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0章 一个“被忽略”的笔迹
微龙唐2025-08-09 17:495,194

  省审计厅档案室的那场深夜“头脑风暴”,犹如一道划破夜空的闪电,瞬间劈开了那层笼罩在考察组心头的厚重迷雾。当付平说出那句“过于完美就是最大的疑点”时,仿佛一道电流穿过了每个人的身体,让他们瞬间清醒过来。

  在此之前,考察组一直被眼前这个看似毫无破绽的案件所困扰。他们面对的不仅是一个贪官,更是一个智商极高、精通规则、甚至懂得利用规则来伪装自己的“完美罪犯”。这个发现让所有人都不禁倒吸一口凉气,原来他们一直以来都低估了对手的狡猾程度。

  然而,就在第二天清晨,天刚蒙蒙亮的时候,付平却做出了一个让所有人都感到意外的决定。这个决定不仅打破了常规,更像是一次冒险,一次对传统思维的挑战。。

  他深知要获取新能源基地项目指挥部三年来的全部财务原始凭证并非易事,但他还是通过老张的关系,拨通了省审计厅那位老厅长的电话。

  电话接通后,他直截了当地提出了自己的要求:调阅新能源基地项目指挥部自成立以来,全部三年的财务原始凭证。

  这个要求看似简单,实则“过分”至极。因为他要的不是审计报告,也不是账本,而是每一张最原始的发票、收据和报销单。

  老厅长在电话那头沉默了足足有半分钟,显然对他的要求感到十分为难。

  过了一会儿,老厅长终于开口说道:“这不合规矩啊。原始凭证可是审计工作的核心机密,除非是纪委正式立案,否则绝不可能外借。”

  他连忙解释道:“老厅长,我知道这有些为难您,但这个项目对我们非常重要,只有查看原始凭证,我们才能真正了解其中的情况。”

  老厅长的声音依然严肃:“老张,你跟你们那个付组长说,这不是开玩笑的。那玩意儿,拉出来能装一卡车。而且,每一张都有法律效力,出了问题,谁负责?”

  他明白老厅长的顾虑,但他并没有轻易放弃,继续与老厅长沟通,希望能找到一个解决方案。

  老张深吸一口气,按下免提键,将手机放在桌子中央。付平站在一旁,面色凝重,他紧盯着手机,仿佛能透过屏幕看到电话那头的厅长。

  “厅长,您好。”付平的声音平静而坚定,“我非常理解您的难处,但我们现在面临的情况确实非常特殊。”

  他稍稍停顿了一下,接着说道:“我以省委组织部的名义,以我个人的政治生命担保,所有的凭证都只会在我们指定的地点进行查阅,绝对不会带走一张。而且,整个查阅过程都会进行全程录像,确保没有任何疏漏。”

  付平的语气虽然温和,但其中蕴含的决心和自信却让人无法忽视。他的声音不大,却在房间里回荡,仿佛每一个字都带着沉甸甸的分量。

  或许是“政治生命”这四个字的分量太重,让老厅长在电话那头沉默了片刻。又或许是王部长在背后已经打过招呼,给了老厅长一些压力。

  最终,老厅长的声音从手机里传来:“好吧,既然你都这么说了,那我就同意你们查阅凭证。但一定要按照你说的做,不能有丝毫差错。”

  付平脸上露出一丝如释重负的笑容,他连忙说道:“谢谢厅长的理解和支持,我们一定会严格遵守规定,不会给您带来任何麻烦。”

  挂断电话后,老张和付平对视一眼,都从对方的眼中看到了一丝轻松。这场艰难的沟通终于取得了成功,接下来,他们要面对的就是如何确保查阅过程的顺利进行了。

  “……好吧。”他沉默了片刻,最终还是妥协了,但紧接着提出了一个条件,“不过我有一个要求,你们的查阅工作必须在审计厅内部的保密阅览室进行,而且,我给你们的时间非常有限,绝对不能超过四十八小时。”

  “四十八小时?”付平稍微思考了一下,然后毫不犹豫地回答道,“足够了。”

  就这样,双方达成了一致。考察组的“战场”,也从丰州市委招待所,转移到了省审计厅大楼里一间不对外开放的保密阅览室。

  当那十几个巨大的、装满了原始凭证的档案箱被推进来时,所有人都不禁倒吸了一口凉气。这些箱子看上去沉甸甸的,仿佛承载着无尽的秘密和责任。

  箱子被打开后,里面露出的是码放得整整齐齐的票据粘贴本,它们紧密地排列在一起,散发出一股陈年的胶水味。每一本都厚得像块砖头,让人不禁感叹这些票据的数量之多。

  粗略估计一下,这里的票据至少有五六万张!如此庞大的数量,要在短短四十八小时内完成查阅和分析,无疑是一项艰巨的任务。

  要在四十八小时内,从这堆故纸里找出问题,无异于大海捞针。

  这间阅览室,被临时改造成了“作战室”。厚重的窗帘被拉上,隔绝了外界的一切。几张长条桌被拼在一起,上面迅速铺满了各种颜色的票据。空气中,很快就弥漫开一股浓缩咖啡、红牛饮料和香烟混合的特殊味道。

  考察组全体成员,包括钱处长在内,都被付平下了死命令:取消所有休息,全体上阵。

  “我们的任务,不是去看那些大额的工程款,那些东西,罗振海肯定做得天衣无缝。”付平指着那堆票据山,“我们要看的,是这些。”

  他指的是那些最不起眼、最繁琐的日常报销票据——餐费、交通费、住宿费、办公用品采购费、出差补助……

  “魔鬼,往往就藏在这些最不引人注意的垃圾堆里。”付-平说。

  于是,一场枯燥到令人发指的“人海战术”开始了。

  每个人都分配到了一摞厚厚的票据本。他们的任务,就是一页一页地翻,一张一张地看。核对发票的真伪,检查报销的流程,确认签字的完整性。

  时间在一分一秒地流逝。

  一个小时过去,两个小时过去……阅览室里只剩下翻动纸张的“哗哗”声,和偶尔响起的、因疲惫而发出的叹息声。

  这项工作,比想象中还要折磨人。数不清的发票,模糊的字迹,千篇一律的格式,不断地冲击着每个人的视觉和神经。看到后来,所有人都觉得眼花缭乱,看所有的字都像是重影的。

  “付组长……这……这能行吗?”一个年轻组员揉着酸痛的眼睛,小声嘀咕,“这跟没头苍蝇一样,大海捞针啊。罗振海那么精明的人,怎么会在这种几百块钱的报销单上犯错误?”

  他的话,代表了大多数人的心声。连老张都开始有些动摇了。他抽着烟,看着付平依旧专注的侧脸,心里也没底。

  付平没有理会这些抱怨。他比任何人看得都认真。他没有戴手套,直接用手指,一张一张地捻过那些泛黄的票据,仿佛在通过指尖的触感,去感知那些数字和签名背后隐藏的故事。

  一天一夜过去了。

  作战室里,烟灰缸早已堆成了小山,方便面桶东倒西歪。每个人都双眼通红,神情麻木,像一台台被强制运行了太久的机器。钱处长已经靠在椅子上打起了瞌睡,发出了轻微的鼾声。

  很多人都放弃了,开始机械地、应付式地翻动着,只求完成任务。

  只有付平,和小刘,那个从部队转业来的、最年轻也最“一根筋”的组员,还在坚持着。小刘是负责复核的,付平看过的票据,会交到他手上,再看一遍。这是付平设定的双保险。

  就在所有人都觉得希望渺茫,连付平自己都开始怀疑这个决定是否正确的时候,转机,以一种最意想不到的方式,悄然降临。

  当时,已经是连续工作的第三十个小时。小刘正在复核一沓关于“赴京参加新能源政策研讨会”的出差报销凭证。这些凭证,都是小额的交通补助和餐费,加起来也不过几千块钱。他机械地翻着,目光扫过每一张单据后面的审批人签名。

  “罗振海”、“罗振海”、“罗振海”……每一个签名,都龙飞凤舞,一气呵成。

  突然,小刘的手指停住了。

  他“咦”了一声,把其中一本凭证拿到眼前,凑近了看。那是一本连号的出差补助报销单,一共三张,是三个不同的人报销的。单据本身没有任何问题,发票、事由、金额都清清楚楚。

  但问题,出在审批栏那个“罗振海”的签名上。

  这个签名,看起来和其他的签名,一模一样。但小刘,就是觉得有那么一点点不对劲。具体是哪里不对劲,他又说不上来。就像你看一个很熟悉的人,突然觉得他今天好像有点不一样,但又说不出是换了发型还是穿了新衣服。

  “付组-长……”小刘有些不确定地喊了一声。

  付平正按着太阳穴,试图缓解快要裂开的头痛。听到喊声,他走了过去。

  “怎么了?”

  “您看这个。”小刘把那本凭证递给他,“这几个签名,我看着……有点怪。”

  付平接过凭证,起初也没看出什么问题。但当他把这几张票据,和旁边另一本凭证上的签名放在一起比对时,他的瞳孔,猛地收缩了。

  他发现了!

  他从口袋里掏出一个随身携带的小放大镜,凑到了签名上。在放大镜下,那个微小的、致命的差异,被暴露无遗。

  罗振海的签名,是一种极具个人风格的行草。尤其是那个“海”字,右边的“每”字最后一笔,总是会像一把出鞘的利剑,潇洒地向右上角挑起,带着一股睥睨一切的自信和气势。这在他的所有公开文件、批示和题词上,都是一个标志性的特点。

  但是,眼前这几张票据上的签名,那个“海”字的最后一笔,却是向下收敛的。那个本该上扬的笔锋,像一只被折断了翅膀的鸟,显得局促、犹豫,甚至带着一丝无法言说的无力感。

  “拿……拿其他的签名来!所有带他签名的文件,都拿来!”付平的声音因为激动而微微发颤。

  作战室里所有人都被惊动了,睡着的钱处长也被摇醒了。大家七手八脚地,把能找到的、所有带罗振海签名的材料,都堆到了桌上。

  付平拿着放大镜,一张一张地比对。

  结论,越来越清晰。

  除了这几张连号的出差补助单外,他们在另一堆去年的票据中,竟然又发现了几张签名风格极其相似的办公用品采购单。这些有问题的签名,加起来居然有七八个之多!它们就如同一群穿着同样校服的学生里,突然混进了几个没系红领巾的异类,若不仔细观察,恐怕根本难以察觉其中的端倪。

  “老张,你快过来看看!”付平突然喊道,他的声音中透露出一丝兴奋和紧张。张启明闻声快步走来,付平随即把放大镜递到他手中,并指着那两种截然不同的签名,说道:“你看,这明显不是同一个人的签名啊!或者说,这根本就不是同一个状态下的人所签的字!”

  老张戴上老花镜,小心翼翼地将眼镜架在鼻梁上,然后慢慢地凑过去,仔细端详着眼前的字迹。他眯起眼睛,聚精会神地观察着每一个笔画,仿佛要透过这些线条看到写字者的内心世界。

  过了好一会儿,老张突然倒吸了一口凉气,他的声音有些颤抖:“没错!这个……”他指着那个上扬的笔锋,“是真家伙啊!写的人心里有底,下笔如风,毫不犹豫。这一笔,不仅体现了写字者的自信,更展现出了他的功底和风格。”

  接着,老张的目光移到了另一个笔锋上,他的眉头微微皱起,语气变得严肃起来:“而这个……”他又指着那个向下收敛的笔锋,“是描出来的,是模仿的!写的人心里发虚,所以笔锋往下走,不敢张扬。这一笔,明显缺乏自然流畅的感觉,像是在刻意模仿别人的笔迹。”

  付平站在一旁,静静地听着老张的分析。他的脸上原本紧绷着,此刻终于露出了一丝笑意。那是一种连续奋战了三十多个小时后,极度疲惫却又无比兴奋的笑容。

  “一个人的字迹,可以随着心情的变化而有所改变。”付平缓缓说道,“今天心情好,写得可能奔放一点;明天心情差,可能写得拘谨一点。但是,一个人几十年养成的、潜意识里的笔锋习惯,却是刻在骨子里的DNA,是不会变的。”

  他看着那几个被圈出来的、显得有些“猥琐”的签名,像是看着几个已经被捕获的猎物。

  “这个签名,像一个小学生在模仿老师的字,他努力做到形似,却完全没有老师下笔时的那种‘神’。”

  付平站直了身体,环视着众人,一字一顿地说道:

  “我们,抓住他了!”

  那一刻,整个“作战室”里,先是死一般的寂静,随即爆发出一阵压抑的欢呼。所有人的疲惫,都仿佛被这个惊人的发现一扫而空。他们看着那几张不起眼的、总金额加起来不过几千块钱的报销单,眼神里充满了敬畏。

  谁能想到,一个可能动摇整个省政坛的惊天大案,它的突破口,竟然是这几个被刻意忽略、藏在故纸堆最深处的、小小的签名。

  这恰恰就是罗振海的高明之处,他巧妙地将所有人的注意力都引到了那些数百万、上千万的巨额款项上,让人们的目光完全被这些巨额数字所吸引,而忽略了其他看似微不足道的细节。然而,正是在这些最不引人注目的角落里,他却不小心露出了狐狸的尾巴。

  付平并没有被这看似巨大的胜利冲昏头脑,他深知这其中可能隐藏着更大的风险和危机。于是,他毫不犹豫地快步走到那个被人遗忘的角落,那里摆放着一部加密电话。

  他迅速拿起电话,拨通了省公安厅技术处的号码,然后简洁明了地对接电话的人说道:“帮我接省公安厅技术处的王总工程师。”电话那头很快传来了王总工程师的声音,付平没有丝毫耽搁,用最精炼的语言将目前的情况向他做了详细的说明。

  “王工,我马上派人给你送几份签名样本过去。我需要你用最快的时间,给我一个初步的鉴定结论。这件事,绝对保密。”付平的语气严肃而急切,他深知时间的紧迫性和任务的重要性。

  一个小时后,小刘按照付平的指示,小心翼翼地将用保密袋封好的签名样本放入一个黑色的手提包中,然后悄悄地离开了审计厅。他的步伐轻盈而迅速,仿佛生怕被人发现他的行踪。

  又过了两个小时,付平的加密手机突然震动了一下,打破了办公室的宁静。他迅速拿起手机,屏幕上显示着一条来自王工的短信。短信内容简洁明了:“样本A 与样本B,非同一人笔迹,但系高度模仿。模仿者心理状态不稳定。详情待书面报告。”

  付平凝视着这条短信,心中的紧张情绪稍稍缓解。他深吸一口气,然后缓缓地吐出,仿佛要将所有的压力都释放出来。黑幕,这个一直笼罩在他心头的谜团,终于被他用一根最细微的线头,撕开了一道致命的裂口。

  虽然只是初步的鉴定结论,但这已经足够让付平看到一丝曙光。他知道,接下来的工作仍然艰巨,但他有信心揭开这个黑幕背后的真相。

继续阅读:第591章 与被考察对象的“笑里藏刀”

使用键盘快捷键的正确方式

请到手机上继续观看

扶贫小村官

微信扫一扫打开爱奇艺小说APP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