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室氛围轻松活跃起来,委员们三三两两讨论细节,有人开始主动提出建议。付平与戴冠宇、吴冲围在一起,低声交流下一步工作安排。袁云飞和许远征也凑在一起讨论。
"你怎么看?"许远征问道。
袁云飞耸耸肩:"看来是要干了,咱们也只能跟上节奏了。不过付书记这次做得确实细,调研到位,论证也严密,不像以前那么莽撞了。"
"嗯,还是有盼头的。"许远征点点头,"最关键的是县里支持,有上面撑腰,干起来就有底气多了。"
许远征清了清嗓子问道:"付书记,这个项目...上级有指示吗?"这个问题问得巧妙,既表达了疑虑,又给足了付平台阶。在场的人都明白这暗含的意思:是上级要求的,那就没话说;是你自己想的,那得好好商量。
付平笑了,"没有具体指示,但县里一直在强调乡村振兴战略,我们总不能光等着上面安排吧?"他拿出一沓纸,"我这两个月琢磨了点想法,想听听大家的意见。"
"这个...向县里报批过程会很复杂,"许远征谨慎地说,"县财政现在也紧,批下来的可能性..."他没说完,但意思很明白。
"许镇长说得对,"付平点头,"所以我们需要一套详尽的方案,不是纸上谈兵。"他停顿一下,目光扫过每个人,"上级领导嘴上说支持,但真要拿钱,那就得方案打动人心。这个道理,在座都懂。"
戴冠宇推了推眼镜,眼睛里闪过一丝精光:"我认为方案需要包含三部分:背景情况、必要性和整体构想。背景上,我们镇中药材产业已经成熟,但只有产业链上游,缺乏文化附加值;必要性上,乡村振兴不能只靠一产,要产业融合;构想上,可以结合我们的中药材文化特色,走差异化路线。"
付平眼中闪过赞许,对戴冠宇的发言点头认可。
袁云飞则摸着下巴说道:"关键是钱从哪来。县里财政紧张,我们自己更是没多少余粮。建议做个详细造价和投资回报分析,看能不能吸引社会资本进来。"
"还有,"许远征补充,"我们可以考虑把周边几个村的特色产业都整合进来。比如朱家村的手工艺、石湾的有机蔬菜,这样一来,方案的覆盖面更广,上报县里也更有说服力。"
人大主席廖志强一向以稳健著称,他慢条斯理地说:"我建议再补充一个运营成本和盈利模式分析。新景区建起来容易,持续运营才是难点。我们镇不比城郊,游客量有限,不能光靠门票收入。"
会议室的气氛渐渐活跃起来,大家从最初的诧异和抵触,转变为积极思考。一个创新点在讨论中浮现:将新景区与现有产业园区联合,为周边学校的学生提供研学机会,寓教于乐,增加景区吸引力。
"对!"吴冲一拍大腿,"我侄子上高中,现在学校可重视这种研学活动了。家长舍得花钱,学校也乐意安排。如果我们能和教育系统对接,那客源就有保障了!"
付平心里暗喜,会议的走向正如他所期望的那样。从最初的质疑到现在的群策群力,这正是他想要的效果。他不着痕迹地引导着讨论,不时点头或提问,但更多时候是倾听。
正午的阳光已经炙热,但会议室里的讨论更加热烈。付平看了看手表,已经过了午饭时间,但没人提出休息。
"既然大家这么有热情,我看不如继续讨论。"付平站起身,"我叫人订些盒饭送过来,边吃边聊。另外,我已经通知财政所、国土所和工商所的负责人过来,他们的专业意见我们也需要听一听。"
不出十分钟,新人陆续到场。财政所长李明刚推开门,看到满屋子人正讨论得热火朝天,不由得愣住:"就一个周末不见,怎么就在商量这些事情了!"
付平简单介绍了上午的讨论成果,专业人士立刻提供了更加专业的视角。国土所长罗建国拿出地图,指着几个区域:"如果做研学基地,这几块地是最合适的,原来规划是农用地,转为建设用地的审批难度不大。但这里,"他指着另一块区域,"涉及到基本农田,碰都别想碰。"
财政所长李明则拿出计算器,现场给出了粗略的财政评估:"按照目前的游客量预测,投资回收期大概需要5-7年。如果能争取到上级扶持资金,或许可以缩短到3-5年。关键是前期投入,至少需要3000万,我们镇财政肯定拿不出来。"
付平看着这些平时不声不响的下属,此刻却各展所长,心中有些感慨。他过去总认为这些人是"踢一下动一下的木桩子",但现在看来,是环境没有给他们施展才华的空间。一个好的领导,不仅要有自己的想法,更要善于激发团队的潜能。付平在内心暗自决定,要提升自己的领导能力。
讨论继续深入,从景区与各村产业融合的具体机制,到投资回报周期分析,再到游客流量预估与带动就业效果,每个方面都有了更加清晰的轮廓。李明甚至现场设计了一个筹资方案,建议采用"政府引导、企业主体、农户参与"的模式,既解决资金问题,又能让当地群众分享发展红利。
下午五点半,历时整整一天的会议终于接近尾声。会议记录员已经换了两次,记录纸密密麻麻写满了想法和建议。一个初步方案的框架已经呈现,实施路径也变得清晰。
付平环视一周,脸上难掩满意之色:"这次讨论很成功,感谢大家的积极参与。接下来,我们需要成立一个领导小组,尽快把这些想法整理成一份详细的项目建议书。"
他点了点头:"吴冲同志担任组长,工商、税务、国土、财政、党政办都要参与进来。"吴冲虽然是镇委委员兼副镇长,但在镇里一直是以执行力强著称的,由他来负责这项工作再合适不过。
"付书记,我保证把这事办好!"吴冲拍着胸脯保证,眼睛里闪着光芒,显然这个任务给了他极大的发挥空间。
"同志们,今天辛苦了。我在食堂订了晚饭,大家一起吃个便饭吧。"付平站起身,做了个"请"的手势。
饭后,本该结束的工作日并没有就此停止。十几个人自发地回到各自办公室,开始整理相关资料。李明甚至叫来两名下属,连夜开始测算财政数据。
"回去也是闲着,干脆就做点事。"这是他们共同的心声。这种工作氛围的转变,从被动到主动,让付平感到一丝欣慰。
回到办公室,拨通了妻子刘逸霏的电话,分享今天的会议成果。电话那头传来阵阵笑声,显然刘逸霏对丈夫的工作进展感到高兴。
电话那头的刘逸霏笑着说,"我已经整理了一些资料,等你回来看看。"
付平挂了电话,打开电脑,发现刘逸霏已经发来了几份详细的表格,包括周边县市类似景区的运营数据、游客消费习惯调查和潜在投资方的联系方式。这些资料显然不是一时半会儿能整理出来的,而是刘逸霏之前就开始准备的。
付平一时间感动得泪湿眼眶。妻子一直默默支持着他的工作,从来不曾抱怨。而这次,她甚至提前洞察了他的想法,做好了准备工作。
正在感慨之际,门被敲响,吴冲拿着一叠文件走了进来。看到付平微红的眼眶,吴冲明显愣了一下,有些尴尬地停在门口。
“老付,你…你没事吧?”
付平吓了一跳,连忙转过身,有些尴尬地笑了笑:“没事没事,就是…眼睛有点不舒服。”
吴冲走了进来,手里拿着一份文件:“付书记,这是方案的初步进展,我整理了一下,您看看…”
他注意到付平的眼眶泛红,桌上的键盘上还有几滴水渍,不由得愣了一下,关切地问道:“付书记,您是不是…哭了?”
付平摆了摆手,强作镇定地说:“真没事,就是…看到逸霏帮我把表格都弄好了,有点感动…她总是这样,默默地为我付出…”
吴冲明白了,他走到付平身边,轻声说道:“嫂子真是贤惠,您有福气啊。”
付平点了点头,深吸了一口气,平复了一下情绪,说道:“是啊,有妻如此,夫复何求…对了,老吴,方案的事情,我们再仔细聊聊。记住,一定要‘协调融洽’,不能搞一刀切,要充分考虑各方利益,避免激化矛盾,力求平稳过渡,共同发展。”
“明白,付书记。”吴冲认真地应道。
两人随即开始讨论方案的具体细节,付平特别强调了“协调融洽”的重要性,他反复叮嘱吴冲,要做好各方的沟通协调工作,确保方案能够顺利实施。
“……所以,老吴,你回去再跟各个部门负责人沟通一下,摸清底数,看看他们有什么顾虑,有什么困难,我们再一起想办法解决。”付平合上笔记本,对吴冲说道。
“好的,付书记,我明天就去落实。”吴冲点头应道。
就在这时,付平的手机突然响了起来,屏幕上显示着一个熟悉的名字:洪文康。
付平微微皱了下眉头,洪文康是他在芝麻山村担任驻村干部时的老朋友,两人关系不错,但自从他调到镇上工作后,联系就少了。这时候打电话来,有什么事?
他接通了电话,还没来得及说话,就听到洪文康那热情洋溢的声音:“喂,付书记!猜猜我是谁?…哈哈,老洪啊!晚上有空没?一起吃个宵夜呗,我可是在芝麻山这边,老王家,他家的农家菜贼地道!保证你吃过一次,就忘不了!”
付平愣了一下,随即笑道:“老洪?你小子怎么突然想起请我吃宵夜了?这可不像你的风格啊。”
洪文康嘿嘿一笑:“哎呀,老朋友好久不见,这不是想你了嘛!再说了,我听说你最近为了产业园区的事情,忙得焦头烂额,这不,特意来慰劳慰劳你嘛!”
付平心里一动,洪文康的消息还挺灵通的。他想了想,说道:“行啊,正好我也想放松放松。不过,我这边还有个吴镇长,一起去?”他转头看向吴冲。
吴冲连忙点头:“好的,付书记,我没问题。”
“那就这么定了,老洪,你把地址发给我,我们一会儿就到。”付平挂断电话,对吴冲说道,“老吴,走,咱们去蹭顿饭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