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9章 抽丝剥茧辨真伪
微龙唐2025-08-09 17:495,222

  清晨的阳光透过窗帘的缝隙,洒在丰州市委招待所一号楼的小餐厅里。然而,这里的气氛却异常压抑,仿佛被一层厚重的阴霾所笼罩。

  考察组的成员们围坐在餐桌旁,默默地吃着早餐。稀饭、油条、煮鸡蛋,这些简单的食物散发着热气,但却无法温暖他们内心的寒冷。每个人都低着头,专注于自己面前的食物,没有人说话,只有偶尔传来的轻微咀嚼声和餐具碰撞的声音。

  昨天一整天,对于这些考察组成员来说,就像是一场噩梦。他们不断地接到来自各个方面的说情电话,那些声音或恳切、或威胁、或利诱,让他们应接不暇。而那位商界巨头赤裸裸的“封官许愿”更是让他们感到震惊和无奈,这种明目张胆的行为让他们对公正和公平产生了怀疑。

  更糟糕的是,那一堆真假难辨、内容骇人的匿名信,就像一座座大山一样压在他们心头,让他们喘不过气来。这些信件中的内容有的是对被考察对象的诋毁和污蔑,有的则是对考察组工作的质疑和指责,让人无从分辨真伪。

  在这样的环境下,考察组的成员们心情沉重,他们不知道该如何面对这些压力和挑战。早餐的时间虽然短暂,但对于他们来说却像是漫长的煎熬。

  钱处长的双眼布满了黑眼圈,仿佛一夜之间老了好几岁,显然昨晚他并没有睡好。此刻,他正心不在焉地剥着一个鸡蛋,然而,他的心思似乎完全不在这上面,以至于剥了半天,蛋壳和蛋白依旧紧紧黏在一起,怎么也分不开。最后,他索性将鸡蛋丢在一旁,手上却沾满了蛋清和蛋黄,显得十分狼狈。

  坐在钱处长对面的老张启明,则是一言不发,只是慢条斯理地喝着稀饭。但仔细观察就会发现,他那双原本就布满血丝的眼睛,此刻更是显得疲惫不堪,仿佛隐藏着许多心事。

  而其他几位组员,情况也并不比钱处长和老张启明好多少。他们一个个都神情恍惚,对着面前的食物毫无食欲,只是机械地咀嚼着,完全不知道自己在吃些什么。

  整个考察组的气氛异常压抑,就像一艘在浓雾中迷失了方向的船,完全失去了前进的动力,士气低落到了冰点。

  就在这时,付平端着餐盘,最后一个走进了餐厅。他的步伐稳健,神色看起来也很正常,甚至还微笑着对服务员道了声谢。他走到主位上,缓缓坐下,然后环顾了一圈众人。

  当他的目光扫过钱处长时,他注意到了钱处长那有些尴尬的手,以及他心不在焉的状态。于是,付平微微一笑,顺手将自己盘子里的一根油条夹起来,放到了钱处长的碗里,轻声说道:“钱处长,多吃点,别饿着了。”

  “钱处,多吃点,今天有硬仗要打。”他的声音虽然不大,但却像重锤一样敲在每个人的心上,让人无法忽视。钱处长听到这句话,身体猛地一震,仿佛被电击了一般,他的筷子差点掉在地上。他有些茫然地抬起头,目光与付平交汇,只见付平一脸严肃地看着他,眼神中透露出一种让人无法抗拒的威严。

  付平缓缓放下筷子,动作优雅而从容。他拿起餐巾,轻轻擦拭了一下嘴角,然后将餐巾放在桌上,整理了一下自己的衣服,这才再次开口说道:“我知道大家心里都有压力,昨天的情况,我也都清楚。有的人,想用人情绑架我们,让我们在原则问题上让步;有的人,想用糖衣炮弹腐蚀我们,让我们迷失自己的方向;还有的人,想用那些真假难辨的黑材料,把水搅浑,让我们看不清事实的真相,从而失去判断力。”

  他的声音不高不低,语速不快不慢,却充满了力量和决心。他的目光从每个人的脸上扫过,那是一种平静而坚定的注视,仿佛能够穿透人的灵魂。在他的注视下,每个人都感受到了一种无形的压力,这种压力并不是来自于付平的职位或者权力,而是来自于他内心的信念和正义感。

  “在此我必须郑重地提醒在座的每一个人。我们究竟是谁?我们乃是省委组织部所派遣的干部考察组!我们的身后,挺立着的是组织,是省委!我们肩负的使命,唯有一个,那便是秉持实事求是之原则,将考察对象的真实状况彻查到底,使之水落石出。这不仅是我们的职责所在,更是我们绝不可逾越的底线!”

  他稍稍停顿了一下,随后语气骤然变得庄重而肃穆。“就在昨日下午,那位所谓的‘朋友’硬塞过来的物品,我已然原封未动地将其封存。不仅如此,连同那本厚厚的电话记录,我今早亦已特意派遣专人送回部里,并直接呈交至王部长手中。我在此表明自己的态度,清晰而坚定——任何人,无论其身处何等级别、何等职位的领导岗位,若妄图为罗振海求情,尽可如此行事,但请务必直接与王部长沟通,抑或直接向省委陈情。而在我们这里,我们只认可事实,绝不被人情所左右!”

  这番话,像一针强心剂,瞬间注入了每个人的心里。那些原本笼罩在众人头顶的阴云,似乎被这句话撕开了一道口子。尤其是将礼品和电话记录直接上报这一手,干脆利落,不留任何余地,既是向上表明决心,也是对下稳定军心。这意味着,所有的压力,都由他付平和王部长去扛了,他们这些组员,只需要把工作做好。

  老张启明的眼中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赞许之意。他暗自心想,这个年轻人果然不简单,不仅做事有条不紊,而且还颇具担当精神。

  就在这时,付平继续说道:“所以呢,”他稍稍停顿了一下,似乎是在给大家一点思考的时间,“从现在起,我希望大家能够放下所有的杂念,将注意力集中到我们当前所面临的问题上来。”说罢,他缓缓站起身来,径直走向墙边的那块小白板。

  付平拿起白板笔,在白板上轻轻一点,然后开始说道:“现在,摆在我们面前的,实际上有两堆截然不同的东西。”他一边说着,一边在白板上画出了两个大大的圆圈,分别位于白板的左右两侧。

  接着,他在左边的圆圈里写下了“赞歌”两个字,并解释道:“这一堆,是那些对罗振海极尽夸赞之能事的言论,简直把他捧上了天。”然后,他又在右边的圆圈里写下了“炸药”两个字,接着说:“而这一堆,则是那些想要将罗振海彻底摧毁的言论,恨不得把他炸得灰飞烟灭。”

  付平看着白板上的两个圆圈,表情严肃地说道:“如果我们一味地陷入到去辨别这些‘人言’的真伪当中,那么我们就会被这些言论所左右,最终迷失方向,甚至把自己也给绕进去。”

  为了更形象地说明这一点,他在白板上那个代表“人”的圆圈里,重重地画了一个大大的叉。

  “我的想法是,改变策略。我们搞一个‘剥离’。”

  “剥离?”钱处长不解地问。

  “对,剥离。”付平在旁边又画了一个圈,写上“事”字,“剥离人与事,先事后人。我们暂时不去判断罗振海这个人,是好是坏,是忠是奸。我们只把那些匿名信里提到的,所有具体的‘事件’,当成一个个独立的案子来研究。”

  他在“事”字下面,写下了几个关键词:新能源基地项目、某某咨询公司、某女主持人、第二套账本……

  “比如,这封信里说,新能源基地项目里有猫腻。那好,我们就把‘新能源基地项目’当成调查对象。这封信里说,他生活作风有问题。那好,我们就去核实信里提到的时间、地点。我们不带任何预设立场,只做一件事——核实事实。等我们把这些‘事’一件一件搞清楚了,那罗振海这个‘人’,到底是什么样,不就一目了然了吗?”

  这个思路,清晰、理性,像一把手术刀,瞬间就解剖了当前这个看似错综复杂的局面。与其在人性的迷雾中猜谜,不如回到事实的坚硬地面上,一步一个脚印地走。

  在场的老同志们,眼睛都亮了。他们都是搞了一辈子组织或纪检工作的,一下子就明白了这套逻辑的高明之处。

  “我同意!”老张第一个表态,“这个办法好!对事不对人,我们就能最大限度地排除干扰。管他谁来说情,我们就一句话,‘我们只在核查具体事件,不针对任何人’。他想再施压,都找不到由头!”

  “对对对,”钱处长也恍然大悟,“这样一来,我们的工作就聚焦了,压力也小多了。”

  “好,既然大家没意见,”付平把笔一放,“那我们马上行动。第一站,不去发改委,也不去丰州,我们回省城,秘密进行。老张,你路子熟,马上联系省审计厅和省纪委。我要调阅新能源基地项目自成立以来,全部三年的专项审计报告,是最原始、最完整的版本,包括所有附件。另外,纪委那边,过去五年,所有关于罗振海的举报信和核查记录,我也要看。”

  “没问题!”老张拍着胸脯保证,“审计厅的老厅长,以前跟我一个办公室的。纪委案件管理室的主任,是我带出来的兵。我亲自去办,保证今天下午,东西就能到我们手上。”

  “好!”付平点了点头,“钱处长,你负责留守,处理日常事务,尤其是那些电话,继续给我一字不漏地记下来。其他人,跟我走!”

  一场针对“事”而不是“人”的秘密核查,就此拉开序幕。

  省审计厅的档案室,位于大楼的负一层,阴凉而安静。空气中弥漫着一股旧纸张、墨水和樟脑丸混合在一起的特殊气味,那是时间的气味。一排排顶到天花板的铁皮档案柜,像沉默的士兵,守护着无数关乎国计民生的秘密。

  当天深夜,这间通常只有档案员才会光顾的房间,却灯火通明。

  付平、老张,还有甄别小组的另外两名成员,围在一张巨大的阅览桌前。桌子中央,堆着小山一样高的牛皮纸档案盒。这些,就是老张动用所有关系,从审计厅和纪委的“保险柜”里借出来的核心资料。

  “家伙事儿都在这了。”老张指着那堆档案,对付平说,“审计厅那边,我跟老厅长打了包票,天亮之前必须还回去。纪委的材料更敏感,只能在这里看,不能带走。”

  “足够了。”付平挽起袖子,戴上一副白手套,第一个动手,打开了标有“新能源基地项目201X年度专项审计报告”的档案盒。

  报告用厚实的铜版纸打印,装订精美。付平翻开第一页,鲜红的“审计通过”公章,和审计厅厅长的亲笔签名,赫然在目。

  他一页一页地翻看着。报告写得无懈可击,从项目立项的合规性,到资金拨付的流程,再到工程招投标的程序,每一个环节都附有详实的数据和说明。结论清晰明确:项目管理规范,资金使用合理,未发现任何违规违纪问题。

  “这……简直是教科书级别的审计报告啊。”一个年轻的组员忍不住赞叹道。

  付平没有说话,他继续往后翻。连续三年的报告,都是如此。完美,无瑕,像一件精心打磨过的艺术品。

  另一边,负责梳理纪委举报信的老张,也得出了相似的结论。

  “付组长,你来看。”老张指着一份核查记录,“这封举报信,就是我们收到的那封匿名信的早期版本,内容基本一致,指控罗振海利用项目为他弟弟的公司输送利益。纪委当年也进行了核查,结论是‘查无实据’。核查的依据,主要就是审计厅这份‘完美’的报告。”

  所有线索,似乎都指向了一个结论:罗振海是清白的,那些匿名信,确实是恶意的中伤和诬告。

  房间里的气氛,变得有些压抑。大家忙活了一天,难道最后的结果,就是证明敌人是自己想象出来的?

  只有付平,眉头锁得更紧了。他总觉得哪里不对劲。

  他把三年的审计报告并排摊开,反复比对着。突然,他的目光停留在了报告的附件部分——那是一份长达上百页的项目资金流水明细。

  “小刘,拿个计算器来。”他吩咐道。

  小刘递过计算器。付平的手指,开始在那些密密麻麻的数字上移动,嘴里念念有词。

  “这笔设备采购款,四百九十八万……这笔工程监理费,一百九十九万……这笔技术咨询费,九十九万五千……”

  他一边念,一边在纸上记录。几分钟后,他停了下来,抬起头,眼神中闪烁着一种发现猎物踪迹的兴奋。

  “你们看,”他指着纸上的那串数字,“发现了什么问题没有?”

  众人围了过来,面面相觑,看不出什么名堂。

  “按照我们省的财务管理规定,”付平解释道,“五百万以上的设备采购,需要上报省政府招标采购中心,进行公开招标。两百万以上的服务采购,需要经过厅长办公会集体研究。一百万以上的咨询费,需要有第三方评估机构的独立报告。”

  他用笔,在那几个数字下面,重重地画了线。

  “现在你们再看。这几笔最大的支出,全都精准地卡在了审批限额的临界点上。四百九十八万,就比五百万少两万;一百九十九万,就比两百万少一万。一次是巧合,两次是运气好,连续三年,几十笔大额支出,全都像商量好了一样,完美地避开了所有更高级别的监管程序。你们觉得,这正常吗?”

  此言一出,犹如醍醐灌顶。在场的人,后背都冒出了一丝凉气。

  这已经不是“完美”了,这是“过于完美”,是刻意为之的完美!就像一个每次考试都考99分,从来不考100分,也从来不考98分的学生,他的目的,可能不是为了得高分,而是为了隐藏自己真正的实力。

  “我明白了!”老张一拍大腿,“这是在钻制度的空子!罗振海太精明了,他把所有的规则都研究透了,然后在规则的边缘疯狂试探!他让账面看起来无懈可击,让审计找不到任何程序上的瑕疵!”

  付平点了点头,他的目光变得愈发锐利。

  “对。这份审计报告,不是一份客观的记录,它是一份精心设计的‘作品’。它太干净了,干净得像一间刚装修好、从来没人住过的样板房。而问题,恰恰就出在这里。”

  他站起身,在房间里踱了两步,然后停在众人面前,声音不大,但充满了力量。

  “真正的项目运作,就像我们过日子,不可能没有一点磕磕碰碰,锅碗瓢盆不可能不留下一点油烟。一个投资几十亿的国家级项目,运作三年,账目上居然严丝合缝到这种地步,这本身,就是最大的不合常理。”

  他指着那堆完美的报告,一字一顿地说道:

  “同志们,魔鬼,就藏在这些细节里。我们的敌人,不是不存在,而是他比我们想象的,要狡猾得多。他不是在对抗规则,他是在利用规则,把自己伪装得比规则本身还要完美。”

  “我们下一步的重点,很简单。”付平的眼中,闪烁着一种名为“斗志”的火焰,“就是查清楚,到底是谁,有这么大的本事,能把这间‘屋子’,打扫得这么干净!”

继续阅读:第590章 一个“被忽略”的笔迹

使用键盘快捷键的正确方式

请到手机上继续观看

扶贫小村官

微信扫一扫打开爱奇艺小说APP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