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柠问着,在纸上写下了安氏,樊城。
慕容桓也拿出了笔,蘸墨的同时脑子也是飞速的转着。
他在纸上写上了南方,而后又写下了京城。
“如果樊城和东海郡都控制在我的手中,我就先要京城不知道此事,但是京城每半年会派御史前往,如果能左右这个御史的人选自然是最好,如果不能,那要么杀了御史,要么收买。”
“那派去东海郡的御史有死亡的吗?或者,派去的御史人选有更换吗?”薛柠问。
派去的御史人选如果不重合,那她还真的不相信每一个御史都能被安氏掌控。
慕容桓细细思索了之后,说道:“我记得的,这么些年,朝廷派去东海郡的御史共有八人,其中两人已经致仕,有两人已死。一人是过宁江的时候遇到风暴,船翻了,一人是被自家的狗咬了,没有两日就发病死了。还有四人……都外调了。”
“致仕的人你还知道他们的情况吗?”
慕容桓摇头。
那情况依旧十分复杂。
只不过薛柠已经确定了,御史肯定是有问题的,慕容桓的话验证了她的话。
要么收买,要么杀掉。
死掉的两个御史就是证明。
其实她没有说,致仕的那两个御史,估计也只有这两个可能。
如果没有被收买,那也是凶多吉少。
至于外调的四个,她都不用问,肯定是在南方的州府或者郡县中为官。
“目前我们的情况十分被动,只要我们有一点点表现出知道了这些情况的样子,肯定会打草惊蛇。”慕容桓道。
薛柠点头同意:“所以我们现在就是要调查,小心翼翼也不是办法。世上没有不透风的墙,最好的办法,是找一个他们不会怀疑的理由。只有给了安氏一个能说的过去的理由,他们才不会怀疑我能还别有目的。”
就是这个理由,有些难找。
找不到这么一个理由,事情就还是停滞不前。
慕容桓的目光放到了纸张之上,定定的盯着安氏二字,随后说道:“我们接着往下想吧,说不定会有其他的线索。”
说完之后,自己便接着往下说了:“算是东海郡的事情瞒住了,接下来就是整个南方二十六州十一郡了。我刚才想到了,假设他们控制住了樊城,那么就是切断了南方与朝廷在这件事上的联系。州府和郡守看朝廷只是对此事不闻不问,很有可能就认为东海郡的行为是朝廷默许的,与此同时,安氏相当于就是朝廷默认的整个南方的盐商,时间一长,这件事就更是不会有人说了。”
说到这里,事情渐渐的有了头绪。
“安氏再在京城控制一些官员,就更是蒙住了朝廷的眼睛,让朝廷对南方的事情后知后觉,等朝廷有所察觉,安氏在南方就已经是根深蒂固,有了与朝廷谈条件的资格。因为你没有对他们退让,他们就直接扶持了新的皇子。”薛柠说。
这么说的话,其实安氏对前洛王和慕容旭的扶持都是必要的。