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6章 屡战屡败后的转机
微龙唐2025-08-10 19:585,958

  从江城回来后的两个星期,曹海镇招商引资工作小组的办公室里,像被一层无形的低气压笼罩着。付平虽然脸上依旧保持着惯有的沉稳,但眉宇间那抹挥之不去的疲惫,却瞒不过朝夕相处的吴冲和戴冠宇。希望的火苗,在一次次冰冷的现实面前,忽明忽暗,几近熄灭。

  一个星期前,江城,一家名为“锦绣江南”的高档餐厅包间。水晶吊灯将柔和的光芒洒在精致的骨瓷餐具和色彩诱人的菜肴上,空气中混合着茅台的酱香和隐约的香水味。这是吴冲托关系约到的董总,江城一家颇有实力的地产公司老板,据说最近正想在文旅产业上寻找新的增长点。

  酒过三巡,菜过五味。吴冲的脸膛因为酒精和急切而泛着不正常的红光。他几乎是亦步亦趋地跟在董总身边,添酒、布菜,每一个动作都透着小心翼翼的讨好。嘴里的话更是像加了糖精,甜得发腻。

  “董哥,不瞒您说,我们曹海镇这个项目,绝对是片未开发的蓝海!山清水秀,负氧离子爆表,还有咱们独一无二的蕲艾资源,搞康养、搞研学,前景无限!”吴冲举起酒杯,杯口压得比董总低了半寸,“我们县里、镇里是下了死决心的,政策绝对给到位,土地、税收,能给的优惠,我们绝不含糊!您要是第一个投进来,那就是咱们曹海镇的标杆企业,以后就是我们重点服务的‘一号工程’!”

  董总,一个看起来不过四十出头、保养得宜的男人,始终保持着温和的微笑。他频频点头,对吴冲的热情照单全收,杯来盏干,显得十分随和。但那双藏在金丝边眼镜后面的眼睛,却像精密的仪器,始终保持着审慎的距离,偶尔掠过吴冲的眼神,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对这种“基层干部式热情”的了然和淡漠。他对项目本身,始终没有一句明确的评价,只是偶尔附和几句“嗯,听起来不错”,“思路挺好”。

  吴冲心里越来越没底,只能不断加大“火力”,试图用酒精和承诺撬开对方的钱包。“……我们初步测算过,一期启动资金,大概需要个2500万左右。把核心区域的基础设施和几个体验项目先做起来,很快就能形成现金流,后续的回报绝对非常可观……”

  就在吴冲准备进一步描绘盈利蓝图时,董总轻轻放下了手中的酒杯,发出“叮”的一声脆响,打断了他。董总用餐巾擦了擦嘴角,脸上的笑容依旧诚恳,语气却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终结意味:“老吴啊,兄弟,你这个项目,听你这么一说,确实是动了脑筋的,想法是真不错。”

  他顿了顿,看着吴冲眼中瞬间燃起的希望,随即话锋一转:“但是,不瞒你说,哥哥我最近手气不太顺,前段时间刚在琼南和雄岸那边砸了几个项目下去,资金链一下子绷得有点紧。说实话,这2500万,对我现在来说,压力确实是太大了点。”他摊开双手,表情显得十分无奈,“真是抱歉,兄弟,不是哥哥不帮你,实在是……爱莫能助啊!”

  这番话,如同腊月里的一盆冰水,从头浇到脚。吴冲脸上的笑容瞬间僵住,血液仿佛都凝固了。他张了张嘴,想说点什么,比如“我们可以分期投入”、“我们可以再谈”,但看着董总那诚恳却坚决的眼神,所有的话都堵在了喉咙里。他知道,这是商场上最常见也最有效的拒绝方式——不是项目不好,是我没钱。简单,直接,让你无话可说。

  几秒钟后,吴冲强迫自己挤出一个比哭还难看的笑容,端起酒杯:“没关系,董哥,理解理解。生意嘛,讲究个时机缘分。资金周转不开是常有的事。那……咱们下次有机会再合作,再合作!”他仰头将杯中残酒一饮而尽,辛辣的液体灼烧着食道,却远不及心里的冰冷和失落。

  那顿饭的后半场,吴冲味同嚼蜡。他知道,这次江城之行,又是一次无功而返。回去的路上,车窗外的霓虹璀璨,却照不亮他心头的阴霾。

  几乎在吴冲江城碰壁的同时,戴冠宇也踏上了前往黄州的路上。他此行的目的,是参加一场由他大学时期的同班同学唐总组织的聚会。唐总如今在黄州商界混得风生水起,开了家规模不小的广告传媒公司,据说人脉广、路子野。戴冠宇觉得,凭着当年的同窗情谊,或许能请唐总帮忙牵线搭桥,甚至,如果唐总自己感兴趣,能投一点也是好的。

  聚会的地点选在黄州一家颇有格调的私人会所里。环境雅致,氛围轻松。老同学们多年未见,一见面便热情地拥抱、寒暄,回忆着青葱岁月,场面十分热络。唐总作为东道主,更是八面玲珑,穿梭在人群中,招呼大家吃喝,插科打诨,将气氛推向一个又一个高潮。

  戴冠宇坐在角落里,看着眼前这熟悉又陌生的场景,心里却像压着一块石头。他几次想找机会单独跟唐总聊聊曹海镇的项目,将精心准备好的说辞和资料递过去。但每次他刚要开口,或者试图把话题往工作上引,唐总总能不动声色地用一个笑话、一句回忆、或者拉着他去跟另一位同学敬酒的方式,巧妙地岔开。

  “老戴,来来来,别光坐着啊!”唐总端着酒杯,笑容满面地走过来,搂住他的肩膀,“今天咱们同学聚会,就一个原则——不谈工作,不谈生意!谁谈罚谁三杯!咱们就好好叙旧,好好放松!来,这杯酒,敬我们那段傻乎乎、但再也回不去的青春!”

  唐总的眼神真诚,语气热情,但戴冠宇却从中读出了一丝刻意的回避。他端起酒杯,与唐总碰了一下,苦涩的液体滑入喉咙,心里那份原本就不高的期望,又凉了半截。他感到一种前所未有的局促和尴尬,这与他在镇政府里那个沉稳、按部就班的办公室书记形象判若两人。原来,离开了体制的语境和身份的加持,自己是如此的笨拙和无力。

  整场聚会,戴冠宇都心神不宁。直到散场时,一位关系尚可的同学悄悄拉住了他。

  “老戴,”那位同学压低声音,脸上带着点同情和为难,“刚才老唐私下跟我打了个招呼,让我跟你说一下。你那个项目的事,他其实之前就通过别的渠道有所耳闻了。他说,按理说老同学开口,他肯定得帮。但是……你也知道,他那公司看着摊子大,但这两年市场不好,竞争激烈,扩张得又快,资金压力特别大,到处都是用钱的地方,实在是抽不出闲钱来支持新项目了。”

  同学拍了拍戴冠宇的肩膀,继续转达着唐总的“苦衷”:“老唐说,他也是真没办法,有心无力。怕当面跟你说,驳了你的面子,伤了同学感情,所以才托我转告一声,让你千万别多想,别往心里去。”

  这番话,如同包裹着糖衣的苦药。唐总甚至连一个正式听他介绍项目的机会都没给,就用这种“第三方转达”、“保全双方情面”的方式,给了他一个委婉而彻底的拒绝。戴冠宇站在会所门口,看着唐总被一群人簇拥着坐进一辆气派的黑色奔驰,绝尘而去,只留下满心的挫败和一种难以言说的羞耻感。他感觉自己就像一个沿街乞讨的人,小心翼翼地捧着自己的“宝贝”,却连展示的机会都没得到,就被客气地打发了。

  江城和黄州的双重失败,像两记重拳,彻底打蔫了吴冲和戴冠宇。回到曹海镇那间由旧会议室改造的临时办公室,气氛更加沉闷了。

  窗外是初夏的阳光,明晃晃地照在镇政府干净整洁的大院里,可以看到其他办公室的同事们正忙碌而有序地工作着,处理着日常的政务,接待着来访的村民。远处,新建的蕲艾标准化种植基地里,绿油油的艾苗长势喜人,几个戴着草帽的技术员正在田埂上指导着村民进行田间管理。镇里的扶贫干部们也刚开着那辆颠簸的吉普车下村去了,后备箱里塞满了给困难户送去的慰问品。

  这一切“欣欣向荣”的景象,都与招商小组办公室里的沉寂形成了刺眼的对比。

  吴冲一屁股陷在椅子里,整个人像泄了气的皮球。他烦躁地抓着头发,嘴角因为焦虑上火而冒出了几个燎泡。桌上的烟灰缸里,已经堆满了烟蒂。他时不时地发出一声长叹,或者低声咒骂几句。

  “他娘的!真是邪了门了!”吴冲终于忍不住爆发了,一拳砸在桌子上,震得茶杯嗡嗡作响,“跑断了腿,磨破了嘴,好话说了几箩筐,那帮孙子就是不松口!酒喝得老子胃都快出血了,结果呢?屁用没有!这招商引资,我看比他娘的求爷爷告奶奶还难!”

  戴冠宇则显得更加消沉。他一言不发地坐在窗边,目光呆滞地望着窗外,手里无意识地摩挲着一个已经磨掉了漆的旧水杯。黄州之行带给他的打击,不仅仅是项目上的失败,更是一种人到中年的无力感和对自身价值的怀疑。“感觉自己……真是挺没用的。”他低声喃喃自语,声音小得几乎听不见,“混了这么多年,连个老同学的忙都帮不上,还指望能干成什么大事?”

  付平默默地看着这一切。他理解两人的沮丧和焦虑,事实上,他自己身上的压力比他们只多不少。但他知道,作为这个小组的负责人,他不能垮。他是从组织部下来的,是带着县委的期望来的,如果连他都失去了信心,那这个摊子就真的散了。

  他站起身,走到吴冲身边,轻轻拍了拍他的肩膀。“老吴,老戴,”他的声音平静而有力,“沉住气。招商引资本来就是大海捞针,十次拜访有一次能搭上话,一百次拜访能有一次成功的意向,就算不错了。失败是常态,成功才是偶然。咱们不能因为几次挫折,就自己先乱了阵脚。”

  他拿起桌上一份标注得密密麻麻的潜在投资企业名单,指了指上面:“每次失败,都不是白费的。我们要总结经验教训。董总说资金紧张,是真的紧张,还是对我们项目没信心?唐总回避,是真没钱,还是觉得我们项目不值得他动用人脉?这些都要分析清楚。我们的推介方式是不是有问题?我们的项目亮点是不是没有讲透?我们的目标客户定位是不是需要调整?”

  付平走到窗边,目光投向远处郁郁葱葱的山林。“想想我们当初为什么主动请缨来曹海镇?不就是想为这片土地,为这里的老百姓实实在在干点事吗?现在遇到这点困难,算得了什么?”他的语气斩钉截铁,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决心,“都打起精神来!路是人走出来的,机会是人找出来的!只要我们方向对,方法对,坚持下去,总会有结果!”

  付平的话,像一剂强心针,让吴冲和戴冠宇稍稍振作了一些。但他们心里都清楚,前方的路,依旧迷茫而艰难。看着窗外那些忙碌的身影,听着镇政府广播里播放的关于蕲艾新品种研究又取得新进展的消息,他们内心的焦虑和紧迫感反而更加强烈了。“全镇上下都在往前跑,产业发展势头这么好,就卡在我们招商引资这个关键环节上,”吴冲闷声说道,“这要是再没进展,我们怎么向马县长交代?怎么向眼巴巴盼着项目落地的老百姓交代?”

  日子在焦虑和持续的努力中一天天过去。付平并没有因为初期的失败而改变计划。在他的坚持和带领下,招商小组重新调整了策略。他们不再仅仅依赖熟人介绍或者纯粹的饭局应酬,而是开始尝试更专业化的路径。

  他们花了几天时间,重新梳理了目标企业名单,将范围从江浙沪、本省,扩大到了全国范围内在文旅、康养领域有成功投资案例和良好声誉的大型企业。他们加班加点,完善了项目商业计划书,增加了更多关于市场分析、盈利预测、风险评估的细节,使其看起来更符合专业投资机构的要求。他们开始通过官方渠道、行业协会、甚至是一些高端的财经峰会,尝试与这些大公司的投资部门建立联系。

  付平亲自操刀,利用过去在省委组织部工作时积累的一些资源和人脉,辗转联系上了几家目标企业的区域负责人或高管的秘书。虽然大多数联系都石沉大海,或者得到的是礼貌而疏远的回复,但他们没有放弃。吴冲和戴冠宇也被付平这种近乎执拗的坚持所感染,虽然内心依旧忐忑,但也打起精神,按照新的分工,一遍遍地打电话、发邮件、补充材料。

  办公室里的烟蒂依旧很多,方便面的味道取代了饭菜香,但至少,空气中那种令人窒息的沉寂被打破了,取而代之的是一种忙碌的、哪怕是希望渺茫也要奋力一搏的氛围。

  转机,就在他们几乎要再次陷入绝望的时候,悄然而至。

  那是一个闷热的下午,办公室里的电风扇有气无力地转着。付平正在接一个陌生的座机号码,语气是惯常的礼貌而克制:“您好,曹海镇人民政府……请问您是哪位?”

  电话那头传来一个标准的、带着职业化微笑的女声:“您好,请问是付平付书记吗?我们这里是中旅景程文旅集团的投资发展部。”

  “中旅景程?”付平愣了一下,这个名字他当然知道,是国内文旅行业的巨头之一,也是他们这次重点联系的目标企业之一,但之前发去的邮件一直没有回音。“哦!是的,我是付平。您好!您好!”他的心跳不由得加快了几分。

  “付书记您好,”对方的声音依旧平静,“我们收到了您之前发来的关于齐夏县曹海镇亲子研学的商业计划书。我们部门组织专家初步评估了一下,觉得项目的基础资源和定位都比较有特色,有进一步探讨的价值。”

  付平握着电话听筒的手下意识地收紧了,他几乎能听到自己心脏“咚咚”的跳动声。他努力让自己的声音保持平稳:“是吗?那太好了!太感谢贵公司的认可了!”

  “是这样的,付书记,”对方继续说道,“我们集团高层对这个项目也表示了关注。经过初步讨论,我们认为有必要进行一次实地考察,以便更全面地了解项目情况和当地的投资环境。不知道您这边是否方便安排?”

  “方便!当然方便!”付平的声音因为激动而微微有些颤抖,他连忙站起身,在办公室里踱了两步,试图平复一下情绪,“随时欢迎!我们随时恭候贵公司考察团的莅临!”

  旁边的吴冲和戴冠宇,早就被付平电话里的关键词吸引了过来。他们屏住呼吸,围在付平身边,脸上写满了紧张和期待。当听到“实地考察”这几个字时,两人的眼睛瞬间亮了起来。

  挂了电话,付平长长地舒了一口气,感觉像刚跑完一场马拉松。他转向瞪大眼睛看着他的吴冲和戴冠宇,脸上是抑制不住的喜悦和激动。

  “有戏了!”付平的声音因为激动而略微有些沙哑,“成了!中旅景程!国内那家龙头文旅企业,中旅景程!他们对我们的项目表示了初步的投资意向!决定要派考察组过来实地考察!”

  “真的假的?老付?!”吴冲一把抓住付平的胳膊,脸上是难以置信的狂喜,“中旅景程?就是那个在全国做了好多著名景区的那家?”

  “就是他们!”付平用力点了点头,“他们看了我们的计划书,觉得有价值!”

  “太好了!太好了!”戴冠宇也激动得搓着手,之前的颓废和沮丧一扫而空,脸上洋溢着久违的光彩,“总算……总算没白费这一个多月的折腾!”

  三个人互相看了一眼,都从对方眼中看到了如释重负和重新燃起的希望。付平伸出手,吴冲和戴冠宇也立刻把手叠了上去,三只饱经风霜的手紧紧握在一起。

  “这次,我们一定要抓住机会!”付平沉声说道,眼神坚定。

  消息像长了翅膀一样,迅速传遍了整个曹海镇的领导班子和相关部门。一时间,这个平日里按部就班运转的小镇,仿佛被注入了一股强大的动力。

  协调会连夜召开,灯火通明。各分管领导、部门负责人一起,反复研究讨论考察路线、接待方案、汇报材料、展示细节。从考察团成员的食宿安排,到沿途的环境卫生整治;从汇报PPT的每一个字眼,到蕲艾产品展示的每一个样品;从需要重点介绍的资源禀赋,到可能被问及的敏感问题预案……每一个环节都被反复推敲,力求做到万无一失。

  各村的支部书记、相关的合作社负责人也被紧急通知,要求做好一切准备,确保在考察团经过时,能展现出曹海镇最好的一面——整洁的村容村貌、良好的精神风貌、以及那片充满希望的青山绿水和特色产业。

  整个曹海镇,都因为这个即将到来的考察团,而弥漫着一种既兴奋又紧张的气氛。所有人都清楚,这不仅仅是一次普通的商业考察,这很可能是一次改变曹海镇命运的机会。付平、吴冲、戴冠宇这一个多月来的奔波、挫败、坚持,终于在这一刻,迎来了一线曙光。但这曙光能否最终驱散迷雾,化为推动曹海镇发展的引擎,还要看接下来这场至关重要的“大考”。压力,再一次沉甸甸地压在了每个人的心头。

继续阅读:第517章 贵客天降

使用键盘快捷键的正确方式

请到手机上继续观看

扶贫小村官

微信扫一扫打开爱奇艺小说APP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