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1章 秀才功成
念怀2025-10-14 10:094,013

  造纸的事有了希望,然而还没在村里开展全面试验,就被另一桩天大的事给硬生生挤到后头去了。

  眼瞅着春夏之交,天气是一日热过一日,院试的日子也一天天的逼近,像块大石头压在全家心头。

  这可是考秀才的正经关头,过了这一关,才算真正踏进读书人的门槛。

  这回没宋安宇什么事了,夫子让他多等几年,待把基础打稳了再下场。

  宋瑞峰则是把手里那些杂七杂八的试验全撂下,一头扎进书房那堆厚厚的书本里,直接两耳不闻窗外事。

  “爹,你歇会儿吧,可别把身子给熬坏了。”宋安沐端着一碗莲子羹走进书房,看着那双布满血丝的眼睛,心里直心疼。

  “没事,再看一会儿就歇,”宋瑞峰头也不抬,手里还在翻着书页,“这几道策论题,我总觉得还没把握透。”

  全家上下自然都跟着动起来,一切都以宋瑞峰考学为最紧要。

  苏明华简直是掏空了毕生所学,变着花样的捣鼓着吃食。

  每天天不亮她就起来,守着灶台,今天用文火慢炖老母鸡汤,油花被撇得干干净净,只留下清亮鲜美的汤水。

  “主家,这汤炖得真香,”钱娘子在旁边帮忙洗菜,忍不住夸道。

  “还得多炖一会儿,把精华都给熬出来才行,”苏明华轻声回到,“家里的几个爷们儿读书辛苦,都得好好补补。”

  明天又精心蒸上一碗嫩滑的蛋羹,滴上几滴香油,撒上些葱花。

  过几日又念叨着吃鱼聪明,让李牛特意去集市里买了条大鲜鱼回来熬汤。

  她恨不得一天喂宋瑞峰八顿,把所有的滋补心思都化在一粥一饭里。

  宋安沐主动包揽了督促两个堂弟功课的活儿,她把自己那股认真劲拿了出来,美其名曰提前演练当女夫子,实则是把两个皮猴子,给牢牢拘在书房的一角。

  “你们都给我安静点,不许大声喧哗,不许满院子疯跑,更不许去打扰你们大伯用功。”宋安沐板着脸说着。

  “知道了,安沐姐。”两人乖乖点头,连平时最皮的元序都老实了不少。

  她拿了绣绷在一旁看着,时不时抬头用眼神镇压一下蠢蠢欲动的两人,倒也维持住了书房那片小天地的清净。

  宋瑞峰这回是真下了死力气。

  天天关在书房里,除了吃饭睡觉,几乎所有时间都耗在了那几张书桌上。

  每天摇头晃脑的念书,铺开纸笔凝神写文章,写完了又涂涂改改,觉得不满意就团了重写。

  这压力一大,嘴上起了好几个焦干的燎泡,眉头也总是拧着个疙瘩。

  “别给自己太大压力,”苏明华晚上给他送汤时,拉着他到窗边透透气,手指轻轻给他按着太阳穴,“咱家现在的日子过得去,铺子的生意稳当,田里收成也好,不指望着你光宗耀祖,你就放轻松,就当是去试试水,历练历练就成。”

  “道理我都懂,就是…就是忍不住会心慌。”宋瑞峰叹口气,“这次不比上次,刷下去的人会更多,听说好些考了白头的童生都折在了这一关。”

  “你就尽人事,听天命,”苏明华打断他,语气轻松的道,“你就是心思太重,想得太多,今晚别看太晚了,早点歇着,养足精神比啥都强。”

  院试在府城举行,路途不算近,李牛又是提前好几天,赶着牛车去探了路,回来把一路的情况都打听得一清二楚。

  “我都看好了,从咱这儿到府城,哪里道路平坦,哪里需要绕行,哪里可以歇脚打尖,进城后哪家客栈干净便宜又离考场近,我都记下了。”李牛认真的汇报着。

  出发那天,天还黑沉沉的,远处天际才透出一丝鱼肚白,宋家院门就开了。

  李牛早已套好了牛车,车上铺了厚厚的干草和被褥,除了宋瑞峰和宋安宇,同车的还有镇上另外两个要去赴考的学生。

  “路上当心!别赶太急!”赵氏追出来扒着车辕,把一包刚烙好还烫手的油饼和几个煮鸡蛋硬塞进车里,“到了地方记得先找地方捎个信回来!考完了就赶紧回来,别在府城多耽搁…听见没?”

  “奶,您放心,我会照顾好爹的。”宋安宇乖巧的应着。

  牛车吱吱呀呀的走了,车轮压在土路上发出沉闷的声响,渐渐消失在晨雾里。

  留下一大家子人站在门口,望了许久才转身回去。

  府城果然气派,城墙高耸人来人往,几人找了间客栈住下。

  到了考试那天,考场外比上次还人山人海,全是等着进场的学子和送考的家人们,各种口音混杂在一起,嗡嗡作响着。

  搜检的衙役板着脸,眼神锐利,检查的程序一丝不苟。

  “爹你别紧张,正常发挥就好。”宋安宇在考场外轻声鼓励他。

  宋瑞峰深吸一口气,定了定神,提着考篮,随着缓慢移动的人流,一步步走进那森严狭小的号舍。

  一连几天答题做文章,都很是耗神费力,狭小的号舍里那是又闷又热的,蚊虫叮咬,吃的是冷硬干粮,喝的是白水。

  策论题目出得有些刁钻,宋瑞峰凝神思索,额上渗出细汗。

  忽然,他脑子里灵光一闪,想起以前现代看杂书时,瞄过几眼的治理观念,关于兴修水利,普惠百姓之类的。

  他心下一动,巧妙的将其包装成偶读某上古残卷所得之古人之思,谨慎的融入了自己的文章之中。

  等考完试出来,宋瑞峰整个人都瘦了一圈,他脸色发白,眼底下泛着浓重的青黑,脚步都有些虚浮。

  “爹!你辛苦了!”宋安宇赶紧上前扶住他,“感觉怎么样?”

  “还行吧,反正我是尽力了。”宋瑞峰疲惫的笑了笑。

  李牛把车赶到近前,把两位主子扶上车后,一路都把车赶得极稳当,尽量做到不颠簸,慢悠悠的回留下镇。

  等待放榜的日子最是煎熬。

  宋瑞峰表面看着平静,该去学堂上课就去上课,该回家看书就看书,但家里人都知道他心里提着呢,吃饭时常常吃着吃着就愣起神来,连苏明华变着花样做的饭菜,他似乎也尝不出太多滋味来。

  “老宋,你别想太多,至于结果如何,过几日就知道了。”苏明华安慰道。

  终于,放榜那日到了。

  是个大晴天,日头亮得晃眼。

  报喜的差役穿着红褂子,敲着锃亮的铜锣,吹着唢呐,热热闹闹的找到梧桐里宋家时,整个巷子都轰动了!

  “捷报!捷报!贵府老爷宋公讳瑞峰,高中院试第七名!恭贺宋相公高中秀才!”

  秀才!中了!还是第七名!

  宋家院子里一下子炸开了锅,赵氏先是愣住,像是没听清楚,待那差役又高声报了一遍后,她眼泪唰的就下来了。

  “中了!我儿中了!”她一边手忙脚乱的抹泪,一边又忍不住笑,双手合十的朝天拜了拜,“祖宗保佑!祖宗保佑啊!”

  苏老头使劲捋着胡子,连声对周围的人说:“好!好!总算没白辛苦!”

  宋安沐和宋安宇也欢喜得不知怎么是好,他们的眼圈都红了。

  元冬和元序两个小子,刚才还因为抢一块点心闹别扭,此刻都瞪大了眼睛,张大了嘴巴,看着被众人围住的大伯,眼神里全是震惊和一种懵懂的向往。

  白露被堂姐牵着,她小声问道:“安沐姐,大伯当上了秀才,是不是就能像周大人那样,可以当大官了?”

  宋安沐擦着眼泪,笑着摸摸她的头。

  一旁的柳文渊摇着折扇,捻着自己的胡子,一副“早有预料”的模样:“在下早观主家印堂发亮,文曲星动,此番高中,实乃命中注定,意料之中啊。”

  留香居的下人帮工,看完了热闹,也都个个喜气洋洋的。

  孙大膀嗓门最大:“哈哈哈哈!我就说咱们东家不是一般人吧!秀才公啊!以后铺子里的招牌更亮了!”

  李牛搓着手笑:“好事,大好事!”

  钱娘子用围裙擦着眼角,连连道:“老天有眼,好人有好报!”

  春妮和秋菊两个小丫头也挤在一起,兴奋的小声议论着。

  吴氏赶紧拿出早就准备好的好几串铜钱和红封,厚厚打赏了报喜的差役。

  “多谢各位差爷!都辛苦了!”陈三罐呲着大白牙,笑着说到。

  差役们掂着沉手的红封,笑得那是见牙不见眼,他们吉祥话说了一箩筐,才一脸心满意足的走了。

  消息比差役的马跑得还快。

  太平村里,宋老头正带着两个儿子在地头忙活,有村民气喘吁吁跑来报信。

  宋老头听完愣了片刻,随即脸上那深深的皱纹都笑开了:“好!好小子!不愧是我儿!给老宋家争光了!”

  另外两人也是与有荣焉,宋金秋忍不住哈哈大笑:“我就知道我大哥能行!”

  宋青阳笑着盘算道:“这下好了,咱家也是秀才门第了。”

  孙氏在家里听见消息,也替大伯哥高兴,她心里琢磨着给自家男人做些好吃的补补脑子,说不定哪天也能考个功名。

  村里人闻讯,也纷纷涌到宋家道贺,七嘴八舌的说着恭维话,什么“宋老爹您就等着享清福吧”,“宋老二宋老三你们也得加把劲啊”,一片的热闹非凡。

  林里正亲自上门,说着“咱太平村也出了秀才公,真是蓬荜生辉”之类的场面话。

  这消息传开后,留下镇的街坊邻居们也前来道贺,宋家决定大摆宴席庆祝。

  苏明华带着帮工下人她们,足足忙活了两天,几乎没歇脚,灶房里的火就没熄过,蒸炸煮炖,香气飘出去老远。

  “主家,要不要再添两个菜?”钱娘子问道。

  “再做几样甜点吧,孩子们爱吃,”苏明华擦了下汗,“这可是大喜事,不能怠慢了客人。”

  邀请的人也多,周正胖虎,还有偶尔出现的王校尉,青山书院的夫子,梧桐里相熟的邻居,太平村的林里正和张大山等村民代表,全都被请了来。

  就连孙牙人,赵大匠这些打过交道的人,也都捎去了信儿。

  宴席就摆在留香居门口的空地上,桌子板凳摆得满满当当,从铺子的门口一直排到了街边。

  天还没黑,人就差不多到齐了。

  周正果然亲自来了,他穿着常服,笑着对身穿新衫的宋瑞峰拱手:“恭喜宋兄!此番高中,实至名归!可见你平日学问扎实,厚积薄发!”

  “大人谬赞了,学生愧不敢当。”宋瑞峰连忙还礼,“全赖大人平日教导提点。”

  胖虎吃得满嘴流油,一手拿着鸡腿,一手冲着宋瑞峰直竖大拇指:“宋相公,厉害啊!真给咱留下镇长脸!”

  王校尉也哈哈笑着,嗓门洪亮,端着酒杯敬了宋瑞峰好几杯酒:“以后就是秀才相公了,可了不得!”

  宋家两姐弟都坐在孩子那桌,笑容满面的吃着奶香味十足的甜奶冻,旁边的元冬和元序看着被众多人围住,不断道贺的大伯,又低头看看自己面前的书本。

  他们眼神有点复杂,扒饭的动作都下意识的斯文了不少。

  热闹间,王校尉又笑着从怀里掏出个精致的长条木盒:“宋相公,还有这个!差点给忘了!这是世子特地派人,快马加鞭给送来的贺礼!他那边公务繁忙,实在抽不开身过来,千叮万嘱让我一定给带到!”

  宋瑞峰道了谢,接过木盒打开。

  里面是一套极上品的文房四宝,湖笔徽墨,宣纸端砚,样样都是精良,一看就价值不菲,底下还压着一封信。

  信上先是公式化的祝贺他高中秀才,赞扬其才学毅力,语句严谨得体。

  后面的笔迹墨迹略深,似乎是在犹豫要不要写,最后才下定决心添了一句:“多谢府上宋姑娘此前所赠点心,滋味甚好,家母品尝后亦颇为喜爱。”

  宋安沐正帮忙端着一盘刚出锅的糖醋鲤鱼过来,刚好瞥见了这句话,她耳朵尖微微的红了一下。

  随后假装没看见,一扭身走到另一桌去了,嘴角却悄悄弯起一个小小的弧度。

继续阅读:第322章 义塾想法

使用键盘快捷键的正确方式

请到手机上继续观看

小农女空间:逃荒种田两不误

微信扫一扫打开爱奇艺小说APP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