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年猪糯糍辞旧岁 瑞龙祥狮拜新年
袁军2025-08-04 14:5113,492

  腊月二十的这天晚上,袁美庭的家里好不热闹,原来是袁明生回来了,他妈妈吴凤仙可高兴了,她已经半年没有看见儿子了。儿子说今天回家,她特别兴奋,早上天没亮就起床了去街上买菜,回来的时候她在路上碰到了袁青山,她突然想起来了一件事,急忙喊住他:“青山伯,嗯那嘎也上街?”

  “哦!是吴婶婶,是咯,我上街买点菠菜种子,今天是什么会头?你买了这么多的菜!”

  “没会头!没会头!今天明生回来,这不就上街来了!”

  “明生要回来,哦!是的,快过年啦!”

  “青山伯,你俊伢仔在屋里么?在屋里就要他晚上来我屋里吃饭吧!嗯那嘎也要来哈!”

  “哎哟!难得你们看得起我里,谢谢嗯里啦!我里就到家里吃饭吧!不麻烦你们了。”

  “麻烦什么?不麻烦,添个人不就只添一双筷子!再说明生回来了,他们几个也是一年难得一见啊!嗯俚哈要来哈!”

  “好吧!好吧!我话一下!嗯俚实在是太实心哒!”

  

  下午,袁明生一回家,袁美庭的隔壁邻居都来蹭热闹。

  晚饭时分,袁美庭的屋里静了下来,来了几个叔叔伯伯,一阵寒暄之后,袁明生就只看到了袁俊杰,他就跑去厨房问他嗯妈吴凤仙:“嗯妈,袁炜呢,他在屋里吗?怎么没有来?”吴凤仙掌着锅铲说:“袁炜没在家,他去香洲去了,你还不知道啊?”

  “他去香洲了?我不知道哦!不是快过年了嘛,怎么不过年了去呢?”

  “我问了张四嫂,她说腊月间正是好找工作的时候哦!”

  “现在这个时候,工厂应该放假了,哪还会还招工?都腊月二十了!”

  袁明生嘀咕着,这半年没有看见袁炜,一回来就想和他们玩啦,他有好多好多的话要说啊!他们三个人从小就是形影不离的,一起上学、游泳、捉鱼、挖泥鳅,如同穿一条裤子长大的一样,虽然不是亲兄弟却胜似亲兄弟。现在他们长大了,不得不为自己的目标和梦想而分道扬镳,匆匆忙忙地奔走在各自的路上。

  这也没什么好奇怪的,俗话说:“树大分杈,人大分家。”真的是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啊。想到小时候过年就意味着有新衣服穿,有好吃的吃,放鞭炮啦,走亲戚啦,这些都是他梦寐以求的事情,而现在过年,他觉得他与他爸爸妈妈一样是个大人了,应该要讲究自己的穿着和打扮,当然最重要的是挣钱。原来过年过的是团聚,而现在谈论最多的是钱,话里话外都是相互比较,隐隐约约感觉有点儿变相的显摆和虚假的阔气。

图片

  快要吃饭的时候,还是没见到袁望春来。

  袁美庭带点责备的语气对吴凤仙说:“他里嗯妈,怎么还不见望春伯来呢,嗯喊了没有?”

  “喊哒喊哒,今天上午就跟四嫂子说了,当时望春伯没在家,怎么还没来呢?这天气饭菜冷得快呢,明伢仔,你去看看吧,看看望春伯怎么还不来。”

  “好!”袁明生应了一声,正要出门的时候,桃屋的大门被推开了,袁望春与明生撞了一个满怀。明生一下就看出是望春伯,急忙说:“望春伯!”

  “哟!这是?”袁望春站住定睛一看。

  明生急忙说:“我是明生!”

  这时,望春伯就说:“明生!明生回来哒!好好好……”

  “是的,望春伯伯!嗯那嘎快坐,我正要去喊嗯呢!”

  “嗨,怎么好意思哦!常常在你屋里吃的喝的,你们看得起我袁望春,我又没什么好东西送给嗯里呢!”

  “快莫咯样子说。”袁美庭急忙拉着袁望春坐下,“就是吃个饭嘛!有什么客气的呢!来,喝酒!”

  “我里哈等嗯一阵哒咯!”袁青山说。

  “嘎式,嘎式恰吧?菜都快温落哒!”吴凤仙招呼大家道。

  “是咯,是咯,菜都快冷落哒!快点嘎式恰……”袁美庭举起酒杯与大家碰了一下。

  “好酒,好酒!”袁望春喝了一口,酒还在嘴里面就说道,“医师还是医师,这酒都不同,硬是好喝一点。”

  “呃!望春哥,酒还是一样的酒,我和嗯一样在代销店买的,不同的就是我放了药罢了,嗯那嘎要径酒的方子不?”

  “要!当然要!多少钱?我给钱嗯!”

  “呃,要么里钱啰!嗯那嘎咯就见外哒,只要嗯里要我就哇给嗯里听。酒药材料:当归、熟地、枸杞、木瓜、鸡血藤、独活、川芎。如果是头疼,加天麻、枣皮,黄芪。如果气血虚弱,加白参、红参、党参、鹿茸、阿胶、龟板。如果有伤痛,加田三七、没药、红花。如果神经损伤,加全虫、蜈蚣、海马、白花药。如果肾虚,加肉苁蓉、锁阳、杜仲、摇竹肖、仙茅。如果是四肢疼痛,加麻黄、桂枝、石南藤。如果是小关节疼,加秦黄、蚂蚁。如果是膝关节疼,加寻骨风、防己、忍冬藤。如果是游走性风湿,加白附子。如果是脊柱疼痛就加南蛇藤。”

  “哦!嗯那嘎咯样哇我里记不住,对于这些药材,我里是一窍不通,还是要用笔写出来才行!”

  “要的,要的,我恰饭哒把它都写下来!来来来!我里先喝酒、喝酒……”

  “来……”

  “喝酒……”

  “明伢仔,来,嗯把这碗饭菜送到青山伯屋里去,把侯大娘家恰!”吴凤仙端着一只盛好了饭和菜的碗,递给明生说。

  “哎哟!吴婶婶,莫太故细!嗯里侯大娘屋里有现饭现菜哦。”袁青山不好意思地说。

  “要的,要的!侯大娘也难得搞!”

  “好,好!”听到他娘的吩咐后,明生急忙站起来端起碗就往俊杰屋里走去。

  “美庭叔!明日有空吗?”袁青山口里压着一口酒,“我里明天动年猪,麻烦你帮帮忙呀!”

  “要得咧!要得咧!”袁美庭急忙答应道。

  “要是炜哥在就好了!他力大!”俊杰在一旁说了一句。

  袁望春说:“炜伢仔去香洲了,今年过年不回来了。”

  “望春叔,炜伢仔冇在屋里嗯那嘎也要来呢!”袁青山说。

  “好是好,只是我跟李家庄的东家话好哒咯明日帮他做一日小工,如果不去的话还是不好意思,咯几天前就话好哒咯!”袁望春说。

  “好啊!明日嗯那嘎就去做一日,我里那就后天动年猪吧!”袁俊杰跟他伢袁青山说,“伢老子,后天动年猪可以吧?望春叔在咯话我里帮忙的人又多一个啦,再说,也热闹一些啦。”

  “好是好,只是今天下午我跟杀猪的王师傅说了明天呢!”袁青山说,“要不我晚上再去跟王师傅说说?”

  “好。”

  接下来的一阵阵酒杯碰在一起的声音,在寒冷的冬夜格外清脆悦耳,让人倍感温暖。

  袁青山杀年猪的这天,怕弄醒侯大娘,他一大早就悄悄地起床了,劈柴,烧水,有好多好多的事情要做呢。他想要侯大娘晚一点起床,多休息休息,这些天自己也是够累的,平时还轻松一点,这快过年了,衣服啊,被子啊,都得拿出来洗洗和晒晒,吃的穿的什么都得准备准备。虽然说家里面条件不怎么好,但也得不让自己家的孩子欠别人家的嘴,磨豆腐、烫粉皮什么都得做点。原来侯大娘好的时候能分担大部分,可是现在都得由他一个人来做,累得他腰都快直不起来了。

  袁青山在厨房里小心翼翼地忙碌着,他轻手轻脚的样子像猫一样可爱,生怕弄出一点点小动静把侯大娘惊醒。其实睡在床上的侯大娘,早就听到了厨房的声响——这并不是袁青山弄的,起惯了早床的侯大娘每天早上醒来的时间都是一样,久而久之这生物钟在不知不觉中就形成了,多年来一直都没有改变过。

  袁俊杰在床上也醒了,动年猪也是一件让人非常高兴的事情,甚至还有点小激动呢,这不,父亲一起床他也就醒了,他知道每年动年猪都有很多的事情要做,当他听到父亲在厨房忙碌的声音,他也起床了。

  听到他里伢仔在屋里忙前忙后的,侯大娘是无论如何也睡不着,能帮点就算点,能做点就做点,她慢慢穿好衣服,起床帮着张罗起来。

  一会儿后,杀猪的王师傅来了,他一停下自行车就安排袁青山准备大盆小盆、开水冷水。他走到猪栏里看了看猪,用棍子把躺在地上的猪赶起来在他面前走了几步,他便自言自语道:“好,壮实!”说完胸有成竹地走出猪栏。这时袁美庭和明生,还有袁望春都来了。

  王师傅忙起来了,吩咐着他们准备着各自的事情。

图片

  一切准备就绪之后,王师傅在要放猪血的盆里放了一点盐,边上放好一把又长又白的杀猪刀,等到袁望春把猪从猪栏里赶到了门口的时候,王师傅用一个大铁钩子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把猪的嘴巴钩住,随着袁青山、袁美庭他们一拥而上,年猪没叫上几声就被按在屠凳上,只见王屠夫手起刀落,眨眼之间就把猪放了血,鲜红的猪血像箭一样射向放了盐的冷水盆里。等猪不再动弹了,王屠夫把猪的四只脚割了一个口子,用一根铁棍在年猪的各方各部位插了插,还拍打了几下,然后把嘴巴憋住的气用力向年猪脚上的口子吹去。

  随着王屠夫给年猪的四只脚吹气,年猪的体内充满了气体,像一只充满气的气球一样,似乎快要爆炸,王屠夫说越鼓越好,鼓起来才好刮猪的毛呢。他在用几壶开水烫了年猪的全身后,就吩咐着大家一起动手刮毛了。人多力量大,一会工夫年猪的毛就被刮得干干净净,年猪变得白白胖胖的,好漂亮。王屠夫把它摆好姿势,还在它的头上戴上一朵大红花后,吩咐着袁青山放一挂鞭炮——预示着明年袁青山家六畜兴旺、吉祥如意。

  放完鞭炮后,王屠夫就把年猪放在屠凳上开膛切肉了,接下来他就得听侯大娘的指挥了:哪块肉腌腊肉,哪块肉做新鲜肉,猪头猪脚剁多大,要多少肉做礼物,都有谁谁谁要送情……侯大娘不停地计划着,有不能决定的地方,她不时问一下袁青山。等年猪切完之后,这杀年猪就算是完满结束了。这时,侯大娘和袁俊杰也做好了中饭,侯大娘吩咐俊杰去喊吴凤仙和张四嫂来吃杀猪饭。俊杰喊她们了,她们都说自己忙就要俊杰回去,不要太客气哒,俊杰只能回去。

  在大门口,他看到飞飞拿着一个破碗,拄着一根拐杖,不时地摇动着手上的碗,一边自言自语地念着:爹不亲嘞!娘也不亲!爹的筋骨恩,与你不能伴一生娘的血肉情还是不可永相存/爹不亲嘞!娘也不亲!儿不亲嘞!女也不亲!儿子养成人/成家立业忘了恩/女儿结了婚/一袋一袋婆家拎/儿不亲嘞!女也不亲……

  他看着觉得有些恼火,于是就对他说:“嗯念叨的是么俚家伙啊?我里还冇恰饭呢,嗯到别的地方去吧。”说完就做出要赶他走的样子。

  这一切,被侯大娘看到了,她急忙喊:“俊伢仔!嗯在搞么俚啊,嗯冇打他啦?”

  “冇,嗯妈,我冇打他,他在咯俚嫌死咯银!”

  “冇事,嗯切,嗯切盛碗饭夹点菜把的他!”

  “……”

  看到袁俊杰有点不情愿,侯大娘于是再一次说道:“去啦,他也是银啦,也要恰饭啦,我里都少恰一口不就可以哒嘛!去啦。”

  “哦。”

  袁俊杰应了一声就去盛饭去了。

  这时,大人们也都上了饭桌。等他们一起吃完饭后,侯大娘要袁青山送给袁美庭和袁望春各一碗早就准备的礼物,碗里装着猪血和一点猪肝和精肉。他们不肯要,袁青山和侯大娘说:“有什么不好意思呢,嗯里也是这样对我里咯,都随便点啦!”

  袁美庭和袁望春这才接着。

  袁望春刚走几步,似乎想起了一件事,他停下来,说:“嗯看我这记性!又差一点忘了!明日下午我里打糍粑,嗯里要来呢!俊伢仔还有明伢仔都来帮我打糍粑哈!”

  “好,要的!望春叔!”

  “要的,要的!望春叔!”

  第二天,袁俊杰和袁明生他们如约而至。他们走进袁望春家大门,扑面而来的就是糯米散发出来的清香,仿佛能闻到糍粑的香气。走进家门,他看到袁望春已经准备好了工具和材料,正笑盈盈地等着他们呢。

  接过张四嫂泡递过来的茶,有些烫,他们就把茶放到一边后默契地开始了制作糍粑。只见大人们帮扶着选上好的糯米,将糯米洗得干干净净,然后放入大木桶中,加上适量的水,放在火上蒸。

  蒸的过程中,两人坐在灶台旁,一边聊天一边等待。他们谈论着村里的趣事,谈论着各自的梦想。随着糯米的香气四溢,他们的心情也变得越来越激动。突然,“哇”的一声小孩儿的哭声从隔壁的房里转来,大家都停止了说话。

  “哎哟!是我的小外甥醒了。”张四嫂急忙丢下手上的东西,向房间走去。

  “嗯忙嗯咯,没事咯,人多了,热闹呢,把他吵醒了!我切摇一摇就困着咯。”说完娭毑先一步推门进来了。

  这时,大家都听到娭毑一边摇着摇窝一边唱着:“麻雀在墙眼里坐呀骂那个打牌的,骂那个赌博的,先卖田后卖屋,卖得婆娘伢仔哭。

  “读书郎,读书郎,背着书包上学堂,出门的时候,只看到月亮,回来的时候,冇看到太阳。

  “斑鸠咕咕,油煎豆腐,牙恰哒做工夫,崽望着打饿肚,崽呃崽呃嗯莫哭,嗯里牙的咯楼上,还有几担秕子谷。

  “不放油,不放糖,米汤泡饭喷喷香。冇得鱼,冇得肉,哦里外外米汤泡饭胖嘟嘟……”

  由于娭毑的声音很大,外面的人也听得到,有几个小孩子听得了,大声地笑了起来。

  张四嫂说:“这孩子不知道为什么,这几天恰么里拉么里!”

  “张嫂子,咯是消化不良啊,多久了啊?”

  “昨天就是咯样咯!”

  “你去药铺里捡点淮药、扁豆、鸡内金、焦术、陈皮、湘曲、芡实,三副中药调理就可以了。一日三次服用,治疗小儿消化不良很好咯。”

  “好的咯,多谢嗯里美庭叔。”

  “谢么里!”

  一会儿后,糯米蒸煮好了。大人们将蒸熟的糯米倒入石臼中,袁明生、袁俊杰他们就齐上阵,每个人一根木杵(锄头把),开始在石臼捣。这是一个需要力气的活,两人轮流上阵,捣一阵后就得把糯米翻过来,这时候糯米的温度很高,要准备一块湿毛巾给手降降温。袁俊杰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他看着袁青山平时笨拙的双手,在这时却是那么敏捷和灵活。尽管他们每个人都被汗水浸湿了衣服,但他们的脸上却洋溢着满足的微笑。

  将捣好的糍粑放在案板上,袁明生和袁俊杰开始用手揉搓,使其变得更加细腻。然后,把糍粑平整地放在干净的地方,也可以将糍粑分成小块,用印模印出漂亮的图案。每一个糍粑都是他们心血的结晶,也代表他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经过一番努力,终于做好了糍粑。袁明生和袁俊杰一起坐在院子里,品尝着这份美味的传统食物。糍粑软糯香甜,口感醇厚,吃上几口仿佛能品尝到岁月的味道和家族的情感。两人边吃边聊,谈论着家族的历史、糍粑的传统以及彼此的生活。

  有几个小孩子看到娭毑来了,于是问:“娭毑,嗯唱咯好好玩耍咯!”

  “伢仔,嗯要学吧啰?”娭毑问

  “……”小孩子们笑着没有出声,只是点了点头。

  “好吧,伢仔我还唱一扎嗯听哈,看嗯记得住不?”

  “好!”小孩子们回答道。

  “上堤坡,下堤坡,脚脚踩哒野鸡窝,野鸡窝里一窝蛋,提起回克老舅娘看,舅娘出麻子,接我恰茄子,茄子冒开花,接我吃南瓜,南瓜冒长蒂,接我克看戏,戏冒搭台,接我做鞋,鞋冒做起,接我冲米,米冒冲熟,接我煮粥,粥冒煮化,跑起回哒一顿家伙……

  “娭毑,娭毑!太长哒,我里记百住,嗯那嘎哇容易点咯嘛!……”一个小孩子说。

  “长哒,好!旧社会,真万恶,要我包细脚,痛得打滚哭,走又走不动,丑又丑死我,唱歌不像唱歌,跳舞不像跳舞,边上银,笑呵呵,一口一句,你好丑,你好丑……咯记的到吧?”

  “……”孩子们不说话,只是哈哈大笑着。

  “大人物,小八路,跟着婆婆捡菱角,说哒百要打赤脚,打赤脚,捡菱角,棘痛了脚脚,哎哎哟……哎哟……哎哟……”

  “嘻嘻嘻……”小孩子们听到笑了起来。

  “记到么?记到心里切哒么?”

  这时,小孩子们一哄而散。

图片

  大人们都坐在堂屋里休息,袁青山向后辈们讲述了自己年轻时的故事和打糍粑的经历,袁明生则向袁俊杰分享了他在城市的生活和见闻。袁青山和袁明生、袁俊杰虽然出生在不同的时代,但在这一刻,他们仿佛穿越了代际的鸿沟,心灵得到了沟通和交融。

  打好的糍粑被晾干后就要切成一块一块,每当有客人来访,他们就会拿出自己打的糍粑来招待。这不仅仅是一种食物,更是他们的一种情感寄托,一种对家乡、对亲人的深深眷恋。

  每当腊月来临之际,他们都会不约而同地回到家乡,与亲人一起动手打糍粑。这不仅是一种传统的延续,更是一种情感的传承。  在大人们的影响下,袁明生他们也开始对打糍粑产生了兴趣。袁青山于是教他们如何选糯米、如何蒸煮、如何捣捣、如何揉搓。他们希望通过这种方式,将这一传统传承下去,让更多的人了解并喜爱上打糍粑。

  而每当腊月,村里的人们都会聚在一起,一起动手打糍粑。他们的笑声、谈话声、捣杵声交织在一起,形成一首动听的乐曲。这乐曲中,既有袁明生和袁俊杰的声音,也有新一代年轻人的声音。他们共同构成了这个村庄的精神面貌,共同传承着这份独特的文化。

  每年的这个时候,袁家岭都会热闹非凡,都会弥漫着糯米和糍粑的香气,因为那是家人一起打糍粑的日子。在这个特殊的时节,不同辈分的袁氏族人都会聚在一起,共同制作、品尝和分享这份美味的传统食物。他们围坐在石臼旁,边捣边聊,分享着彼此的故事和见闻。糍粑的香气弥漫在空气中,也弥漫在每个人的心中。

  这是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也是他们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传承。在这里,糍粑的记忆如同一首悠扬的歌谣,永远传唱着人们对家乡的眷恋和感恩之情。在这个快节奏、现代化的社会中,人们通过打糍粑这一传统活动,不仅加深了彼此之间的感情和联系,更传承了家族的文化和传统。他们相信,只要心中有爱、有传承,家族的纽带就会永远延续下去。而糍粑的美味,也将成为家国永恒的记忆和象征。

  “小孩小孩你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

  随着年的临近,不时传来小孩子们放的东一声西一声的爆竹声。

  他们真的不怕冷呵!在北风中滚铁环,在雪花里转火罐,难怪老人们说“小孩子怕么里冷?丢到水里吱吱作响”。

  俗话讲:“小孩子望过年,大人望种田。”小孩子们都在掰着手指头盼过年呢!每天早上起床就得问一声大人今天二十几了。有的小孩盼望心切,偷偷把墙上日历上过年的那天打个圆圈做个记号——这样的话他心中更加有数,好像离过年更近了一步。

  大人们会告诉小孩子:“二十一,不要急;二十二,起鱼儿;二十三,做衣衫;二十四,过小年;二十五,磨豆腐;二十六,洗腊肉;二十七,杀线鸡;二十八,剃头发;二十九,打烧酒;三十晚上熬一宿,明年什么都会有!”特别是要小孩子们注意安全,过年了才能吃好玩好,还有就是要注意不能乱说话,那些带“死”等字的脏话和坏话是不吉利的,绝对不能说!

  “二十一,不要急”,意思就是到了农历腊月二十一,江南的农村普遍有了年味,人们决定放下地里的农活和外面的副业等,开始筹办过年的一些物品。为了过一个吉祥如意的好年,大家都要有一个周全的计划,然后从容不迫地一件一件地办理,并不急躁。“二十二,起鱼儿”,就是说从这一天起,家家户户开始把自己家的鱼塘里的水抽干,没有鱼塘的人家也就要买鱼了,过年少不得鱼呢,特别是吃年饭要用祭神鱼,寓意着年年有余,每个人都得吃上几口,当然,来人来客的酒席上鱼也是不能少的。

  “二十三,做衣衫”,就是说腊月二十三是给全家人做新衣服的日子,这天得请裁缝师傅到家里来,把全家老老少少每一个人的身高比例衣袖裤裆都量个仔仔细细,要么家里备好布料请裁缝师傅在家做,要么把钱给裁缝师傅让他量好尺寸做好后,再用内面装着炭火的熨斗熨得笔直后送来。有的家庭条件差,大人自己就不做了,省出钱给孩子们做。实在没钱的人家就会拿着大人的衣服给小孩子改成一件“新衣服”。俗话说:“一年一度,一年一新!”孩子们是无论如何都要做身新衣裳的。

  “二十四,过小年”,意思是这一天家家户户得置办上包括三牲(猪、鸡、鱼)大菜的满满一桌菜。晚上,全家人按长幼次序坐在桌子上慢慢享用。所有的灯火都燃起,把屋内外照得通明;小孩子在屋坪上玩烟花、放鞭炮。小年的规模和规格略小于大年三十晚上。

  “二十五,磨豆腐”:在江南,豆腐是仅次于肉、鸡、鱼等荤菜的大菜,前后十多天天天大肉大鱼不切实际,豆腐是最好的代用品。因此,需要准备很多豆腐食用。腊月二十五这一天专门把豆腐做好,其实磨豆腐需要提前几天浸好豆子,让它充分发涨,那样磨出来的豆腐才又白又好吃。

  “二十六,洗腊肉”:腊肉是用新鲜猪肉经过多个环节的加工制作而成的,腌制、烟熏等每一道工序都要注意很多细节,才能做出上等的腊肉来。江南过年,几乎无腊肉不成宴,而且腊肉可以做出很多个菜碗,腊猪脚、腊排骨等是款待客人的最高标准。在过年的每个日子里,每家每户餐桌上的腊肉都大受欢迎。

  “二十七,杀线鸡”:腊月二十七这一天,人们都会早晨一起床就把鸡笼里的线鸡抓住,杀好了过年备用。条件好点的人家就会多杀几只鸡来给亲戚朋友送礼。

  “二十八,剃头发”:这一天,江南的男女老少一定会去理发。这样做是为了新年有个新面貌、新气象,剃掉过去一年的晦气,来年走好运。年轻的小伙子这天剃头发则是为了春节相亲时给人精神饱满的第一印象。

  “二十九,打烧酒”:过年喝酒,越喝越有。在江南过年吃饭几乎都是无酒不欢,即便你不会喝酒东家也会给你倒上一杯甜酒,说:“甜酒和你喝的饮料一样,这种可以了吧!”说完哈哈大笑,让你不得不接受。据说喝酒会带来滚滚财运。俗话说:“有菜冇菜,怪酒不怪菜;酒席酒席,无酒不成席。”

  三十过大年,终于到了过年的日子.到这一天为止,已经准备好一切过年的物资,也有了过年的欢喜心情。从这一天起,以往的不愉快、不如意一荡而去。而且,人们对事物的看法也比平时更开明,彼此笑脸相迎,愉快相处。

  吃年饭有早年饭、中年饭和晚年饭之分。相传旧社会的时候,这一天所有的地主家里的长工短工都会放假,雇主家早早地请他们吃完早年饭后,还得备着年礼给他们带回家,他们回家的路途有长有短,所以看到屋时间再和自己的婆娘伢仔吃中年饭或者是晚年饭。于是,伢仔看家里的大人什么时候能回家,什么时候方便就吃什么年饭,不论是吃早、中还是晚年饭都是美满和团圆的意思。不过,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也许是为了方便一些,大部分地区基本上都改成了中午吃年饭。

  此时此刻,整个袁家岭都沉浸于一种浓浓的祥和的氛围之中,仿佛连空气都充满着甜甜的味道,欢乐在每一个爆竹声中弥漫开来……

  大年三十一大早,父母会喊着今天一定要早点起床,说是这天起得早那么这一年就会起得早。当然,小孩子的新衣服一定放在床边上——不然昨晚他怎么睡得着呢!不过今天早上起床,大人们还是不让他们穿上——吃年饭的时候怕他把新衣服弄脏。过年的重头戏,还是吃年饭。年饭桌上的菜一定是双数,常常是十道菜,寓意十全十美。除了猪肉、鸡、鱼等硬菜,还得吃几筷子豆腐和青菜,寓意在新的一年清清白白做人,明明白白做事。

  年饭开始前,先往桃屋大门口的两旁贴上红彤彤的对联,然后摆一张桌子到门口,上面放着一碗肉、一碗鱼、一碗饭,还有酒和茶,然后放一挂鞭炮,请祖先或者已故的长辈亲人们先来吃年饭,寄托对亲人的思念,祈请先人保佑家人健康平安。敬完先人,就把菜和饭端到桃屋的饭桌上,全家人方可入席就餐,关上大门后就开始吃年饭了。大人会用草纸在小孩子的嘴上抹一下。因为小孩子们常常在不经意间说一些犯忌讳的话,用草纸抹后,小孩子的话就如同放屁,无论说什么,都是不作数的。吃年饭还有很多的规矩:吃饭的时候,筷子是不能插在饭里的;添饭,不能问“还要饭吗”,吃完了,不能说“不吃了”,应说“吃饱了”。等到全家所有的人都吃完年饭了,大人就会准备一挂鞭炮把大门打开了放,寓意是开财门。大年初一的早晨打开大门也叫开财门,也是一定要放鞭炮的。

图片

  当袁家岭所有的人家吃完年饭之后,接下来那就是一个最激动人心的时刻,玩龙灯、舞狮子的锣声和鼓声阵阵袭来,每一个人听到都会心潮澎湃。整个袁家岭热闹起来,大人和小孩子都向玩龙舞狮的地方去奔去。玩龙舞狮的队伍会去每家每户的堂屋里走一圈,去到地坪里舞几下,然后就站着听领头人的赞词。唱赞词的人在不同的人家会唱不一样的赞词。在一般的人家就会唱着:

  

  金龙闪闪喜气迎/特来庆贺贺新春/一贺新春二拜年/恭贺老板过了热闹年/屋里的电器是样样全/每年的收入是上万元/贺寿者寿比南山高北走斗/贺富者富如东海水长流/又贺读书学生们/考试门门得满分/积极入团又入党/不久就要当领导/是我金龙耍过身/子子孙孙万年春

  如果人家是做的新房子就唱着:

  狮子进门喜气扬/特来庆贺贺华堂/搭被党的政策好/一心一意奔小康/新建楼房高百尺/手可摘星辰啦/建房正逢黄正日/上梁又遇紫微星/日进东南西北四方客/时招春夏秋冬四季财/一年四季/万事大吉/大吉大利/顺顺序序/建的华堂放光明/子子孙孙落太平

  如果知道这户人家特别有钱,就唱着:

  狮子进门喜气盈/特来庆贺贵户门/贵户门真客气呀/进门就是烟一拎/今年财运真是行/村里致富是头几名/生意做得是有蛮大/明年就要买大哥大/大老板啦/发大财啊/左脚踩金右脚踩银/胜过前朝赵公明/日进千箱宝/时招万里财/明年更比今年行/恭贺老报发财又发银/今日龙灯耍过身/吉祥如意万年春

  除此之外,还有贺老师、贺铺子、贺军属、贺姐夫等,反正是看到东家什么情况就唱与之合适的赞词,赞词的每一句都配着乐声,唱赞完后锣鼓声都会同时响起,一路都不停歇,屋主人会按照自己的条件给玩龙舞狮的一个红包,然后他们就会去下一家。

  初一一大早,路上都是络绎不绝的拜年队伍,此起彼伏的祝福之声,这也是新年的一道独特景观。即使就是长眠地下的先人们,也不由自主地在“享受”着这样的礼遇——给他们拜年,并放一挂鞭炮!

  特别好玩的是那些小孩子去每家每户的拜年,人们用糕点或糖果填满了他们手中的袋子,拜年的点心越多越高级说明人家越大方。

  阖家团圆应该是过年的主题,每家每户都有亲戚请吃饭的时候,亲戚多了怎么办呢?一天也只能去走一家亲戚,还得分清主次,所以就有了“初一崽,初二郎,初三初四走四方”的风俗习惯。过年前,儿女们都会千里迢迢从四面八方赶回家中,大家围坐在火塘边,聊聊别后的挂念,畅谈事业的成功,交流生活的心得,休整疲惫的身心。亲人团聚,大家拉近了距离,愉悦了身心,密切了亲情、友情和爱情。

  正月初五这天早上,袁家岭村子中央的那块大地坪上,人声鼎沸,原来是村支书袁长龙领着一群人在那里搭戏台,准备唱上几出花鼓戏,为新年增添几分喜庆与热闹。真的是人多力量大,大过年的,在大家的喜笑颜开中,一天时间里,偌大的一座色彩斑斓的戏台不知不觉就搭好了,只等着上演着一年一度的新春大戏。村民们穿着节日的盛装,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从四面八方汇聚而来,连平日里难得一见的远亲近邻也特地赶了回来,共同庆祝这喜庆的日子。

  第二天初六破晓,家家户户便忙碌起来,袅袅炊烟中夹杂着欢声笑语,大人们忙着准备看戏的零嘴儿,小孩子们则兴奋地穿着新衣,在村头巷尾追逐嬉戏,期待着戏台上即将上演的精彩。

  戏台上红绸布幔随风轻扬,两旁挂着对联,上联书“锣鼓声声传喜讯”,下联是“戏文曲曲贺新春”,横批“欢度佳节”。台上已摆好各式道具,后台则是演员们紧张准备的身影,他们或描眉画眼,或整理戏服,每个人都沉浸在即将登台的喜悦与紧张之中。

图片

  随着第一声铜锣响起,村民们纷纷从四面八方汇聚而来,有的搬着小板凳,有的牵着孩子的手,还有的搀扶着老人,大家脸上洋溢着节日的幸福与期待。大地坪上瞬间被挤得水泄不通,但那份热闹与和谐却让人心生温暖。

  第一出戏是村民们最喜爱的《刘海砍樵》,台上的男演员唱得多情而又热烈,女演员唱得响亮而又妩媚,将男女之间的爱情,夫妻两人双宿双飞、夫唱妇随的美好生活演绎得淋漓尽致。

  女:我这里将海哥好有一比呀!/

男:胡大姐!/

女:哎!/

男:我的妻呀!/

女:啊!/

男:你把我比作什么人啰!/

女:我把你比牛郎不差毫分哪!/

男:那我就比不上啰!/

女:你比他还有多啰!/

男:胡大姐你是我的妻呀啰!/

女:刘海哥你是我的夫哇!/

男:胡大姐你随着我来走啰呵!/

女:海哥哥你带路往前行哪!/

男:走啰呵!/

女:行啰呵!/

男:走啰!/

女:行哪!/

合:得儿来得儿来得儿来哎哎哎!/

男:我这里将大姐也有一比呀!/

女:刘海哥!/

男:哎!/

女:我的夫!/

男:啊!/

女:你把我比作什么人哪!/

男:我把你比织女不差毫分哪!/

女:那我就比不上啊!/

男:我看你硬严像着她啰!/

女:刘海哥你是我的夫哇!/

男:胡大姐你是我的妻啰!/

女:海哥哥你带路往前走啰呵……

  台下观众时而屏息凝神,时而掌声雷动,尤其是当两个演员在高潮部分高唱“哎”时,他们两个人用手弯起来形成一个“心”,引得全场沸腾,孩子们更是兴奋地拍手叫好。

  唱的第二出戏是《蔡九打铜锣》:

打锣打到林家溪/三老倌找我报消息/林十娘今天清早起/放出来鸭子又放鸡/我正要找她去讲理/林十娘她迎面笑眯眯//霸蛮要我歇口子气/一把拖我进她屋里/她一口一声蔡九哥哎/我们是亲戚呔/你舅妈是我表嫂的叔伯姨/今天碰巧是我的生日/一杯寿酒是硬要吃的//满伢仔呃你快到街上去打酒/桂妹子呀/你就到笼里去捉鸡//我正要起身讲点客气/只见她一个箭步上了阶基/我连喊她几声都不理/把我晾在堂屋里//林十娘平日蛮小气/今天她这样大方硬有问题……

  蔡九哥唱着幽默诙谐的调调,让这艺术鉴赏也添上几分轻松愉快。这出戏简直就是一场相声小品,不时逗得观众大笑不止,演员们个个都是表情包大赛的隐藏冠军,那表情变化之快,比翻书还让人目不暇接。尤其是那位主角,演起戏来,情绪切换自如,上一秒还是深情款款的模样,下一秒就能秒变段子手,逗得台下观众前俯后仰,生怕笑出腹肌来。

  剧情呢,就像是坐过山车,忽上忽下,惊喜连连。你以为这是部悲剧,正准备抹眼泪呢,结果突然来个神转折,让人哭笑不得,直呼编剧大人您真是脑洞大开,让人防不胜防。

  至于舞台效果,白天还是没有感觉到,但是到了晚上,那就没得说,灯光、音效、布景,每一个细节都透露着他们的专业敬业精神。特别是那场在雨里的戏,明明天空爽朗,台上却能下起“人工降雨”,让观众们纷纷感叹:“现在的技术真的高级,弄的这雨,比天气预报还准!”

  戏台旁,小摊小贩们也不失时机地摆起了摊位,热气腾腾的糖葫芦、香脆可口的瓜子,还有自家手工制作的糕点,吸引着孩子们和年轻人的目光。大家边吃边看,享受着这份难得的闲暇与欢聚时光。戏台前,一排排竹椅早已被占满,孩子们兴奋地挤在大人腿间,或是骑在父亲的肩头,瞪大眼睛,生怕错过任何一个精彩瞬间。戏台上,锣鼓声震耳欲聋,二胡、笛子等传统乐器音色交织成悠扬的曲调,引领着剧情的起伏跌宕。台上演员们身着华丽的戏服,头戴精美的头饰,一颦一笑、一举一动都透露出深厚的戏曲功底,将《补锅》《三婿拜寿》等经典剧目演绎得活灵活现,引来台下观众发出阵阵掌声和喝彩。

  台下的村民们或聚在一起讨论剧情,或品尝着自家带来的小吃,还有的老人则趁着这难得的闲暇时光,给孙子孙女们讲述着过去的故事。还有的年轻人在一起说说笑笑地谈着恋爱呢……台上的精彩演绎,让所有的人在欢笑与感动中度过了一个难忘的夜晚。

  随着时间的推移,戏台上的表演也愈发精彩。村民们或站或坐,或笑或叹,彼此间的距离在这一刻被无限拉近。这不仅仅是一场戏曲的盛宴,更是袁家岭人情感交流的纽带,是传承与发扬乡村文化的重要时刻。

  夜深了,花鼓戏也演完了,戏台上的灯光渐渐暗了下来,村民们意犹未尽,纷纷表示明天还要继续来看。在欢声笑语中,那份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在每个人的心中生根发芽,成为袁家岭村新的一年里最温暖的开始。

  在这片充满乡土气息的大地上,戏曲不仅是文化的传承,更是连接过去与现在,男人与女人,老人与孩子的情感纽带。戏台上的演出虽接近尾声,但那份热闹与欢乐却久久不散去。村民们依依不舍地离开,心中却已种下了新一年的希望与梦想。这一天,因为这一场戏,袁家岭变得更加温馨、更加让人难忘。而这样的传统习俗,不仅让乡村的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还让中华传统文明在代代相传中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当然,这一切还会在未来的岁月里,持续滋养着这片土地上的每一个人。

图片

  袁青山每回看戏都是坐在最前排,手里握着从家里带来的热茶,眼神里满是怀念。年轻时,他也是部队里的戏班的一员,如今虽已年迈,但那份对戏曲的热爱却从未减退。他回家后给侯大娘讲看戏的事情,说台上的演员的嗓子是如何厉害,动作是如何如何专业,还给侯大娘讲述这些花鼓戏背后的历史与文化。

  可是,侯大娘说了一句:“有什么好看的啦,一年演几回,年年唱的都是现的……”

  “嗯咯婆娘,当然都是现的啦,哪里有那么多的新戏呢?嗯以为是喝蛋汤哦!冇那么容易呢……”

  侯大娘“嗯”了一声。

  袁青山突然一拍大腿,说:“好,我来给嗯来段新鲜的……”

  “劝千岁刹时休出口,老臣与主说从头。刘备本是靖王的后,靖帝玄孙一脉留。他有个二弟汉寿亭侯,青龙偃月神鬼皆愁;白马坡前斩颜良延津诛文丑,在古城曾斩过老蔡阳的头。他三弟翼德威风有,丈八蛇矛惯取咽喉;鞭打督邮他气冲牛斗,虎牢关前战温侯;当阳桥前一声吼,喝断了桥梁水倒流。他四弟子龙常山将,盖世英雄冠九州;长坂坡救阿斗,杀得曹兵个个愁。这一班虎将哪个有?还有诸葛用计谋……”

  只见袁青山一口气唱得不得脱息,侯大娘赶忙叫他打住:“嗯唱的是么子东西,气都吸不过来,快莫唱哒,算哒,莫哈到别银哒……”

  袁青山这才停了下来,洗脚睡觉去了。

  也许,浓浓的年味就是在这孩子们漫长的期盼与大人们繁复的准备中显现出来。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人们忙碌了一年,经历的事情就像春夏秋冬的天气一样,有阳光明媚风和日丽的早晨,当然就有风雨交加电闪雷鸣的夜晚,一路走来是多么不容易。这个时候才想起老祖宗为什么叫春节作年关——一年的关卡!是啊,在这关卡上,是何其危险啊,对于日子难过的家庭来说,甚至可以用可怕来形容。而对于日子好过的家庭来说,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挑战,小心才能驶得万年船啊!俗话说“人无远虑,必有近忧”,现在的好与不好都是暂时的,就像后脑壳的头发一样,只能摸得着,不能看得着,谁又能预料到未来的日子呢?

  其实我们生活在这个世界上,除了生与死,还有什么事情算得上大事呢?

  人争一口气,马争一口草,人死不如赖活着啊!活着真是好呀,活着你才可以看着这风起云涌的世界,活着你就能感受这多姿多彩的生活。活着也是何等幸运啊!俗话说:“八十岁的公公打堤篙,一日不死要柴烧。”活着不光要获得一些必要的生产生活材料,还有待人接物、做事处世等,这些方面在生活当中也占很重要的一部分。

  经历了一年四季,人们暂得空闲,整理一年的收成,将自己的劳动成果化为享受物的时候,该是何等自豪与幸福呀!过年也就成了人们犒劳自己或者感谢别人的时候,当然那些在清苦的生活中望眼欲穿的孩子,看到这日积日厚的年货,自然也是更加幸福和快乐了。

  所谓“痛,并快乐着”,也许这就是生活的全部。在城市里的人们不用经历农村发生的点点滴滴,他们走到商场就有衣服买,走进酒店就有饭吃,但是农村这些身体力行的传统和工序,自己一手一脚地去做的话,得到的不仅仅是原汁原味的食物,更有我们老祖宗留下的智慧和故事,让我们感受到劳动是一种思考,一种快乐,一种收获!

  经历的是过程,享受的是成果,收获的是经验,留下的是记忆,沉淀的是文化。此时的袁家岭沉浸在幸福的海洋里。

继续阅读:第6章 俊杰长阳入梦幻 明生龙山

使用键盘快捷键的正确方式

请到手机上继续观看

袁家岭

微信扫一扫打开爱奇艺小说APP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