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安城的日子渐渐安稳下来。
宋家上下,在经历过一场大风大浪之后,每个人都像是被重新淬炼了一番,变得更加坚韧,也更加珍惜眼前的平静。
然而那种经历战火的紧张感,却不是一朝一夕间就能完全消散的。
偶尔夜深人静,总有人会梦到那些刀光剑影,或是饥民遍野的凄苦景象。
这天,用过午饭,全家人围坐在院子里的葡萄架下乘凉。
微风习习,带来初夏的芬芳。
宋安沐看着大家脸上带着笑意,但眉间总有挥之不去的疲惫,她心中一动。
“那啥…咱们好久没出去走走了吧?”她突然开口。
苏明华手里拿着扇子轻轻摇着,闻言一笑:“是啊,你爹这几天都快把书房的地板磨穿了,哪有功夫出去?”
她说着,瞟了一眼正捧着书本在装模作样看的宋瑞峰。
宋瑞峰放下书,苦笑道:“你别打趣我了,会试在即,我这哪敢放松啊?”
宋安沐凑到苏明华身边:“娘,我觉得咱们应该出去散散心,刚好这季节也到夏天了,咱们要不再去一次海边?”
这个提议让苏明华有点子心动,她也觉得这阵子家里人的神经都绷得太紧,确实需要好好的放松一下。
她看向宋瑞峰问道:“老宋,安沐这提议你觉得怎么样?”
宋瑞峰摸着下巴思索:“海边啊…倒是可以,不过我还要准备会试,现在去是不是太耽误时间了?”
宋安宇手里把玩着一个小木块:“爹,我看你再这么闷在书房里,也该闷坏了,劳逸结合,才能事半功倍嘛,再说咱们这次可以找个远一点的地方,听说东海之滨的望海镇风景更美,物产也更丰富。”
他这一开口就说到了点子上。
宋瑞峰听了也觉得有道理,他最近确实感觉有些头昏脑胀,效率不怎么高。
“望海镇?”宋老头在旁边抽着旱烟,听到这个也来了兴趣,“那地方可远得很,得走十来天的路吧?”
“是啊爷爷,”宋安沐直起身说,“咱们就去远一点的地方,可以看看沿途的景色风光,尝尝各地的小吃,多有意思啊!”
赵氏在旁边嗑着瓜子,听了也觉得不错:“我看行!这家里啊,是得好好透透气了,天天忙着铺子的事,人都快生锈了,不过,咱们去玩了,那铺子怎么办?”
苏明华笑道:“娘放心,到时候咱们去雇个信得过的掌柜,这次咱们出去,就让掌柜照看着,遇到大事,再派人去通知。”
宋金秋也来了精神:“那敢情好!我这膀子,都快没地方使劲了,咱们这次去海边,能不能多打点鱼回来啊?”
“当然能啦!”宋安沐笑道,“咱们这次去可不光是玩,还要多瞧瞧当地有没有什么新鲜的物产之类的,带回来改良一下。”
苏老头也捋着胡子点头:“老夫这把骨头,也该活动活动了,出去走走,看看各地风土人情,对医术也有裨益。”
陈三罐一听宋安沐说要出去走走的时候,眼睛就已经在放光了:“好啊好啊!我觉得这个提议非常好!我支持!”
他一想到美食,口水都要流下来了。
柳文渊摇着扇子,捻须一笑:“在下掐指一算,这次出行是大吉!有贵人相助,且物产丰饶,在下也想随行,沿途摆摊算卦,多少也能为诸位补贴些路费。”
全家人都笑了。
柳文渊的卦虽说偶尔不太准,但他为人有趣,也挺招人喜欢。
“好啊,柳先生要一起去,那就更热闹了。”苏明华爽快的答应了下来。
最终,大家一致决定,就去望海镇!
这次出行,规模可比上次大多了。
除了宋家老小,钱娘子和狗剩如今也住在宋家,由宋家照料,这次也被邀请一同前往,算是让他们散散心。
春妮和秋菊作为宋家的丫鬟,自然也要跟着一起去,李牛和他爹也跟着帮忙。
宋瑞峰还特意挑了几个忠厚可靠的伙计,让他们一同前往,一来可以帮忙打理杂事,二来也算是给他们的工作福利。
这么算下来,足足有二十多人。
接下来的几天,宋家忙得热火朝天,开始为这次长途旅行做准备。
首先是规划路线。
宋安宇拿出他从杂货铺带回来的几份简易地图,摊在桌上,和家人一起研究。
“从临安到望海镇,得先往南再往东,中间会经过好几个州县,咱们最好选择官道,比较安全。”宋安宇指着地图说。
宋瑞峰点头:“嗯,沿途的食宿,也要提前打听好,这次人多,不能像上次那样随意了。”
苏明华在准备沿途的干粮和物资。
她让春妮和秋菊带着女眷们,做了不少的肉脯点心和腌菜,又准备了足够多的水,和一些简单的药材。
“对了,咱们这次去不能白去。”宋瑞峰突然说,“沿途遇到一些地方上的官员或者富商,咱们也要备些礼物以备不时之需。”
这是他做生意的经验,也是他在现代摸爬滚打几十年学到的世故。
宋安沐在构思她的新菜谱和手作,望海镇肯定有许多的新鲜海产,到时候她就可以大展身手了。
期间她还画了一些草图,有改进渔网的样式,也有加工贝壳的工具,她想着等去了海边,或许能用得上。
“安沐,你画的这些是什么?”苏明华看着女儿画的奇形怪状的图纸,有些好奇。
宋安沐解释道:“娘,这是我在想,去了海边,捕鱼要是能更省力,贝壳也能做出更多花样,那该多好啊!”
她心里盘算着,要是能把现代的渔业工具和海洋工艺品结合起来,说不定又能开辟一条新的财路。
墨玉被宋安沐抱在怀里,享受着她的抚摸挠肚。
租赁马车也是个大工程。
宋瑞峰找了相熟的镖局,租了五六辆宽敞结实的马车,还请了几位经验丰富的老镖师随行,以确保路途安全。
三天后,准备妥当。
一个阳光明媚的清晨,宋家的马车队浩浩荡荡的从临安城出发了。
周正和胖虎听说后亲自来送行,他拍着宋瑞峰的肩膀,语重心长的说:“宋兄,此去路途遥远,一切当心,待你从望海镇归来,咱们再把酒言欢!”
宋瑞峰拱手:“多谢周大人挂念!大人保重,我等定当平安归来!”
胖虎在和宋安宇告别:“安宇,你可要多带些好吃的回来啊!”
宋安宇笑着说:“虎哥放心,少不了你的!绝对给你带多多的!”
车队缓缓驶出城门,沿着官道一路向南,大家心情放松,欣赏着沿途的风景。
一路上,小桥流水,白墙黛瓦,杨柳依依,时不时还能看到渔舟唱晚的景象。
孩子们坐在马车里,时不时的就掀开帘子,发出阵阵的惊叹声。
“你们看那只小船,好小啊!”元冬指着河里的小渔船叫道。
“这叫乌篷船,江南特有的。”宋瑞峰笑着解释。
宋安沐时不时拿出纸笔,记录下沿途看到的新奇事物,或是画下美丽的风景。
陈三罐像个好奇宝宝,只要马车一停下,他就往路边跑,眼睛四处搜寻着。
“苏大夫您看看,这是什么草?闻着味道怪怪的。”
他手里拿着一株不知名的野草,献宝似的跑到苏老头面前。
苏老头接过闻了闻,又仔细辨认了一番,这才说:“这是马齿苋,无毒,可食用。”
陈三罐听说无毒后立刻眉开眼笑:“嘿嘿,那我尝尝!”
他说着就要往嘴里塞。
“等等!”苏老头赶紧制止,“虽说是无毒,但也要洗净了再吃!”
陈三罐不好意思的挠挠头,然后乖乖的跑去河边清洗。
他现在不会像以前那样胡乱吃,每次吃野果野草,都会先拿给苏老头确认。
这习惯倒也让大伙儿省心不少。
柳文渊一路上靠着摆摊算卦,也赚了不少的零花钱。
他的算卦摊子往往在人多的小镇或者村口,身上穿着一身灰布长衫,拿着一把破旧的折扇。
“这位夫人,我看你印堂发黑,近日恐有血光之灾啊!”他故作深沉。
那妇人被这一番话吓得脸色发白,赶紧掏钱求卦。
柳文渊收了钱,又故作玄虚的指点一番,说了些模棱两可的话,虽然每次都不是算的很准确,但好歹也糊弄过去了。
不过他算命的钱,倒是实实在在的进了宋家的公账,补贴了路费。
每晚投宿客栈,宋安沐都不会闲着。
她会拿出纸笔,将白天看到的奇特渔具或者贝壳首饰的构想画下来,然后拉着宋安宇跟她一起研究。
“安宇你看,要是把渔网的网眼做得更小一点,是不是能捕到更多的小鱼小虾?”
宋安沐指着图纸。
宋安宇埋头研究沿海地区的舆图和气候:“姐,我看望海镇那边的海域,好像是深水区,鱼类资源应该很丰富,不过海边的气候多变,咱们还得注意防范风浪。”
没去过海边的人听宋家女眷讲着海边的故事,他们眼中充满了对大海的向往。
墨玉也被带了出来,它大部分时间都窝在宋安沐的怀里或在马车的角落打盹。
沿途遇到一些特殊的植物或矿石,宋安沐都会悄悄将它们收进空间,作为样本给储存起来。
墨玉也会适时提醒她,哪些东西可能有价值,哪些地方需要注意。
而萧钰逸因回京述职没能同行,但他的信件却一路追随着他们的马车。
每到一个驿站,总会有驿卒将一封盖着私印的信件送到宋瑞峰手中。
信里,萧钰逸除了关切宋家人的行程安全,还会询问沿途的风土人情,甚至还推荐了望海镇的一位友人。
“宋兄,望海镇有我一位故交,名叫宇信,为人正直乐善好施,若有需要可持此信前往寻他,他定会鼎力相助。”
宋瑞峰念着信中的内容,心里对萧钰逸的细心周到感到了一丝暖意。
这一路走来,宋瑞峰将整个行程安排的井井有条。
从每日的行进速度,到沿途的歇脚点,再到夜晚的宿处。
他都提前规划的妥妥当当,确保所有人都能休息好,吃得饱。
苏明华则在各种琐碎事务上操持着,孩子们偶尔的吵闹,伙计们有些矛盾,她都能游刃有余的化解。
长途旅行过半,车队已经逐渐接近沿海区域,空气中开始有一股淡淡的咸腥气息,那是大海特有的味道。
“娘,我闻到大海的味道了!”宋安沐兴奋的掀开马车帘子,大声的喊着。
孩子们也纷纷探出头去,嗅闻着空气的味道。
宋瑞峰坐在最前面的马车里,感受着带有盐味的风,嘴角浮起一丝笑意。
“快了快了,很快就能看到大海了!”他大声对车队后面的人喊到。
众人闻言纷纷欢呼起来。
他们对即将到来的望海镇和那一片无垠的蓝色充满了无限的憧憬。
接下来的路程,在大家的期盼中,似乎也变得轻松了许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