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的阳光像个多管闲事的邻居,固执地把光明塞进每个不愿醒来的角落。付平的办公室里,一排装满各类文件的红色文件夹排列在书架上,像一队等待检阅的士兵,各自挺直腰板。他桌上那支钢笔,笔帽上的五角星在阳光下闪烁,仿佛一枚微缩版的将军肩章。
"陈福生同志是有前途的。"付平目送着陈福生离开办公室,嘴角噙着一丝意味深长的微笑。他摩挲着手中的乡村文明宣讲方案,纸张在他指尖发出细微的声响,就像他脑海中那些若隐若现的念头。他走回座位,靠在那把皮质椅背上——那是市里去年才配发的,特供给科级以上干部的标准配置,坐垫处已经有了专属于他屁股的形状。
办公室里那台老旧的空调发出断断续续的呼噜声,像个年迈的退休干部,尽职尽责却难掩疲态。付平盯着天花板,手指轻轻敲打着桌面,形成一种只有他自己才懂的密码。
"陈福生虽然年轻,但他明白游戏规则。这孩子...有眼力见儿。"付平自言自语,语气中透着某种满意。他摘下那副蒙着指纹的眼镜,用一块看起来就价格不菲的眼镜布仔细擦拭,动作缓慢而讲究,像是在擦拭某种珍贵的古董。
电话铃声打断了他的思绪。那是他桌上的黑色座机,普通电话,不是那部红色的"特供线"。
"付书记,马县长的电话。"秘书小张的声音从电话里传来,语气中带着一丝谨慎的试探。
付平微微坐直了身子,像是有一股无形的力量瞬间拉紧了他的脊梁。
"接过来。"他的声音瞬间变得平稳而沉稳,仿佛一瞬间穿上了一件无形的盔甲。
"喂,马县长,有什么指示。"付平的语气轻松自然,就像在和多年的老友聊天,尽管他与马县长的真实关系,恐怕用"盟友"这个词都有些牵强。。
"老付啊,听说你们镇上最近搞了个'干部下乡'的扶贫活动?效果咋样啊?"马县长开门见山,字里行间却暗藏玄机。
付平轻笑一声:"还行吧,领导班子都下去体验生活。贺志强写了个稿子,我刚看过,写得不错。"
电话那头传来一声意味深长的"哦",随后是片刻的沉默。付平能感觉到,马县长话中有话。
"老付啊,县里最近在评选'脱贫攻坚先进个人',名额有限,你们镇上...有没有合适的人选啊?"马县长的声音里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试探。
付平瞬间明白了。这是马县长在暗示他,扶贫工作要做出亮点,要有"可展示"的内容,要能在县里的评比中脱颖而出。
"有啊,当然有。"付平胸有成竹地回答,"我们镇上陈福生同志,不仅负责组织工作,还主动承担了宣传工作,尤其是在乡村文明建设方面做了不少创新。刚才他还给我送来一个乡村文明宣讲方案,加入了法制教育内容,挺有创意的。"
电话那头的马县长发出一声满意的笑声:"哦?是吗?这个陈福生同志,听起来不错啊。老付,你看这样,下周县里要组织一个扶贫工作观摩会,你把你们镇上的材料准备一下,到时候做个交流。正好,可以把你提到的这个陈福生同志也带上,让他现场讲讲经验。"
付平嘴角微微上扬:"行,没问题。我会让陈福生好好准备的。"
挂断电话后,付平的眼神中闪过一丝精明的光芒。他按下内线电话:"小张,去把陈副书记叫来一下。对了,再准备一杯茶,用我那套陶瓷杯。"
不到五分钟,陈福生就站在了付平的办公室里,身板挺直得像个士兵。而小张则端着一个精致的陶瓷杯跟在后面,杯中的茶叶舒展着,散发出淡淡的清香。那是付平专门用来招待"重要客人"的茶具,镇政府上下都心知肚明。
"付书记,您找我?"陈福生的声音里透着一丝紧张和期待。
付平示意他坐下,同时接过小张手中的茶杯,亲自递给陈福生:"别紧张,坐。刚才县里马县长打电话来了,说下周要组织一个扶贫工作观摩会,想让你去做个经验交流。"
陈福生接过茶杯的手微微颤抖,眼中闪过一丝不可思议的光芒:"我...我去做经验交流?"
"怎么,没信心?"付平半开玩笑地问道。
陈福生立刻挺直了腰板:"不,不是!付书记,我有信心,一定不会让您失望的!"
付平满意地点点头,眼神中流露出某种长辈般的关爱:"福生啊,这次是个机会。县里这个观摩会,会有不少领导参加。你好好准备,把你那个乡村文明宣讲方案的创新点多讲讲,尤其是法制教育那块。体现咱们镇上工作的亮点和特色。你的普通话不错,表达能力也强,我相信你能行。"
"付书记,我一定认真准备!绝对不会给您丢脸!"陈福生的眼睛亮得像个刚收到礼物的孩子。
付平微微一笑:"去吧,有什么需要,随时来找我。"
送走陈福生后,付平拿起桌上那份贺志强写的扶贫新闻稿,又看了一遍。他轻叹一口气,拿起电话:"小张,去把贺主任叫过来。"
几分钟后,贺志强再次出现在付平办公室门口,脸上的表情比早上更加忐忑。
"贺主任,坐。"付平的称呼比早上更加正式,语气也多了一分公事公办的味道。
贺志强小心翼翼地坐下,像是在担心椅子会突然消失一样。
付平拿起那份新闻稿,直接切入主题:"稿子我又看了一遍,整体写得确实不错,但有几个地方,我觉得可以再修改一下。"
贺志强立刻从口袋掏出一个小本子和笔,准备记录,动作熟练得像是条件反射。
"第一,关于我们领导班子下村体验生活的部分,描写得太简单了,应该再具体一些,把我们与村民干部下乡的情景多描写一些,体现我们'脚踏实地'的工作作风;第二,关于产业扶贫的内容太少,应该多写一些,尤其是我们镇上引进的那几个企业,还有唐专家团队的科研攻关,这些都是我们的亮点;第三,文风有点...太学术了,应该更接地气一些,让老百姓看了能看懂,能有共鸣。"
付平一口气说完,抬眼看向贺志强,发现他正埋头记录,笔尖在纸上沙沙作响。
"明白吗?"付平问道。
贺志强抬起头,点点头:"明白,付书记。我今天就修改,明天早上给您送过来。"
"不用那么着急。"付平的语气平淡,"下周县里有个扶贫工作观摩会,到时候可能会用到这篇稿子,你把稿子改好,先发给我看看,然后我们再决定怎么用。"
贺志强的眼神暗淡了几分,但他迅速掩饰了过去:"好的,付书记,我知道了。"
付平看着贺志强离开的背影,心中默默叹了口气。贺志强是个老实人,写稿能力确实不错,但就是不够灵活,不懂得变通。这样的人,在官场上很难走远。
下午两点,付平的办公室迎来了一位特殊的访客——唐教授,蕲艾种植技术专家团队的负责人。唐教授穿着一身简朴的灰色中山装,脚上是一双沾着泥土的旧皮鞋,一看就是刚从田间回来的模样。
付平亲自起身迎接,热情地握住唐教授的手:"唐教授,您辛苦了!刚从田里回来吧?快请坐,小张,给唐教授倒茶。"
小张恭敬地端上一杯热茶,还是那套"招待贵客"的陶瓷杯。
唐教授摆摆手,一脸的不在意:"付书记,别这么客气。我这人粗人一个,田里地里跑惯了,哪有什么辛苦不辛苦的。"
"唐教授过谦了。"付平笑道,"您可是咱们省里的'大专家',放着大学的舒服日子不过,跑到我们这穷乡僻壤来,这份情,我付平记在心里呢。"
唐教授呵呵一笑,眼神中透着一丝狡黠:"付书记您这话说的,我这不是看中了你们这儿的土壤条件嘛。蕲艾这东西,可挑地方呢。我看了你们镇上这两的土壤分析报告,又亲自去地里看了看,那土质啊和前几年我来的时候大不一样了!"
付平眼中闪过一丝喜色:"那唐教授的意思是...?"
"我的意思是,"唐教授压低声音,像是在透露什么机密,"只要按照我们团队的技术方案来操作,你们镇上的蕲艾产量,保守估计能提高30%以上!品质也会更好!"
付平脸上的笑容瞬间绽放:"真的?太好了!唐教授,您这可是给我们镇上带来了一个天大的好消息啊!"
唐教授摆摆手,话锋一转:"不过,付书记,我得提前说明,这事儿不是一朝一夕能成的。我们需要至少两年的时间来做技术攻关和示范推广。而且,前期投入会比较大,需要镇里的支持。"
付平的表情变得严肃起来:"唐教授请放心,只要是为了蕲艾产业发展,镇里再困难也会想办法筹措资金,全力支持您的工作。"
唐教授点点头,似乎对付平的态度很满意。他从随身带的公文包里拿出一份文件:"这是我们团队初步制定的技术方案,请付书记过目。"
付平接过文件,认真翻阅起来。房间里陷入了短暂的沉默,只有纸张翻动的声音。
"这个方案很详细啊,唐教授。"付平终于抬起头,眼中充满赞赏,"您考虑得很周全,从土壤改良、种苗选育到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再到采收加工,都有具体的操作方案。这个,我很满意。"
唐教授笑了笑:"付书记,我们做科研的,就喜欢把事情做细做实。不过,实施这个方案,还需要镇里的配合,尤其是在土地流转和农民培训这两块。"
"这您放心,"付平拍着胸脯保证,"土地流转的事,我们已经在做了。农民培训更简单,只要您的团队提出具体需求,我立马安排人去落实。"
谈话持续了将近两个小时,期间付平又给唐教授续了两次茶。最终,双方达成了初步合作意向:唐教授的团队负责技术攻关和示范推广,镇政府负责协调土地流转和组织农民培训,共同推动蕲艾产业的发展。
唐教授离开后,付平长舒一口气,脸上的笑容久久不散。他给吴冲打去了一个电话。
"老吴,刚才唐教授来了。"付平开门见山,"好消息啊,他们团队初步评估,我们镇上的蕲艾产量有可能提高30%以上!"
吴冲的眼睛一亮:"真的?那太好了!付书记,这要是成了,咱们镇上的产业发展可就有奔头了!"
"是啊,"付平点点头,"不过唐教授也说了,这事儿需要至少两年时间,前期投入还不小。镇里财政紧张,这钱...得想办法解决啊。"
吴冲沉思片刻,突然眼前一亮:"付书记,我有个想法。咱们镇上不是还有几家中药企业嘛,他们对蕲艾的需求量很大。要不,我们把唐教授的方案适当透露给他们,看能不能吸引他们投资?咱们政府出政策支持,他们出资金,双方合作,共同推进蕲艾产业发展。这样一来,既解决了资金问题,又能让企业受益,岂不是两全其美?"
付平的眼睛越来越亮:"老吴,你这个主意不错!明天你就去联系那几家企业的负责人,把他们请来,我亲自跟他们谈这事儿。"
吴冲笑着点头:"行,我明天就去安排。"
他刚要转身离开,付平突然又叫住他:"对了,老吴,下周县里要组织一个扶贫工作观摩会,到时候你也去参加,顺便把咱们镇上产业扶贫的情况做个汇报。特别是济世医药和唐教授团队入驻产业园的事,要重点提一下。"
"好的,付书记,我一定好好准备。"吴冲点头应下。
送走吴冲后,付平看了看表,已经是下午五点多了。他伸了个懒腰,准备收拾东西下班。就在这时,办公室门被轻轻敲响。
"请进。"
门开了,进来的是贺志强,手里拿着一份文件。
"付书记,打扰了。"贺志强的语气中带着一丝不安,"我...我把那篇扶贫新闻稿修改好了,想请您再看看。"
付平有些惊讶:"这么快?"
贺志强有些局促地解释道:"是的,我觉得您提的修改意见很重要,所以...就抓紧时间改了。"
付平接过文件,简单翻了几页,点点头:"行,我晚上回去仔细看看。贺主任还有其他事吗?"
贺志强犹豫了一下,似乎有什么话想说,却又不知如何开口。
"有什么事,直说吧。"付平放下文件,看向贺志强。
"付书记,我听说...下周县里有个扶贫工作观摩会,小陈和老吴都要去参加?"贺志强的声音里带着一丝难以察觉的失落。
付平心里暗叹一声,脸上却不动声色:"是啊,县里组织的观摩会,陈福生负责乡村文明建设的经验交流,吴冲负责产业扶贫的情况汇报。"
"那...我呢?我做什么?"贺志强的声音越来越低,几乎有些哽咽。
付平沉默了片刻,终于开口道:"贺主任,你是宣传部的负责人,你的工作很重要。新闻稿的撰写、修改,宣传材料的准备,这些都需要你来做。没有你的支持,我们的工作成果怎么展示出去?"
贺志强勉强挤出一丝笑容:"我明白了,付书记。那...我先回去了。"
看着贺志强离开的背影,付平再次叹了口气。贺志强是个好同志,工作认真负责,就是不太懂得察言观色,不明白官场上的那些弯弯绕绕。这样的人,确实不适合站在前台。
晚上七点,付平终于离开办公室,驱车回家。天空阴沉沉的,仿佛预示着什么。
刚进家门,付平的手机就响了起来。是一个陌生号码。
"喂,请问是付平付书记吗?"电话那头是一个陌生的男声。
"我是,请问您是...?"付平警惕起来。
"付书记您好,我是省电视台的记者李明。是这样的,我们台在策划一个关于'脱贫攻坚'的系列报道,听说您们镇上在蕲艾产业扶贫方面做得很好,我们想去采访一下。不知道您这边方便安排吗?"
付平心中一惊。省电视台的采访?这可是个难得的曝光机会啊!
"当然方便!李记者,您打算什么时候来?"付平的语气瞬间热情起来。
"如果可以的话,我们想在下周一去贵镇采访。主要想了解一下您们镇上的蕲艾产业扶贫情况,以及领导班子的工作风格。"
付平迅速在脑海中盘算起来。下周一?正好是县里扶贫工作观摩会的前一天。如果能在观摩会前接受省电视台的采访,那在县里的会上,他们镇的地位无疑会大大提升!
"没问题,李记者,下周一我亲自陪您跑现场。到时候,我会安排我们镇上的产业园区负责人和技术专家给您详细介绍情况。对了,我们镇上最近还搞了一个'干部下乡'的扶贫活动,领导班子深入贫困户家中体验生活,您要不要也采访一下这方面的内容?"
电话那头的李记者显得很兴奋:"太好了!付书记,您这个'干部下乡'的活动很有特色啊!我们非常感兴趣!到时候,能不能安排我们采访一下参与活动的领导和贫困户?"
"没问题!"付平一口答应下来,心里已经开始规划采访安排。
挂断电话后,付平脸上的笑容愈发灿烂。他迅速拨通了陈福生的电话。
"陈福生同志,有个好消息要告诉你。省电视台要来咱们镇上采访蕲艾产业扶贫和'干部下乡'活动的情况。下周一,你负责接待记者,带他们去产业园区和贫困户家里转转。对了,你那个乡村文明宣讲方案,也可以向记者重点介绍一下。"
电话那头的陈福生激动得声音都变了调:"真的吗?付书记!省电视台的采访!这...这也太好了吧!我一定会好好准备的!"
"好,辛苦了。"付平笑着挂断电话,又拨通了吴冲的号码,简单交代了一下省电视台采访的事情。
最后,他犹豫了一下,还是拨通了贺志强的电话。
"贺主任,是我,付平。有个事情要你帮忙。省电视台下周一要来咱们镇上采访,你准备一下采访材料,尤其是那篇扶贫新闻稿,再好好修改一下,做成采访提纲,发给记者。"
电话那头的贺志强沉默了几秒,然后用平静的声音回答:"好的,付书记,我知道了。我会认真准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