灯会结束的几天后,李牛从田庄回来报信:“老爷,庄子上那些优化薯类长势太好了!藤蔓爬得满地都是,周围农户都来看稀奇呢!今早我还逮着两个想偷挖的。”
宋金秋兴奋的搓手:“我就说这种子不一般!得加派人手看着点。”
宋青阳在记录着:“制糖的火候还得再琢磨,安沐,你上次说分次熬煮的法子我试了试,确实能好些。”
宋老头满意的捋胡须:“看来这田庄是买对了,往后可以多置办些田地。”
赵氏忙问:“那庄子上的院子够住吗?要不再添置些家具?我看还缺个梳妆台。”
吴氏笑道:“娘,够住的,前几日我才去收拾过,家具都齐全着。”
孙氏细声说道:“被褥也都晒过了,还熏了安神香。”
这时,前院传来马蹄声,是萧钰逸的信到了,信上除了日常的问候之外,还提及到军械调查有了突破,但关键小吏意外身亡,不过线索虽断,方向却更明确了。
宋瑞峰看完信,对妻子道:“这小吏死得蹊跷啊。”
旁边等消息的宋安宇皱眉:“线索断了,方向却更明确,爹,这点也很蹊跷啊,莫非是有人在欲盖弥彰?”
绣架前,宋季春担忧的抬起头:“会不会有危险?咱们可得当心些。”
李实放下手中的账本:“咱们多加小心,以后进出货的物都要仔细检查。”
李承志提议:“不如在庄子上也多安排些人手?我可以带几个伙计去帮忙。”
李淑婉连忙点头:“我也可以帮着留意京城里的风声,近日有些官家小姐总来铺子里打听些消息。”
挑拣着药材的苏老头缓缓道:“凡事谨慎为上,这几日我多配些防身的药。”
在一旁帮忙的陈三罐拍拍胸脯:“我可以多配些防身的药粉,洒在庄子四周。”
柳文渊掐指一算:“近期宜守不宜攻,静观其变为好,不过在下看来,宋家运的势正旺,倒也不必过于忧心。”
就在宋家人商议之时,京城漕运码头已经闹开了锅。
户部指派周正负责一批重要漕粮的验收入库,这本是寻常公务,谁知却出了大岔子。
“周大人,您这也太较真了吧?”李侍郎指着打开的粮袋皮笑肉不笑,“漕帮的弟兄们千里运粮,难免会有些损耗,这几袋陈化粮掺在里面,睁只眼闭只眼就过去了。”
旁边漕帮的小头目李老三抱着胳膊一脸蛮横:“就是!咱们风里来雨里去的,容易吗?这点小事也值得大惊小怪!”
周正抓起一把粮食,任由掺着的沙石从指缝漏下,他脸色铁青:“陈化粮也就罢了,这沙石是怎么回事?这是要给边关将士吃的粮,还是给牲口吃的料?”
李侍郎讪笑:“周大人言重了,不过是些许沙土,筛筛就干净了。”
“筛干净?”周正冷笑,“李侍郎说得轻巧,这一船粮要是都这个成色,筛出来的沙石怕是能堆成小山!”
李老三不耐烦的跺脚:“咱们漕帮运粮十几年,从来都是这个规矩!周大人要是看不惯,大可另请高明!”
三方人在码头僵持不下,周正寸步不让,李侍郎阴阳怪气,李老三骂骂咧咧。
最后还是周正强行给扣下了这批问题粮,但接下来该如何处置,却让他一时愁眉不展。
消息很快传到宋家。
胖虎溜进宋家后院,上气不接下气的找到了正在打理药圃的宋安沐:“宋小姐,出事了!我们家大人在码头跟人杠上了!”
宋安沐连忙唤来家人商议,不一会儿,宋家都聚到了花厅。
听完事情经过,宋瑞峰当即拍案:“岂有此理!这等蛀虫,竟敢在军粮上动手脚!”
苏明华担忧道:“周大人的性子刚直,只怕要吃亏,那些人既然敢在军粮上做手脚,必定是有所依仗的。”
宋老头皱眉捻须:“这事咱们得帮才行啊,老大,你可有什么法子?”
“我去查查漕运律例,定要找到依据。”宋瑞峰立即起身。
宋安宇赶忙叫住他:“我有个主意,可以设计个抽样检查的法子,随机取些粮袋查验,算出掺假的比例,有了确凿数据看他们还怎么狡辩!”
宋金秋撸起袖子:“我和老三带些人去码头盯着,免得漕帮的人耍花样!”
宋青阳点头:“就说是去学习漕运流程,暗中保护周大人和那些问题粮。”
赵氏忙道:“那你们多带些人手,漕帮那些人凶得很!可得当心些。”
吴氏喊道:“对!让雇工们都换上整齐衣裳,显得咱们是正经去办事的。”
孙氏起身:“我准备些点心和茶水带去,码头上辛苦。”
宋季春也出主意:“要不要带些伤药去以防万一?”
李实也跟着起身,对宋金秋道:“我随你们同去,多个人也好多个照应。”
李承志主动请缨:“爹,我也想去见识见识。”
李淑婉在准备着茶水点心:“这里有些薄荷糖,能提神醒脑,可以给周大人带去。”
柳文渊摇着扇子:“在下方才起了一卦,此事虽有波折,但终能化解,不过码头上煞气重,还是多带些人手为好。”
说干就干。
宋瑞峰直奔翰林院书库翻找相关的律例,宋安宇拿着纸笔设计抽样方案。
宋家兄弟和李实父子在后院点了二十来个精壮雇工,浩浩荡荡的往码头去。
一行人到了码头,宋金秋上前对周正拱手:“周大人,我们听说您在这儿验收漕粮,特带人来学习观摩。”
宋青阳笑道:“家父常说,为官要体察民情,我们想来见识漕运流程。”
周正立刻猜到宋家人的意图,他点头道:“你们来得正好,这边正需要人手。”
李侍郎见状脸色微变:“你们这是要插手公务?”
宋金秋咧嘴一笑:“这位大人说的哪里话,我们就是来学习学习的,来来来,弟兄们,帮周大人把粮袋码整齐些!”
雇工们训练有素的散开,他们看着是在帮忙,其实是将问题粮围得严严实实。
那边宋安宇已经开始工作,他随机选取粮袋开袋取样,仔细分拣出好粮,陈化粮和沙石,一一称重记录。
李老三想上前阻拦,却被宋金秋一把拦住:“李老大,让他们查,要是粮食没问题,查清楚了也好还漕帮一个清白不是?”
宋青阳在一旁温言道:“李老大放心,我们家做事最是公道,若是粮食没问题,必定会还漕帮一个清白的。”
李实带着李承志在一旁协助记录,李承志细心的将每袋样本编号登记。
不到一个时辰,宋安宇就算出了结果:“抽样显示,掺假比例高达两成!其中陈化粮占一成半,沙石占半成!”
这时宋瑞峰也赶了回来,他手里捧着几卷文书:“根据漕运律例第三章第七条,漕粮验收若发现掺假可全数退回,损失由承运方承担!另外,根据户部则例,若掺假超过一成,承运方还需赔偿三倍损失!”
这下证据确凿法理分明,李侍郎顿时哑口无言。
消息传到雍王府和周严耳中,两边都派人来过问,在各方压力下,李侍郎只得认栽,漕帮也不得不更换合格粮草,事后听说李老三被漕帮按帮规重责了三十棍。
宋家众人回到府中,赵氏赶紧迎了上来:“都没事吧?可担心死我了!”
吴氏忙着给丈夫倒茶:“快歇歇,码头上风大,别着凉了。”
孙氏帮宋青阳拍去身上的灰尘:“当家的辛苦了。”
宋老头满意点头:“这事办得妥当,既帮了周大人,又没落下把柄。”
风波过后,周正在回衙门的路上,偶遇秦娘子。
“周大人。”秦娘子含笑招呼,“听说您方才在码头为民请命,真是令人敬佩。”
周正讶异:“秦娘子消息倒是灵通。”
秦娘子从书篮取出一册书:“这是漕运疏议,算是孤本了,或许对大人有用,坚持原则不易,望大人继续保持这份初心。”
周正心中感慨的接过书:“多谢秦娘子了,这书甚是珍贵。”
秦娘子微微一笑:“书就是要给懂它的人读,才不算埋没了。”
……
夜色渐深,宋家书房里,宋瑞峰和周正对坐饮茶。
“这次多亏了你们。”周正感慨道,“若不是你们及时相助,这事还真不好收场。”
宋瑞峰摆手:“分内之事。只是经此一事,柳尚书那边怕是更要记恨了。”
周正凛然道:“邪不压正,他们越是如此我越要查个明白。”
窗外明月高悬,各院的灯火依次熄灭,唯有书房灯还亮着,映出两个为民请命的身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