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2章 楼道里的真心话
微龙唐2025-08-10 18:595,925

  包间门关上的瞬间,那股浓郁的火锅热气和辛香仿佛被锁在里面,只留下一丝余温在门缝间徘徊。付平站在狭小的包间门口,与洪文康、小段总相视而立。桌上的铜锅依旧咕嘟作响,但属于他的那部分已然结束。

  “时间真不早了。”付平再次强调,语气里带着一种结束应酬、即将转入工作状态的干脆,“今天很高兴,跟小段总聊得投缘。老洪,招待的事儿,麻烦你了。”

  他端起已经空了的茶杯,算是最后的道别。小段总脸上带着微醺的红晕,眼中却依然清明,他用力点了点头:“付书记,今天真的收获很多,谢谢您的招待。”洪文康则笑着摆了摆手:“客气什么,都是自家兄弟。付书记您回去忙吧,我们再坐会儿。”

  付平不再多言,将茶杯放回桌上,转身走出了包间。

  狭小的走廊里,空气流动比包间顺畅,但仍混杂着各种火锅店特有的味道。付平径直走向前台。前台是一个忙碌的区域,年轻的服务员穿梭其中,账单、打包袋堆得像小山。

  “付书记!”前台经理看到付平,立刻停下手头的活,带着几分拘谨地迎上来。这家店能成为镇上生意最好的,自然知道谁是真正的“衣食父母”。

  “嗯。”付平应了一声,目光落在前台旁边放着的一个塑料袋上,“之前让你们打包的菜,在这儿吧?”

  “在这儿呢,付书记,都按您的吩咐装好了。”经理点头哈腰,立刻将那个鼓鼓囊囊的袋子拎了起来。里面装的是一些煮熟的菜品,还有一些炒饭,包子等主食。

  付平接过袋子,感受着沉甸甸的分量。他没有立刻掏钱,而是对经理说道:“今天这顿,连打包的,一起记我账上。”

  经理立刻心领神会:“好嘞,付书记,放心吧。回头我把单子送过去就行。”在曹海镇,付平的签单比任何现金都好使。

  付平点了点头,没再说什么,拎着袋子走出了火锅店的大门。

  深夜的寒意瞬间扑面而来,像一把锋利的刀子,割裂了包间内的温暖。街上已经没什么行人,只有昏黄的路灯拉长了他的影子。一股强烈的对比感袭来——一边是觥筹交错、热气腾腾的应酬场,一边是寒风凛冽、空旷寂寥的真实世界。那个关于亲子研学基地的宏大蓝图,在此时此刻,仿佛也面临着这深夜的寒冷和寂静。

  付平裹紧了身上的夹克,拎着沉甸甸的袋子,没有选择回家,而是径直走向了镇政府大院的方向。

  镇政府大院在夜色下显得格外空旷而寂静。几棵老树在寒风中摇曳,发出沙沙的声响,像是在窃窃私语。宽阔的水泥地面反射着微弱的路灯光,泛着冷冰冰的光泽。大部分办公楼的窗户都漆黑一片,只有偶尔亮着的一两处灯光,提醒着这里是权力运作的核心,即便在深夜也并未完全停歇。

  付平放慢了脚步,目光扫过主办公楼。他没有直接走向大院深处的宿舍楼,那里有他简陋却私密的住处。他的目光停在了办公楼三楼的一扇窗户上。

  那扇窗户亮着灯,光线并不刺眼,带着一种长时间工作的疲惫感。在漆黑的楼体上,那一点光亮显得格外醒目,也格外孤独。付平知道,那里是镇党委办公室,也是他手下几个笔杆子和骨干经常加班熬夜的地方。尤其是在准备重要方案和汇报材料的关键时期。

  他停下了脚步,站在寒风中,拎着火锅店打包的食物,静静地看向那束光。那光不仅仅代表着加班,更代表着一种执着,一种为了那个尚未成形的蓝图而付出的不眠不休的努力。那光,也是他决策的延伸,是他意志的体现。

  没有犹豫太久,付平便迈开了步子,朝着办公楼走去。他穿过空旷的大院,踏上冰冷的台阶,推开沉重的玻璃门。楼道里的空气比外面暖和一些,但带着一种陈年的尘土味和消毒水的味道。

  他爬上三楼,脚步有些沉重。楼道里只有感应灯在他经过时忽明忽暗地亮起,拉出长长的影子。走到那扇亮着灯的办公室门口,他停住了脚步。

  他没有直接推门而入,而是抬起手,轻轻敲了敲门。这是他作为领导者的习惯,即便面对的是自己的下属,在进入对方的工作空间时,他依然会保持这份基本的礼仪。这是一种尊重,也是一种权力边界的意识。

  “请进。”屋里传来一个有些疲惫的声音。

  付平推门而入。一股混杂着热气、烟味、方便面味和油墨味的空气扑面而来。房间里比楼道暖和很多,但显然是长期密闭的结果。入眼的景象验证了他的猜想——四个人,包括吴冲,正围着几张拼起来的办公桌忙碌着。

  桌子上堆满了资料,各种文件、打印稿、草稿纸铺了一地,电脑屏幕发出幽蓝的光。烟灰缸里堆满了烟头,茶杯和方便面碗散落在各处。每个人脸上都带着明显的疲惫和焦灼,但眼睛却依然盯着手头的材料。

  “付书记!”看到进来的付平,屋里的四个人都愣了一下,随即都站了起来,语气中带着惊讶和恭敬。吴冲站在最里面,手里还拿着一份打印稿,也抬头看向他。

  付平冲他们点了点头,脸上带着一丝柔和的表情。他将手里拎着的打包袋放在了靠近门边的一张空桌上。

  “辛苦了。”他轻声说道,声音驱散了办公室里的紧张气氛,“刚跟客人吃完,给你们带了点东西,垫垫肚子吧。别光顾着弄,也得注意身体。”

  吴冲看到付平进来,原本紧绷的神情稍稍放松了一些。他放下手里的稿子,带着几分轻松的“抱怨”走了过来。

  “哟,您可算回来了,知道我们等您投喂呢!”吴冲的语气里带着熟人之间的随意,这是他与付平长年共事、知根知底的默契。他走到打包袋旁边,打开看了看,脸上露出笑容:“麻辣烫啊!还是您知道我们想什么!”

  他随即转过身,对其他三位工作人员说道:“愣着干什么?还不赶紧过来,趁热吃点!”

  那三位工作人员,是镇党委办公室和发展改革办的骨干,此刻脸上都带着被领导慰问的感动。他们立刻恭敬地向付平感谢。

  “谢谢付书记!真是太及时了!”“付书记您太费心了!”“我们尽快把方案弄出来,争取明天让您过目!”他们的声音带着明显的上下级关系,既有感谢,也有保证,生怕让领导觉得他们辜负了这份关心。

  付平看着他们,心中涌起一股暖流。他知道,正是这些默默无闻的基层工作者,用他们的汗水和时间,支撑着党委政府的各项工作。

  “大家真的辛苦了!”付平的语气更加诚恳,“这点东西,吃饱了才有劲儿。你们现在干的这事儿,可不是小事,肩负着咱们全镇未来发展的希望啊!”他这话不仅仅是鼓励,更是提升了他们工作的政治意义和战略价值,让他们知道自己的努力没有白费,是在为更大的目标奋斗。

  听到付平的话,三位工作人员的眼神中闪过一丝光亮,疲惫的脸上露出一种被认可的满足。他们暂时放下了手头的工作,围拢过来,开始打开打包盒,一股新的热气和香味在办公室里弥漫开来,盖过了之前的烟味和方便面味。办公室里响起了轻松一些的交谈声,紧绷的气氛得到了片刻的缓解。

  看着大家围在一起吃东西,付平知道自己来的目的已经达到了一部分——给团队补充能量,提升士气。但他还有更重要的事情要和吴冲谈。

  吴冲见大家开始吃东西,也抽空走到付平身边。两人对视一眼,几乎是默契地,一起走出了办公室,来到了三楼的楼道。

  楼道比办公室要冷清得多,只有偶尔亮起的感应灯提供了微弱的光线。楼道尽头连着政府大楼的老式筒子楼部分,那里有一扇朝向外面的大窗户。两人不约而同地走到窗边,面对着寒冷的夜色。

  窗外是一片漆黑,只有远处镇子的星星点点灯火,像漂浮在黑色海洋上的渔火。寒风透过窗户的缝隙吹进来,带着刺骨的凉意。这种环境,提供了绝佳的私密性和一种直面现实的清醒感。

  “怎么样了?方案弄得如何?”吴冲开口了,他的声音压得很低,直接切入了正题。他问的不是方案本身的技术细节,而是进展情况和付平的掌握程度。

  付平也压低了声音,看着窗外深沉的夜色。

  “差不多了。”他回答,语气中带着一丝疲惫,“比预计要复杂点,里头很多东西,比如土地流转的政策,还有产业导入的模式,我们反复推敲了几遍,怕出纰漏。不过总算是理顺了,框架搭起来了,细节也填得差不多了。结果…还行。”

  “还行?”吴冲追问了一句,他知道付平不会轻易说大话,尤其是这种关键时候。他真正关心的是另一个层面。

  他稍稍凑近了一些,目光在夜色中显得尤为锐利:“那…这个方案,上会什么的,你有几分把握?”

  “上会”,是体制内的黑话,指县党委常委会讨论并决定重大事项。吴冲问的是这个亲子研学基地方案,在县常委会上通过的可能性有多大,付平手里有多少政治资源能确保它顺利通过。

  听到吴冲这个问题,付平的目光从窗外的夜色收回,转向了吴冲。在刚才的火锅桌上,他描绘的是蓝图,充满激情和策略;而此刻,面对自己的老搭档、心腹,他必须直面最残酷的政治现实。

  他缓缓地,坦诚地回答:“说实话…没把握。”

  这三个字像一块石头,投入了寒冷的楼道。没有掩饰,没有虚与委蛇,只有赤裸裸的真实。

  “这事儿不像芝麻山产业园那样,是个点上的扶贫项目,可以摸着石头过河,可以试点。这个亲子研学基地,涉及的面太广,要整合全镇的资源,要吸引外部资本,要大规模的土地流转,要改变很多村子的生产模式…”付平的声音虽然低沉,但每一个字都像钉子一样,敲打在空气中,“它不光是一个经济项目,它更是一个战略,一个撬动全镇发展的杠杆。”

  他顿了顿,语气变得更加凝重:“所以,这事儿必须要上常委会讨论,而且涉及面广,投资规模大,弄不好还得过市里审批。”他提到“市里审批”时,眼中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忧虑。层层审批,意味着更多的环节,更多的潜在阻力。

  “更麻烦的是…”付平的目光再次投向窗外,仿佛从黑暗中看到了那些无形的敌人,“以前产业园那事…虽然最后压下去了,但…得罪了不少人。”

  虽然付平在产业园招商处理方式雷厉风行,果断出手,虽然迅速平息了事态,避免了更大的危机,但也触动了某些人的利益,让一些平时跟他面和心不和的常委,以及县里、市里一些背景复杂的人,对他心生不满。这笔账,虽然没有摆在明面上,但谁都知道,迟早是要算的。

  付平吸了一口气,像是吸进了这深夜的寒气:“这个项目,体量大,关注度高,正是那些人盯着的机会。一旦上会,他们不会轻易放过。各种质疑、反对的声音肯定会冒出来。所以,吴冲啊…”他看向吴冲,眼中带着一种预测未来的清晰,“这肯定是一场恶战。”

  吴冲听着付平的坦诚,沉默了。他从兜里掏出一盒烟,抖出一根,放在嘴里。借着感应灯微弱的光,点燃。火苗在黑暗中跳跃了一下,照亮了他棱角分明的脸。他深吸了一口,烟雾缭绕,在寒冷的空气中迅速扩散。他的沉默和这根烟,比任何言语都更能表达他对情况的理解和担忧。他知道付平说的是事实,而且可能比付平说的还要严峻。

  “但总得试试。”付平打破了沉默,语气中带着一种不服输的劲头,“不能因为怕困难就不干事。先把方案做好,把前期工作做扎实,一步一步来。能走到哪一步算哪一步。”

  吴冲用力点了点头,吐出一口烟:“嗯,也是。总不能停着不动。”

  他看着付平略显疲惫的侧脸,突然想起了什么,又吸了一口烟,然后语气带着一丝探究,一丝调侃,似乎还有一丝不易察觉的温暖,开口说道:“对了,老付。之前你给我的那个…关于镇里各村人口结构、耕地面积、优势产业潜力对比的那个数据表格…弄得真专业。”

  他顿了一下,像是在确认什么,又像是在故意逗弄付平:“那个分析维度,还有那些复杂的数据模型…真是…让我大开眼界。尤其是最后那个产业潜力评估,条理清晰,论证严密…是出自弟妹之手吧!”

  一个整天忙着各种行政事务、应酬协调的镇党委书记,哪有时间和精力弄出这样一份专业得堪比咨询公司报告的数据表格?这分明是出自专业人士之手。而那位专业人士,很可能就是付平那位妻子。

  听到吴冲提到“数据表格”,以及他话里有话的语气,付平的脸上立刻闪过一丝不自然。在昏暗的灯光下,甚至能看到他的脸颊似乎微微泛红。这是一种被知根知底的老友拆穿的尴尬,也是一种在下属面前,不愿暴露自己依靠家庭资源的…小小的别扭。

  “哪儿…哪儿的事儿!”付平立刻否认,语气有些急促,像个被抓包的孩子,“我自己…我那是自己熬夜,翻资料,一点一点抠出来的!”

  吴冲听到他这蹩脚的解释,忍不住低声“哼”了一声。那一声“哼”,带着一种好笑、无奈、又宠溺的意味,分明是在说:“你忽悠谁呢?别人不知道,我还不清楚你?”这种默契式的拆穿,只有最亲近的朋友之间才会出现。

  付平见他这副表情,知道自己是怎么解释都没用了。索性破罐子破摔,脸上那丝尴尬迅速被一种朋友间的狡黠取代。

  他趁机抓住了吴冲话里的把柄。他上前一步,带着玩闹的性质,伸手轻轻地在吴冲胳膊上“挠”了一下,那动作像极了小时候的玩伴。

  “行了,别‘哼’了!”付平笑着说,“你这下总信了吧?我付平为了工作,什么都能拼出来!包括专业的数据分析!”

  他眼睛里闪烁着恶作剧的光芒:“这下…你总得改口叫…叫嫂子了吧?那份表格,真要算起来,她也出过力气的,比如给我…指点过一些方向。”付平终于还是侧面承认了一点,但依然用了一种开玩笑的方式。

  吴冲被他挠得躲了一下,听到那句“叫嫂子”,先是一愣,随即忍不住哈哈笑出了声,在安静的楼道里显得格外突兀。他用力拍了拍付平的肩膀,又带着一丝感叹地摇了摇头。

  “哎哟!你行啊你!老付!”吴冲笑着,眼里闪烁着泪光,不知道是被挠的还是被感动的,“真是…跟你认识这么多年,也只有在你这儿,在你这老朋友面前,才能看见你这样儿…”

  只有在这一刻,在这个寒冷的楼道里,在吴冲这个生死搭档、知根知底的老朋友面前,付平才能真正卸下镇党委书记这副沉重的面具。他不再是那个在酒桌上运筹帷幄、在办公室里严肃决断的领导者,而是那个会脸红、会狡辩、会开玩笑、甚至会像个孩子一样“挠”人的…真实的付平。这份只属于朋友之间的温情和放松,在深夜的寒意中显得格外珍贵。

  笑声在楼道里回荡了几声,很快又被寒冷和寂静吞噬。朋友间的轻松时刻短暂而珍贵。

  付平看着吴冲,脸上依然带着一丝笑意,但眼神已经恢复了那种属于党委书记的深邃和疲惫。他知道,私人情感不能取代工作的责任。

  “不跟你贫了。”付平说道,语气又回到了那种沉稳,“回去忙吧。方案弄完,给我送过来。”

  “好!”吴冲也收敛了笑容,表情变得严肃。他目送着付平转身,一步一步走向楼道的另一头,那里是连接着政府宿舍楼的通道。

  付平的身影在忽明忽暗的感应灯光下显得有些单薄,但他的背影依然挺直,带着一种属于基层干部特有的,背负着沉重责任却依然坚韧的弧度。他拎着那个装着火锅菜品的袋子,缓缓消失在楼道的拐角处。

  吴冲站在窗边,看着付平的背影完全消失,然后才将目光转向窗外。夜色更加深沉了,远处的灯火似乎也变得更加渺小。他低下头,掐灭了手中燃尽的烟头,将烟头准确地扔进了窗台边的一个小垃圾桶里。这个小小的动作,标志着私人时间的结束,回到了工作模式。

  他没有再耽搁,转身大步走回了办公室。屋里的四个人正埋头吃着火锅菜,虽然气氛轻松了些,但手头的工作并没有完全放下。电脑屏幕的光依然映照在他们脸上。

  吴冲回到桌边,立刻恢复了领导者的姿态。

  “行了行了!”他语气严肃,带着一种将付平的压力转化为团队动力的紧迫感,“赶紧把东西吃了!吃完抓紧时间!付书记都这么拼,咱们更不能拖后腿!赶紧把方案弄出来,别磨蹭了!”

  三位工作人员听到吴冲的话,立刻回应:“好!”他们加快了吃东西的速度,然后迅速回到自己的位置,再次投入到那些堆积如山的资料和闪烁的电脑屏幕中。

继续阅读:第503章 官方背书

使用键盘快捷键的正确方式

请到手机上继续观看

扶贫小村官

微信扫一扫打开爱奇艺小说APP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