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8章 力排众议为老干部正名
微龙唐2025-08-13 15:176,822

  王姐那张皱巴巴的小纸条,薄如蝉翼,却重如千钧,像一把尘封已久的钥匙,为付平打开了一扇通往幽暗真相的沉重大门。凭借着纸条上那几个潦草却至关重要的卷宗号,付平在那堆积如山、散发着霉味的故纸堆中,像个经验丰富的寻宝猎人,精准地找到了当年关于周正国案件最核心、最原始的那几份关键档案。

  这些档案,有的纸张已经泛黄发脆,一碰就掉渣,字迹也因为年代久远和保存不当而有些模糊不清,需要凑得很近,或者借助放大镜才能勉强辨认。但其中记录的内容,却足以让人触目惊心,脊背发凉。付平看到了当年某些办案人员草率潦草、敷衍了事的调查笔录,关键问题避重就轻,甚至牛头不对马嘴;看到了某些关键证人的证言前后矛盾,漏洞百出,明显是在某种压力下被迫做出的不实陈述;看到了最终的处理决定中,对于许多关键疑点刻意回避、语焉不详,试图蒙混过关;甚至,他还敏锐地发现了一份被明显用不同墨水和笔迹涂改过的关键会议记录,那涂改的手法,拙劣得让人一眼就能看出其中的猫腻!

  在接下来的几天里,付平除了继续像个苦行僧一样,在档案室里“寻幽探秘”,试图从那些冰冷的文字中榨取出更多的信息之外,他还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午休、下班后,甚至周末——悄悄地对外围进行了一些补充调查和侧面走访。他通过各种关系,辗转找到了当年参与周正国案件调查的几位已经退休赋闲在家的老同志。有的人一听他提起周正国的案子,就立刻像见了瘟神一样,连连摆手,避而不谈,生怕惹祸上身;有的则欲言又止,眼神躲闪,显然是知道些什么,但又顾虑重重,不敢轻易开口。但也有那么一两位尚存良知和正义感的老人,在付平再三的诚恳请求和真情打动下,终于放下心防,叹着气,说出了一些当年不为人知的内情和隐情。他还想方设法联系上了几位当年事件的关键证人,有的早已故去,带着秘密长眠地下;有的则远走他乡,改名换姓,不愿再提及那段不堪回首的往事。但皇天不负有心人,最终,还是有两位当年因为种种原因做了伪证,但良心备受煎熬多年的证人,在时隔十多年后,愿意鼓起勇气,站出来,为周正国说句公道话,还他一个清白。

  当所有的证据链条都逐渐拼接完整,形成闭环;当所有的疑点都找到了合理的解释,不再是无解的谜团;当真相的轮廓越来越清晰、越来越完整地呈现在付平面前时,他深吸一口气,知道,是时候为那位饱经风霜的周正国老人,也为那些曾经被蒙蔽、被歪曲、被践踏的正义,讨回一个迟到的公道了!

  又是一个处务会。干部一处那间略显局促的小小会议室里,空气比上次更加紧张,充满了剑拔弩张的火药味,仿佛只要一点火星,就能引爆一场惊天动地的冲突。赵光明副处长依旧稳稳地端坐在那里,脸上虽然还挂着他那招牌式的、皮笑肉不笑的假笑,但眼神中却透着一丝不易察觉的警惕和……几分幸灾乐祸。他显然已经通过某些渠道,预感到付平今天可能会就周正国的案子正式“发难”,而他,也早就做好了“迎战”的准备,甚至可能还挖好了坑,等着付平往里跳。老李科长则依旧是那副雷打不动的“入定老僧”模样,闭着眼睛,靠在椅背上,仿佛对即将发生的一切都漠不关心,置身事外。其他几位科员,则大多低着头,表情各异,有的带着几分好奇和期待,有的带着几分担忧和不安,还有的,则纯粹是抱着等着看好戏的心态,准备欣赏一场“神仙打架”。

  付平坐在上首的位置,神情平静,目光沉稳,但眼神却异常坚定,像一把出鞘的利剑,闪烁着寒光。他先是按照惯例,不疾不徐地简单通报了一下近期处里的几项工作进展情况,然后,话锋陡然一转,像一把锋利的解剖刀,直奔主题。

  “同志们,今天的会议议程,我想临时增加一项。”付平的声音不高,但却异常清晰,每一个字都像小锤子一样,敲打在会议室里每个人的心上,“就是关于原省机械工业厅退休干部周正国同志历史遗留问题的处理意见。”

  此言一出,会议室里的空气仿佛瞬间凝固了,连掉根针都能听得见。赵光明脸上的笑容僵了一下,像戴了副假面具,随即又迅速恢复如常,但眼神却变得更加锐利和不善。一直闭目养神的老李科长也缓缓睁开了眼睛,镜片后的目光闪烁不定,不知道在想些什么。

  “相信在座的各位,对周正国同志的情况,或多或少都有一些了解,毕竟,他的申诉材料,咱们处里都积压了好几年了。”付平继续说道,目光缓缓扫过众人,像探照灯一样,观察着每个人的反应,“这位老同志,因为十几年前的一桩错案,蒙受了不白之冤,多年来一直坚持申诉,四处奔波,但问题始终没有得到妥善解决。近期,我利用一些业余时间,对周正国同志反映的案子,进行了一些初步的调查和核实……”

  “付处长!”付平的话还没说完,就被赵光明毫不客气地厉声打断了。赵光明清了清嗓子,摆出一副老成持重、顾全大局的架势,语气中带着一丝不容置疑的“权威”和几分居高临下的“教导”,“我非常理解您想为老同志解决实际困难的这份热心肠,这份为民请命的精神是好的,是值得我们大家肯定的。但是,我们也要看到,周正国这个案子,可不是一件小事啊!它牵扯的方方面面,太多太复杂了!”

  他刻意停顿了一下,似乎在组织更加有力的措辞,然后才继续用一种忧心忡忡的口吻说道:“据我所知,也据档案记载,周正国同志的案子,当年是经过我们省委组织部认真研究,并作出了明确的处理决定的。我们现在时隔这么多年,仅仅因为申诉人的一面之词,或者一些不确定的新情况,就要轻易推翻当年的组织决定,这……这首先是不是对当年组织的不尊重?是不是对当年参与办案的那些老同志们的不负责任?他们当年也是秉公办理,也是付出了辛勤劳动的嘛!”

  “而且,”赵光明加重了语气,眼神也变得更加“忧国忧民”起来,仿佛他才是那个真正为组织着想的人,“这种历史遗留问题,往往是牵一发而动全身,非常敏感。一旦我们开了这个口子,把周正国的案子给翻过来了,那以前那些有过类似情况的,或者自认为受到了委屈的,会不会都像闻到腥味的猫一样,蜂拥而至,都跑来要求重新处理?到时候,我们组织部的工作,岂不是要陷入无休止的翻旧账、查旧案、打官司的泥潭里?我们还有没有精力去干好当前的中心工作?这会不会严重影响到我们干部队伍的稳定?影响到我们组织工作的正常秩序?我们组织部的工作,同志们,稳定,可是压倒一切的大局啊!我们不能因为一个小小的、个别的老干部案子,就影响了整个组织部的威信,破坏了我们来之不易的安定团结的大好局面嘛!付处长,您可要三思而后行啊!”

  赵光明这番话,说得是“义正辞严”,“高瞻远瞩”,逻辑清晰,滴水不漏。既搬出了“尊重历史”、“尊重组织决定”的大帽子,又抬出了“影响稳定”、“破坏大局”的政治高度,还巧妙地暗示付平这是在“小题大做”、“不顾大局”、“意气用事”,试图将付平置于一个非常被动和不利的道德与政治的困境之中。

  一直沉默不语的老李科长也适时地睁开了他那双似乎永远都睡不醒的眼睛,慢悠悠地,像挤牙膏一样附和道:“是啊,付处长,赵副处长说的这些,确实是老成谋国之言,非常有道理。历史问题嘛,宜粗不宜细。有些事情,过去了就让它过去吧,再纠缠下去,翻来覆去地折腾,对谁都没好处,反而可能制造新的矛盾。”

  其他几个平时就跟赵光明走得比较近,唯他马首是瞻的科员,也纷纷像应声虫一样点头称是,七嘴八舌地表示“赵处长考虑得确实周全”、“稳定才是最重要的”、“不能轻易翻案,否则后患无穷”。

  一时间,会议室里又形成了上次那种群起而攻之,围攻付平的阵势,仿佛付平成了那个不顾大局、惹是生非的麻烦制造者。

  面对众人的质疑、反对,甚至是指责,付平的脸上却没有丝毫的慌乱和退缩。他静静地听着,任凭那些或明或暗的指责像冰雹一样砸向自己,嘴角甚至还带着一丝若有若无的、难以察觉的冷笑。等所有人都说完了,会议室里暂时安静下来,他才缓缓地抬起头,目光如炬,像两道利剑,扫视全场。

  “赵处长,”付平的声音平静,却带着一股不容置疑的力量,像投入平静湖面的一块巨石,“您口口声声说要尊重当年的组织决定,说周正国的案子是经过组织认真研究的。那好,我今天就让大家亲眼看看,当年所谓的‘组织决定’,究竟是怎么一回事!所谓的‘认真研究’,又是如何‘认真’的!”

  说着,他猛地一拍桌子,那声音不大,却像一声惊雷,在每个人的耳边炸响!紧接着,他将面前一沓厚厚的、用各种颜色的标签纸标注得清清楚楚、井井有条的材料,“哗啦”一声,用力地甩在了会议桌中央,像是在打出一副王炸!

  “请大家看清楚!都睁大眼睛看清楚!”付平指着那些散落在桌面上的、散发着墨香和真相气息的材料,声音陡然提高了八度,充满了压抑已久的愤怒和不容置疑的底气,“这份,是当年负责调查周正国案件的主要办案人之一,王建国同志,在退休前亲笔签名、并按了手印的一份情况说明!上面清清楚楚地写着,由于当年办案时间紧、任务重,加上受到了一些现在不方便明说的‘外来因素’的干扰和压力,导致调查工作存在重大疏漏和严重的程序瑕疵!这,算不算当年组织内部的声音?!算不算当年办案人员良心的忏悔?!”

  “还有这份!”付平又迅速拿起另一份材料,高高举起,像一面正义的旗帜,“这是我好不容易找到的当年所谓‘周正国贪污案’的三位关键证人——两位当年的同事,一位当年的下属——在时隔十多年后,鼓起勇气,重新提供的联合证词!上面详细说明了周正国同志当年是如何被人恶意栽赃陷害,如何被某些人威逼利诱,被迫承认那些莫须有罪名的!这,算不算如山的事实依据?!算不算迟到的正义呼声?!”

  “再看这份!”付平的目光像两把锋利的冰锥,直刺向脸色已经开始有些发白,额头微微冒汗的赵光明,“这是从我们组织部档案室里,根据王姐提供的线索,调阅出来的,当年关于周正国案件的原始处理意见初稿!上面明确写着‘经初步调查,周正国同志贪污受贿问题证据不足,建议暂缓处理,进一步核查’!但是,在这份初稿上报之后不久,却被人用另一种笔迹,一种更加粗暴的笔迹,强行修改成了‘事实基本清楚,证据基本确凿,考虑到影响,建议从重从快处理’!而且,我还查到,当年那份所谓证明周正国‘贪污受贿’的关键‘物证’——一张据说是周正国签收赃款的收条,纯属伪造!这份,就是我委托专业笔迹鉴定机构出具的权威鉴定报告!这些如山铁证,难道都是我付平凭空捏造出来的不成?!还是说,这些白纸黑字的证据,在某些人眼里,还不如一句轻飘飘的‘影响稳定’来得重要?!”

  付平每甩出一份证据,都像一记响亮的耳光,狠狠地抽在赵光明和那些刚才还在附和者的脸上!会议室里的气氛,瞬间紧张到了极点!赵光明的脸上青一阵白一阵,像开了染坊,额头上渗出了细密的汗珠,他张了张嘴,似乎想反驳几句,却发现自己喉咙发干,一个字也说不出来!那些刚才还在帮腔的科员,此刻也都像被掐住了脖子的鸡,一个个都低下了头,噤若寒蝉,大气都不敢出!

  “我们是人民的部门,讲究的是什么?!”付平的目光再次扫视全场,声音铿锵有力,掷地有声,每一个字都充满了力量,“讲究的是实事求是!是有错必纠!是对历史负责!对人民负责!对每一个同志负责!这才是我们最大的党性!最大的原则!是我们立党之本,执政之基!”

  “如果因为害怕所谓的‘影响稳定’,就对这样明显的冤假错案视而不见,听之任之!甚至为了维护某些人的面子或者不可告人的利益而去刻意掩盖真相!那我们省委组织部的公信力何在?!我们又如何取信于民?!如何取信于全省数以万计的党员干部队伍?!难道,让一个为党勤勤恳恳工作了几十年,清清白白的老同志,含冤受屈十几年,甚至可能抱憾终身,这就是我们某些同志所追求的‘稳定’和‘大局’吗?!这样的‘稳定’,不要也罢!这样的‘大局’,我们坚决不能要!”

  付平的一番话,字字珠玑,句句铿锵,充满了正义的激情和不容置疑的力量!整个会议室里,鸦雀无声,落针可闻,只有他那慷慨激昂的声音在回荡,震慑着每一个人的心灵!

  就在会议室里的气氛紧张到快要爆炸,所有人都屏住呼吸的时候,会议室那扇厚重的木门,突然被人从外面“吱呀”一声推开了。

  常务副部长钱学敏,在秘书小张的陪同下,表情严肃,步履沉稳地走了进来。

  “钱部长!”会议室里所有人都吃了一惊,像被施了定身法一样,随即连忙像弹簧一样站起身来,恭恭敬敬地打招呼。

  钱学敏面无表情地摆了摆手,示意大家坐下,然后目光转向付平,眼神深邃,沉声说道:“付平同志,你刚才的发言,我在门外都听到了。关于原省机械厅周正国同志的案子,部里也一直在关注。你把你的调查情况和掌握的相关证据,再详细地向我汇报一遍。”

  付平心中一动,知道最关键的时刻到了。他迅速整理了一下思路,将自己连日来的调查结果,以及找到的各项关键证据,条理清晰、重点突出地向钱学敏做了一次言简意赅却又详尽有力的汇报。

  钱学敏一边听,一边不时地点头,脸色也越来越凝重,眉宇间渐渐笼罩上一层寒霜。当付平将那些如山铁证,一份份清晰地呈现在他面前时,他的眉头紧紧地锁了起来,眼神中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怒火。

  等付平汇报完毕,钱学敏沉默了片刻,那沉默让会议室里的空气更加压抑。然后,他目光威严地扫视了一遍会议室里的众人,最后将冰冷的目光定格在脸色已经变得惨白如纸,身体微微发抖的赵光明身上,从鼻子里冷冷地哼了一声,那声音不大,却像一把重锤,狠狠地砸在了赵光明的心上。

  随即,他转向付平,语气斩钉截铁,不容置疑地说道:“付平同志,你这次调查工作做得很细致,很扎实,掌握的证据也非常充分,有理有据!周正国同志的这个案子,确实存在严重的问题!性质非常恶劣!我们党的组织部门,是党员干部的家,绝不能让任何一个忠诚于党、勤恳工作的好同志,蒙受不白之冤!更不能让那些歪风邪气,那些不负责任的行为,玷污了我们组织部门的声誉!”

  他猛地一拍桌子,声音不大,却充满了不容置疑的权威和决心:“我同意付平同志的意见!立即启动为周正国同志恢复名誉、澄清事实的程序!相关责任人,无论是谁,无论涉及到哪个层面,都要依纪依法严肃处理!绝不姑息!绝不手软!”

  “并且,”钱学敏加重了语气,目光再次像利剑一样扫过赵光明和老李等人,那眼神让他们不寒而栗,“干部一处要以此为契机,对处里积压的所有类似的信访积案和历史遗留问题,进行一次全面彻底的梳理和排查!成立专门的工作小组,由付平同志负责牵头,拿出一个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我们不能让这些历史问题,成为我们前进道路上的包袱和污点!更不能让它们成为某些人推诿扯皮,不作为的借口!”

  钱副部长这番掷地有声的话,无疑是给付平最强有力、最直接的支持,也等同于当场宣判了赵光明等人的“彻底失败”。赵光明彻底蔫了,像一只斗败了的公鸡,垂头丧气地坐在那里,脸色灰败,连大气都不敢出,仿佛瞬间苍老了十岁。

  会议结束后,关于常务副部长钱学敏亲自拍板,要为原省机械厅退休干部周正国同志平反昭雪的消息,像长了翅膀一样,很快就在组织部内部不胫而走,引起了不大不小的震动。

  几天后,一个阳光明媚,惠风和畅的上午,省委组织部那平日里总是显得严肃而安静的大院里,突然响起了一阵震耳欲聋的锣鼓声和噼里啪啦的鞭炮声!这在向来注重庄重肃穆的省委大院里,可是极为罕见的事情。

  只见年近七旬的周正国老人,在家人的搀扶下,换上了一身崭新的中山装,头发梳得整整齐齐,精神焕发,容光满面,与前些日子那个憔悴落寞的老人判若两人。他带着一面鲜红的、足有一人多高的、上面用金线绣着“秉公执法明镜高悬人民卫士恩重如山”十六个烫金大字的巨大锦旗,在一群同样激动不已的亲友的簇拥下,敲锣打鼓,放着鞭炮,浩浩荡荡地来到了干部一处的办公室门口!

  “付处长!付处长!”周正国老人一见到从办公室里闻声出来的付平,就激动得热泪盈眶,老泪纵横,他颤抖着双手,紧紧地握住付平的手,泣不成声地说道,“您……您是我的大恩人啊!是您……是您还了我清白!我这条老命,是您给救回来的啊!我……我代表我们全家,给您磕头了!”说着,他双膝一软,就要往下跪。

  付平眼疾手快,连忙一把将他扶住,眼眶也有些湿润,心中感慨万千:“周老,您千万别这样!这使不得!这都是我们组织部门应该做的!是组织还了您公道!我只是尽了我的本分而已!”

  “不!就是您!如果不是您付处长,不畏艰难,不惧权势,为我这个无权无势的老百姓奔走呼号,我这天大的冤屈,恐怕到死都洗不清啊!”周正国老人依旧激动不已,他执意将那面鲜红夺目的锦旗,郑重地交到付平手中,“付处长,这点小小心意,请您一定要收下!这是我们全家的一片心意啊!也是对您这种好干部的肯定啊!”

  这突如其来的一幕,在省委组织部大院里引起了不小的轰动!许多在办公楼里工作的干部职工,都闻讯赶来,里三层外三层地围在干部一处门口,看着眼前这感人至深的一幕,交头接耳,议论纷纷,对付平这位年轻的、敢于担当、有勇有谋的副处长,都投去了敬佩和赞许的目光!这年头,敢于为老百姓办实事,敢于碰硬的干部,不多了!

  赵光明躲在自己的办公室里,听着外面震耳欲聋的锣鼓声和周正国老人那发自肺腑的感谢声,脸色铁青,气得浑身发抖,却又无可奈何。他知道,从今天起,他赵光明在干部一处,乃至在整个组织部的威信,都将一落千丈!而那个他一直看不起的、从基层来的“土包子”付平,却凭借着这个“茅坑里的石头”,一战成名,彻底站稳了脚跟!

继续阅读:第569章 赵副处长的“阴险毒计”

使用键盘快捷键的正确方式

请到手机上继续观看

扶贫小村官

微信扫一扫打开爱奇艺小说APP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