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2章 谈成了?
微龙唐2025-08-10 19:585,150

  “学弟啊,你可算来了!快请进,快请进!”徐向翰一见付平,立刻满面春风地从沙发上站起身,主动快步走到门口,热情地握住付平的手,显得格外亲切。他拉着付平往里走,同时向那位气度不凡的客人介绍道:“林总,我给您介绍一下,这位就是我跟您提过的,我们县曹海镇的党委书记,付平同志。老付可是我们县里基层干部中的一员猛将,有思路,有魄力,敢担当!”

  那位被称为“林总”的客人也早已起身,他约莫五十出头的年纪,身材保持得很好,一身剪裁得体的深灰色西装,搭配着一条暗红色的领带,头发梳理得一丝不苟,脸上带着温和而略显矜持的笑容。他伸出双手,紧紧握住付平的手,力道适中,显得既热情又不失分寸:“哎呀,付书记,久仰大名,久仰大名啊!今日一见,果然是年轻有为,气宇轩昂,真是人中龙凤,三生有幸!”他的声音略带些南方口音,听起来颇为悦耳。

  付平连忙谦虚地回应,脸上带着恰到好处的微笑,语气诚恳:“林总您太客气了,太谦虚了。我就是一个基层的普通干部,谈不上什么年轻有为,更不敢当‘龙凤’之称。能有机会认识林总这样的成功企业家,才是我的荣幸。我们都是为咱们县域经济的发展添砖加瓦,尽一份绵薄之力。刚从江城那边赶过来,路上车多,耽搁了一点时间,来晚了,实在失礼,失礼。”

  林总哈哈一笑,摆了摆手,显得十分大度:“哪里哪里,付书记言重了。我们也是刚坐下不久,茶还没喝第二泡呢。付书记能连夜赶过来,这份诚意,就足以说明一切了。”

  寒暄之间,林总指着身边一位一直含笑站立、约莫四十岁左右、戴着眼镜的中年男子介绍道:“付书记,这位是我们集团的常务副总经理,王明海,王总。这次特地让他跟我一起过来,也是想让他多学习学习,开阔开阔眼界。”

  王总立刻上前一步,恭敬地向付平伸出手:“付书记您好,我是王明海。能认识付书记,非常荣幸。”

  付平也与他握了握手:“王总客气了。”

  一番客套之后,众人准备落座。林总热情地指着正对门口的主位,对付平说道:“付书记,远来是客,您是主角,请上座,坐主位!”

  付平连忙摆手推辞:“哎,林总,这可使不得。徐书记在这里,主位理应由徐书记来坐。我们地方干部,哪能僭越。我陪坐下首就好,咱们按官场和商场的规矩来,不能乱了套。”

  徐向翰也笑着打圆场:“老付说得对,林总是贵客,我是东道主之一。今天没有那么多官场规矩,大家随意一些。不过,老付,你既然来了,就挨着我坐吧。”

  最终,付平在徐向翰的下首位置落了座,林总坐在徐向翰的另一侧,王总则坐在林总的下首。看似随意的座位安排,实则也暗含着官场与商场交错的微妙格局。付平深知,今晚自己是有求于人,姿态必须放低,但也不能失了地方干部的身份和底气。

  服务员重新添了热茶,包间内的气氛在几轮客套的寒暄后,逐渐融洽起来。徐向翰端起茶杯,轻轻呷了一口,然后放下,目光转向林总,语气轻松地说道:“林总啊,曹海镇的这个项目,我们县里是非常重视的,前景也十分广阔。具体的规划和设想,还是让付书记亲自给您详细介绍介绍,他可是这个项目的总设计师和主要操盘手。”

  付平心领神会,微笑着点了点头,接过话头。他没有急于开口,而是先拿起面前那杯热气腾腾的碧螺春,轻轻吹开浮在上面的茶叶,润了润有些干涩的喉咙。

  林总也微微颔首,身体微微前倾,做出认真倾听的姿态,语气谦和地说道:“那就要劳烦付书记了。付书记,您尽管畅所欲言,把您的宏伟蓝图给我们好好描绘描绘。我们洗耳恭听,也想借这个机会,向付书记这样的实干家好好学习学习。”

  付平放下茶杯,调整了一下坐姿,目光沉静而自信地扫过在场的每一个人,最后落在林总身上。他的语气平和,不疾不徐,却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专业和自信:“林总,徐书记,王总,那我就抛砖引玉,把我们曹海镇关于这个‘芝麻山农文旅融合发展示范区’项目的一些初步构想,向各位领导和专家简要汇报一下。”

  他没有使用任何演示文稿或者图表,全凭记忆和深入骨髓的理解,将项目的核心内容娓娓道来:“咱们曹海镇,地处本县东南部,生态环境优良,境内芝麻山区域,山清水秀,植被茂密,空气清新,负氧离子含量高,是一块难得的璞玉。近年来,随着城乡交通网络的不断完善,我们镇的区位优势也逐渐显现出来。基于这些基础条件,我们计划依托芝麻山村及其周边的自然资源和浅山区特色,打造一个集亲子研学、休闲度假、农产品体验、民俗文化展示和乡村康养为一体的综合性旅游目的地。”

  “项目的总体规划,我们初步设想分两期进行。”付平的语速不快,但条理异常清晰,每一个节点都恰到好处,“第一期,我们将以‘亲子研学’为核心主题,重点建设研学营地、自然课堂、农事体验园(包括果蔬采摘、农耕文化展示等)、特色精品民宿集群以及必要的商业配套设施,如游客服务中心、特色餐饮、土特产商店等。这一期的目标,是迅速引爆市场,形成品牌效应,吸引家庭游客和中小学研学团队。”

  “第二期,我们将在第一期成功运营的基础上,进一步拓展项目的内涵和外延。重点是深度挖掘和活化芝麻山区域的民俗文化资源,开发系列乡村文创产品,并逐步引入康养旅居的概念,建设一批高端康养别院和配套的健康管理服务设施。最终目标,是将芝麻山项目打造成我们县级乃至市级的农文旅深度融合的样板工程和乡村振兴的示范窗口,从而有效带动周边村庄的经济发展,促进农民增收致富,实现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

  付平在介绍过程中,没有空谈那些假大空的口号,而是非常务实地谈到了项目的具体支撑和进展:“为了确保项目的科学性和可行性,我们前期已经组织力量,进行了长达数月的详细调研,包括市场需求分析、资源禀赋评估、村民意愿征询等。目前,项目区域内大部分村民对土地流转和参与项目建设的意愿都非常高,相关的土地流转初步共识已经达成。项目的概念性规划和修建性详细规划,我们也已经委托了省内一家知名的规划设计院正在进行深化编制。更重要的是,县委县政府对这个项目高度重视,已经明确将其列为县级重点项目,相关的政策支持文件,包括土地指标倾斜、财政奖补、审批绿色通道等,目前也正在积极协调和落实过程中。说实话,林总,我们现在万事俱备,只欠东风——也就是项目启动和建设所必需的资金。根据初步测算,项目一期工程,预计需要投入约三千万元人民币,二期工程,预计还需要投入约两千万元人民币。”

  他说话时,眼神坚定,语气沉稳,偶尔还会引用一些关键性的数据作为佐证,显得胸有成竹,对项目的每一个细节都了如指掌。

  林总和王总一直认真倾听,频频点头。当付平提到研学市场和土地手续时,林总饶有兴致地插问了几个问题:“付书记,恕我直言,这个研学市场,近两年真的有您说的那么火爆吗?竞争会不会很激烈?另外,这类项目,土地问题往往是最头疼的,你们计划如何合法合规地解决用地手续?”

  付平对此显然早有准备,他如数家珍般回答道:“林总您问到点子上了。关于研学市场,我们做过专门调研。随着国家‘双减’政策的落地和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行,中小学生的研学旅行需求呈现爆发式增长。我们已经与省内外十余家大中型研学机构进行了初步对接,他们普遍反映,市场上优质的、有特色的研学基地仍然是稀缺资源。只要我们的产品做得好,不愁没有客源。至于土地问题,这确实是关键。我们主要依托村集体建设用地入市、宅基地‘三权分置’改革试点以及部分符合条件的未利用地开发等政策,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也已经承诺,将在符合法律法规的前提下,为项目开辟专项审批的绿色通道。村民的积极性非常高,他们也盼着能通过项目改善生活,所以内部的协调阻力相对较小。”

  林总听完,满意地点了点头,不时与身边的王总用眼神或极低的声音交流几句。包间内的气氛,随着付平深入浅出的介绍,渐入佳境。林总脸上的笑容也愈发真诚,语气明显比刚开始时更加放松和亲切:“听得出来,付书记对这个项目是下了真功夫,研究得非常透彻,规划也相当扎实,不是那种拍脑袋想出来的东西。这种务实的精神,很难得。”

  付平微微一笑,继续补充道:“我们对项目的预期效益也做过初步评估。项目一期建成并稳定运营后,预计每年可吸引各类研学团队和家庭游客一万人次以上,直接或间接带动当地就业岗位百余个,村集体经济收入至少能翻一番,甚至更多。我们真诚地希望,能有像林总这样有实力、有眼光、有社会责任感的企业家参与到这个项目中来,与我们曹海镇共同见证和分享这份发展成果,也为乡村振兴事业贡献一份力量。”

  付平一番详尽而又充满激情的阐述结束后,包间内陷入了短暂的安静。林总端起面前的茶杯,手指轻轻摩挲着温热的杯壁,目光深邃,似乎在快速消化和评估着刚才获取的庞大信息。他慢慢地喝了一口茶,眼神中闪烁着明显的光彩。

  良久,林总放下茶杯,语气中带着毫不掩饰的赞赏:“付书记,坦白说,您这个项目,是我近期听过的乡镇一级项目中,想法最好、思路最清晰、可行性也相对较高的一个。比我见过的许多地方政府官员画的那些大饼,要透彻得多,也务实得多!我能感觉到,这不是一个单纯为了招商引资政绩或者短期挣钱的生意,更像是一个真正想为老百姓办点实事、能留下点东西的、有情怀、有社会价值的工程。”

  徐向翰在一旁适时地笑着附和道:“林总慧眼如炬啊!付书记他们这个团队,是我们县里公认的最能干事、也最能干成事的基层班子之一。这个项目,只要资金到位,他们绝对有能力把它打造成一个亮点,一件能让各方都满意的大好事。”

  林总沉吟片刻,没有理会徐向翰的吹捧,而是直接切入了核心问题,语气变得格外认真:“付书记,按照您的说法,项目一期投入三千万,二期投入两千万,总共是五千万的盘子。这笔钱,如果由我们来投资,你们准备怎么分批使用?资金的安全性和项目的推进效率,如何保障?”

  付平心中一动,知道戏肉来了。他不卑不亢地回答:“林总,这五千万的投资,我们是这样规划的。一期所需的三千万元,将主要用于项目区域内的基础设施建设,如道路、水电、通讯管网等,以及核心的研学设施,如营地、教室、体验园的建设和初步的启动运营。二期所需的两千万元,则主要用于民宿集群的扩建升级、民俗文化板块的深度开发以及康养旅居板块的设施完善和市场推广。资金的到位,我们希望能够根据项目的实际建设进度和工程款支付节点,分批次、分阶段投入。每一笔资金的使用,我们都会有明确的计划和严格的监管,确保专款专用,高效安全。同时,我们镇政府和县招商引资专班,也会为投资方提供全流程的‘保姆式’服务,确保项目顺利推进,企业能够安心经营。”

  徐向翰在一旁听着,不动声色地向付平递了个眼神,微微点了点头,那意思再明显不过——可以再主动承诺一些更具吸引力的政策和服务,把这块“肥肉”彻底拿下。

  付平心领神会,立刻顺势补充道:“林总,除了刚才说的这些,我们还可以根据投资方的具体需求,在政策允许的范围内,提供最大力度的支持和协助。包括但不限于:协助办理项目所需的一切审批手续,确保在最短时间内完成;协调解决项目建设和运营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各种地方性问题;甚至在税收、人才引进等方面,我们也可以积极向县里争取更优惠的政策。总之一句话,只要林总您和您的企业愿意来我们曹海镇投资兴业,我们一定拿出百分之百的诚意,创造最优良的营商环境,让企业放心投资,舒心发展,安心赚钱。”

  林总从茶几上那盒开封的“和天下”里抽出一支烟,他身旁的王总立刻眼疾手快地摸出打火机,恭敬地为他点上。林总深深地吸了一口,吐出一串淡蓝色的烟圈,烟雾袅袅升腾,模糊了他脸上的表情。他笑了笑,语气中带着几分江湖人的直率和豪气:“付书记,我这个人,说话比较直,不喜欢拐弯抹角。我做生意这么多年,最怕的就是那些只会画饼、只会开空头支票的合作伙伴。今天听了您的介绍,看得出来,您是一位真正想干事、能干事、也敢担当的领导干部。这份务实和真诚,我很欣赏。”

  付平也微笑着摇了摇头,语气恳切:“林总过奖了。其实,我们基层干部最怕的,恰恰是辜负了像您这样的投资方的信任,辜负了地方老百姓的殷切期待。所以,我们只能拿出十二分的努力,把事情办好,办实。”

  “好!太好了!付书记,不瞒您说,您这个项目,我听着都感觉热血沸腾啊!这几年,我老林也考察了不少地方的乡村旅游项目,说实话,像您这样思路清晰、规划接地气、而且对市场把握如此精准的,还真是凤毛麟角!”他转头看向徐向翰,语气中充满了不加掩饰的兴奋,“徐书记,不是我老林在这里吹牛,这个芝麻山项目,如果真能交到我们宏远集团手上,我有信心,也有这个实力,保证在三年之内,把它打造成黄州市乃至周边几个省市都叫得响的知名文旅品牌!到时候,不仅曹海镇能脱胎换骨,对咱们齐夏县的整体形象提升,那也是大有裨益啊!”

  徐向翰闻言,脸上笑容更盛,连忙举起茶杯:“林总果然是快人快语,有魄力!能得到林总您这样的肯定,说明我们老付他们前期的工作没有白做。来,我以茶代酒,敬林总一杯,预祝我们合作成功!”

  三人举杯,茶水清亮,映照着各自脸上不同的神情。

  五千万的生意难道真的谈成了?

继续阅读:第513章 小小的需求

使用键盘快捷键的正确方式

请到手机上继续观看

扶贫小村官

微信扫一扫打开爱奇艺小说APP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