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何冬家族,或许世人只知道这是一个在神州大地近现代史叱咤风云的巨富世家,但是,世人或许不清楚,从一开始,何东的出身并不像世人所猜测的是“名门子弟”。
香江开埠后,随着怡和、宝顺两家最具规模的英资洋行,先后将其总部迁到香江,其他洋行也纷纷在香江开设分行,原来活跃于羊城、黄埔的买办便随这些洋行移居香江。香江早期的买办,主要是以兵船、商船、洋行为服务对象的艇户,与洋商有业务往来的商人以及原羊城公行人员。早期的买办,诸如兵船买办卢景,怡和洋行买办吴祝、猛乜(miē)洋行买办何亚锡、鲍勒洋行买办韦亚光以及铁行轮船公司买办郭甘章。卢景又称卢亚贵,鸦片战争期间充当英军兵船买办,战后定居香江,开设赌馆、妓院,放高利贷,贩卖福寿膏,拥有共100间房屋,在早期香江拥有很大的权势。吴祝在1848年曾投得中央市场的租权,而何亚锡、郭甘章和韦亚光在19世纪40年代均曾购入不少土地,韦亚光后来出任有利银行买办。
19世纪50年代以后,买办的人数迅速增加,其财力和影响力亦有显著增长。据统计,1851年受雇于香江外资洋行的买办仅6人,1871年和1881年已分别增加到76人和95人,1891年更增加到126人。这些买办利用其特殊的身份迅速致富,成为香江华商中另一股重要的经济力量,其中著名的有:怡和洋行买办何冬、何福、何甘棠;太古洋行买办莫仕扬、莫藻泉、莫干生;汇丰银行买办罗伯常、罗寿嵩;渣打银行买办容良、容惠邦、容子民、容次岩:有利银行买办韦亚光、韦玉;仁记洋行买办梁云汉;德忌利士洋行买办郭甘章。
怡和洋行买办何冬,是香江洋行买办的代表。
何冬,原名何放东,中英混血儿,其父亲何仕文是英格兰人,母亲施氏,原籍粤省宝安县,因此何冬自署粤省宝安。何冬出身寒微,早年在中央书院(今皇仁书院)毕业,曾应聘前往羊城海关任职,两年后辞职返港。1880年何冬获怡和洋行大班赏识,进入该洋行任助理,后来因表现出色,被擢升为怡和洋行属下香江火险有限公司和羊城保险有限公司的经理,并兼办航运、贸易,经管吕宋国和爪哇原糖的转口业务。1894年何冬晋升怡和洋行总买办一职,6年后因病告退,将总买办一职推荐给其弟何福。何冬在怡和洋行前后任职20年,积累的财富逾200万港元,成为一代华人巨富。
在担任买办期问,何冬在协助洋行推广业务过程中看到巨大的商机,并掌握了商业拓展的网络和资讯,因而开始了其创业之路。最初,何冬是以“附股形式”投资於其他英美企业,藉以分散风险,其后,他创办自己的商号——何冬公司(Ho Tung &Company),自行经商。
据考察,令何冬一炮而红并赚取巨额利润的,是从吕宋国、印尼等东南亚盛产食糖的国家进口廉价食糖,之后转售到对食糖有庞大需求的内地。进而,何冬在吕宋国投资甘蔗种植和食糖提炼,形成“垂直整合”的商业组织,又组成船队——生和有限公司(Sang Wo S.S.Co.Lid.),开始承办旗下食糖生意,其后扩展到一切华洋贸易运输。
19世纪80年代以后,何冬开始进军香江地产。他不仅投资港岛和新界的土地物业,还在九龙半岛,尤其是在尖沙咀、大角咀、旺角和太子等区域,收购大批地皮,从而成为香江深具影响力的“大地主”。何冬名下包括连串价值连城的私家豪华大宅,他先是在西摩道8号兴建“红行”,之后在1906年从当时的按察司Francis Piggott手中买入山顶Mount Kellett旁的The Eyrie大屋,打破华人不能在山顶居住的规则。高低端后来建成私人大宅The Chalet、The Dunford两间大屋,两间大屋中间更筑起两个标准网球场,使之连成一体。何冬家族还染指福寿膏生意,又联合华商创办大有银行,接手《工商日报》(已停刊),并担任多达14家名堂响亮的大企业的柱席、董事或管理委员。
在1956年因病离世后,代替何冬接掌何氏家族的是长子何世容、次子何世简,可惜这二人也没活多久,在60年代初期先后病逝,原本在台岛出任军事要职的三子何世理不得已重新接受被他舍弃数十年的“商人”身份,于1962年1月起回港主持家族事业。
在此之前,胡瀚辉与何世理没怎么打过交道,只因他偏向于“左”,而何世理是彻头彻尾的“右”,二者之间自然是水火不相容,但是,胡瀚辉跟何冬颇有交情,想来何世理多少会顾忌到先父的脸面,不至于将他这位“叔伯”扫地出门。
事实证明,胡瀚辉的担忧是多余的,当他在何冬花园一楼的会客室见到同样是混血儿特征极其明显的何世理、直截了当地表明来意之后,就像汇丰大班沈弼一样,只是坐在波丝绒沙发上思考了一下,很快就决定接受他提出的以每股7.25港元的价格收购港灯集团7.8%股权的请托,如此顺利的收购,让胡瀚辉也大感错愕,但联想到年初何世理主动关停《工商日报》、又陆续向天和控股出售工商报业中心大厦及其关联物业的产权等行径,似乎察觉到了何世理对香江前途的“心淡”,或许何世理已然打算出售香江物业来套现,进而加大在台岛的投资力度,为将来家族移居至台岛提前铺好路子,避免香江回归后被“强制清算”。
“世侄,多谢了!”
“胡伯父言重了,这是一笔交易而已!”
面色淡然地将胡瀚辉送出何冬花园,何世理转身回去花园里继续观赏山海风景,不见往日里邀请诸多政商名流到山顶大宅“共商国是”的盛举,内心已然诞生“告别江湖”之意。
前后不过一天,胡瀚辉就从汇丰大班沈弼以及何世理二人手上购入港灯集团约14.5%股权(约2.03亿普通股),收购成本为14.014亿港元,外加各种手续费和印花税,总成本超过十四亿一千万港元……粗略一算,经历过大风大浪的胡瀚辉也为这笔收购费用感到心惊。
根据港府颁布的相关规定,目前胡瀚辉与汇丰以及何世理签署的股权转让协议虽是具有法律效力,但是,彼此尚未落实最终的股权过户手续,为了尽快拿下港灯集团的控制权,胡瀚辉回到家里后就用书房的专线电话拨通陈承乾留下的2个号码——这2个号码分别是李冶广律师与刘巩的,当二人接到这通电话后,立即意识到胡瀚辉已然为老板陈承乾拿下港灯集团的部分股权,虽说有两到三天的滞后期,但收购这种事情,自然是越快越好的!
“胡总,我现在就带着我的法务团队去您家里拜访,请您也提前安排好!”
“李律师,请尽快,我已经通知我的私人会计师对港灯集团进行全面评估!”
“好的,胡总,我马上出发!”
却说这边刚与李冶广律师通好气,胡瀚辉就马不停蹄地拨通了刘巩在华人银行的座机。
“胡总,晚上好,请问有什么事情吗?”
“刘先生,我已经从汇丰与何家手上买下了港灯集团约15%的股份,你立即安排核数师对港灯集团的股票、经营、财务等进行全面评估,争取在明天中午之前出具一份有第三方公证核实的收购评估协议,同时准备一份回复收购与合并委员会、港府立法局和行政局的收购汇报书,在汇报书里尽量提到稳定电价、维护小股东权益、长期投资计划等内容!”
“听清楚了吗?”
“胡总,您请放心,这些资料少爷在离港之前已经亲自制定完毕,我今晚就拿去给您过目审核,如有添加修改的地方,我会请专人过去当场重新起草!”
“好!看来承乾是蓄谋已久了……呵呵呵……这个臭小子!”
“还有一点,提前准备好30亿港元现金,怡和很快就会松口了!”
“明白,我现在就去安排!”
挂断电话,却说一直在华人银行大厦守着的刘巩在得了胡瀚辉的提点后,立即跑到交易室里把霍建柠拉出来,面色严峻地将少爷离港前的交待重述一遍:
“霍总,少爷说过,只要胡总那边提前完成计划,我们就要把注意力放在中电身上,从明天开始,五个交易员继续跟进港灯集团的收购业务,另外5名交易员暗中收购香江大酒店的股票,我们必须在少爷回港之前把港灯集团的控制权拿到手——这一次,少爷要港灯集团51%的股份,至于港府方面的质疑,少爷自有方法应对!”
“嘶嘶……好!刘董,我现在就去安排后续的收购计划,外面的事情就交给你了!”
“尽管去,有我在,外边乱不了!”
傍晚时分,中环很多办公室已经乌灯黑火,街上的人潮及车龙亦早已散去。不过,【中区商厦大业主】置地公司的首脑仍为高筑的债台伤透脑筋。
1984年3月9日,星期五,早上9点,联交所准时开盘。
“天和控股董事刘巩正式宣布:经由慎重考虑,本公司已透过华人证券公司向汇丰银行、何冬公司分别购入港灯集团6.7%股权和7.8%股权,共计2.03亿股普通股,约占港灯集团已发行总股本14.5%,共斥资十四亿一千万港元,以全现金方式完成股权交割!”
“华人证券宣布:即日起,本公司持有的2311万股港灯集团普通股以每股6.65港元售予天和控股,已向证监处、联交所、注册署等机构完成股权过户备案!”
“重大利好——天和控股董事刘巩宣布以每股8.88港元正式向置地集团提出收购港灯集团34.9%股份,目前置地集团尚未回应,恒生指数应声上涨178点!”
“震爆全港!天和控股逆势上演‘蛇吞象’,本港‘地王’置地作何感想?”
“神秘买家果断出手,在今日陆续买进港灯股票!”
“长江实业正式宣布:已向置地集团发出收购要约!!!”
“新老之争,鹿死谁手,静观其变!”
长江实业的东家李佳诚虽是被完成“历史使命”的胡瀚辉、霍英冬、胡英湘等人一同拉着北上京城实地访问,但是,留守香江的长实集团董事总经理马世民在看到今日的新闻报道后,瞬间面色大变,在历经艰辛总算与老板李佳诚取得联系,语气急促地把天和控股已经持有港灯集团约18%的股份、同时已向置地集团提出收购34.9%股份的惊变告知老板李佳诚。
远在京城的李佳诚感到深深的惊悚和寒意,回过神来,立即透过电话线隔空向马世民下达一系列指示,核心目的只有一个,即必须竭尽全力来阻止天和控股与置地集团达成收购共识,而他争取在两天之内离京返港,在此之前,他授权马世民全权代表自己去跟西门凯瑟克谈判,只要西门·凯瑟克给出的价位合适,立即签署股权转让协议!
然而,或许李佳诚也没想到,在他离港上京的同一天,天和控股的幕后大老板陈承乾悄然乘坐港穗列车低调返回香江,在抵达香江的第一时间就接回权柄,一番精心伪装后亲自到怡和公司跟西门·凯瑟克这位怡和大班兼置地董事总经理进行了长达5个小时的谈判!
“凯瑟克先生,你提出的要求未免太过分了!”
“不不不……陈,我提出的条件很合理,因为我知道你手上肯定还有大量的现金!”
“所以呢?凯瑟克先生,请不要把我当作是傻子,如果你无法决定怡和与置地这两家公司的事务,或许我可以亲自前往伦敦找亨利先生谈一谈,想来亨利先生比你更懂得谈判!”
“嘁!陈,请不用这种拙劣的伎俩来吓唬我!”
“这可不是吓唬!忘记跟你说了,凯瑟克先生,我与花旗银行的董事长沃尔特·毕格罗·加尔顿是一见如故的、真正的朋友,我相信沃尔特·毕格罗·加尔顿先生很乐意帮助我的!”
“什么?你……你居然跟沃尔特·毕格罗·加尔顿扯上了关系?不不不,这是假的吧?”
位于中环康乐广场的康乐大厦是怡和公司在1973年启用的新总部,同时也是怡和在香江作为“洋行之王”的象征,位于44层的怡和董事长办公室内,一身白色建筑工人服的陈承乾好整以暇地坐在一位金发蓝眼、身材高大的苏格兰中年男人对面,脸上满是从容自在。
原先陈承乾以为西门·凯瑟克是一个聪明人,如今看来,不过是遵循强盗逻辑的投机商,比起他那位已经隐居在伦敦的哥哥亨利·凯瑟克差远了,至少亨利·凯瑟克认得清形势!
一开始,两人之间的谈判算是融洽,西门·凯瑟克也没有提出非常过分的收购条件,但是,当察觉到陈承乾对港灯集团控股权的强烈意图后,西门·凯瑟克没有提高转让价,而是提出了另外一项让陈承乾只觉恶心的条件,即在合适条件下,华人银行需向怡和公司提供一笔为期15年、年利率2.2%、总计30亿港元的低息贷款!
所谓的“合适条件”,其实就是收购港灯集团34.9%股权的附赠条件,或者说,这一笔低息贷款就是陈承乾用于收购港灯集团34.9%股权的成本之一,如果是用这种方式拿下港灯集团的控制权,陈承乾未必不能接受,最大的问题在于——西门·凯瑟克不仅想要这笔30亿港元的低息贷款,同时还要天和控股以每股7.5港元收购港灯集团34.9%股权!
这算什么?真把他陈大少当作是初出茅庐的傻子吗?
西门·凯瑟克竟是想要“一鱼两吃”,莫不是以为全天下就他一个是聪明人了?
于是,陈承乾适时搬出沃尔特·毕格罗·加尔顿这尊“大佛”,而西门·凯瑟克在听到沃尔特·毕格罗·加尔顿的名号之后,瞬间脸色大变,同时也猜测到支持陈承乾收购港灯集团的幕后金主,恐怕就是长年保持“全球第一商业银行”这一宝座的万国宝通银行了!
“唔……陈,我可以换个条件,不如我把牛奶公司、惠康超市一起打包卖给你,只要你开出一个合适的价钱,我立即通知律师上来核对合同,明天一早我们就去办理股权过户!”
沉默片刻,已是被置地、怡和两家公司的巨额债务搞得头昏目眩的西门·凯瑟克又提出了另外一项条件,即把牛奶公司、惠康超市一同打包卖给陈承乾,就看陈承乾如何出价了!
“呵呵……凯瑟克先生,你真是一位心思灵活的生意人……唔……”
听到西门·凯瑟克居然连牛奶公司、惠康超市都愿意打包卖给自己,这让陈承乾大喜过望,先前李佳诚跟西门·凯瑟克谈了这么久都没谈妥,想来西门·凯瑟克对牛奶公司和惠康超市的潜在价值的评估极高,如此一来,他出的价就不能低于李佳诚了!
“6.6亿港元现金!”
嗯?
听到陈承乾的出价比起当初李佳诚的出价更低,西门·凯瑟克一度以为陈承乾是在戏耍自己,正想愤而起身结束这场谈判,然而,陈承乾一脸淡然地看向他,笑道:
“凯瑟克先生,我的开价还没结束呢!这就急着赶客人离开了吗?”
“这……陈,我只是想起身去喝杯水!”
被陈承乾戳破了某些小心思,西门·凯瑟克略带尴尬地走到饮水机前给自己和陈承乾各自接了一杯温开水,重新坐下,脸上已是恢复微笑,做出一副“你请继续”的模样。
“6.6亿港元,再加上华人银行与万国宝通银行联合提供的一笔2亿美元10年期无息贷款,以贵公司两成干股作为抵押,如果西门·凯瑟克先生能接受我的开价,那么我们现在就能签合同;如果西门·凯瑟克先生不接受,我现在就可以离开贵公司!”
说完自己的开价之后,陈承乾微微往后靠着,双手十指交叉扣在一起,微笑着观察陷入长久挣扎的西门·凯瑟克的神情变化,只见西门·凯瑟克一时抬头看着他、一时又低下头冥思苦想,期间陈承乾喝了两杯手磨咖啡,整个人显得精神奕奕,忽而,听见西门·凯瑟克说道:“陈,两成干股太多了……一成半干股作为抵押,这是我的底线!”
纠结许久,西门·凯瑟克又重新提出将抵押股权从20%降低为15%,略显为难地与西门·凯瑟克对视了片刻,最终,陈承乾默然点头,表示接受西门·凯瑟克的修改条件。
2亿美元、约等于15.6亿港元,而且是为期10年的无息贷款,最关键的是有万国宝通银行作为主贷款银行,在西门·凯瑟克看来,华人银行不过是“附赠品”而已。
既然双方已经达成了共识,那么,后续就是签合同、办过户、提请暂停交易等程序了!
或许是担心陈承乾反悔,西门·凯瑟克表现得比陈承乾更加焦急,给了陈承乾一个周末凑集资金之后,在3月12号早上就风急火燎地拉上陈承乾及其法务李冶广律师、核数师田芳和韩悦二人,在怡和法务、核数师等专业人士的陪同下,一起到证监专员、收购及合并委员会、金融事务科、财政司等主管金融的港府机构办理股权过户、股东信息变更、收购公证等手续。同时,为了保证港灯集团的稳定性、公众性,港府立法局已要求港灯集团大股东——天和控股在2月20号之前就如何保障电价、维持市民权益等方面在聆讯会上进行审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