老板陈承乾的事先预测产生深深的敬佩!

  “胡总,怡和很有可能会迁册,接下来还请您出面帮助收购港灯集团的股份了!”

  “哈哈哈……承乾这小子的眼光真不赖,居然判断出西门·凯瑟克的打算!”

  “霍总,你安心在交易室里待着,我会为承乾买回港灯集团一成干股的!”

  在打了一通电话给刘巩之后,霍建柠又用办公桌上的一台红色专线打给了在家里耐心等待消息的胡瀚辉,当胡瀚辉得知霍建柠已经安排交易员陆续买入港灯集团约1.66%股权时,他也不由得想起在北上探亲前、陈承乾专门到家里拜访他的一幕。

  当时胡瀚辉正在家里的书房给霍英冬、胡英湘等人打电话沟通联络组建工商界访问团北上京城的事宜,恰逢管家前来禀报,说是陈承乾拿着拜帖登门拜访,这让胡瀚辉摸不清头脑,于是让管家把陈承乾直接请到自己的书房里,二人刚一见面寒暄没几句,陈承乾直言:

  “胡世伯,这次我深夜来访,目的是希望您能在日后助我一臂之力!”

  一番话说得胡瀚辉更加迷糊,实在搞不懂陈承乾所说的“帮忙”是出于什么,于是朗声笑道:“承乾,有什么需要胡世伯帮忙的地方,就尽管开口,不要总是藏着掖着嘛!”

  眼见胡瀚辉如此爽快应承下来,陈承乾暗自松了口气,又是接着恭声说道:

  “胡世伯,实不相瞒,我打算收购港灯集团,我打听到汇丰、渣打以及何冬爵士等老牌巨富世家手上都持有港灯集团的股份,想着到时我发起收购,您暗中替我向汇丰、渣打以及何冬爵士这些巨富世家收购港灯集团的股份,我能接受每股最高成交价为13港元!”

  “嚯?承乾,你这胃口不小啊?你有这么本金来收购港灯吗?”

  得知陈承乾打算收购港灯集团,胡瀚辉的第一反应不是震惊,而是疑惑陈承乾哪来这么多资金去收购一家市值过30亿港元的大型上市公司?

  谁料,当时陈承乾并未给出自己一个准确的答复,只是一昧请托自己帮忙向汇丰、渣打以及何冬家族这等华人巨富世家收购港灯集团的股份,如今看来,胡瀚辉隐约看到了陈承乾收购港灯集团的资金来源,或许华人银行已是从万国宝通银行手上拆借了一笔巨款!

  “算了算了……这臭小子,门路颇多,就连我有时也看不穿了啊!”

  穿戴整齐的胡瀚辉暗自摇头失笑,眼见陈承乾愈加出色,他想要把陈承乾纳为女婿的心思就愈加火热,不过彭思梅这个女孩子也是身世可怜,不知女儿胡琦薇今后有没有成为陈家儿媳的福分……这真是一段斩不断的孽缘啊!

  从清水湾的豪华别墅离开,胡瀚辉在司机和保镖的护送下低调来到夹在皇后大道中和德辅道中之间的汇丰银行总部——这算是第四代总行大厦了!

  汇丰总行大厦正对着皇后像广场何隔马路的天星码头。大楼的机构设计为奥雅纳事务所,机电设计为J Roger Preston,建设工料概预算为利比行,施工总承包商为John Lok/Wimpey Joint Ventur。地面48层,地下4层,总高180米。建筑面积70398平方米。设计者的构思,使用8组垂直构建和5组V字形水平悬吊架承受荷载,将整个大楼的各层吊起来。两边设塔、中间脱空的最初目的,是为了保留原汇丰银行的入口大厅,每组垂直构架有4条巨型钢管组成。租架之间,是11米跨度的预制楼板。5组水平悬吊架分设于大厦的11、20、28、35和41层,并由悬吊架中央垂下钢管与楼面连接。结构系统在外体量上暴露无遗。钢架构在特殊的化学涂料包裹浸泡9次,以使得其50年保持色彩如新。大厦的垂直交通和其他服务设施安排在东西两侧,这样给中间部分带来很大的灵活性。传统的办公楼是围绕核心筒·标准层套叠上去,汇丰银行的做法打破了这种传统。从侧面看,汇丰大厦由三片结构组成,南北低、中间高,这是为了满足规范中街道阴影面积的要求。

  汇丰大厦的底层是3层高的大堂,南北通透,内有两部呈八字形安防的自动扶梯,每部长20米,直达3层。大堂的顶棚是弧形玻璃天幕,以隔开楼上和底下的公共空间。穿过天幕,为52米高的银行营业大厅。位于11层的大堂穹顶上镶有一排巨大的镜片,由电脑控制反射阳光入内。中庭的两侧为开放式办公室——但不足以理想解决办公区桌面的照明问题。

  汇丰银行的档案往来是通过80部电动传输车运送。大厦内所有空调风管、电源、电话、电传、电脑系统的设备插座,均安装于特别设计的升高的地板下面。地板由0.6,米见方的轻质铝板拼成,高于结构楼面0.6米,当需要安装或者维修敷设在地板下面的各样设施时,掀起地毯及地板即可进行。大厦内的23座电梯,均采用透明外壳。该幢建筑使用了3万吨钢和4500顿铝建成,而且大厦建造时所用的配件绝大部分都是预造的。

  …………………………………………………………………………………

  当得知“香江金王”胡瀚辉来访,身为汇丰银行集团大班的沈弼亲自出来迎接。

  “哈哈哈……迈克尔,好久不见了,怎么最近没去陆羽茶室喝茶呢?”

  “哇……亲爱的胡,不是我不想去,而是最近业务繁忙,不小心忽略了你们这些老朋友!”

  迈克尔·桑德是沈弼的本名,而“沈弼”只是他成为汇丰银行集团大班之后、为了迎合香江本土市场才专门取的中文名,这是一位精明强悍、作风雄健、目光长远的掌舵手,长着一副英格兰纯种人的面容,一头白发梳理的整整齐齐,深邃的眼睛落在胡瀚辉身上,似乎能看穿胡瀚辉此行“不告而来”的目的,刚才他所说的“老朋友”,是指经常在陆羽茶室里饮茶聊天的华人大亨,诸如包钰刚、胡瀚辉、何善蘅、冯秉分等,沈弼也不时参加茶话会。

  将胡瀚辉从门口请到自己的董事长办公室落座,沈弼亲手为胡瀚辉泡煮了一壶碧螺春,同时不忘安排助理去陆羽茶室买一些时令点心回来,等到茶点齐全,他坐在胡瀚辉的对面,直言不讳得向胡瀚辉问起这次不告而来的目的是什么,而胡瀚辉也不含糊,径直回道:

  “迈克尔,这次我来,是为了收购汇丰手上的港灯股份,每股6.5港元,如何?”

  “没问题,我现在就去律师过来拟定合同!”

  当胡瀚辉表明来意之后,沈弼简单思索片刻,当场就同意了胡瀚辉的请求,并且立即打电话喊来律师和会计师共同拟定关于汇丰向胡瀚辉转让港灯6.7%股权的协议书。

  沈弼如此爽快干练地把汇丰持有的港灯集团6.7%股权出售给自己,这使得胡瀚辉颇感意外,但又很快就释然,当年沈弼助力李佳诚、包钰刚二人分别夺得和记黄埔与九龙仓的控制权,这等豪赌手笔,向来是沈弼拉拢华人大亨的最有效的手段之一。

  “迈克尔,多谢了!”

  “这是生意,胡,我最喜欢做的事情,正是和你们做生意!”

  “哈哈哈……”

  当签字盖章的那一刻起,汇丰原先持有的港灯集团6.7%股权、合计9380万股普通股以每股6.5港元售予胡瀚辉,涉及交易金额为6.097亿港元——沈弼没有收取手续费,这也算是他赠送给胡瀚辉的一个“小礼物”,站在总行楼下正门,挥手与胡瀚辉道别,拍了拍衣袖,他转身就回到他的董事长办公室继续工作,仿佛一笔6.07亿港元的股权转让微不足道。

  从汇丰总行大厦离开之后,胡瀚辉立即拿着股权转让协议书等相关证明坐车前往位于太平山顶的何东花园,寻找已从60年代起就从台岛回港接任何家家主之位的何世理商谈收购何家持有的港灯集团7.8%股权(约1.092亿股普通股)。

  何冬花园(Ho Tung Gardens),又称“晓觉园”,是香江20世纪初最具代表性的私人豪宅之一,由香江华人巨富何冬在1927年兴建。何冬花园不仅是何冬家族宅邸,更见证了香江从殖民时期到现代社会的变迁。

  何冬花园选址于港岛半山区(今司徒拔道45号),占地约12万平方英尺,依山面海,环境清幽。其建筑风格融合中西特色,反映了何东家族的跨文化背景,也体现了香江作为东西方交汇点的独特历史。

  何冬花园的主楼采用新古典主义风格,外墙以红砖和浅色石材砌成,拱形门窗、对称立柱和弧形阳台凸显欧式典雅。屋顶部分采用中式琉璃瓦装饰,体现中西合璧。在内部,一楼设宴会厅、会客室和书房,地面铺设意大利大理石;二楼为家族私人起居室,卧室均配备壁炉和落地窗,可俯瞰维多利亚港。

  花园以阶梯式设计,分为多层平台,种植棕榈树、杜鹃花等热带植物,并点缀中式凉亭与假山水池。园内有一条蜿蜒小径通往山顶的观景台,为何冬及其家人休憩赏景之所。

继续阅读:第32章 风起云涌(二)

使用键盘快捷键的正确方式

请到手机上继续观看

1984:迎风启航

微信扫一扫打开爱奇艺小说APP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