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9章 冬学计划
念怀2025-10-06 22:003,004

  宋瑞峰没理会那些闲言碎语,他蹲身查看那些麦苗的根系和叶片情况,又捻起土壤看了看,宋安宇也有样学样,脸上装得一本正经。

  看完麦田,宋瑞峰又和闻讯赶来的林里正深入交谈,详细询问种植的细节,比如播种深浅、施肥浇水的时间次数等等。

  更重要的是,他更关心村民们冬天的生活怎么样,比如取暖的柴火够不够,粮食储存有没有困难,家里的牲畜如何安全过冬,有没有人家缺衣少食之类的。

  宋安宇在一旁看似漫无目的的溜达,踢着地上的雪块,实则他竖着耳朵倾听大人们的交谈,小脑袋瓜一直在转动着。

  听到村民们抱怨地窖储存红薯,容易被冻坏发芽,他就假装无意的插嘴,用小孩的语气说:“爹,我好像在那本讲奇闻异事的杂书里看到过,说有的人会把红薯放在沙子里,一层一层埋起来,就不容易坏啦?”

  听到有人说冬天想吃口新鲜菜太难,他就说:“书里还说,有人用透明的油纸糊个小小的暖房,像被子一样盖在菜上,大冬天也能长出小青菜来呢!”

  宋瑞峰立刻心领神会,接过话头,用大人们能理解的方式转述和解释:“安宇说的倒是提醒了我,有些古籍杂记中也提及,用干沙储薯可防冻防腐,至于冬日种菜,或许可以尝试搭建低矮的阳畦,以竹为骨,覆以透光性好的油布或厚纸,白日聚暖,夜间加盖草帘保温,或许可以提前收获些叶菜。”

  他尽量说得像是从古书上看来的,需要因地制宜改进的土法子,宋青阳等人听了,虽然觉得新奇,但听起来似乎有几分道理,都露出了感兴趣的神色,表示开春后可以试试。

  下午,宋安宇很快就和村里的孩子玩到了一起,他们在村里空地上堆雪人打雪仗,还试图去掏屋檐下麻雀窝,可惜太高了没成功,弄得一身泥雪,欢声笑语传得老远。

  李牛看到有村民在修理被冻坏了的锄头木柄,他主动上前帮忙,他力气大,又会些简单的木工活,三下五除二的就帮人修好了,赢得了村民的好感和感谢。

  宋瑞峰抽空和张大山,王婆等一些相熟的村民闲聊,更深入的了解村里的实际情况,和大家遇到的困难。

  他拿出随身带的小本子和炭笔,认真的记录下了不少的信息,比如谁家老人过冬棉衣单薄,谁家粮食可能撑不到开春,哪段村路一下雨雪就泥泞得无法通行等等…

  他们返回留下镇的路上,天色已近黄昏,牛车在暮色中吱呀前行,宋瑞峰和宋安宇坐在车里,小声讨论着白天的见闻。

  “爹,村里好多人家地窖就是挖个土坑,储存东西太容易坏了。”

  “嗯,得想想怎么改进地窖的通风和保温,我记得好像有换气甬道和草毡保温的书籍…”

  “还有啊,我看他们喂牲口的草料就是胡乱堆着,而且都发霉了。”

  “是啊,若是能搭建个简易的干草棚,防雨雪通风,能省下不少草料…”

  “那个大棚…嗯,阳畦要是真能成,冬天是不是就能经常吃到绿叶子菜了?”

  “理论上可行,但需要材料,还得试验,不能操之过急,得一步步来。”

  李牛安静的赶着车,偶尔插一句关于路况的话:“东家,前面有个大水坑,咱绕一下。”

  “坐稳喽,这段路有点颠。”

  晚上回到镇上后,俩父子把白天的见闻和记录详细的分享给全家人。

  大家听了都感慨不已,既为麦苗的长势高兴,也为村民生活的艰辛而触动。

  “看来光是给种子和肥水还不够,”苏明华沉吟道,“很多基础的东西太差了,储存保暖还有农具这些,都得想办法改善。”

  “是啊,”宋瑞峰点头,“我想着,咱们是不是可以先从太平村开始,一点点的来?先帮着把几户困难人家坏掉的地窖修一修,改进一下储存方法,或者琢磨那个阳畦,要是真能在冬天里种出菜来,那对大家可都是大好事。”

  赵氏虽然心疼钱,但也知道这是积德的好事,她嘟囔着:“帮衬乡亲是应该的,就是得算计着来,可不能把家底掏空了。”

  宋安沐兴奋的说:“我可以帮忙画图!画地窖怎么改,阳畦怎么搭!”

  连苏老头都说了句:“这事做得,不过得循序渐进,别冒进。”

  基建的念头,在这次下乡考察之后,变得前所未有的清晰和迫切起来。

  宋家人意识到,要真正帮助乡亲们过上好日子,除了提供优质的种子,还需要从更基础的农业设施,和生活条件入手。

  目标变得明确,先从改善太平村的农业基础和部分民生条件开始,一步步来。

  下乡考察结束,宋瑞峰父子俩收获满满,不仅深入的了解了村民的真实需求,也坚定了他们利用自身的知识,辅助村民进行小范围基建试验的想法。

  前方的路还很长,也很艰难,但至少,已经有了一个清晰的开端。

  隔天宋瑞峰就揣着他记录的小本本,去了县衙后堂找周正,咱们的县令大人刚处理完一桩邻里争水的小纠纷,正端着个大碗喝茶润嗓子,见他来了,扬扬下巴示意他坐。

  “周大人。”宋瑞峰行了礼,也没多客套,直接翻开本子,把在太平村看到的情况一五一十说了。

  说到那用了药水的麦苗在雪地里精神抖擞的样子,周正放下茶碗,听得挺认真。

  说到村民们地窖储存艰难,冬日缺衣少食的窘境,周正的眉头就微微皱起来。

  “…情况大致就是这样,”宋瑞峰合上了本子,“大人,光有好种子,这基础太差,好多东西跟不上增产也有限,我就想着能不能先从太平村试着弄一弄,比如帮着改改地窖,再琢磨琢磨冬天种点菜的法子。

  还有就是…村民们大多都不识字,不会算数,冬闲时候也没个事做,我就想,能不能办个冬学?教点最基本的,认几个字会算个简单账,以后卖粮卖山货也不至于吃亏。”

  周正手指头在桌面上轻轻敲着,他沉吟了一会儿:“办冬学想法是好的,教化百姓本就是官府应尽之责,只是县衙财税吃紧,以往也提过,但难以为继,你若愿意牵头自是好事,认字算数,乃至你所说的农事新法都于民有益,本官是支持的,若你有难处…或是需要衙门口行个方便的地方,只管开口。”

  他最后加重了语气:“但有一条,要循序渐进,莫要操切,更不可强逼,需得村民自愿。”

  有了他这句,宋瑞峰心里踏实多了,连忙应下:“大人放心,定是自愿为主慢慢引导。”

  晚饭后,一家人照例开会,宋瑞峰把办冬学的想法和周正的态度说了。

  “冬闲时候,村里老少爷们儿大多猫冬,除了扯闲篇没啥正事,大多瞪眼瞎,不识个字不会算个数,”宋瑞峰细细说道,“我就琢磨着在村里办个冬学,教教认字算数什么的,顺带也能讲讲咱们那种地的新法子,比如地窖怎么弄不容易坏菜,堆肥有啥讲究。”

  苏明华第一个赞成:“这主意好!扫盲是基础,脑子活了手才能更活络,就是这先生去哪儿找?教材咋弄?笔墨纸砚可都不便宜。”

  “我书院休沐的时候能去教,”宋瑞峰显然想过,“二弟三弟也跟着咱们认过些字,会点算数,都能搭把手,安宇也能当个小先生,他懂得不少,教那些娃娃启蒙绰绰有余。”

  宋安宇正拿着小棍在地上画算术题,一听这话他抬起头,挺起小胸脯:“包在我身上!保证让他们知道一加一等于二,绝不会算成三!”

  赵氏盘算着开销,有点肉疼:“这请先生…哦,自家倒是不用束脩,可笔墨纸砚不要钱?场地呢?总不能露天席地吧?这大冬天的,要是给冻坏了可咋整?”

  “娘,我跟林里正初步商议过了,”宋瑞峰早有打算,“村里那旧祠堂冬天闲着也是闲着,稍微收拾一下拢个火盆,就能弄来当学堂,笔墨纸砚是费钱,初期咱们可以先贴补点,我想过,以后凡是来听课的,不管大人小孩,每天下学每人发一小块甜饼或者一碗热粥,也算是个鼓励,甜甜嘴,也暖暖身子。”

  “甜饼粥水咱留香居就能做,成本也能控制,”苏明华接口,“就是得辛苦李牛,要定期赶车往回送一趟。”

  一旁的李牛听了没有二话,立刻点头应道:“东家放心,送东西这点事包在我身上,保证误不了事,不辛苦。”

  赵氏看看儿子,又看看媳妇,再瞅瞅一脸诚恳等着干活的李牛,心里那点不情愿到底拗不过一家人想做事的心气儿。

  她叹了口气,终是点了点头:“行吧行吧,你们几个都想得周全了,那就这么办吧,只是这开销可得仔细着点,能省则省。”

继续阅读:第310章 冬日暖意

使用键盘快捷键的正确方式

请到手机上继续观看

小农女空间:逃荒种田两不误

微信扫一扫打开爱奇艺小说APP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