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2章 义塾想法
念怀2025-10-14 10:092,879

  宋家出了个秀才公这事儿,一连好几天,街坊邻居见了宋家人,那笑脸都格外的亲切热络,开口闭口都是“宋相公如何如何”,“秀才公家里怎样怎样”。

  “哎呀,苏娘子,恭喜恭喜!”一大娘在街上碰见苏明华,笑得眼睛都眯成了条缝,“你家相公真是出息了!”

  “哪里哪里,大娘您过奖了。”苏明华谦逊回道,但眉眼都带着掩不住的高兴。

  每天给他们送肉的王屠户,还特意挑了最好的肉给他们。

  “苏娘子,这块肉你拿去,不要钱,就当庆贺宋掌柜中秀才了!”

  “王大哥,这怎么使得?”苏明华连忙推辞。

  “使得使得,宋家出了秀才,我们脸上也有光啊!”王屠户乐呵呵的说道。

  更有平时爱在背后嚼舌根的李婆子,现在见了苏明华,那叫一个殷勤:“苏娘子,好看你家那位这书读得,真是咱们街坊的光荣!哎苏娘子!我家那小孙子能不能也跟着学学字?”

  宋瑞峰自己倒还稳得住,每日该去学堂上课就去,该回家看书就看书,但家里人都能看出来,他腰板挺得更直了,说话办事也更有几分底气。

  青山书院的老夫子们对他也更加的客气了,有什么学术上的事情,也愿意和他多讨论几句。

  “瑞峰,你这篇文章写得不错,见解独到。”老夫子拿着宋瑞峰新写的策论,频频点头,“继续这样下去,来年的乡试说不定真有希望。”

  “多谢老师指点,学生定会努力。”宋瑞峰认真回答着。

  这天晚上吃完饭,一家人没急着散,围坐在堂屋里喝茶消食,油灯的光晕黄温暖,照着每个人脸上轻松的笑意。

  “如今咱们家也算是在这留下镇站稳脚跟了,”宋瑞峰端着粗瓷碗,吹开水面上的茶沫,喝了一口后缓缓开口,“铺子生意不错,田地收成也好,安沐那甜沁斋眼看着也要开张了,我琢磨着,咱们是不是还能再做点其他的事?”

  “老宋,你还想做什么?”苏明华放下手里的针线,好奇的问。

  她手里正在给安置院的孩子们缝制棉衣,针脚密实而整齐。

  “是啊爹,你说说看。”宋安沐也停下手里整理账本的动作,看向父亲。

  她最近忙着筹备甜沁斋开张,每天都要试做各种点心和改良配方。

  赵氏抬起头插话道:“老大,咱家这日子刚安稳些,你可别又想一出是一出,折腾些费钱费力的营生。”

  她语气里带着对开销的天然警惕。

  在一旁的吴氏搭腔:“娘说的是,眼下咱们每日都要经营留香居,后头还有安沐的新铺子,够忙活的了。”

  苏明华接话,把话题引向公益:“娘,二弟妹,我倒是一直想着,安置小院那些孩子,看着怪叫人心疼的,狗剩现在身子好多了,可总不能天天在街上野跑,还有附近不少穷苦人家的娃娃,也是到了开蒙的年纪,却连个识字的机会都没有,前两天我遇到卖豆腐的王五,他说想让儿子读书,可是束脩太贵根本交不起。”

  “娘说得对!”宋安宇忽然抬起头,“我有个想法!要不咱们办个义塾吧?就像之前在村里办冬学那样,不过这次办个正经点的,就在镇上,让安置院的孩子和附近想读书又交不起束脩的娃娃们都来。”

  苏老头也放下手里的医书,捻着胡须说道:“这主意好,我在镇上这么久,见过太多孩子因为家里穷,就这么耽误了,有的孩子其实挺聪明,就是没机会。”

  一直在嗑瓜子的陈三罐听到这儿,赶紧说道:“办学堂?是好事儿啊!要是孩子们学了本事,将来能认药草,说不定还能帮我辨识些新草药呢!”

  安静品茶的柳文渊,此时也悠悠的开口:“善哉,兴办义学,教化蒙童,乃是积累阴德,福泽子孙之大善举,在下观主家眉宇间文气渐盛,行此善事,必能助益家运,绵延不绝。”

  他说得玄乎,但意思也是支持的。

  “这主意不错,”宋瑞峰点点头,先回应了赵氏的担忧,“娘您放心,办义塾不是为赚钱,是件功德事,如今我有了秀才的功名,办个义塾也算是回馈乡里,再说教书育人本就是读书人该做的事。”

  宋安沐立刻举手:“我赞成!我可以教他们做手工!编个小篮子扎个风筝啥的,好歹算是门手艺!”

  “那我呢?我能干啥?”宋安宇眨着眼睛问道,显然也很有兴趣参与进来。

  “你?”宋安沐笑着戳弟弟的额头,“你脑子活,可以教他们算数啊!还有那些纸的制作方法,也能教给年纪大点的孩子。”

  苏明华在心里盘算了一下,然后转向赵氏和吴氏:“娘,二弟妹,这主意确实不赖,咱家现在有这个名望,老宋又是个正经秀才了,开个义塾收点学生,旁人只有说好的,就是这地方和请先生的花销…”

  “地方好说,”宋瑞峰显然已经想过这个问题,“安置小院旁边那处空院子我打听过,比现在租的这个小院大不少,有三进院子,房主是个善人,听我说过有想办义塾的想法,说是愿意低价长租给我们,到时候只要稍微修整一下,再隔出两间敞亮的屋子做学堂就行。”

  “那先生呢?总不能光你一人顶着吧?虽说现在学生不多,可要是来的孩子多了,你忙不过来。”苏明华继续提问。

  “先生嘛,我先顶着,安宇放学了也能来搭把手,”宋瑞峰看向妻子,“你要是得空,也能去讲讲日常起居,卫生常识之类的实用东西,这些对孩子们来说,可比光读书有用多了,至于束脩嘛,咱们就象征性的收一点米粮或者柴火就成,实在困难的,免了也行,咱们也不指望这个赚钱。”

  吴氏听到这里,心思活络了些,接口道:“要是真能办起来,让元冬元序下学后也去听听课帮帮忙,跟着长长见识也好,总不能天天野玩。”

  她觉得这事对自家孩子也有好处。

  “那我教他们认药材怎么样?”苏老头开口,他放下手里的茶碗,“哪些药材有毒哪些无毒,哪些能治什么病,这些知识很实用,万一将来有人愿意跟我学医,也算是给他们打个基础。”

  “外公,这个主意太好了!”宋安宇兴奋的说道,“这样一来,我们的义塾就不只是教读书写字了,还能教各种实用技能!”

  “对啊,”宋安沐也来了兴致,“我还可以教女孩子们做针线活,简单的绣花什么的,将来嫁人了,也算有门手艺傍身。”

  赵氏见大家都这么热心,而且听起来花费似乎可控,还能给自家孙子孙女创造学习机会,她脸色缓和下来,说道:“要是这么个办法,倒真是件积德的好事,就是这修院子和置办桌椅板凳的启动花费…”

  苏明华接过话头,宽慰道:“娘,这个您别太操心,咱们可以先紧着必要的来,桌椅板凳可以自己打一些,旧物利用,束脩收上来的米粮柴火,也能贴补一部分日常,关键是先把事情做起来。”

  柳文渊再次开口:“在下虽不才,于卜算之道略通一二,或可开设一门启蒙术数之课,教孩童识数辨向,亦有益处。”

  他也想贡献一份力量。

  陈三罐忙举手说:“我!我也可以教他们…嗯…教他们分辨哪些野果子能吃!”

  他刚说完,就被赵氏瞪了一眼,他赶紧缩缩脖子:“哈哈哈…开玩笑,开玩笑的…那我帮忙打扫院子总行吧?”

  苏明华想了想,点头道:“这样安排挺好的,孩子们学到的东西多样化,将来即使不能科举入仕,也能凭本事吃饭。”

  事情就这么定了下来,说干就干,宋瑞峰第二天就去找房主签了租契。

  “宋相公,听说你要办义塾?”房主是个和气的老汉,姓杨,在镇上开着一家小杂货铺,为人厚道,“那我这院子租给你,算是做善事了,租金你看着给就行,不用太多,我也是穷苦出身,知道读书不易。”

  “多谢杨老丈的体谅,”宋瑞峰拱手道谢,“日后定不会辜负您的信任,这院子我们会好好维护,绝不会损坏。”

  “哎,你这话说的,”杨老汉笑着摆摆手,“能用来办学堂,比空着强多了,我那个院子闲着也是闲着,能派上用场,我高兴还来不及呢。”

  签完租契,一家人就开始忙活起来,把院子里的荒草除了,破损的窗棂给修补好,墙壁也重新粉刷了一遍。

继续阅读:第323章 义塾初立

使用键盘快捷键的正确方式

请到手机上继续观看

小农女空间:逃荒种田两不误

微信扫一扫打开爱奇艺小说APP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