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6章 临危受命,火线救援
微龙唐2025-08-09 17:495,146

  秋老虎的余威,就像一个赖皮的孩子,在省城盘踞不去,使得空气变得异常沉闷,仿佛是一锅被小火慢慢炖煮着的温吞浓汤,让人感到有些窒息。

  省委组织部大楼里,中央空调却在尽职地工作着,源源不断地吐出丝丝冷气,将外界的燥热与焦躁都隔绝在外。然而,这股冷气并没有带来真正的清凉,反而营造出一种属于权力中枢的、特有的安静氛围。

  付平正坐在他的办公室里,全神贯注地沉浸在他的新报告之中。高建民等人的落马,就像是在一潭原本平静如镜的死水里投下了一块巨石,激起的涟漪至今仍未平息。但这仅仅只是一个开始,付平深知,要想彻底解决问题,还需要更多的努力和时间。

  他现在要做的,是精心设计一张网,一张能够有效防止新的“高建民”冒头的制度之网。这张网不仅要严密,还要具有可操作性和可持续性,能够在长期的实践中不断完善和发展。

  付平敲击键盘的声音在安静的办公室里显得格外清晰,每一个字都像是他为这座看不见的大厦添上的一块砖瓦,虽然微小,但却至关重要。

  与此同时,距离省城两百多公里外的丰州市,另一场关乎权力交接的大戏,正意外地按下了暂停键。

  省委正在对一名省直机关的干部进行提拔考察。考察对象叫孙立群,现任省发改委副主任,一个在省直机关里口碑和能力都相当不错的正厅级干部,此次拟任的,是丰州市市长。丰州是本省的工业重镇,经济体量排名前三,这个市长的位置,分量极重,是通往更高层级的重要台阶。

  因此,这次的考察组,规格也相应很高。带队的组长,是组织部的一位资深副部长,刘福民。刘副部长年近六十,在组织部干了一辈子,以稳重、严谨、程序正确著称,是组织部里“压舱石”一般的人物。

  考察工作已经进行到了关键阶段——个别谈话。地点设在丰州市委招待所的一号楼。这几天,一号楼的气氛微妙而紧张。丰州市的头头脑脑们,一个个正襟危坐,等待着被叫进去“聊天”。他们说的每一句话,都可能影响到未来几年与自己搭班子的新市长的命运,也间接影响到自己的仕途。

  意外,就在这种高度紧绷的氛围中,毫无征兆地发生了。

  那天下午,刘副部长刚刚结束了与一位市委常委的谈话。他送走对方,回到自己的临时办公室,端起茶杯想喝口水。突然,他感到胸口一阵剧烈的、仿佛被巨石碾压般的疼痛,瞬间让他喘不过气来。他手中的搪瓷茶杯“哐当”一声掉在地上,摔得四分五裂,热水和茶叶溅了一地。

  就在随行的保健医生和秘书冲进房间的那一刻,他们被眼前的景象惊呆了。只见刘副部长面色苍白如纸,嘴唇呈现出一种令人心悸的紫色,整个人无力地歪倒在沙发上,额头上冷汗涔涔。

  保健医生见状,毫不犹豫地喊道:“快!快送医院!这是急性心梗!”他的声音中透露出一种紧急和果断。

  市委招待所里原本安静的氛围瞬间被打破,人们像被惊扰的蜂群一样慌乱起来。有人急忙拨打急救电话,有人去取担架,还有人在焦急地等待救护车的到来。

  不一会儿,救护车的警笛声由远及近,如同一道划破午后宁静的闪电,尖锐地刺入每个人的耳朵里。这刺耳的声音仿佛在催促着人们加快速度,与时间赛跑。

  考察组的所有成员都闻声冲了出来,他们的脸上写满了担忧和关切。大家紧紧地围在刘副部长身边,看着他被小心翼翼地抬上担架,然后迅速送往市人民医院。

  消息像插上了翅膀,第一时间传回了省委组织部。

  王建国的办公室里,烟雾缭绕。他刚刚挂断丰州市委书记亲自打来的电话,脸色阴沉得能滴出水来。他面前,站着几位部的核心领导,人人表情凝重。

  “刘部长的手术很及时,人暂时脱离危险了,但医生说,必须绝对静养,三个月内不能再操心任何工作。”王建国把烟头狠狠地摁在烟灰缸里,声音沙哑。

  考察组的“主心骨”倒了,整个考察工作,立刻陷入了停滞。这就像一艘正在全速航行的战舰,舰长突然倒下,整艘船顿时在海上失去了方向,只能原地打转。

  “部长,现在怎么办?丰州那边的工作全停了。这次的干部调整,省委常委会上是定了时间表的,拖不得。”一位副部长焦急地说道。

  “是啊,要不……重新派一位组长过去?”另一人提议。

  “不行。”王建国断然否决,“一来一回,办手续、交接工作,至少要耽误三四天。而且,临阵换帅,前面谈话的那些情况,新组长不熟悉,容易出偏差。这次考察太重要了,不能有任何闪失。”

  所有人都沉默了。这确实是个两难的局面。

  “要不……就让副组长钱处长先顶上?”有人小声提议。

  这次的副组长,是干部三处的钱处长,一个五十出头的老机关。他业务熟悉,人也老实本分,但所有人都知道他的致命弱点——没魄力,不敢担事,是个典型的“维持会长”。让他按部就班地执行命令没问题,但让他去主持这么一个重要的考察组,面对丰州那些人精一样的地市级干部,他那点资历和气场,根本压不住阵脚。万一被对方牵着鼻子走,或者出了什么岔子,后果不堪设想。

  “老钱?”王建国哼了一声,语气里带着一丝不屑,“他连跟市委书记单独吃饭都发怵,你让他去主持大局?谈话的时候,是人家问他,还是他问人家?”

  一句话,把这个提议也堵死了。

  会议室里陷入了僵局。更换组长时间来不及,副组长又顶不上去。所有人都绞尽脑汁,却想不出一个万全之策。时间在一分一秒地流逝,每一秒,都意味着丰州的考察工作在空转,意味着省委定下的时间表正在被延误。

  王建国一根接一根地抽着烟,办公室里的空气已经呛得让人睁不开眼。他似乎在思考着什么,手指无意识地在桌面上敲击着,发出“笃、笃、笃”的声响,像是在敲打着每个人的神经。

  突然,他停止了敲击,目光扫过在场的每一个人,那眼神锐利得像要穿透人心。

  “我有个想法。”他缓缓开口,所有人都精神一振,齐刷刷地看向他。

  “我决定,派付平立刻过去。”

  石破天惊。

  会议室里死一般的寂静,仿佛空气都被抽干了。几秒钟后,才有人反应过来,发出了难以置信的声音。

  “谁?付平?”

  “部长,您没开玩笑吧?付平……他只是个副处长啊!”一位与付平平级的处长忍不住说道。

  “是啊,部长,”那位最先提议换组长的副部长也急了,他站起身,语气恳切,“按照规定,省级领导干部的考察组,成员至少都得是正处级。付平的级别,连当个普通组员都勉强,更别说……别说去主持工作了。这不合规矩,传出去,别人会说我们组织部没人了吗?”

  反对声、质疑声,瞬间充满了整个房间。这太疯狂了。让一个三十出头的副处长,去领导一个由多名正处级干部组成的考察组,去考察一位即将上任的地市市长,这在省委组织部的历史上,是从未有过的事情。这已经不是“破格”,这是在挑战所有人都习以为常的官场伦理和组织程序。

  王建国没有生气,他只是静静地听着,等所有人都说完了,他才抬起眼皮。

  “规矩是死的,人是活的。”他的声音不大,但带着一股不容置疑的威严,“规矩是用来办事的,不是用来束缚手脚的。现在是什么情况?是紧急情况!是火烧眉毛了!我们需要的是一个能去灭火的人,而不是一个抱着规章制度本子念叨‘不能泼水’的人!”

  他站起身,踱了两步,提高了音量:“你们说付平级别低,我承认。但你们谁敢说他能力不行?高建民那份报告,在座的都看了,省委书记的批示也还在我这儿摆着。他那份眼光,那份担当,那份敢于碰硬的锐气,在座的,包括我,有几个人比得上?”

  一番话,问得所有人哑口无言。

  “这次去丰州,不是去论资排辈,是去救火,是去稳住局面,是去把考察工作利利索索地给我拿下来!我需要的是一把尖刀,一把能迅速切开局面、解决问题的尖刀!付平,就是这把刀!”

  王建国回到座位上,拿起桌上的红头电话,语气斩钉截铁:

  “就这样定了。我任命付平,增援丰州考察组,担任常务副组长,全面主持考察工作。”

  他特意在“常务”两个字上加了重音。在场的都是人精,立刻就明白了这两个字的分量。副组长前面加了“常务”,就意味着拥有了等同于组长的实际决策权和领导权。钱处长那个“副组长”,瞬间就成了“副手”的“副手”。

  “这件事,我会亲自向省委书记汇报。你们,现在就去执行。”王建国挥了挥手,结束了这场充满争议的会议。

  人们带着复杂的心情走出办公室。他们知道,王部长这是在用自己的政治声誉做赌注,豪赌这个叫付平的年轻人。赌赢了,付平将一步登天,王部长的威望也将更高;赌输了,他们将一起成为整个省委大院的笑柄。

  付平的电话响起来的时候,他正在反复推敲报告里关于“干部容错纠错机制”的一段表述。他觉得写得还不够严谨,容易被人钻空子。

  看到来电显示是部长办公室的红机号码,他立刻放下笔,按下了接听键。

  “部长好。”

  电话那头传来了王建国那标志性的、略带沙哑的声音,但这一次,语速极快,带着一股不容置疑的紧迫感。

  “付平吗?我是王建国。”

  “部长,是我。”

  “现在交给你一个紧急任务。丰州市长考察组的刘部长突发急性心梗,住院了,考察工作停了。”

  付平心里一惊,刘副部长他是认识的,一位很和蔼的长者。

  没等他说话,王建国的话就像连珠炮一样射了过来:“我决定,派你立刻过去,增援考察组,担任常务副组长,把工作给我抓起来,稳住局面。”

  付平的脑子“嗡”的一下,几乎以为自己听错了。常务副组长?主持工作?他一个副处长?这……

  巨大的震惊和随之而来的压力,像一块巨石猛地压在了他的心上。这不再是之前那种拿着“尚方宝剑”去搞暗访,这是代表省委组织部,站在明处,一言一行都关乎着组织的形象和权威,去进行一次严肃、正规、程序复杂的政治考察。他要面对的,不再是高建民那种可以被证据一击致命的“画皮鬼”,而是一个庞大而成熟的地方权力体系,以及一群比他年长、级别比他高的考察组同事。

  但他没有任何犹豫,甚至连一丝迟疑都没有。他几乎是本能地立正了身体,对着话筒沉声回答:“是!保证完成任务!”

  “好!”电话那头的王建国似乎很满意他这种干脆利落的反应,“记住,你是常务副组长,工作上的事,你说了算。不要管别人说什么,放手去干,出了事,我担着。这是命令!”

  “是!部长!”

  电话挂断了。

  付平站在原地,深深地吸了一口气,又缓缓吐出。他感觉到自己的心脏在剧烈地跳动,血液流速都在加快。他知道,这是王部长在给他压担子,也是在给他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这个机会,就像一架陡峭的云梯,直接搭向了过去他需要很多年才能企及的高度。但梯子很窄,风很大,一旦踏空,就会摔得粉身碎骨。

  他没有时间去想太多。他立刻关掉电脑,把桌上的文件简单收拾了一下,然后快步走回自己的单身宿舍。

  他没有收拾行李箱,只是拿了一个半旧的黑色双肩背包。往里面塞了两件换洗的衬衫,一个剃须刀,一个充电器,还有那个他用了很久的、封面都有些磨损的笔记本。整个过程,不到五分钟。

  当他背着包,出现在组织部办公厅主任面前时,主任都愣了一下。派往地市执行重要任务,哪个不是西装革履,提着公文箱,配着专车?付平这身打扮,背着个双肩包,不像去主持干部考察的领导,倒像个刚毕业要去远足的大学生。

  “小付,你这……”

  “主任,时间紧急。车备好了吗?”付平的表情平静而干练,眼神里透着一股不容置疑的专注。

  看着他这副模样,主任把想说的话又咽了回去。他突然明白了,王部长为什么会做出那个让所有人都觉得疯狂的决定。这个年轻人身上,确实有一股与众不同的东西。

  前往丰州的路上,付平一言不发,闭着眼睛靠在后座上,像是在养神。但他的大脑,却在飞速运转。

  刘福民副部长,他很了解,工作风格是四平八稳,讲究程序滴水不漏。他突然倒下,考察组肯定人心惶惶。副组长钱处长,他也熟悉,典型的老好人,遇事习惯性“打太极”,指望他稳住局面,无异于缘木求鱼。

  他这个“空降”的、比所有人都年轻、级别还低的“常务副组长”,一到任,必然会成为所有人审视、怀疑、甚至抵触的焦点。他要做的第一件事,不是急于推进工作,而是要在这群“老资格”面前,迅速地、不容置疑地,把自己的权威立起来。

  车子驶入丰州市委招待所时,天色已经擦黑。一号楼门前,异常安静,但这种安静下面,却涌动着一股紧张和观望的暗流。

  付平刚一下车,早已等候在此的考察组副组长钱处长就快步迎了上来。

  “哎呀,付处长,你可算来了!我们这儿都快乱套了!”钱处长一脸的愁云惨雾,他一边跟付平握手,一边不停地擦着额头上的汗,眼神里充满了求救般的依赖和一丝掩饰不住的尴尬。他比付平大了二十岁,级别也高半级,现在却要管这个年轻人叫“领导”,这滋味,可想而知。

  走廊里,几个考察组的成员也闻声走了出来。他们站在不远处,对着付平指指点点,交头接耳。目光复杂,有不服,有好奇,但更多的是一种审慎的观望。他们就像一群经验丰富的老狼,在观察着一只突然闯入自己领地的、年轻的头狼,想要掂量一下他到底有几斤几两。

  付平没有理会那些目光。他只是对钱处长点了点头,语气沉稳,不带一丝情绪。

  “钱处长,辛苦了。刘部长的情况怎么样了?”

  “还在重症监护室,医生说情况稳定,但不让探视。”

  “好。通知所有考察组成员,半小时后,到小会议室开会。一个都不能少。”付平看了一眼手表,下达了自己作为“常务副组长”的第一个指令。

  他的声音不大,但在安静的走廊里,清晰地传到了每一个人的耳朵里。那些原本在观望的考察组成员,神情都是微微一变。

继续阅读:第587章 考察对象是“通天巨鳄”

使用键盘快捷键的正确方式

请到手机上继续观看

扶贫小村官

微信扫一扫打开爱奇艺小说APP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