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六的午后,江城郊外的柳溪农家乐显得格外静谧。这地方偏僻得很,开车过来要拐七八道弯,像是故意藏起来似的。但这种"偏僻"恰恰是它的资本——江城官场有个不成文的规定,这里是领导干部私下聚会的"安全地带"。
农家乐的服务员轻手轻脚地推开包间的门,露出内部精心布置的场景。红木圆桌在正中央稳稳当当地占据着领地,像是一个沉默的权力符号。桌面光可鉴人,餐具一丝不苟地排列着,仿佛经过精确计算的阵法。空气中混合着淡淡的茶香和食物的气息,无声地诉说着这聚会的身份和格调。
桌面一角,两个茶杯并排而立,却截然不同。徐向翰的茶杯镶着鎏金边,杯身的山水纹路在光线下流转着内敛的光泽;而付平的茶杯则是一只朴素的白瓷杯,没有任何装饰,静静立在那里。两只茶杯之间的距离,精确地反映了两个人之间的地位差距——既不会太近显得失礼,也不会太远令人尴尬。
县委书记徐向翰率先走进包间,他穿着一件深色的休闲西装,看似随意,却是量身定制的高档货。他的脸上挂着官场标配的微笑,不冷不热,恰到好处。
"徐书记来了。"服务员弯腰后退,消失在门口。
徐向翰的目光扫过包间,像雷达一样捕捉每个细节,最后落在自己的座位上。他在圆桌的主位轻轻落座,双手自然放在膝盖上,挺直腰背,像是在无形中宣示着自己的地位。
付平随后进入包间。今天他特意挑选了一件深蓝色Polo衫,搭配米色休闲裤,领带松开了一点,营造出一种刻意的放松感。
"学长,不好意思,路上堵了点。"付平走过来,略微躬身,语气中带着恰如其分的歉意。
"没事,刚到。"徐向翰抬手看了眼手表,示意付平坐下。这个动作看似随意,却是一种微妙的权力提示——时间掌握在我手中。
付平在徐向翰对面坐下,姿势不自觉地前倾了一些,像是随时准备倾听指示的下属。徐向翰的目光扫过刚坐下的付平,带着一丝审视,开口问道:"付平同志,老马跟我说,你们镇上扶贫任务,提前完成了?"
付平略微挺直腰板,语气中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得意,却依然保持着谦恭的姿态:"是的,徐书记,多亏市委市政府高瞻远瞩,还有县委县政府具体指导,我们镇扶贫任务,总算没拖后腿,赶在节点前完成了。云飞那小子,在基层是真扎实,功不可没啊。"
徐向翰微微颔首,脸上并没有太多表情,语气平淡地回应:"嗯,按时完成就好,这是基本要求。"
付平的眼中闪过一丝落寞,但很快调整过来。他知道,在官场上,功劳从来都是往上递的,往下流的只有责任。
话锋一转,徐向翰端起那只鎏金茶杯,轻轻吹了吹浮沫,语气略微严肃起来:"不过,付平同志,基层工作,不能光看数字,更要看效果。最近听到些反映,有些地方基层工作还是不够扎实,上面政策,下面落实就走了样,老百姓意见不少。"
徐向翰放下茶杯,目光锐利地看向付平,补充了一句,语气意味深长:"这些问题啊,我看主要还是县一级层面要多用点心,加强管理和监督。"
付平立刻捕捉到徐向翰话语中的弦外之音。这番话看似在批评县级部门,实则警告自己要把基层工作做实做细。他身体微微前倾,语气也变得更加亲近和尊敬,称呼也随之改变:"向翰学长,您说得太对了!基层工作,确实要抓实效。我们镇里也在反思改进。您真是高屋建瓴,一眼就看到问题的本质。"
两人之间的称呼变化如同一场无声的权力转移。从"徐书记"到"向翰学长",不仅拉近了距离,也隐含着对过去共同经历的提醒——我们曾是校友,有超出工作之外的私人关系。
铺垫过后,付平小心翼翼地提出请求,语气带着一丝恳切:"向翰学长,是这样,我们镇里最近写了篇扶贫报道,想在市报上发一下,市委宣传部那边…您看,方不方便?"
几乎在话音落地的同时,付平已经从身边的公文包中迅速抽出一份文件,双手递给徐向翰。文件纸张洁白,边角却微微泛黄,像是精心准备,又特意做旧,显得郑重其事。
付平解释道:"向翰学长,您看,我们搞这扶贫报道,主要啊,不是为了给自己脸上贴金,是想给下面干活的同志们一点'甜头',激励他们。现在基层工作多难啊,光靠压任务,下面没劲头不行。这报道能在市报上露个脸,对他们也是个肯定,以后干活也能更卖力。"
徐向翰接过稿件,并没有立刻打开,而是放在桌上,端起鎏金茶杯,抿了一口茶,才缓缓拿起稿件,以县委常委的姿态,认真审阅起来。他眉头微微皱起,神情凝重。
片刻后,徐向翰放下稿件,手指有节奏地敲击桌面,发出"哒哒"声,打破了包间的宁静。
徐向翰语气平缓,却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批评:"稿子写得还算流畅,事情也清楚,文字功底是有的。不过,付平同志,这稿子里…这'味道',是不是浓了点?"
他抬起头,目光深邃地看向付平,意有所指地说道:"为下属争荣誉,鼓励基层,出发点是好的。但宣传报道,还是要讲究个'度',过犹不及嘛。特别是党员干部,要多讲奉献,少讲个人…那个,你说呢?"
付平会意。"味道太浓"是典型的官场黑话,意思是稿子里的自我表扬太多,有邀功请赏之嫌。在官场上,"潜功"要比"显功"更受欢迎,毕竟没人喜欢过于张扬的下属。
面对徐向翰含蓄的批评,付平脸上露出一丝早有预料的笑容,立刻解释道:"向翰学长,您真是明察秋毫!这'味道',我是故意的。就想让您这样领导,一眼看出来,帮我'把把关',指点指点,哪些地方要'纠正纠正'。"
徐向翰听完,嘴角也露出一丝意味深长的笑容,并没有直接评价付平的解释,而是话锋一转,语气带着一丝优越:"行了,稿子我会跟宣传部那边说一声,不过,付平同志,今天组这个局,请我吃饭,不只是为了这稿子吧?你这'搂草打兔子'的本事,可不像你的风格啊。"
付平见徐向翰已经点破,也收起迂回,语气变得正式,称呼也再次转变:"徐书记,您真是慧眼如炬,什么都瞒不过您。今天请您来,稿子的事是其一,其实…还有件更重要的事,想向您汇报,也想…恳请您支持一下。"
他顿了顿,目光诚恳地看向徐向翰,语气郑重:"徐书记,我想…替我们镇委办的贺志强主任,向您…谋个调动的机会。"
徐向翰听完,脸上表情没有变化,拿起筷子,夹了一筷子菜,放入口中,细嚼慢咽。这个动作看似平常,却暗含深意——他在思考这个请求背后的利益关系。
见徐向翰示意继续,付平抓住机会,试探性问道:"徐书记,您看我那稿子,觉得…怎么样?还算…能入您的眼吗?"
徐向翰放下筷子,拿起餐巾擦了擦嘴,语气平淡:"稿子嘛,刚才说了,还算流畅,文字功底可以,政治站位也行。怎么,突然问起这个?"
付平立刻顺势接话,笑着说:"徐书记,您真是好眼力!这稿子作者,就是我们镇委办的贺志强主任。这小伙子,笔杆子真不错,就是…有点…不够八面玲珑,您可能…没什么印象。"
徐向翰微微皱眉,努力回忆,片刻后,迟疑地说:"贺志强…镇委办主任…嗯…好像有这么个人,印象…确实不深。怎么,你今天…是想推荐他?"
付平见徐向翰上钩,语气诚恳:"徐书记,您真是明察秋毫!我斗胆向您推荐贺志强,是觉得这年轻人,能力不错,文笔好,思路清晰,就是…在镇委办,有点'屈才'。您知道,镇委办事务繁杂,都是事务性工作,发挥不出他真本事。像他这样有能力的年轻人,该放重要岗位锻炼。我听说,县委政研室,最近缺个副主任?"
徐向翰听完付平"情真意切"的"推荐",话锋一转,语气带着试探和考量:"嗯…听起来,你对贺志强评价很高啊。不过,付平同志,真把你这'得力助手'调走了,镇委办工作怎么办?谁接替?你…考虑过吗?"
付平立刻领会徐向翰弦外之音,毫不犹豫回应:"徐书记,您考虑太周到了!这个问题,我当然想过!不瞒您说,镇委办主任人选,我心里还真有个合适的,想…恳请您帮忙'把把关'。"
这是一张"投名状"——付平在暗示,如果徐向翰帮助他将贺志强调入县委政研室,他会将镇委办主任的位置让给徐向翰推荐的人。在官场上,人事安排权是最宝贵的资源,付平此举无异于让出一部分自己的权力,以换取徐向翰的支持。
徐向翰听到如此"识趣"的回答,脸上终于露出满意笑容,语气也变得亲切:"哦?是吗?心里有人选了?说说看,是谁啊?让我也'把把关',看是不是真'合适'。"
付平见徐向翰上钩,心中暗喜,但故作神秘笑了笑,巧妙岔开话题:"徐书记,人选的事,回头我详细汇报。今天还有件重要工作,也想请您指点。"
为表决心和诚意,付平端起白瓷酒杯,一饮而尽,动作干脆。这杯酒不仅是敬酒,更是表态——他已经做好了接受任何条件的准备。
"徐书记,今天请您来,除了贺志强调动,还有件重要工作,想向您汇报,听听您的指示。"
他展开图纸和文件,详细阐述产业园区升级改造方案,包括"中药博物馆"、"民俗体验馆"、"研学亲子基地"、"行政服务引流中心"等项目,力求将园区打造成"综合性园区"。
徐向翰一边听汇报,一边用手指轻轻敲击桌面,发出"哒哒哒"的声音。这动作看似随意,实则是在提醒付平——时间是他的,耐心也是他的,付平应该抓紧时间说重点。
听完付平"慷慨激昂"的汇报,徐向翰"一针见血"地指出方案核心问题:"嗯,方向不错,想法也好。不过,付平同志,搞这么大园区,前期投入不少吧?这…钱从哪儿来啊?"
付平早有准备,立刻回应:"徐书记,您问到点子上了!资金问题,是方案重中之重。不过,初期启动资金,我们镇里…还是有些'眉目'。之前招商引资那几家企业,愿意支持园区建设,支付'品牌授权费'。初步估算,大概…200万左右,我想…这笔钱,能不能先留园区,做启动资金?"
徐向翰听完汇报,追问剩余资金缺口,语气严肃直接:"200万?这点钱,零头都不够吧?你这园区,规模这么大,博物馆、体验馆、基地、中心,哪个不要几百万上千万投入?这…剩下的钱,你打算怎么办?缺口可不小啊!"
付平再次"早有准备",立刻回应:"徐书记,您说得太对了!资金缺口,确实很大,是最大难题。不过,后续资金,我们初步考虑:一方面,加大招商引资,引进有实力企业参与,争取更多社会资本。另一方面,分期实施,先启动'见效快'、'投入小'的项目,比如'民俗体验馆'、'研学亲子基地',先'把盘子支起来','聚人气',等园区'有了起色','有了效益',再逐步推进'中药博物馆'、'行政服务中心'这些'大项目'。如果资金缺口太大,我们…到时再向县里'求助',看县里能不能在政策和资金上,给点支持。"
最后这句才是付平的真正用意——他想通过徐向翰,争取县里的政策和资金支持。
徐向翰再次"肯定"付平发展方向,但强调项目推进"巨大难度",暗示"县里支持"并非易事:"嗯,发展方向,我还是认可的,文化旅游产业和园区建设结合,思路是对的。但是,付平同志,这项目…难度可不小啊!你们芝麻山村,底子薄,基础差,搞这么大园区,挑战重重!"
他开始"具体"列举项目面临的"挑战"和"困难",语气严肃直接:"资金问题,刚才说了,缺口大,招商引资,不是一蹴而就,谁来投?投多少?未知数。客流问题,你们芝麻山村,位置偏远,交通不便,怎么吸引游客?靠什么留住游客?服务业基础,你们村里,有像样酒店吗?有专业服务人员吗?人员培训,谁培训?怎么培训?生态把控,搞旅游开发,生态环境怎么保护?别到时候,钱没赚到几个,环境先破坏了,得不偿失!还有人员培训,你们村里,有懂旅游、懂管理的专业人才吗?靠谁运营园区?这些问题,哪个容易解决?哪个不要真金白银投入?哪个不要长期艰苦努力?"
这一连串的质疑,像连珠炮一样打向付平,表面上是提出问题,实际上是在告诉付平——没有徐向翰的支持,这个项目根本无法推进。
面对徐向翰"连珠炮式"的质疑和"几乎绝望"的否定,付平没有退缩,反而挺直腰板,语气变得坚定有力,展现决心和担当:"向翰学长,您说的困难和挑战,我都承认,都清楚。芝麻山村底子薄,基础差,客观事实,谁也否认不了。搞这园区,难度大,风险高,实情,我也不会回避。"
他停顿一下,目光灼灼地看向徐向翰,语气铿锵有力:"但是,向翰学长,正因为难,正因为有挑战,才更值得我们去做!芝麻山村,不能永远'等靠要',不能永远'守着穷窝'!我们要发展,要改变,就必须'敢于'啃硬骨头,'敢于'冒风险,'敢于'闯新路!"
付平的话语中充满了官场常见的口号和套路,但他说得情真意切,仿佛真的是在为基层群众谋福祉。实际上,他清楚得很,所谓"发展"和"改变",对他个人的仕途同样重要——如果能把这个园区搞成,他的政绩将大大提升,晋升机会也会随之增加。
徐向翰被付平充满激情和担当的"陈词"打动,脸上严肃表情缓和,嘴角露出一丝不易察觉的笑容,语气温和:"你啊,付平同志,真是…真能说会道!几句话,差点把我给说'热血沸腾'了!行吧,行吧,冲你这份'决心'和'担当',这方案,我…初步认可了。"
他摆摆手,示意付平不必激动,继续说道:"不过,'初步认可'只是'初步认可',你别高兴太早。这方案,难度还是大,风险依然在,后面的路,还长着呢。"
他拿起方案文件,翻看几页,语气变得务实和指导性:"这样吧,你先把方案,拿回去好好'完善完善',特别是'资金筹措'、'客流吸引'、'运营管理'这些方面,要再'细化',再'具体',要拿出'切实可行'的'措施'来。等方案'完善'后,你再正式'报到县里',我会在'常委会层面'上,'给予一定支持'。"
付平听到徐向翰"初步认可"方案,并"承诺""常委会层面支持",心中大喜,立刻起身,端起酒杯,满脸感激:"谢谢您,向翰学长!谢谢您对我们工作的支持和肯定!您放心,我回去后,一定'按照您的指示',好好'完善方案',争取尽快'报到县里',绝不辜负您的期望!"
徐向翰笑着摆摆手,示意付平"不必客气",端起鎏金茶杯,与付平碰杯,语气意味深长:"'道阻且长,行则将至'啊!付平同志,搞事业,要'有这股子劲头'!只要'认准方向','坚定信心','真抓实干','持之以恒''走下去',就'一定'能'到达成功的彼岸'!来,为我们共同的'事业',干杯!"
付平心领神会,立刻举杯,与徐向翰再次碰杯,两人相视一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