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3章 官方背书
微龙唐2025-08-10 20:026,463

  第二天凌晨约摸四五点,天色是那种深邃得没有一丝光亮的黑,冷得像块铁板。曹海镇第一食堂后门,平时只有老鼠和野猫光顾的地方,此刻却停着两辆崭新的厢式货车。

  其中一辆车顶鼓着包,明显是冷藏车。体型比镇上常见的那些农用小货车大了一圈,稳稳当当地停在门口,车漆在门口昏黄的路灯下泛着微光,透着一股与周遭环境格格不入的专业与高效。空气微冷,带着夜间的湿气,吸进肺里是一阵凉意。

  地面湿漉漉的,泛着光,那是凌晨的露水,或者是昨夜未完全消散的雨意。寂静,只有远处偶尔传来几声狗吠,以及货车引擎熄火后冷却发出的细微咔哒声。

  老欧披着一件半旧不新的外套,手揣在兜里,打着哈欠,不情愿地站在门口。他脸上的表情仿佛在说:这是遭的哪门子罪?这么早!他已经很多年没有这么早起来亲手清点过货了。以前那些供货商,哪个不是他打个电话,下面人就屁颠屁颠地去接货、过秤?这叫什么?折腾人不是?不过,听老吴说,这个新来的供货商,背景不简单,是镇里亲自牵线的。

  老欧心里嘀咕着,眼睛却不经意地扫过那两台车,尤其看到那台冷藏车时,眼神里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惊讶。镇上的食堂,平时买点肉也就用普通货车送来,能用上冷藏车?这真是大材小用了,或者说,这家公司,真是舍得下本钱。

  门卫已经按流程打开了铁门。那是个老实巴交的退伍兵,只认规定。他看了看货车,又看了看手机上的信息,确认无误后,打开了食堂后门的院子。“欧师傅,车来了,是绿源农产的。”他提醒了一句。

  两名司机从驾驶室下来,都穿着统一的绿色工作服,上面印着“绿源农产”的标识。年轻、精神,脸上带着职业性的微笑。“欧师傅您好,我们是绿源农产的,按合同送货来了。”其中一位上前一步,递上一个文件夹。

  老欧眯着眼,没接文件夹,只是摆了摆手,示意他们把车开进院子。两台车缓缓驶入,停稳。司机们动作迅速,打开车厢。

  卸货开始了。不是那种粗暴的搬运,而是有序的,箱子、筐子都摆放得整整齐齐。菜叶码得像超市里一样干净,肉品用保鲜膜包得很好,透过膜能看到正常的色泽。尤其是从冷藏车里搬出的冻品和肉类,拿出来时还带着丝丝凉气。老欧走到近前,随手拿起一捆小青菜,捏了捏叶子,又拿起一块排骨看了看,内心不得不承认,这东西看着是真不错。比之前那些供货商送来的歪瓜裂枣强多了。

  “门卫大爷,这车还带冰柜啊?真专业!”门卫在一旁感叹了一句,语气里透着新鲜劲儿。老欧没搭腔,心里却在飞快地盘算。

  他一边看货,一边打量着两位司机。制服笔挺,动作利落,说话客气但透着一股子不卑不亢。这不是镇上那些平时点头哈腰的小供货商能比的。这是一家“有实力”的公司,老欧迅速得出了判断。

  旧经验的惯性思维立刻跳了出来:“东西是不错……但这能坚持多久?做生意的一开始都这样,把最好的拿出来,时间长了品质肯定会下滑,以前那些小供货商都是这套路。”这是他几十年里看惯了的戏码。

  紧接着,他对这家公司“实力”的认知引发了新的盘算:“这家公司看来实力不小,根子硬,不好糊糊弄。以前那些小打小闹的供应商,我随便给点颜色就老实了,或者让他们知道谁说了算,这个怕是没那么容易。”

  但转念一想,官场和商场的“规矩”又浮现在脑海里。在老欧的认知体系里,“规矩”是个相当灵活且充满暗示的词。“不过……实力强的公司,更应该‘懂规矩’吧?毕竟是做大生意的,人脉打点、维护关系这些肯定少不了。而且越是大公司,‘出手’应该越大方。”他将自己理解的那一套“规矩”——也就是变相的贿赂、回扣——套用到了对方身上,并且不自觉地提高了预期。这种“懂规矩”在体制内司空见惯,是大大小小环节得以润滑的关键。

  他的脑子里开始急速运转,盘算着具体的接收方式。“他们会怎么给?直接塞信封?还是请吃饭送礼?金额会是多少?给少了怎么办?是先推辞一下显得清高,还是自然地收下?要不要暗示他们一下,让他们知道我这里才是关键环节?”各种猜测和算计在他混乱的思绪中交织。

  最终,基于对方展现出的专业和实力,他决定放弃最初可能有的刁难或强硬态度。他心里嘀咕着:“算了,先看看情况,别把路走窄了。万一人家真‘懂规矩’,我这边表现得太硬,反而不美。”他决定采取一种开放、配合的态度,等待对方主动“表示”。

  货物全部清点完毕,数量和品质都符合配送单上的要求,老欧心里默默记下了。两位司机整理好车辆,其中一位从文件夹里抽出一份单据,礼貌地递给老欧:“欧师傅,麻烦您在这里签字确认一下。”

  老欧接过单据,拿出笔,一边低头签字,一边带着那种混迹江湖多年,自以为高深且充满暗示的笑容说道:“嗯,都对上了。你们公司……办事儿挺懂规矩的。”他签完自己的名字,笔和单据放到一边,抬起头,眼神定定地看向那位年轻的司机,等待着那个预期中的“信封”或者“小包”。这是他多年来在收货环节中用得炉火纯青的“定场白”,通常说出这句话后,对方就会心领神会地奉上准备好的“打点”。

  然而,这次的反应完全出乎他的意料。

  那名年轻的司机完全没get到老欧的暗示,或者说,他们公司的“规矩”根本就不是老欧脑子里想的那一套。司机熟练而利落地从老欧面前的单据中抽走了其中一份(那是公司需要留存联),手里没有丝毫多余的动作,也没有任何在口袋里掏摸、递送额外物品的迹象。

  司机接过自己那份单据,对老欧点点头,脸上依然是那种规范而真诚的微笑,重复了老欧刚才的话:“谢谢欧主管签字。是的,我们公司确实很懂规矩。”他停顿了一下,像是在认真解释自家公司的理念,赋予了“懂规矩”完全不同的含义:“我们的规矩是——严格按照合同和流程办事,保证菜品质量和送达时间。万一您这边发现任何菜品有问题,立刻联系我们,我们全程负责到底,假一赔十!”他拿起老欧面前剩下的那张单据,递了回去:“这是您的底单,请收好,上面有我们的投诉电话和服务承诺。”

  投诉电话?服务承诺?假一赔十?老欧拿着那张单据,完全愣住了。

  “那欧主管,货送到了,我们就先走了。”说完,两位司机再次礼貌地道别,然后转身,毫不拖泥带水地上了车。引擎发动,两台崭新的货车带着黎明前的冷意,缓缓驶出了食堂后院,留下了老欧一人。

  老欧僵在原地,手里捏着那张薄薄的底单,感觉它烫得像块炭火。他脸上的笑容彻底凝固,变成了一种混合着意外、不解、尴尬和一种被架空后的错愕感。

  内心独白如同一记闷锤敲在他胸口:“这……这就完了?‘懂规矩’?他们的规矩是按流程办事?负责到底?投诉电话?这是什么规矩?!不是应该……应该给点表示吗?递个条子也好啊!这跟我想的完全不一样!”他大脑一片空白,几十年来赖以生存和运作的那一套“潜规则”体系,在这个清冷的黎明,似乎彻底失效了。

  他第一次深刻感受到,这个新来的“实力强”的供应商,其运行逻辑与他过去几十年打交道的体系完全脱节,像是一个来自另一个世界的物种。他意识到,自己在这条新的供货链条上,似乎不再是那个能掌控“油水”的关键人物,而是变成了一个单纯负责签字验货的“工具人”。这种认知让他感到一种深深的失落和不安。

  当天上午,阳光明媚,驱散了清晨的湿冷,预示着一个好天气,也仿佛预示着某种光明的前景。

  芝麻山村村委会大院,平时是村民们闲聊、晒太阳、打牌的地方,此刻却焕然一新。村委会门前的小广场,被广告公司的工作人员迅速而专业地布置了起来。

  红色的地毯铺就了一条通道,通往临时搭建起来的背景板,上面醒目地写着几个大字:“曹海镇人民政府与绿源农产有限公司战略合作启动仪式”。

  音响设备架了起来,条幅拉了起来,彩旗飘扬。这一切与平时村委会朴实甚至有些破旧的景象形成了鲜明的对比,透着一股子官方活动的正式和隆重。

  广告公司的面包车停在院外,工作人员忙碌地来回穿梭,他们的动作快速有效率,体现了这次活动的紧迫性和重要性。这可不是一般的村务活动,这是镇里亲自部署、要给足面子的场面。

  镇上的公务用车陆续抵达,不是一辆,而是好几辆。黑色的轿车,有些带着白色牌照,有些是地方牌照,在村委会门口停成一排。车门打开,镇里的主要领导们下了车。

  付平走在最前面,神情严肃而重视,目光扫过场地布置,满意地微微点头。戴冠宇紧随其后,他是管经济的,这次合作的落地执行主要由他负责。

  吴冲分管农业和招商引资的副镇长,更是这次合作的具体操盘手,此刻正忙着与广告公司的人确认最后的细节。镇委办主任贺志强、宣传干事等陪同人员也纷纷下车,簇拥在领导周围。

  看到这阵仗,村里闲着的村民们纷纷赶来围观。男女老少,穿着各异,有的手里还拿着农具,带着好奇、观望、议论的各种心态,三三两两地聚拢过来,将小广场的边缘围了个里三层外三层。小声的议论像蜜蜂一样嗡嗡作响:“这是出啥事了?”“来了这么多大领导!”“村委会这是要干啥?”“那是什么公司啊,排场这么大?”

  在等待贵宾抵达的间隙,贺志强与付平站在一旁低声交谈。这里是村委会的角落,相对安静,只有他们两人的声音。

  村长王大虎此刻显得有些紧张,他来回走动,确认着各项准备工作。听到通知贵宾即将抵达的消息,他赶紧小声向付平汇报:“付书记,镇长,人快到了,就在前面路口。”

  付平听后,立刻提高声音,对身边的镇领导及随行人员说道:“大家,随我一起到门口迎接!这次绿源农产来我们曹海镇,可不只是某个食堂的供应,这只是一个起点!更重要的是,这是关系到我们全镇老百姓福祉的大好事!我们要表示出我们镇党委、镇政府最大的诚意和重视!”

  付平的这句话,不仅定下了这次合作的政治高度和意义,也带有几分表演性质——要让在场的村民和随行干部都看到镇里对此事的态度。一队人马浩浩荡荡地向村委会门口走去,站定,等待。

  不一会儿,两辆看起来不错的黑色轿车缓缓驶来,没有直接开到村委会门口,而是停在了稍远一点的路边。车门打开,李晓婷和一位年轻儒雅的男士下了车,他们整理了一下着装,一同向村委会门口走来。跟在他们后面下车的,还有绿源农产的其他几名工作人员。

  当村民们看清走在前面的是李晓婷时,人群中立刻爆发出一阵低低的惊呼和各种各样的反应。

  多数村民:惊讶,然后是羡慕和赞叹。“这不是晓婷吗?她回来了!”

  “旁边那是她丈夫吧?长得可真俊,一表人才!”

  “晓婷这是熬出头了啊,看看这派头!”

  “人家晓婷就是有本事,在外面找了这么好的人家,现在回来啦!”

  少数嫉妒者:也夹杂着酸溜溜的恶意揣测。“切,有啥了不起的,还不是傍大款了。”一个尖酸的声音在人群中响起。

  “嫁得好就飞上枝头了呗,有什么光荣的!”另一个声音附和道,透着一股子见不得别人好的阴暗心理。

  正直村民的维护:听到这些恶言恶语,一些平时看着李晓婷长大的长辈,或者看不惯这种背后嚼舌根的村民,立刻站了出来,声音高了几度。

  “瞎说什么呢!晓婷啥样人咱们不知道?人家在外面打拼了多少年!这次回来还不是想着帮衬咱们村里!看看这阵仗,这可是给咱们村长脸的事!”一个老大爷站出来呵斥。

  “就是,自己没本事,嫉妒心别那么重!”另一个人帮腔道。

  两名原本供应商派来探情况的伙计,此刻正装作村民混在人群中。听到付平书记那番话,又看到李晓婷和谢辞亦的派头,以及镇领导们如此隆重的迎接,他们的脸色变得煞白。

  他们互相对视一眼,眼神中充满了绝望和不甘,但更多的是恐惧。书记的话已经挑明了,再想搞破坏,那就是跟政府和全镇人作对,他们彻底没了机会。

  他们知道,自己这趟是白来了,回去只能如实禀报,等待老板的怒火。他们悄悄地,尽力不引人注意地,从人群边缘退了出去,背影显得异常落寞。

  李晓婷和谢辞亦来到了门口,付平等镇领导热情上前,与他们一一握手寒暄。场面热烈而正式。

  李晓婷脸上带着微笑,但也有些许紧张,正式将谢辞亦介绍给镇领导们:“付书记、戴镇长、吴镇长,这位是我的丈夫,谢辞亦。也是绿源农产有限公司的总经理。”

  谢辞亦姿态放得很低,显得儒雅而有魄力。他热情地与各位领导握手,语气诚恳:“各位领导好,感谢镇政府过去对晓婷的帮助和支持,能有机会与曹海镇合作,是我们的荣幸。”

  众人寒暄完毕,一同进入村委会院内搭建好的仪式场地,各自落座。前排是镇领导和绿源农产的代表,后面是村干部和部分村民代表,外围则是更多围观的村民。

  仪式正式开始,由分管副镇长吴冲主持。他宣布仪式开始,介绍到场的各位领导和嘉宾,语气洪亮而充满喜庆。接着,他请付平书记发言。

  付平整理了一下讲稿,走到麦克风前。他的声音通过音响传遍了小广场的每一个角落,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权威。

  “各位领导,同志们,乡亲们!”付平的声音洪亮有力,“今天,我们在这里隆重举行曹海镇人民政府与绿源农产有限公司战略合作启动仪式。首先,我代表镇党委、镇政府,对绿源农产有限公司谢总、李总一行的到来,以及对我们曹海镇工作的支持,表示最热烈的欢迎和最衷心的感谢!”他带头鼓掌,掌声随之响起。

  “一个地方的发展,离不开方方面面的努力。既需要我们各级政府的引导和推动,需要广大父老乡亲的勤劳和智慧,更需要有眼光、有魄力、有社会责任感的社会资本——也就是优秀的企业——的投入和合作!”付平的讲话拔高了理论层面,将这次合作放在了更高的政治框架下。

  “在这里,我代表镇党委、镇政府向绿源农产谢总、李总以及所有到场的嘉宾承诺:我们镇政府将切实履行好服务职能,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当好‘店小二’,为包括绿源农产在内的所有来曹海镇投资兴业、合作发展的市场主体提供优质、高效、便捷的服务,让大家在这里投资放心、发展安心!”

  说到这里,付平话锋一转,目光扫过全场,带着一种洞察人心的穿透力。他知道,在场的无论是村民还是那些不安分的旧势力,心里都有各种各样的疑问和算盘。

  “可能有的同志,有的乡亲,心里会有疑问,为什么我们镇里如此看重一家企业,为什么要感谢一家来我们这里‘赚钱’的公司?”他直接点出了所有人心中的疑惑,语气委婉,却直指核心。

  “同志们,乡亲们!”付平的声音变得更加慷慨激昂,“绿源农产与我们曹海镇的合作,不仅仅是某个食堂的供应,这只是一个起点!更重要的是,绿源农产将成为我们曹海镇整个新特色农业产业集群最主要的承销方!”

  这句话如同平地一声雷,炸响在每个村民耳边。承销方?整个产业集群?食堂供应只是起点?原本以为是小买卖的村民们,很多都露出了震惊的表情。

  付平接着解释:“这意味着,我们镇未来发展起来的,像我们规划的有机蔬菜、生态水果、特色养殖等优质农产品,将可以通过绿源农产遍布江城和周边地区,甚至更远地方的渠道,源源不断地卖出去!卖到大城市,卖到更广阔的市场!”他用最直观的方式解释了合作带来的具体好处——市场。

  “这不仅彻底解决了我们农产品的销路问题,更关键的是,通过他们的专业渠道和品牌运作,我们的农产品能够卖上更高的价格!大家辛辛苦苦种出来的东西,才能真正转化为实实在在的经济利益,大幅度提高大家的收入和生活水平!”付平将合作的最终受益者明确指向了老百姓,且点出了核心利益——更高的收入。这让原本观望的村民们,脸上开始露出希望和兴奋的表情。

  “绿源农产在这其中承担了巨大的市场风险,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去开拓渠道、建立体系,”付平肯定了对方的付出,“可以说,他们为我们解决了一个大难题,付出了巨大的努力和代价。他们是带着资金、带着技术、带着渠道,真心实意来帮助我们曹海镇发展,帮助我们老百姓致富的!”他为为何要感谢对方,为何要支持对方,给出了官方的、充满政治智慧的解释。

  随后,付平的语气陡然变得凌厉,带着一股子不容置疑的威严。这是他讲话中最关键、最有力量的部分,是对潜在阻力发出的强烈警告。

  “所以,我今天在这里,请大家,无论是干部还是群众,都要记住一句话:谁在这件利国利民、关系到我们全镇父老乡亲集体利益的大事上设置障碍,谁就是在跟我们曹海镇的全体人民为敌!”他语速放缓,一字一句,如同铁锤落地,砸在了所有听众的心里。

  “我们镇党委、镇政府,绝不会允许这样的行为发生!我们将旗帜鲜明地支持绿源农产在曹海镇的发展!我们将坚决打击任何试图破坏、干扰这一合作的非法行为!”

  这段话如同惊雷,让那些原本还心存侥幸或者打算看笑话的人彻底打消了念头。特别是那两名旧供应商的伙计,此刻早已退到了人群外围,听着这段杀气腾腾的话,只觉得手脚冰凉,背后冷汗直流。

  记这话,已经不是暗示,而是赤裸裸的警告和威胁了——动这个项目,就是动政府,动全镇人民。他们知道,自己那条路,是彻底堵死了。

继续阅读:第504章 合作落地

使用键盘快捷键的正确方式

请到手机上继续观看

扶贫小村官

微信扫一扫打开爱奇艺小说APP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