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然,加了这道工序后,苍蝇明显少了,鱼干在海风和烈日下,也慢慢的变干变硬,散发出诱人的咸香味,没有再出现预料中的腐败变质了。
接着他们又试做了一小缸虾酱,把洗净的小虾捣得碎碎的,再按比例加盐,装入彻底清洗烫晒过的陶缸里,密封得严严实实的,放在阴凉处等着发酵。
“每天打开搅拌一下透气,”宋安宇提醒,“但不能搅拌太多,一天一次就行。”
“知道了,我记住了。”林老大点头。
除了鱼干和虾酱,苏明华还提议大家试试看制做鱼露。
“把那些小杂鱼加盐腌制,时间长了会出汁水,那汁水就是天然的调味料。”
“这个俺们没听说过。”张大嫂说。
“这个有些地方常用,做菜的时候放一点会特别鲜,”苏明华解释道,“不过这个需要的时间更长,得几个月才行。”
宋瑞峰还琢磨着盐的问题,这几天他观察下来,发现当地渔民用的盐大多比较粗糙,里头的杂质还多,颜色也不够白。
“要是能改进晒盐的方法,做出更细更白的盐,那价格肯定能卖得更好。”
“俺们这晒盐就是挖几个坑,把海水引进去,等着太阳晒干,”林老大说,“有时候风大,沙子也飞进去,盐就不够干净。”
“那可以试试用细一些的过滤,”宋安宇建议,“还有晒盐的池子可以垫上干净的席子或者布,这样沙子就进不去了。”
在等待的日子里,大多数渔民还是没抱太大希望,只觉得这些好心肠的外地人愿意折腾就折腾吧,反正也不损失啥。
“能成就好,不成也没关系。”其他渔民私下议论。
但林老大和几个参与的渔民却很是上心,每天都要去看看晒的情况,还按照宋家人教的方法,定时给虾酱透气搅拌。
过了十来天,那批试验的鱼干已经晾得硬邦邦了,颜色金黄金黄的,拿在手里很是沉手,还散发出一股浓郁的咸香。
“这颜色看着不错啊!”宋安沐看着一排排金黄色的鱼干,很有成就感。
林老大掰了一点放进嘴里嚼了嚼,下一瞬间他的眼睛就亮了:“嘿!神了!这味儿正!咸淡刚好,还越嚼越香,一点怪味都没有!比俺们以前弄的好吃多了!”
“真的?我也尝尝!”其他闻讯赶来的渔民也纷纷品尝,对这味道赞不绝口。
“这下可有出息了!”
“是啊,这样的鱼干拿到镇上去,肯定能卖得好价钱!”
连那些之前不太相信的老渔民也围了过来,他们啧啧称赞:“这法子真灵!俺活了六十多岁,没见过做得这么好的鱼干!”
又过了几天,那缸虾酱也到了日子。
林老大有些忐忑的打开密封,一股醇厚的咸鲜味道扑面而来,一点都不呛人,酱体呈现红润的色泽,粘稠也适度。
“这闻着就香!”看到成品的样子,林老大激动的整个身体都在颤抖。
他用干净勺子舀出一点点,蘸着尝了尝,那味道鲜美无比,空口吃略咸,但绝对是个下饭拌面的好料!
“好酱!真是好酱!”尝完味道,林老大更是激动不已,“这味儿真是太正了!拿去镇上酒楼,肯定被抢着要!”
张大嫂也激动得不行:“这要是多做一些,那一年的盐钱都能赚回来了!”
这消息很快在小镇上传开。
原本观望的渔民们也坐不住了,纷纷跑来询问具体的做法。
宋瑞峰看大家兴趣高涨,便笑着对围过来的渔民们说:“看来这几个老法子还有点用,要是大伙觉得还行,我们可以把这套简单的操作流程都告诉大家,不难学。”
“那太好了!宋先生您真是好人!”渔民们纷纷高兴的说道。
接下来几天,宋家人就在海边当起了技术指导,手把手教大家处理鱼虾,调配盐水,搭建晾晒架。
渔民们学得很是认真,遇到不懂的地方就问,很快就掌握了要领。
“以后你们要是晒出了好的鱼干虾酱,或者捕到了特别好的海货鲜货,可以托人捎个信,到临安城留下镇梧桐里的留香居里,我们愿意长期收,价格肯定比你们卖烂掉强,也比那些鱼贩子公道。”
“真的?”林老大不敢置信。
“当然是真的,要是谁家想多做点但一时本钱不够,比如需要多置办点竹匾大缸什么的,我们也可以先支点定金给你们当本钱,以后用货抵就成了。”
这话可是实实在在说到了渔民们的心坎上,能减少浪费,把本来要扔掉的东西变成钱,还能多笔稳定的收入。
谁不愿意?
当下就有七八户人家围着宋瑞峰,都表示想赶紧学着做。
“宋先生,您什么时候教我们?”
“就是啊,我们家也想学!”
……
海滨度假结束,宋家人要回去了。
临走那天,好些渔民都来送行,林老大和几个领头的人更是拉着宋瑞峰的手说了好多感谢的话。
“宋先生,您这次来,真是俺们的大恩人!”林老大感激地说,“要不是您,俺们还在为那些烂掉的鱼虾发愁呢!”
“哪里的话,咱们是互相帮助,你们以后有了好货,记得给我们留着啊。”宋瑞峰拍拍林老大的手背回道。
临行前,渔民们还凑了一些当地的特产,非要让宋家人给带上。
除了试验成功的鱼干和虾酱,还有一些当地特有的海菜干紫菜,以及他们精心挑选的几颗又大又圆的珍珠。
牛车上,除了来时的行李,又多了好几大包用干荷叶包好的试验成功的鱼干,好几罐密封严实的虾酱。
还有一小袋他们跟着渔民学的,用干净海水晒出来的雪白细腻的盐。
“这一趟的收获可真不少!”苏明华看着那满车的东西,不由得感叹着。
李牛把车赶得稳稳当当,他们一路顺利的回到了留下镇。
钱娘子带着春妮和秋菊,早就把家里和铺子收拾得干干净净,出来迎接他们。
“主家回来了!”钱娘子笑脸相迎。
“家里都好吧?”苏明华关心的问。
“都好都好!”钱娘子一见到苏明华就不停的汇报,“这几天留香居和甜沁斋的生意一切都正常,义塾的孩子也乖,张寡妇照顾得细心周到,没出一点的岔子,还有胖虎大人来过两回,说是周大人想问问您们什么时候回来。”
宋瑞峰把带回来的海货干货分出来几份,让李牛给周正,青山书院的夫子,还有王校尉各送了一份去尝尝鲜。
“这些都是咱们亲手制作的,让他们都尝尝看。”宋瑞峰吩咐着。
没过两天,反馈就陆续回来了。
周正让胖虎捎来口信,说那鱼干蒸过后下酒甚好,吃着风味独特,询问是否还有更多,王校尉更是直接骑马跑到留香居门口,嗓门洪亮的问那虾酱还有没有。
“宋老弟!那虾酱真是太香了!拿来炖炒菜拌饭,让我手下的兵蛋子们吃饭都抢疯了!”王校尉忍不住舔了下嘴唇,“你们要是还有,我全都要了!”
连青山书院那位一向严肃的老夫子,都摸着胡子,对宋瑞峰夸了一句那海盐“味道纯正,颗粒均匀”。
他还询问这盐是从哪里来的。
“看来大家都很满意。”苏明华笑道。
更让人惊喜的是,县城里几家大酒楼的掌柜也闻风而来,想要订购海货干品。
又过了些日子,萧钰逸的回信也由驿卒送到,由王校尉送了来。
除了照例的问候外,信里还特意提到了收到海边特产的高兴和感谢,尤其是那虾酱,他表示家母品尝后亦颇为喜爱,还询问是否能长期供应一些。
“萧世子总是这么客气。”宋瑞峰笑着说道。
接着,萧钰逸的笔迹稍顿,那语气转为稍显正式,提醒着宋瑞峰,秋闱之期渐近,望他勿懈勿怠,盼他再进一步,早传佳音,字里行间透着关切和期待。
“看来得抓紧时间复习了。”宋瑞峰收起信,神情认真起来。
夜晚的空间里,一家人围坐着,盘点这次海边之行的收获。
不仅仅是玩得开心,大伙儿还见了世面,更重要的是,好像又为这个家,为留下镇,甚至为那些遥远海滨的渔民们,打开了一扇新的小窗。
“等林老大他们的鱼干虾酱产量稳定了,咱们留香居就能添好几道新菜了,”赵氏已经开始兴致勃勃规划新菜单,“海鲜焖饭,虾酱蒸肉,鱼干烧冬瓜...”
“晒盐的法子要是能再琢磨得更透,找到更高效的办法,说不定真能成一条不小的财路。”苏老头沉吟着,脑子里已经开始勾勒简易盐田的草图。
宋安沐摆弄着她用贝壳和海螺做成的风铃,叮咚作响:“以后咱们可以去海边多进点货,说不定还能发现别的宝贝!”
“对啊,海边的东西咱们内陆人都没见过,新鲜得很。”宋老头也点头。
宋安宇看着空间里似乎又充盈了一点的积分,心里琢磨着那包耐旱的沙地薯种子,思考着下一个能在合适时机,拿出来的好东西会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