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9章 赵副处长的“阴险毒计”
微龙唐2025-08-10 13:095,860

  周正国那面鲜红夺目,写着“秉公执法人民卫士”八个烫金大字的锦旗,像一团被点燃的篝火,在省委组织部这个平日里总是显得有些刻板、沉闷,甚至可以说是死气沉沉的大院里,熊熊燃烧了好几天,热度丝毫未减。付平这个名字,也随着那震耳欲聋的锣鼓声和周老汉发自肺腑、声泪俱下的感谢,像插上了翅膀,以一种超乎寻常的速度,迅速传遍了组织的各个楼层,各个处室,各个角落,成了近期部里最热门的话题人物。

  一时间,付平俨然成了组织部里的“明星人物”,或者说,是“现象级网红”。那些年轻的同事们,特别是那些刚参加工作不久,还怀揣着几分理想主义和英雄情结的小年轻们,看他的眼神,从最初的好奇、探究,渐渐多了一丝难以掩饰的钦佩和……近乎崇拜的光芒,仿佛他就是那个敢于挑战风车,为民请命的堂吉诃德。那些平日里眼高于顶,走路都带风,不苟言笑,惜字如金的老资格们,在食堂打饭或者走廊里擦肩而过的时候,遇到付平,也会主动点点头,甚至破天荒地挤出一丝比哭还难看的笑容,算是打过招呼了。就连常务副部长钱学敏,在一次规格颇高的部务会上,也公开表扬了干部一处在处理历史遗留问题上的“担当精神”、“务实作风”和“创新思路”,虽然从头到尾没有直接点付平的名字,但明眼人都知道,这赞扬,是冲着谁去的,这高帽子,是给谁戴的。

  这一切的一切,都像一根根烧红了的钢针,又像一把把淬了毒的匕首,狠狠地、毫不留情地扎在赵光明副处长那颗早已千疮百孔、妒火中烧的心上,让他寝食难安,如坐针毡。

  周正国案的成功解决,不仅让付平声名鹊起,赢得了满堂彩,也等同于在他赵光明的脸上,左右开弓,狠狠地扇了几个清脆响亮的耳光,打得他眼冒金星,颜面扫地。想当初,是他赵光明默许甚至暗示老李科长,将这个谁都不愿沾手的“烫手山芋”、“马蜂窝”扔给付平,满心期待地想看着付平焦头烂额,黔驴技穷,最终出乖露丑,灰溜溜地滚蛋。可结果呢?人家不仅没出丑,反而借着这个他避之唯恐不及的“地雷”,硬生生炸出了一条通往成功的康庄大道,踩着他赵光明的脸,风风光光地上了位,成了领导眼中的红人,同事口中的能人!

  妒火中烧,怒不可遏!赵光明感觉自己的肺都要气炸了,那股子邪火憋在胸口,上不去也下不来,堵得他差点一口老血喷出来。他赵光明在省委组织部这个藏龙卧虎的地方,兢兢业业,如履薄冰地干了快三十年,从一个小小的、不起眼的办事员,一步一个脚印,熬白了少年头,才辛辛苦苦地爬到副处长的位子,自认为在干部一处,乃至整个组织部,都算得上是说得上话、有头有脸的人物,是个人物就得给他几分薄面。可现在,却被一个乳臭未干、根基未稳、从基层来的“毛头小子”抢尽了风头,压得他喘不过气来,连腰都直不起来!这口气,他怎么咽得下去?!他还有什么脸面在部里混下去?!

  但他毕竟是在官场这个大染缸里浸泡了几十年的老狐狸,早就修炼得喜怒不形于色,深谙隐忍和伪装之道。在公开场合,赵光明对付平的态度,发生了一百八十度的大转弯,简直比川剧变脸还要快,还要彻底。他不再是以前那种皮笑肉不笑,阴阳怪气的敷衍,也不再是处务会上那种倚老卖老,处处设卡的刁难。相反,他变得异常“恭敬”和“热情”,那副做派,让人看了都起鸡皮疙瘩。

  “哎呀,付处长,我的好领导,您可真是我们干部一处的骄傲啊!是我们所有人的榜样啊!”赵光明端着他那个万年不变的大号玻璃茶杯,脸上堆满了菊花般的笑容,乐呵呵地走进付平的办公室,语气中充满了“发自肺腑”的赞叹和“情真意切”的佩服,“周正国那个老大难的案子,搁置了那么多年,换了多少任领导都没人能解决,到了您手里,简直是庖丁解牛,三下五除二,不费吹灰之力就给办妥了,真是年轻有为,敢想敢干,魄力十足啊!我们这些老家伙,是真的老喽,思想僵化喽,跟不上时代的发展喽,以后啊,还得靠付处长您这样的年轻人,有新思路,有新办法,带领我们干部一处开创新局面,再创辉煌啊!”

  他把付平捧得天花乱坠,舌灿莲花,仿佛付平是天降神兵,是诸葛孔明再世,无所不能,无往不胜。如果是不明真相的外人听了,恐怕真会以为赵光明对付平是佩服得五体投地,甘拜下风。

  但付平心里却跟明镜似的,清清楚楚。黄鼠狼给鸡拜年,能安什么好心?狗嘴里能吐出象牙吗?赵光明这种睚眦必报,心胸狭窄的小人,越是表现得热情恭维,就越说明他心里憋着更毒的坏水,正在暗中盘算着更阴险、更歹毒的计策,准备给自己下更大的套,挖更深的坑。

  果不其然,正如付平所料,在接下来的几天里,赵光明开始利用自己“老资格”的便利,以及在部里经营多年,盘根错节的人脉关系,暗中进行着一些见不得光的小动作。他频繁地与其他处室的一些所谓“老朋友”、“老伙计”接触,请客吃饭,喝茶聊天,或者在一些非正式的、看似不经意的场合,向某些部里的领导“汇报工作”、“反映情况”,话里话外,都在有意无意地、极力地“推荐”付平,将一些部里公认的“硬骨头”、“老大难”、“谁碰谁死”、“躲都来不及”的棘手任务、烫手山芋,巧妙地与付平的“超强能力”、“非凡魄力”和“勇于担当的精神”联系起来,给他戴高帽,下绊子。

  终于,在一次风平浪静,毫无征兆的处务会上,赵光明的“狐狸尾巴”或者说“狼子野心”,彻底露了出来,再也藏不住了。

  那天的处务会,气氛比以往任何一次都要“和谐”得多,甚至可以说是“一团和气”。赵光明一反常态地没有挑刺找茬,也没有阴阳怪气,反而对付平提出的几项工作安排都表示了“坚决拥护”和“全力配合”,积极建言献策,那副“精诚团结”的模样,让处里其他几位老油条都看得目瞪口呆,以为太阳从西边出来了。就在会议即将圆满结束,大家准备散会的时候,赵光明突然清了清嗓子,脸上露出一副“深思熟虑”、“为大局着想”、“舍我其谁”的郑重表情,成功地吸引了所有人的注意力。

  “付处长,各位同志,”赵光明缓缓开口,声音洪亮,目光从容地扫过众人,像是在发表什么重要讲话,“最近这段时间,我们干部一处在付处长的英明领导下,各项工作都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显著的成绩,特别是妥善圆满地解决了周正国同志的历史遗留问题,得到了部领导的高度肯定,也为我们组织部在社会上赢得了良好的声誉和广泛的赞扬。这充分说明,付处长不仅有魄力,有担当,关键时刻敢于拍板,更具有解决各种复杂疑难问题的卓越能力和非凡智慧,是我们大家学习的楷模!”

  他先是给付平戴上了一顶金光闪闪的高高的帽子,捧得付平几乎要飘起来,然后话锋陡然一转,语气也变得“凝重”和“忧虑”起来:“但是呢,同志们,我们也不能满足于现状,躺在过去的功劳簿上睡大觉,不思进取。当前,我们部里还有几项比较紧急和重要的工作,任务非常艰巨,时间也非常紧迫,也需要我们干部一处,特别是需要像付处长这样有能力的同志,勇挑重担,主动作为,为部领导分忧解难。”

  他顿了顿,拿起面前的一份早就准备好的文件,煞有介事地念道:“比如,省直机关某实权单位的一位王某某同志,因为一些比较敏感的个人作风问题和经济问题,长期被单位内部职工和退休老干部实名举报,信访材料都快堆成山了,影响非常恶劣。但这位王某某同志呢,据说背景比较深厚,上面有人罩着,关系网也比较复杂,之前好几个部门都派人去核查过,但都不了了之,最后都碰了一鼻子灰,成了一块难啃的硬骨头。部领导对此事高度关注,多次指示,要求我们组织部尽快拿出一个明确的处理意见,给举报人一个交代,也给组织一个交代。”

  “还有,”赵光明清了清嗓子,继续抑扬顿挫地念道,“为了进一步规范省直各厅局之间的公文流转和联合发文程序,提高行政效率,避免推诿扯皮,部里研究决定,由我们组织部牵头,协调省政府办公厅、省发改委、省财政厅等几个历来比较强势的部门,共同研究制定一个新的规范性文件。大家都知道,这种跨部门的协调工作,历来都是最头疼、最难搞的,各部门都有自己的小算盘和利益诉求,谁也不服谁,谁也不愿让步,长期扯皮,悬而未决。这个艰巨的任务,部领导也点名交给了我们干部一处。”

  “另外,雪上加霜的是,最近部纪检组还转来一份匿名举报材料,反映我们部里某位领导同志的一位远房亲戚,在基层某县担任主要领导期间,可能存在一些违规提拔亲信、任人唯亲的问题。虽然是匿名举报,内容也比较模糊,但部领导指示,本着对组织负责,对干部负责的态度,也要认真组织力量进行核查,如果情况属实,要严肃处理;如果查无实据,也要及时澄清,给当事人一个清白。”

  赵光明一口气像放连珠炮似的,抛出了三个“重磅炸弹”,每一个听起来都让人头皮发麻,心惊肉跳。处理背景深厚的问题干部,稍有不慎就可能得罪人,甚至引火烧身,吃不了兜着走;协调多个强势部门之间的扯皮事件,更是费力不讨好,很容易就把自己夹在中间,左右为难,里外不是人;至于调查可能牵扯到部内某位领导亲属的敏感举报,那更是往火坑里跳,搞不好自己的政治前途都得搭进去。这些任务,哪一个不是“九死一生”、“必死无疑”的烫手山芋?

  会议室里,所有人都屏住了呼吸,连大气都不敢喘,目光齐刷刷地在赵光明和付平之间来回逡巡。大家心里都跟明镜似的,赵光明这是要图穷匕见了,这是赤裸裸的阳谋,是要借刀杀人,把付平往死里整啊!

  赵光明放下文件,脸上露出一副“大公无私”、“唯才是举”、“我为你好”的表情,目光灼灼地看着付平,语气无比“诚恳”地说道:“付处长,这几项工作,可以说都是硬仗中的硬仗,也是对我们干部一处整体战斗力的一次重大考验。考虑到其他几位同志手里目前也都有不少日常工作,而且,说句掏心窝子的大实话,处理这类复杂敏感的问题,确实需要有超强的能力、非凡的魄力和高超的智慧才行。”

  他话锋再次一转,声音也提高了几分,充满了“期待”和“信任”:“而付处长您呢,通过周正国那个棘手的案子,已经充分证明了您在这方面的卓越才华和过人之处!所以,我个人郑重提议,这几项艰巨而光荣的任务,是不是可以请付处长您辛苦一下,亲自挂帅,牵头负责?这既是部领导对我们干部一处的信任和重托,更是给付处长您一个再次展示才华、施展抱负、建功立业的绝佳机会啊!我相信,在付处长的英明领导下,这些看似不可能完成的难题,一定能够迎刃而解,马到成功!”

  赵光明这番话说得是“慷慨激昂”,“感人肺腑”,冠冕堂皇,滴水不漏,仿佛他真的是在为付平着想,在为付平的成长进步铺路搭桥。但那眼神深处一闪而过的得意、阴险和幸灾乐祸,却怎么也掩饰不住,像黑夜里的鬼火,令人不寒而栗。

  会议室里,老李科长低头默默地喝着他那杯泡了N遍的酽茶,嘴角却勾起了一丝不易察觉的、意味深长的微笑,显然是对赵光明的这招“捧杀”和“借刀杀人”心领神会,佩服不已。其他几个处里的老油条也纷纷交换了一下眼神,心照不宣,都摆出一副等着看好戏的架势。而那几个年轻的干事,则都暗暗为付平捏了一把冷汗,心中焦急地暗道:“完了,完了,这赵扒皮,是铁了心要把付处长往死里整啊!这可怎么办才好?”

  所有人的目光都像探照灯一样,聚焦在了付平的身上,等待着他的反应。是会勃然大怒,断然拒绝?还是会据理力争,巧妙推脱?还是……会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硬着头皮接下这几个几乎不可能完成的、足以断送他政治前程的“死亡任务”?

  付平的脸上,依旧是那副波澜不惊,云淡风轻的平静表情,仿佛赵光明刚才说的那些,都与他无关。他静静地听着赵光明那番“热情洋溢”却又暗藏杀机的“推荐”,修长的手指在桌面上富有节奏地轻轻敲击着,发出“笃笃笃”的声响,眼神深邃,像一口古井,让人看不出他此刻内心深处的真实想法。

  等赵光明说完,会议室里陷入一片令人窒息的沉默,付平才缓缓开口,声音不大,却异常清晰,掷地有声:“既然是组织上交办的重要任务,又是赵处长和处里各位同志的一致信任和热情推荐,我付平作为干部一处主持工作的副处长,自然没有理由推辞,更不能辜负大家的期望。”

  此言一出,赵光明眼中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得计的喜色,心中暗道:“哼,小子,到底还是嫩了点,这么明显的圈套都看不出来,还真以为自己是无所不能的救世主了?活该你倒霉!这次看你怎么死!”

  其他几位处里的老油条也露出了果然如此的表情,仿佛早就料到付平会是这个反应。年轻人嘛,总是容易头脑发热,不知天高地厚。

  只有付平,依旧是那副云淡风轻,胸有成竹的样子,他顿了顿,话锋一转,继续用一种不紧不慢的语气说道:“这几项工作,我会尽我最大的努力,想方设法去把它们做好的。不过,”他嘴角勾起一抹意味深长的弧度,目光像两把锋利的锥子,直视着赵光明,让他有些莫名的心慌,“正如赵处长刚才所分析的那样,这些工作确实都比较复杂,牵扯面也比较广,甚至可以说,都是一些历史遗留的顽症和硬骨头,单靠我一个人的力量,恐怕是独木难支,力不从心啊。”

  “所以,”付平的语气变得格外“诚恳”和“谦逊”,“在具体的工作开展过程中,可能还需要处里的各位同志,特别是像赵处长您这样经验丰富、人脉广博、德高望重的老领导,多多给予我支持和帮助,多给我出出主意,把把方向,关键时刻,甚至还需要您老亲自出马,帮我协调协调关系,疏通疏通渠道。我相信,只要我们干部一处上下一心,团结一致,拧成一股绳,就没有攻克不了的难关,没有完不成的任务!”

  付平这番话,说得是滴水不漏,以退为进,既表现出了自己勇于担当、不畏艰难的态度,又巧妙地将赵光明等人也“绑”在了这条随时可能翻船的破船上。你不是说要大力支持我吗?好啊,那以后遇到解决不了的困难,我可就真要找你帮忙了,到时候你可别推三阻四,袖手旁观。

  赵光明脸上的笑容微微一滞,像被人当头浇了一盆冷水,他显然没想到付平会来这么一手,反将了他一军。他本想把这些烫手山芋一股脑儿全扔给付平,让付平一个人去焦头烂额,四处碰壁,最好是栽个大跟头,落个身败名裂的下场。可现在,付平却不动声色地把他自己也给拖下了水,让他有苦说不出。

  “那是自然,那是自然。”赵光明干笑了两声,连忙硬着头皮,敷衍地说道,“只要是工作需要,只要是为了我们干部一处的荣誉,我老赵肯定鼎力支持,全力配合,绝不含糊!”话虽如此,但他心里却开始有些打鼓了,总觉得这小子不像表面上看起来那么简单,那么好对付,似乎自己又一次低估了他。

  一场没有硝烟的交锋,在看似平静和谐的处务会上,再次激烈上演。赵光明精心设计的“阴险毒计”,虽然表面上成功地将几个“必死无疑”的烫手山芋塞到了付平手中,但付平那不卑不亢、绵里藏针的巧妙反击,也让他感到了一丝不安和不祥的预感。

  他知道,接下来的日子,干部一处这潭本就不平静的水,只会越来越浑,越来越深,越来越凶险。而他赵光明,和那个他一心想扳倒,却屡屡让他吃瘪的付平之间的较量,也才刚刚进入白热化的阶段。究竟鹿死谁手,尚未可知,但可以肯定的是,过程一定会非常精彩。

继续阅读:第570章 付平的“借力打力”

使用键盘快捷键的正确方式

请到手机上继续观看

扶贫小村官

微信扫一扫打开爱奇艺小说APP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